黄海娟 杨娜
摘要:“社会与情绪”课程是近年来教育从业者开始广泛关注的新兴教育领域,研究表明,其对解决学生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具有预防性作用。文章结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在操作层面将“社会与情绪”课程理念落地,并获得一些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力图真正帮助学生在情绪力、决策力、自控力、学习力、人际力和适应力等6项核心能力上得到提升,以有效达成课程的总目标,让学生在社会中成为有用、有价值的人。
关键词:“社会与情绪”课程;童心沃FICS-SEL;儿童;情商;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6-0121-04
1.课程开发的背景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情绪困扰已成为影响当代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及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而且每个儿童都可能面临情绪问题,无关民族、种族及家庭收入情况。情绪困扰主要包括:退缩或社交问题、注意力或思维问题、焦虑和抑郁、行为不端或好斗等。20世纪90年代,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指出:解决这些情绪问题的方法,除了家庭为儿童创造良好环境以外,可以通过情绪再教育,对儿童情绪困扰进行目标清晰的矫正或预防,以帮助儿童有效塑造大脑神经回路,重新回到正轨。丹尼尔·戈尔曼还指出:学习“社会与情绪”课程可以提升儿童大脑前额叶皮层的管理能力,抑制破壞性的情绪冲动,发展注意力和工作记忆水平。丹尼尔·戈尔曼等心理学者基于这一观点,成立了关于社会与情绪学习的组织,并将其命名为“学业与社会情绪学习协作会”(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Social-and Emotional Learning,以下简称“CASEL”)。经过近三十年的相关研究发现,以“社会与情绪课程”为基础的预防性干预项目不仅能促进儿童的情绪发展,还能促进儿童社会道德感的发展,提高儿童学习成绩。
2.课程开发的原因
当前,我国中小学与“社会与情绪”相关的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课程中,属于两类课程的交叉领域。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无固定的“社会与情绪”教育内容,而思想品德课程又倾向于社会道德教育,缺乏情绪情感体验,偏重被动的传授式教学。另有一些其他针对中小学生“社会与情绪”方面的课程,但课程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理解性的认知点偏多,可操作的技能偏少,也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训练。这表明:我国“社会与情绪”方面的教育还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薄、缺乏系统性等问题,这使得“社会与情绪”教育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帮助学生预防心理问题的作用。因此,为了切实关注我国儿童的情绪健康,让我国儿童有办法自主解决实际面临的情绪失控、人际关系等问题,课题研究团队专注于开发原创的本土化“社会与情绪”课程,以期给更多的儿童和家庭提供情绪教育帮助。
1.课程的总目标及核心精神
自2015年起,课题研究团队通过研讨、创作、实践、修改、整合设计等过程研发出了童心沃“FICS-SEL社会与情绪”课程(以下简称FICS),课程共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15节课,共120节课,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儿童“社会与情绪”课程体系。FICS由关系向度、方法向度、4个学习要素和1个总目标共同组成,其中关系向度是指从自我出发到自我所存在的社会。方法向度包括:觉察与管理,双向度交错。4个学习要素包括:自我觉察、自我管理、社会觉察、社会管理。1个总目标又由3个效标(灵活弹性、独立自主和合作负责)、6项核心能力(情绪力、决策力、自控力、学习力、适应力和人际力)构成。FICS的核心精神为帮助儿童成为有价值、有贡献、负责任、能够做决定的人。
2.FICS第一阶段课程内容架构
依据儿童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按照螺旋上升、逐渐渗透的原则,FICS课程目标分为八个阶段,所有学生都必须从第一阶段开始,依次完成总共八阶段的学习。第一阶段共有15节课,分为5个单元,每个单元3节课,5个单元的名称依次为: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人际关系、社会认知及负责任的决定。这5个单元的核心内容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是呈阶梯状、螺旋式上升的,其中自我认知是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能力是发展,然后个体会从关注自我发展向关注人与人之间关系发展过渡,并在过渡中逐渐习得人际交往的技巧与方法,使二人关系逐渐向三人及多人关系发展,最终在个人与社会的综合认知基础上,学会如何作出对自己、他人与环境负责的决定,从而形成健康多元的思维模式,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第一阶段的15节课围绕上述5个单元板块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课程设计,制订具体可操作的教学计划,有效落实课程总目标,实现3个校标和6项核心能力的提高。
下面,笔者以每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为例,对课程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以帮助学生作出对自己、他人与环境负责的决定。第一,自我认知单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为:我的名片及对应自控力。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开启自我认知的大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了解自己,促使学生知道自己的独特之处,进而初步建立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第二,自我管理单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为:调节情绪的办法及对应情绪力。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调节情绪的“三不”原则,增加学生的情绪调节方法储备。第三,人际交往单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为:表达烦恼及对应人际力。教学目标为:教会学生用“我句式”表达烦恼和希望,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种尊重的表达方式。第四,社会认知单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为:相同与不同及对应适应力。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的相同和不同,接纳自己与他人不同,理解并尊重他人的不同。第五,负责任的决定单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头脑风暴想办法及对应决策力。教学目标为:带领学生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程实施方案
