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时代对长子女心理疏导的启示

2023-06-15 05:43邓贤
幸福 2023年1期
关键词:祖辈陪伴妹妹

邓贤

二孩时代的到来,让很多家庭沉浸在新生儿喜悦的同时,也在为长子女的心理疏导而叫苦不迭。幼儿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二胎家庭中的长子女变得突然古怪任性、喜欢争抢玩具甚至出现同伴间的攻击性行为。很多家长和老师交流时也会提到由于二宝的出生,长子女身上发生的行为变化。那么导致长子女心理及行为变化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相应的教育策略?二孩时代下又蕴含着哪些教育契机呢?

二孩时代下长子女心理变化的原因

教养人员的变化,长子女一度缺乏安全感。

很多家庭由于二孩的到来,不能同时照顾两个孩子,就会把长子女主要交由祖辈照看,隔代养育看似在生活上为家庭成员提供了便利,实际上当教养人员突然发生改变时,长子女会一下子难以适应,内心一度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己是多余的”感受。当孩子缺乏安全感时,无法用语言正确地表达出来,只能通过无理取闹的方式渴望得到父母的回应和理解。

教养重心的转移,父母对长子女的关注度减少。

二胎家庭中,較小年龄的子女在生活上需要更多的照顾,特别是刚出生的小婴儿,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小被众星捧月的老大,面对家庭地位的骤降,会产生强烈的落差感。当长子女的心理出现不平衡后,就会通过一些行为表现出来,比如脾气古怪、任性粘人、或者对弟弟妹妹做出不友好的行为来寻求家长的关注。如果父母没有敏锐察觉到长子女的这种心理需求,反而用责备的方式进行压制,就会加剧长子女内心的落差感,形成恶性循环。

教养方式的误区,加剧长子女的逆反情绪。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当代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然而二胎家庭在育儿过程中,仍旧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浮现出一些中国式父母的教养误区:如祖辈无心的玩笑话、家长盲目地对比评价、硬性“谦让”教育等。对于身心还未发育成熟的长子女,弟弟或妹妹的到来,本身就对幼小的心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变得更加脆弱敏感。而不当的教养方式,就像一把无形的“利剑”,一点一点刺入长子女稚嫩的心灵,久而久之,导致长子女反感弟弟妹妹,逆反情绪严重。

二孩时代下长子女心理疏导的实践策略

做好前期心理预设,建立适当的安全感。

很多二胎家庭在孕期为迎接新生儿的到来做了丰富的物质准备,实际上帮助长子女进行前期的心理预设往往容易被忽略,却是十分有必要的一环。首先父母可以增强长子女的参与感,让其摸一摸胎动、看一看胎儿的照片、读一读孕育生命的绘本等,和家人共同感受生命初始的喜悦;还可以引导长子女为弟弟妹妹起名,准备弟弟妹妹出生时的所需物品等,帮助长子女更好地接纳家庭新成员的到来。其次,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在孕期多让祖辈参与对长子女的生活照料,创造一些祖孙单独相处的机会,如让祖辈带长子女去公园、游乐场等,逐步提升祖孙间的熟悉和亲密程度,这样当弟弟妹妹出生时,前期的心理预设对长子女的心理就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

