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四万年
——2022年水洞沟遗址小记

2023-06-15 01:57潘浩
化石 2023年2期
关键词:旧石器石器水洞

潘浩

落日下的烽火台

水洞沟遗址是旧石器考古工作者的圣地,自1923年发现并发掘以来,多少重要的考古工作者在此地展开工作和研究。按照学术界的阐释,水洞沟遗址是中国最早发现并发掘的旧石器遗址之一,该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同时具备华北旧石器时代特征和勒瓦娄瓦技术特征,对于研究东西方人群的迁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暑假,中央民族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家单位在水洞沟1号地点展开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古发掘。期间发掘队员除上述单位外,还有来自吉林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大庆博物馆等20余人在水洞沟驻地共同工作和生活。笔者有幸于2022年暑假对水洞沟进行考古发掘,故以此记录水洞沟遗址。

水洞沟印象

水洞沟遗址对于任何学旧石器考古的研究生而言都不会陌生,因为这里曾被誉为是中国旧石器考古的起源地之一,在王幼平先生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里更是称其为中国旧石器考古的三大摇篮之一。因此,作为一名刚学旧石器考古未满一年的旧石器考古研究生,在来之前,我的心里充满了激动和喜悦,甚至有对于水洞沟遗址的神圣感和即将前往实习的荣誉感。旅途虽遥远,横跨几千里,坐火车需要30多个小时,可是心里早就向往水洞沟了,自然是开心万分的。

考古队本次要发掘的是水洞沟1号地点。有关于该地点的介绍,其他相关文章已经有很多了,在这里我只补充如下几点个人认为的浅见:(1)这是水洞沟遗址群(共计12个地点)中最早发现并发掘的地点,也是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工作做得最多、最充足的地点。(2)水洞沟1号地点的地层,剖面保存较好,至今尚存60年代考古发掘的地层剖面,其堆积情况大致是在史前大洪水时期形成砾石层,大洪水褪去后,古人类选择了靠近河流或水源的地点,并在此生活,留下了一层巨厚的黄土层,即今日尚能见到的断崖是也。另有一段时间,该地无人居住,一直到新石器时代早期,河流在上面形成了砾石层,人类又开始在此活动,留下了新石器的遗迹。(3)水洞沟1号地点发现于水洞沟客栈(民国时期为水洞沟客栈,所谓张三小店至少并不见于史料,笔者怀疑是后来改名的。水洞沟客栈的名字见于布勒、步日耶、桑志华、德日进著,李英华、邢路达译:《中国的旧石器时代》,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8页;该书材料于1923年参加调查和发掘获得,原书法文版1928年出版)不远的黄土剖面上,水洞沟客栈现在尚有遗存,叫做张三小店,门口立有桑志华、德日进、裴文中、贾兰坡四位先生的铜像,以此来纪念他们在水洞沟遗址做出的贡献,客栈复原较好,很多古董都是民国时期留下来的,甚至于当时考古学家睡的大通铺现在还可进屋参观,是很有历史气息的地方。正对面是水洞沟村,民国时期已经有这个名字,更早的名字尚未可知,现今水洞沟村村民已经搬走,留下的是新装修且尚未开放的水洞沟村,将会与旁边的张三小店一起打造成一个配套景点供游客参观。

桑志华、德日进于水洞沟客栈的住处(原址复原景象)

水洞沟实习

水洞沟1号地点即为实习发掘所在,它位于水洞沟景区的先头几个景点,周边的配套设施很好,几百米的距离有2家小卖铺,再远一点有景区的厕所。附近有一弯清水,水边有大片的芦苇,极目远眺可见到一段连绵成一条直线的土墙,在明代该土墙是明蒙边界,今日一般称作长城,1号地点夹杂其中,三者组成的景色很不错。