(1)研究对象。参与FICS第一阶段课程学习的学生总共有331名,他们分别来自全国89个城市,北部最远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部最远来自台湾省,东部大多来自江浙沪地区,西部最远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克拉玛依市。其中男生188名,女生143名,年龄从5周岁到11周岁不等,平均年龄为7.8岁。
(2)课程效果测评。本课程采用的效果测评工具是在教学内容和教案已经确定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属于“课程本位评量”(curriculum-based assessment,Reed,2009),全名为“社会与情绪能力课程本位评量”。以第一阶段课程为例,评量紧密围绕15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内容在6项核心能力方面的应用开发设计了24个测评题目。这6项核心能力分别是情绪力、决策力、自控力、学习力、人际力和适应力,其下又细分出了21个具体能力指标,如情绪力包含:认识情绪、情绪管理、共情和抗挫等4个具体指标,决策力包含:判断决定、积极思维、行动力和解决问题等4个具体指标。每个能力指标下会有1个~2个测评题目,每个测评题目皆对应15节课中某一节课的某一个教学目标,如情绪力下认识情绪能力指标对应的题目是:当有情绪问题时,可以向他人描述自己的身体感觉,如我感到头上在冒火等。这个题目与第3课“了解我的感受”中的教学目标相呼应:了解自己有哪些感受,并学会用看表情、体会身体感觉、找情绪词说出来的方法辨别感受,提升感受的觉察能力。量表24个题目均采用李克特式六点计分法,每题最低计1分(完全不符合),最高计6分(完全符合),学生家长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评估。6项核心能力对应题目的所得分均计为学生最终得分。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alpha或Cronbachsα)内部一致性信度值为0.92,这表明量表中各题目内容之间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3)课程实施过程。本研究涉及的课程内容为FICS课程第一阶段的15节课,课程采取线上小班直播互动的形式开展,每周会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一次,每班最多8名学生。每次课的时长为80分钟,其中前60分钟为学生课,后20分钟为家长课。在家长课时间,教师会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以帮助家长理解学习内容,提升家长的社会与情绪素养,实现大小共学,促进学生和家长在生活实践中对相关知识的应用。参与学习的学生家长要在第1次课开始前及第15次课后,分别完成“社会与情绪能力课程本位评量”的填写,以便明确学生学习课程前后的变化。
2.FICS第一阶段课程实施结果分析
(1)6项能力总体情况分析。经过第一阶段15节课的学习后,学生在6项能力上均有所提高,具体如表1所示。
重复量数变异数分析考验的结果显示:学生6项核心能力的前后测得分情况存在显著差异(F= 11.75,P=0.001),其中情绪力进步最大,从前测到后测共进步了0.45分,为0.59效果量,即0.59个标准差。学习力进步最小,从前测到后测共进步了0.19分,为0.19效果量,即0.19个标准差。如果以情商的平均值100、标准差15来做比喻的话,则情绪力的进步相当于情商从100上升到了109,而学习力则相当于情商从100上升到了103,其他4力则在此范圍内。由此可见,学生经过FICS的学习,在6项核心能力上均实现了提升,其中情绪力的提升最为突出。
(2)“社会与情绪课程”学习与城市级别的关系分析。学生6力的进步程度在不同城市之间差别不大,特一级、一级到四级城市的学生进步幅度大体相似,而五级城市则与其他城市存在较大不同。但重复量数变异数分析显示,城市级别与6力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05,P =0.069),6力变化与城市级别间的不同,如图1所示。
由上图可知,第五级城市的孩子除了情绪力的进步较小外,其他5力的进步程度都比其他城市的孩子更大,尤其人际力的进步最大,达到0.83分,为1.22效果量,如果以情商平均值100、标准差15来衡量的话,第五级城市孩子的人际力相当于情商从100上升到了119,这是相当大幅度的进步。但从整体上来看,FICS对不同级别城市的孩子起到的作用大体相同,即使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城市,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FICS提升自己的相关能力。
(3)“社会与情绪”学习与学生年龄的关系分析。分析不同年龄层孩子的进步状况可知,11岁孩子6力的进步情况不同于5岁~10岁年龄群孩子,具体如图2所示。
由上图可知,决策力与学生年龄关系最大,11岁孩子决策力的效果量为0.45,如果以情商100、标准差15来衡量的话,相当于情商从100退步到了93。而5岁~10岁年龄层孩子的决策力则进步了0.38分,效果量为0.52,如果以情商100、标准差15来衡量的话,相当于情商从100进步到了108。比较发现,11岁孩子比5岁~10岁年龄层孩子的决策力情商低了17分。这表明,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对其进行“社会与情绪”教育,更有助于其社会与情绪能力提升,而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社会与情绪”教育则可能存在困难和阻碍,甚至出现反效果。
1.鼓励学生以课程方式参加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新一代孩子在成长环境中通常能获得较多的关怀和照顾,同时也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和问题,而家长和教师的经验和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因此开设相关课程,鼓励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很有必要。对于“出现不良情绪时怎么自我调控,遇到和同伴相处问题时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日常学习中怎么制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策略、安排学习时间”等问题,“社会与情绪”课程都可以给学生提供有效、多元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帮助学生高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2.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方法指导