保证“深度陪伴”时间,增进亲子关系。

心理学家李玫瑾说过“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事实上孩子的一切问题,都能用“深度陪伴”治愈。深度陪伴即有效的陪伴,父母首先要身心到场,尝试用儿童视角去理解儿童的所思所想,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按照儿童的成长规律进行科学的陪伴。换言之,就是要“懂得儿童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参与到他的成长中去”,给予儿童物质、精神(心灵)两位一体的关爱与理解。然而在当代城市家庭中,大部分家长仍旧缺乏科学的育儿理念,对陪伴的理解有偏差,用物质满足代替亲子陪伴、“低头族”父母的“假性”陪伴、说教贬低式的低质量陪伴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这样的情况在二胎家庭中更为明显,父母认为年幼的孩子缺乏自理能力,需要更多生活上的照顾,然而家庭格局的改变让长子女更加渴望得到关注,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地陪伴疏导,长子女就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深度陪伴不止是需要时间、需要用心、更需要讲究方法。这里的陪伴哪怕是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二十分钟来高质量地陪伴孩子,也能滋养孩子的内心,让孩子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这里的陪伴不是家长拿着手机和孩子呆在同一物理空间没有任何交集,而是要俯下身子耐心倾听,读懂孩子的需要,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这里的陪伴需要父母的鼓励、支持与引导,及时地肯定,不经意中流露的赞赏的眼神都能让亲子陪伴的时光更加有爱的温度。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可以以孩子为镜,发现自身的一些问题,以身作则,从而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也为孩子提供更有养分的成长土壤。只要我们有心在日常点滴趣事中陪伴孩子,如亲子绘本阅读,亲子小手工或者亲子知心话,聊一聊孩子在学校中发生的趣事、交到的好朋友等等,很多常见的亲子问题也就不疗而愈了,亲子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亲密融洽。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走出教养误区。

(1)适时沟通,转化祖辈教育观念。

年轻父母和祖辈间由于文化背景、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巨大的教育鸿沟,而二胎家庭离不开祖辈消化分担抚养成本,隔代养育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两代人教养观念相左的情况,家庭矛盾冲突也日益明显。

作为新时代的父母,首先要本着尊重、感恩的态度和祖辈沟通相处,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祖辈的教养误区时,要学会适时沟通,巧妙迂回地化解矛盾,逐步转化祖辈的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年轻父母要学会同理共情,尽量站在祖辈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心平气和地指导他们一些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要把问题搬到台面,尽量在私下场合交流,切不可当面驳斥老人,加剧矛盾的恶化。另外,年轻父母要注意巧妙找准组合,才能事半功倍。如是和父方祖辈沟通,就请爸爸出面调解,反之就请妈妈出面协调。隔代养育中适时有效的沟通,是孩子成长的路上的阳光和雨露,也是家庭幸福美满的不竭动力。

(2)警惕比较心理,不盲目对比评价。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物种是有其多样性的,孩子也是如此。二胎家庭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要警惕比较子女的心理,最常听到的就是“还是弟弟妹妹乖,你都不如弟弟妹妹”。父母无意中对孩子行为表现的对比评价,让子女之间陷入了一种竞争关系。为了获得父母的赞赏,长子女通常并不是见贤思齐,而是通过告状的方式,揭露对方的不是与短处。父母的初衷是激励孩子,殊不知这样的言语会让子女之间的关系变得日渐疏离。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是二胎家庭父母的必修课题,在评价孩子时要尽量正面具体,多做积极的引导,不盲目地将长子女和弟弟妹妹进行比较,特别是长子女出现一些逆反行为时,父母要努力让自己情绪稳定,切忌用一些相对负面笼统的评价去给长子女定性。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发现,挖掘子女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给不同子女的每一个闪光点“打光”,让每个孩子都能尽情绽放。

(3)构建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

成长在良好家庭氛围中的孩子,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时往往更加自信,情绪也更加稳定,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松弛感”。中国式二胎家庭在面对子女矛盾冲突时,常常会采取硬性“谦让”教育,即“大的要让着小的”,表面上长子女的妥协换来是矛盾的平息,实际上爱的天平的倾斜早已让幼小的心灵遍体鳞伤。

家庭是土壤,只有在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心灵才能得到健康的释放和快乐的成长。构建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首先家长在物质上要兼顾两个孩子,各项物品尽可能准备两份,以防出现两个孩子争抢的情况,间接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其次当孩子间产生矛盾时,家长要理性客观,耐心了解事情原委真相,公平公正地调节孩子间的争吵纠纷,切忌不可一味批评长子女来压制一时的矛盾,尊重“对的”,而不是一味让着“小的”,让孩子在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健康茁壮成长。

二孩时代,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二孩时代浪潮下,家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俗话说“矛盾出,契机现”,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一时代,迎接挑战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其中的教育契机。

