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立群
【摘要】 语言的主观性在语言中普遍存在,指人类词缀“控”在使用过程中便存在主观色彩浓厚的特点。本文选择对类词缀“控”进行研究,探究发现其词缀化过程体现出的语言的主观性倾向,以及在构词过程中其语义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观性倾向变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由原本的贬义色彩向褒义色彩转变。
【关键词】 类词缀“控”;词缀化;主观性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0-0127-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0.041
类词缀是一种相较于传统词缀的较为新颖的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类词缀在网络语言中不断丰富与发展,在不同语言的碰撞中推陈出新,推动了诸多新词语的产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有着极强的灵活性,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语言表达。
在诸多的类词缀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类词缀是专用来指称某一类人的,例如“×盲”(法盲、电脑盲);“×奴”(房奴、车奴);“×货”(吃货、怂货)等。这些指人类词缀在使用过程中呈现出主观色彩浓厚的特点,本文着重对指人类词缀“控”的词缀化过程以及其中的主观性倾向特点进行描述,探究其在具体的语篇运用中所承载的主观色彩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指人类词缀的主观性倾向的成因进行简要探析。
一、类词缀的界定与语言的主观性
(一)类词缀的界定
1.语义上的虚化与泛化
部分学者认为类词缀在语义上有着虚化的特点,这个特点在赵元任的《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1968)中便有提及,但是这种虚化不等同于词缀的语义虚化,是一种不完全的虚化,王洪军(2005)通过对比“鲤鱼、鲫鱼”中的“鱼”和“数学家、语言学家”中的“家”,指出后者的抽象程度是高于前者的,因为既可以说“鲤鱼只吃了一半”,也可以说“鱼只吃了一半”,但是“语言学家只来了一半”却不能说成“家只来了一半”[1]。但同时,类词缀语义抽象程度并没有像词缀一样高,比如我们问一位学家说“你是一个什么家”,但是像“刀子”的“子”这种词缀却不能说“这是一个什么子”,因为“子”在这里只具备语法意义。因而类词缀介于词根和词缀之间,某种程度上能体现出词根向词缀的过渡。
但对于一些语义本就抽象的类词缀来说,用语义虚化对它进行定义则显得不妥,因此学界提出了类词缀语义泛化和类化的说法。
语义泛化“就是把本适用于甲事物的词义推演到乙事物或其它多种事物上;或把本适用于个别事物的词义演进到用于一般事物。”[2]例如“症”的本义是“病象,病症,泛指疾病”,如“症候”“症状”“不治之症”。随着社会环境变化,以早先的“某症”为模板而产生了一系列“×症”词,例如“强迫症”“恐高症”“拖延症”“社交恐惧症”,很明显我们无法界定“强迫”“恐高”“拖延”“社交恐惧”到何种地步才会需要医治,甚至其中的“拖延”“社交恐惧”谈不上需要医治,因而“症”在这里的语义便发生了变化,从原本的需要医治能够医治的“疾病”隐喻引申为“身心出现较为异常的现象”的意义,这是在本义的基础上抽象得来的。
2.形式上的定位性
多数类词缀在结构中的位置都较为固定,但是需要注意对同形异义单位进行区分,例如“党”在构词时可以产生“党员”“党派”“乡党”这一类的词,也可以产生“考研党”“学生党”等这一类的词,但是这两组词中“党”并不属于同一义位。前一组中“党员”和“政党”中的“党”都是“某一政治党派”的意思,此义位下的“党”在构词上是非定位的,属于词根;而后一组中的“党”指的是“某一类有着共同属性的群体”,此义位下的“党”在构词上是定位的,属于类词缀。
3.功能上的依附性和高能产性
类词缀只能依附于词或是词根上才能成词,不能单独使用。比如类词缀“×狗”只能与“单身”“考研”结合成“单身狗”“考研狗”,而不能单独作为句法成分出现,一旦单独作为句法出现,此时的“狗”便不再是表示“具备某一种属性的人”的类词缀。这显示出类词缀的“词缀”特点。
类词缀的类推造词能力非常强,尤其是在当下网络发展的环境下,一些新的类词缀在网络用语中被频繁地用于构造新词中,例如类词缀“×帝”,在网络环境中产生了大量的类似于“表情帝”“预言帝”的词,此时的“×帝”不再指古代帝王,而是指在某方面有特长的人,只要是出现了符合该特点的人,便可以在“×帝”的基础上类推出一个新的词,这展现出类词缀在构词上具备高能产性的特点。
(二)语言的主观性
