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策略分析

2023-06-15 16:16:17牛静
中国民商 2023年5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影响因素问题

牛静

摘 要: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已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逐渐显露,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企业规模的扩大与业务的拓展增加了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也加大了财务风险管控难度。另外,内部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市场及内部合同管理、资金流动性等因素,使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不确定性增多,再加上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尚未健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多种财务风险威胁。因此,企业有必要加强财务风险管控。文章基于对新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的内外影响因素的概括讨论,重点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希望对企业尤其是建筑行业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控提供借鉴与启发。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问题;策略

有效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企业内控效率的提升,强化企业的风险防范与抵抗能力,保障投资的科学性,维持资金链稳定,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大多企业已经建立了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然而对其实际管控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思想、制度、程序、方法等多个层面均存在问题。对此,企业应深入分析内外环境中影响财务风险发生的关键因素,从问题出发加强财务风险管控,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以提升企业风险管控水平。

一、新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的内外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

1.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因素

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容易受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影响,这种影响是间接的,与需求端房企融资、拿地有关。在大环境下,国家为了使房地产市场“降温”,促进金融资源向其他行业领域流动,出台“三道红线”政策抑制房企融资。同时,为了稳定地价,防止土地市场过度竞争,国家出台“两集中”政策,将房企拿地节奏限制为一年三次。受此影响,房企融资难度增加。而且,为抓住仅有的拿地机会,在现有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房企不得不高价竞拍土地,从而加剧了资金风险。由于需求端房企缺少资金,导致中端建筑企业难以及时获得工程款,这样不仅增加了企业回款风险,也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

2.行业市场因素

行业市场是与企业管理最为密切,且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外部环境因素,具体包括供应市场、资金市场、劳务市场及销售市场等。当行业市场发生变动时,企业就有可能面临巨额成本支出或资金危机,从而遭遇财务风险。以建筑企业为例,前端供应端因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不得不采取调价措施来保证利润,在同等需求的情况下,工程项目成本会大幅增加,倘若业主方存在资金短缺情况,建筑企业就有较大可能面临成本上升而利润下降的风险,甚至是处于亏损边缘。

(二)内部因素

1.合同管理因素

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为获得市场份额而简化合同签订程序,未在国家法律法规指导下对合同进行严格审查就签订合同。由于合同签订程序不合规,再加上合同条款中对双方责任与义务的描述较为模糊,或存在不利于企业的不平等条款,企业会处于被动位置,并受到多方限制,从而导致财务风险增加。例如,2018年9月,平度某建筑公司与胶州某建筑公司签订《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工程承包如需垫资,由施工方平度某建筑公司组织落实。但是,双方并未在合同中约定发包方需要支付垫资利息。工程施工完毕后,发包方胶州某建设公司没有支付工程款及垫资利息。法院审理认为,这一案件中平度某建筑公司主张垫资利息没有事实及法律依据,不予支持其要求支付利息的诉讼请求。

2.资金流动性因素

资金流动性与企业行业特点有一定关联。目前来看,建筑行业市场已逐渐趋于饱和,甲方通常不会预先支付工程款,建筑企业只能垫资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由于项目建设前期资金投入量较大,建筑企业常会面临巨大的资金流动性风险,导致工程进度受限,从而引发更大的财务风险。而且,甲方为了工程项目的及时交付提高履约保证金额度及比例,且更偏向于货币资金类型的保证金,这对原本资金短缺的建筑企业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其资金需求更加迫切。为应对资金短缺问题,建筑企业只好进行多渠道融资。而金融机构一般为建筑企业提供短期融资,但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往往工程建设一半借款就会到期,也只好以新款补旧债,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进一步引发重大财务风险。

二、新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问题

(一)风险意识淡薄,尚未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思想环境

从当前企业管理情况来看,不少财务人员缺少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类型、影响及其防范措施、管控價值意义的认识较为片面,将财务风险管控简单定义为资金管理,忽略了财务风险预测、预警、决策等环节的管控,使企业无法有效应对突发风险事件,从而带来更大的财务危机。此外,部分财务人员不具备风险识别、防范能力,对潜在的财务风险没有予以足够的警惕,常常在风险问题发生后才对其进行处理,致使企业难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多数企业决策管理层尽管对财务风险管控有一定的认识,但其风险意识淡薄,在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下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规划与领导。

(二)投资流程不规范,缺乏有效论证程序,导致投资盲目性强

企业通过开展投资活动以促进自身经济效益提升,并保证资产增值保值。部分企业实施投资决策时,未经过规范的投资流程,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全面、客观的分析与评价。重大投资决策多由企业创始人或最高管理者一人决定,存在较强的主观性色彩,形成投资失误局面,产生实际收益远远比不上投资资金的后果。而且,部分企业投资中缺乏有效的论证程序,由于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及其方案合理性论证不足,导致投资盲目性,增加企业投资成本,降低企业投资效益。

(三)风险管控机制不健全,事前、事中关键环节缺失,难以提供有力支持

根据企业财务情况,诸多企业风险管控机制并不健全,事前缺少对风险的综合评估与有效预测,造成企业后续无法结合风险评估与预测结果对风险作出充分准备与积极应对,也使现行风险防控工作难以取得理想进展,企业风险防控能力难以得到进一步强化。也有企业认识到了预算在风险管控中的积极作用,通过预算对未来一定时期可能出现及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然而,动态性思想的欠缺让传统预算编制方法仍然在企业中得以应用,仅仅参考历史数据信息或凭借往期经验编制财务预算,不考虑内外环境变化,这就降低了编制的有效性,不能为企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用依据。