这一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就是处在这样一片天地里,发掘所做的工作大致是揭露清理遗物、以全站仪测量三维坐标、记录并装袋。虽然对考古工作的累早有所闻,可是实际工作下来才知道考古的累真是难以言说,身体上的累在短期而言头几天尤为明显,手上起水泡是肯定的,至少我起了好几个,之后就是经常拿洋镐的手会非常酸,即便回到驻地还是如此。夸张的是,下班之后回到驻地会感觉到非常的累,晚上睡眠质量奇好,我差不多闭上眼睛,可能都不需要1分钟就能睡着,最开始工作的几天晚上9点多就睡着了,有时候玩手机,玩着玩着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起来才发现手机掉地上了。身体上的累尚能言说,精神上的累确难以言说。考古工作很枯燥,旧石器考古工作不同于其他时段考古工作,遗迹尤其少,遗址里出土的大部分是遗物,灰坑之类的遗迹几乎很难见到,至少这次发掘是没有的。所以每天见到最多的就是遗物,包括石器、动物化石两类,遇到了需要清理出土,而这种东西在一个探方的分布总是有限的,绝不会太多,一天有个几件都算运气不错了,大量的时间都是用于挖土,这样重复的工作对于精神而言很累。以我为例子,我在实习之前规划好了去工地要每天晚上看论文到12点,可是在实习之后,才发现现实毫无疑问是残酷的,人不是机器,不可能每天固定工作,下班以后我想的是休息,即使强撑疲惫身体看论文也坚持不了多久,以学习效率而言,学校学习远远强过工地学习。

实习所想到的

作为一个打算上进的考古学研究生,来考古工地自然是来学习的,而不是为了应付导师的安排或为了赚钱解决生活费问题。在我看来,考古发掘远古几万年历史的旧石器遗址,本身是极其光荣的,不应该以物质利益为导向,而应以对遗址负责的心态去做这件事,通过认真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和反思,以达到提升自己为目的,为将来考古学研究打下基础才是重要的。

虽然作为实习的学生,能做的并不多,且实习时间不过一个多月,相对较为短暂,但总归是要留下一些有用的东西给诸位读者才对,希望能够起到启发读者的作用。有如下几条:(1)全站仪。新石器工地姑且不论,以旧石器工地而言,大部分工地需要用到全站仪,无他,其能精确表达遗物遗迹的三维坐标,通过数据处理能够获得遗物遗迹的空间分布。如果此前没有下过工地,无论如何通过实习学会全站仪的建站和测量总归是对于以后实习或者自己带队发掘都是有莫大好处的。水洞沟遗址是中国旧石器考古最早使用全站仪测量遗物遗迹的工地,去了水洞沟学不会基本的全站仪操作属实可惜。(2)基本的石器辨认。考古发掘基本每天都会有石器出土,自己亲手挖对于辨识石器类型有很大的帮助,毕竟这是近距离感知文物,此外,室内整理也能见到各类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等,对于理解打击痕迹,判断基本的石器类型有作用。水洞沟遗址是一个发掘了很多年的遗址,从1923年算起已经有百年的时间,虽然过去很久远的材料在驻地很难见到,但是可以见到近几年发掘的标本,数量也不少,满满十几口箱子,因此,作为一个实习学生,总该亲手摸摸石器标本,学会基本的石器辨认才说得过去,当然,由于石器辨认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往往需要一定的经验性,这决不是去一个发掘工地就能学会的,只是说这样基本的辨别应该学会,有利于以后的实习发掘工作展开。

总之,既然选择了考古,能来水洞沟实习是非常荣幸的,此地作为中国旧石器考古的起源地之一,留下了众多杰出考古学大师的足迹,有念于兹,怎能不奋发向上呢?

打制石器实践

猜你喜欢
旧石器石器水洞
石器,有看头——旧石器馆参观指南
溪洛渡水电站尾水洞明满流交替研究
从13016回采工作面探讨大水洞煤矿构造特征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
本溪水洞游记
在法国发掘旧石器洞穴遗址
宁夏水洞沟 西方与东方的最初相遇
石峡口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的思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