语言的主观性主要表现为话语中包含说话人的主观立场、态度和情感即“自我”的印记[3]。 E · C · Traugott(1988,1993,1995,2002)认为主观化是一种“语义——语用”的演变过程,话语中的某些语言成分不仅能够传达语义信息,而且能够传递一定的语用信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这种语音信息凝固在该语言成分中,使得该语言成分具备了主观性[4]。语言的主观性是通过其主观化形成的,沈家煊(2001)指出,语言的“主观化”便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3]。
类词缀作为网络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交际功能,人们在使用含有类词缀的话语进行言语交际时,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的立场和情感态度渗透其中,这使得类词缀在形成过程中,“意义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主观信念和态度”[4]。而指人的类词缀在很多情况下都有表现说话人主观性倾向的特点。比如用来比喻女性的“×花”如“班花”“警花”“厂花”等,往往带有说话人赞美和欣赏的主觀性倾向;用来描述某项技能很强的人物的“×神”如“学神”“股神”“考神”等,往往带有说话人崇拜和敬佩的情感;用来形容各种有不良嗜好的人物的“×鬼”如“赌鬼”“酒鬼”“烟鬼”等,则含有说话人鄙弃和否定的态度。“控”作为指人的类词缀,在具体的语言使用中也存在着包含说话人主观态度的特点,这与其类词缀化的过程密切相关。
二、类词缀“控”的主观性倾向的产生过程
类词缀“控”的主观性通过其主观化过程实现,而其主观化过程又体现在其类词缀化过程之中,已经成为类词缀的“控”在语言交际中包含着使用者的主观情感和态度。
(一)类词缀“控”的产生
类词缀“控”最初的原型是英语的“Complex”一词,来自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创作的长篇小说《洛丽塔》(Lolita Complex),“Complex”一词进入日语后,被标记为“コン”,读若“控”,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日本动漫中,多指对动漫中少女的热爱的一群人。随着国际文化的交流,大量日本动漫流入中国市场,仿音造词“萝莉控”便应运而生[5]。
在仿音造词过程中,“控”的选用大致有两点原因。一是汉语中原本的“控”有“掌握”“控制”的语义特征,这种语义与日语中的“コン”在语义上有相似的特点,“对动漫中少女的热爱”可以引申为“被动漫中少女掌控自己的心情”,人们通过联想和引申,使得“控”与原本的日语词“コン”形成了语义上的等值,而二者恰好又存在读音相同的特点,这种读音和意义上的一致性,使得用“控”进行仿音造词变得顺理成章了。二是语言中的经济原则,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周绍珩,1980:7)指出“人们在保证语言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作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6]要尽可能地“节省力量的消耗”,在语言交际中,人们会趋向于使用已经存在的、熟悉或是习惯的语言单位,用最简便的方式尽可能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本动漫流入中国市场过程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用语中产生了对于如何描述“对动漫中少女的热爱的一群人”的交际需求,若是专门为此种语义造一个崭新的汉字,显然不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因此通过“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方式,将读音相同、意义可引申相通的语素“控”拿过来,赋予其新的含義,利用汉语原本的材料使它显示出浓厚的汉语特色,显示出汉语强大的包容性。
(二)类词缀“控”的语义拓展和抽象
类词缀“控”作为由日语音译而来的类词缀单位,无论是语义方面还是语法方面,都与汉语中原本的“控”大相径庭,而是更多保留着原本日语“コン”的特征。
由于网络用语的发展,“×控”的具体运用领域扩大,从原本只出现在动漫语域,发展到涉及生活的多个方面,如身体部位爱好者“脚控”“手控”;人物类型爱好者“正太控”“御姐控”“大叔控”;生活物品爱好者“键盘控”“车控”;时尚领域“格子控”“条纹控”等。随着“××控”在网络用语中的不断应用与发展,其使用领域不断扩大,同时在语义方面,在继承了原本的“对动漫少女热爱的人”的基础上,扩大为“对某事物极度喜爱的人”。
在语义拓展的同时,类词缀“控”表达的意义也更加的抽象化,从原本的特定指向“对动漫少女热爱的人”这一类群体较为具体的意义,逐渐变成表达[+迷恋、程度很深、热爱、年轻人]这一类抽象意义。例如:
(1)果然我只是单纯的颜控和声控吧?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喜欢一个人啊!(微博)
(2)格子是不变的经典,我是格子控。(微博)
(3)提起存钱,你是“月光族”还是“储蓄控”?(新华网《左脑思考者善理财,你是月光族还是储蓄控?》)
在以上几个例句中,“××控”表达的抽象意义是“喜爱的心理倾向”,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将类词缀“控”附缀在其他词后,此时的“控”不具有动词的语法功能,且形式上位置固定,上述例句中,不论是“颜控”“声控”,还是“格子控”“储蓄控”,话语的焦点均聚焦在“控”前的语素上,类词缀“控”则倾向于成为标志人们一种态度和心理倾向的标识,表达的意义更为抽象。
(三)类词缀“控”的主观性倾向情感的变化
最初的类词缀“控”在情感色彩上含有贬义,其源头《洛丽塔》反映的是被精雕细琢的文辞掩饰的人性畸态的丑陋,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是披着悲剧美学外衣的不伦之恋[7]。而日本动漫中的“萝莉控”也常常被人们拿来和“恋童癖”做比较,此时,“控”的语义与“癖”也颇为接近,都表示对某类较为特殊的事务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偏执性质的迷恋,给人以变态的感觉,含有“怪癖”的意义,但随着类词缀“控”在网络用语中的发展,其搭配的要素不再局限于特殊事物,原本的“萝莉控”中的带有“怪癖”义的贬义色彩也随着运用领域变广而逐渐淡化,“××控”也更倾向于仅仅表达人们对某个事物的喜爱,因而与“××癖”划清了界限[8],类词缀“控”的贬义色彩淡化,但在使用过程中却不难发现,新的主观性色彩已经加入,在以下例句中:
(1)SinglesKoreaApril2011送给波点控、条纹控们简约而不简单的小吊带,高档的网纱面料和混色印染设计都很大气,外搭小西装很百搭白领款。(微博)
(2)我算是个资深“香水控”了,去一个国家都会先跑到机场柜台或者百货大楼闻香水。(《“香水控”的家中私藏简直就是香味天堂》)
“格子控”与“条纹控”可以理解为喜欢格子/条纹衣服的人,格子/条纹衣服并非全部都是时髦的流行品,但是在例句(1)具体使用中,通过后面对时尚单品的描述可以看出,说话人已经主观上默认“格子控”与“条纹控”都是追求时尚的人,“格子控”与“条纹控”在主观评价上也倾向于追求新颖和时尚的情感倾向。“香水控”指的是喜欢香水的人,在例句(2)中,标题中的“香味天堂”足以表现出叙述者对“香水控”的欣赏态度,而文章中的说话人将自己称作“资深‘香水控”也表现出其主观上认为“香水控”是带有褒义色彩的词。
在以上几个例句中,“××控”表达的抽象意义是“对某种事物的喜爱”,各种“控”的发烧友们虽然对某种事物的喜爱略有过度,但是却远远达不到“怪癖”的变异程度。“××控”的使用者和创造者大都集中在追求标新立异的年轻人群体,往往是年轻一代的网民对自己的一种自称。对于这类人群而言,使用和创造网络用语成为一种个性化表达的体现,在表达个性和追求新颖感的同时,创造者和使用者们更愿意将自己与褒义色彩或含有积极意义的词联系在一起,而远离含有贬义色彩的词汇,“××控”作为指人的词,在使用其作为自称的过程中,使用者会倾向于用其传达褒义色彩,长此以往,“××控”的便脱离了贬义情感,变得更为积极,人们在主观上更倾向于用肯定的情感态度去看待“××控”,具有了增强认同感的效果,并在这个基础上,产生“时尚感”“新颖”等主观性情感态度。
(四)类词缀“控”对群体范围的主观性确立
在运用类词缀“控”进行表述时,说话人视角下“控”的范围会进行再度划分和确立的。沈家煊(2001)指出,“视角”就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3]。一般来说,叙述者会受其生活经历以及思维习惯的影响,在表述时会掺入个人一定的主观性评判。“××控”的语义为“对某事物极度喜爱的人”,但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叙述者会倾向于将其所限定的人群范围进行主观性再度确立。在以下例句中:
(1)为了保持自己的肌肤健康,保持年轻,所以就开始接触护肤知识,了解肤质,了解产品成分的作用,逐渐地从一个“品牌控”变成了追求效果的“成分控”。(《在护肤品的选择上,你是大牌控还是成分效果控?》)
(2)我的第一印象好的人一般是金牛双子巨蟹,没办法,我就是个妥妥的星座控。(微博)