家庭教育中的契机——长子女篇。

在心理学中,责任感是十分重要的人格特质要素。二胎家庭中长子女角色的转变,是建立孩子责任感的良好契机,如请长子女帮弟弟妹妹拿纸尿裤;家长做饭的时候,请长子女照看一下睡觉的弟妹;邀请长子女给弟弟妹妹洗澡等。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增強长子女在家中的存在感,并且在照顾弟弟妹妹的过程中,能逐渐建立长子女作为哥哥姐姐的责任感。

不论是从呱呱落地开始,还是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独生子女在原生家庭中的衣食住行大多处于被呵护的状态,动手锻炼的机会较少。在二胎家庭中,可以尽可能地给长子女“放权”,鼓励长子女做好基本的生活自理外,还能帮助家人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择菜、擦桌子、数筷子等,长子女有了更多动手做事的机会,自我服务能力提高的同时,性格也会变得更加独立自主。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到: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表现出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只会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交际圈的扩大,会逐步地“去自我中心化”。独生子女从出生开始,家庭中所有的物质资源,包括家人的关爱都是独享的,弟弟妹妹的到来,打破了这样的格局,也在无形中为孩子创造了学习爱和分享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二胎家长要有意识地把握好分享的契机,做好适时引导:首先家长可以以身作则,树立与人分享的榜样,如家中来客人时,可以带着长子女给客人准备点心和水果;其次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分享主题的绘本,让长子女用角色带入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带领孩子感受分享的乐趣;另外,和长子女共同协商约定好必要的规则,比如:“先到的小朋友先玩”、“弟弟妹妹先玩10分钟,然后再交换”等等,因为对于年龄小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分享”的涵义,只会简单地认为属于自己的东西被抢走了,家长可以通过树立明确的规则,让孩子一步一步感受“什么是分享”,再深入地培养孩子的友爱和分享意识。

独生子女家庭中的社交环境和人员组成是相对单一的,遇到问题,孩子通常不用开口,成人就会帮助其处理妥当,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孩子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在幼儿园中我们也常常发现,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孩子的合作意识会相对淡薄,而合作的品质在孩子的社会交往中又有其独特的价值与重要性。

二胎家庭由于家庭成员的增加,整体的人际交往环境也会相较独生子女家庭愈加复杂,矛盾冲突发生的频率也会大为增加。因此,家长就需要发挥教育的智慧,引导长子女和弟弟妹妹发生矛盾时,尝试用沟通协商的方式代替哭闹争吵去解决问题,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一方面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孩子也会养成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二胎家长可以适当“退位”,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如“这个难题爸爸妈妈也不会解决,你和弟弟妹妹可以想想办法吗?”鼓励长子女和弟弟妹妹通过合作来完成一些拼图游戏、科学小实验或者动手动脑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等等,让孩子体验合作所带来的成就感。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示范是最好的语言。孩子是通过身边亲近的人来形成自身固定的一套行为模式,家庭其他成员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起到了最好的示范作用。正如塞内加所言:“教诲是条漫长的路,榜样是条捷径。”在二胎家庭中,榜样的力量胜过于千万句苦口婆心的谆谆教诲,因此家长要发挥长子女的榜样辐射作用,在正向的学习模仿中,鼓励两个孩子共同成长,这样养育过程中的诸多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家庭教育中的契机——家长篇。

在传统狭隘的教育观念中,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刻板印象:教育就是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学习文化知识。然而当今社会随着大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家庭教育,认为父母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在我们身边的二胎家庭中,不乏在养育两个子女的问题上有众多崩溃烦恼的时刻,有时候父母常常会控制不住情绪斥责孩子,无意间就让原本融洽的亲子关系出现裂痕。

新的时代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二胎家庭的家长也在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通过阅读书籍、观看教育讲座,接受科学的教育理念,不断储备育儿知识。我们惊喜地看到,部分家长更加懂得尊重和倾听孩子,面对棘手的时刻,他们也会努力克制,耐心引导,做情绪稳定的大人,让孩子在坚定、和善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科技城西渚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祖辈陪伴妹妹
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冲突对祖辈抑郁的影响:祖辈个人掌控感的中介作用与长辈价值感的调节效应
陪伴
我的妹妹不爱我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陪伴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我的妹妹 等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带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