研究发现,11岁~12岁年龄段的学生学习了“社会与情绪”课程后,在情绪力上进步较大,但在决策力上出现了退步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青春期的学生情绪波动较大,具有强烈的表达愿望,课程中关于情绪控制的技能可以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求。但在做决定的事情上,青春期的学生希望突出自主性,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而这会与家长的意愿产生冲突,让家长感到决策力下降。这一现象表明,即使学习了“社会与情绪”课程,学生也依然会出现此时期必须经历的成长性问题。“社会与情绪”课程的教育者要关注的是,通过学习赋予学生自我觉察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耐心等待他们自然成长。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也不要过度夸大“社会与情绪”课程的作用,只有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
3.正确认识“社会与情绪”课程,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
“社会与情绪”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教师和家长还未对其建立起全面的认知和理解。例如,有的家长和教师对人际力的理解就存在偏差,他们片面地认为:“不发生冲突就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家长和教师认为:“减少人际交往就能避免冲突。”事实上,学生加强与外界的人际交往,虽然可能会导致一些矛盾和冲突的产生,但是一种进步,其意味着学生的成长。而家长和教师之所以认为学生在人际力方面是退步的,主要是因为家长和教师没有站在孩子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这一现象来看,家长和教师都需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和认识“社会与情绪”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克服思维定式,调整教育方法,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FICS涉及八个阶段120节课,本研究只对第一阶段的15节课进行了前后测。虽然通过研究看到课程学习给学生的社会与情绪能力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但教研团队深知,这些能力的提升几乎伴随学生成长的每分每秒,无论是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其他社会环境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不能说明学生的明显进步完全来自课程学习。下一步,教研团队将继续坚持FICS在全国小学生中的研究实践,以期为学生的社会与情绪能力提升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丹尼尔·戈尔曼.情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2]孙二军.美国中小学“社会与情绪学习”课程开发的现状及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13(05).
[3]毛亚庆,郭晓平.提升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促进个人完美与社会和谐[J].中国教师,2018(11).
[4]曹坚红.社会情绪能力养成课程:助学生拥有未来胜任能力———上海市静安区社会情绪能力养成课程的突破与创新[J].辽宁教育,2018(11).
[5]吴毓莹,杨娜.华人文化观点的社会与情绪学习模式———从情绪觉察到合作贡献[J].文教资料,2020(3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Model of"Society and Emotions" in Primary Schools
Huang Haijuan1,Yang Na2,
(1. School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Tianhua Collage, Shanghai 201815,China; 2. Shanghai Xinya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312499,China)
Abstract: The "society and emotions" course is an emerging field of education that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education practitioners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it has a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effect on solving students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e article combines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learning needs of children in China, and implements the concept of "society and emotions" course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and obtains some practical experience. It aims to truly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six core abilities, including emotional power, decision-making power, self-control, learning power, interpersonal power, and adaptability,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overall goal of the course and make students useful and valuable individuals in society.
Key words: "society and emotions" course; childlike heart wo FICS-SEL; childr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Exploration and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