例句(1)中“品牌控”和“成分控”指的是在选择护肤品时更注重品牌/成分,虽然注重消费/成分这类消费者各个年龄阶段的都有,但叙述者站在年轻人的角度上,用这两个词来形容年轻人,主观上便倾向于这两个词适合描述上述消费群体中年轻一代。例句(2)则是因为相比较起中老年人,年轻人更喜欢用星座去解读人的性格和运势,在这种既定逻辑的影响下,话语接收者也会主观性认为“星座控”指的是某一类年轻人,从而对叙述者进行一种主观评判——说话人是年轻人。上述例句中,“××控”所指的群体并非原本语义下的群体,叙述者均在“××控”原本所指的群体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维习惯,将“××控”所表示的群体范围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主观缩减,从而导致“××控”在实际运用中所表示的群体是在原本严格语义下群体的一部分。同时,又因为“××控”多数最先出现在網络用语里,流行于年轻人群体中,因而人们对其范围的进一步主观性确立有一定的指向性,即指向为年轻人群体,那么叙述者和接收者对“××控”的主观性理解便倾向于是“对某事物极度喜爱的一群年轻人”。
三、指人类词缀的主观性倾向的认识
现代汉语中,指人的类词缀往往在指人语素前加上其他成分,通过框架提取和语言填充后变成流行词语——[×][指人语素][9]。从前文中对“控”的主观性倾向的分析来看,指人类词缀主观性倾向的形成与填充成分和指人语素本身相关。
(一)指人语素主观色彩的传递
在上述的指人类词缀中,绝大一部分其语素本身的色彩义便很突出,比如“鬼、棍、盲、奴、狗”等。语素本身含有的褒义或贬义,由此类类词缀组合形成的词语,人们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会将对原本语素的主观情感态度,迁移到后来形成的词语中。比如用来描述某项技能很强的人物的“××神”如“学神”“股神”“考神”等,“神”在作词时,有“能力强、统治力”等语义,含有褒义色彩,因而在成为类词缀后构成的词往往带有说话人崇拜和敬佩的情感;用来形容各种有不良嗜好的人物的“××鬼”如“赌鬼”“酒鬼”“烟鬼”等,“鬼”在作词时指的是“邪恶、恐怖的东西”,具有浓厚的贬义色彩,因而在成为类词缀后构成的词往往含有说话人鄙弃和否定的态度。指人类词缀中,因原本语素的情感色彩,而导致类词缀构词后具备类似主观性情感态度的还有“×狗”“ ×奴”“ ×盲”等,由它们构成的词语往往具有调侃、嘲讽、鄙弃等主观性情感态度。
(二)填充成分语义的影响
指人类词缀中,有一部分其语素本身并无明确的褒贬色彩,如类词缀“手”,其原本的语素的语义色彩是中性但是在与填充成分搭配后,“×手”具备了强调他人在某方面擅长和精通的语义,如“球手、写手、枪手”,“球手”具有敬佩等主观性情感色彩,而“写手”和“枪手”则带有明显的贬义,含有说话人鄙弃的主观情感。还有一部分类词缀,其语素本身具备色彩义,但是与填充成分搭配后,其色彩义发生了变化。如类词缀“霸”,其语素本身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但在与填充成分搭配后,色彩义发生了变化,如“学霸”指学业非常优秀的人,“×霸”与“霸”相比,色彩义从贬义变成了褒义,带有羡慕、敬佩等主观性情感态度。以上两种情况均是受填充成分语义及其搭配习惯影响,导致主观性倾向发生变换。
四、结语
主观性是语言传递叙述者情感和态度的属性,在交际中,主观性倾向往往成为实现交际目的重要因素之一。类词缀“控”是网络用语中被广泛使用的语言形式,而这种高活跃度的特点与其具备的主观性倾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通过分析类词缀“控”的词缀化过程,探讨了其主观性倾向的形成过程以及主要表现,探究过程中发现其主观性倾向的表现受到类词缀原本语素的语义和搭配成分及使用者的思维习惯的影响,因而在此基础上对指人类词缀的主观性倾向的动因进行了初步探究,分析了类词缀原本的语素和填充成分对指人类词缀主观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洪君,富丽.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J].语言科学,2005,4(5):3-17.
[2]吴登堂.词义的泛化[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2-33.
[3]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268-275+320.
[4]冯光武.语言的主观性及其相关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6,(5):26-33.
[5]尹露.ACG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日源流行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6]徐志民.马丁内及其语言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3):62-66.
[7]蔡莉莉.《洛丽塔》:迷失在欲望与时间中的永恒悲剧[J].外国文学研究,2006,(2):129-134.
[8]郭洪义.试析“控”的词缀化演变[J].文山学院学报,2011,24(4):77-79.
[9]俞燕,仇立颖.框填式流行语何以如此流行?[J].修辞学习,2009,(6):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