事中关键环节缺失具体表现为对财务管控过程的动态追踪有所缺失。加强财务管控动态追踪,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并处理财务风险,将其影响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然而,不少企业没有对财务管控过程的动态追踪,也不注重对内部动态管理机制的优化,企业不能依托财务管控动态追踪来做到对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防范,从而使企业财务风险加剧。

(四)业财融合不够深入,影响财务预核算质量,增加财务风险

站在财务风险的视角下来看,企业业务、财务彼此间并不能分离,因为财务始终以业务数据为基础,围绕业务流程进行,企业需要用业务来牵引财务,并以财务支撑业务发展,通过业财双向协同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但就目前企业业财融合情况来看,其融合程度并不够深,既影响了财务预核算质量,又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比如,财务预算中,企业业财两部门对于资金存在管控盲区,业务部门强调资金收益的提升,财务部门关注资金配置与使用的合理性,更多是从数据层面来进行判断,因为对业务流程的不了解,所以其预算管控仅限于企业内部,并未从价值链角度实施资金预算的全面管控,使已有资金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五)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财务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发挥

财务监督有利于企业规范自身财务行为、约束人员工作过程,对企业防控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少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落实并不到位,造成财务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发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也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例如,某集团连续多年采取编制虚假财报、直接修改经审计的财报等手段进行财务造假,一方面长期利用已停产的化工业务板块虚增营业收入,另一方面修改了审计机构出具的财报,加盖了虚假的会计师事务所印章,以此虚增利润。2021年8月,证监会依法对其作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这一事件反映了此集团财务监督缺位的问题,也给其他企业加强财务监督给予了警示。

三、新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策略

(一)强化风险意识,创造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的思想环境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各个环节中,任何关键环节失误都有可能引起重大财务风险。为创造良好的财务风险管控环境,企业应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其对财务风险管控的科学认知,并运用国家最新经济金融政策、法律法规条例等更新其知识,增强其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同时通过将财务风险管控与绩效管理挂钩,鼓励财务人员积极跟随政策、法律变更的步伐,主动熟悉业务,将财务工作前置于业务流程中,逐渐成为业务的财经BP。

另外,企业决策管理层要坚持财务的战略地位,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全局高度对财务风险管控进行統筹规划,并对相关工作的实施予以大力支持,同时通过宣传与培训动员全员参与财务风险管控,将财务风险管控内置于每个员工心中,助力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

(二)规范投资程序,增加投资科学性

鉴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投资量较大,且资金占用率高,一旦投资失误企业可能会遭遇严重财务危机,企业有必要规范投资程序,进一步增加投资科学性。首先,基于对内外环境中引起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制定必要的投资经济指标。其次,加强市场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合理划分投资风险等级,确定投资风险度量值,在此基础上结合投资经济指标预测投资风险,并组建专家团队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及方案合理性进行有效论证。再次,建立投资风险止损预警机制,对于达到预警的项目,及时开展项目讨论会,提出止损意见或建议,必要时停止项目建设,以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大。最后,做好对投资考核指标的审核工作,依托专业的、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定期评审企业投资项目,及时发现投资风险。

(三)构建全流程动态管控机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预算具有一定的事前控制功能,而信息化技术及系统平台能够实现事中的全程动态追踪,对此,企业可通过加强全面预算与信息化建设来构建全流程动态管控机制,进而提高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全面预算方面,引入全面预算理念,按照企业业务特点与财务管理需要,制定规范化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结合风险评估与预测情况,灵活运用多元预算方法进行合理的预算编制,以企业战略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将预算目标落实到财务预算管理的各个细节当中,通过定期预算分析发现财务预算的不合理之处,以此作为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依据。信息化建设方面,将大数据、AI、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到财务风险管控当中,拓展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范围,将其从企业内部延伸至外部价值链中,同时构建一体化的管理平台对企业财务、业务等各项管理流程进行全流程动态追踪,及时获取准确的财务、业务信息,实时定位风险控制点,从而有效避免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四)将业财融合向纵深处推进,提高财务预核算质量,降低财务风险

业财融合具有开放性、过程性以及全局性的特点,对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企业有必要将业财融合向纵深处推进,通过业财两部门的协同合作提高财务核算质量,降低财务风险。第一,优化预算编制流程,提高业务部门的预算参与度。由业务部门根据实际业务开展情况及资金需求编制预算草案,再交于财务部门进行汇总、审核,而不是由财务部门直接按照历史业务数据进行编制。第二,优化预算执行流程,强调财务对业务中预算执行的引导与管控。财务充分理解企业经营目标、经营政策及业务运行规则等,将其融于财务信息分析中,对业务发展方向及趋势进行预测,从而指导业务开展。第三,优化财务核算流程,充分重视财务与业务间的信息沟通,这是提高核算质量、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基础。

(五)加快推进监督制度建设,促进财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

财务监督在财务风险管控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企业有必要加快推进监督制度建设,促进财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进而依托财务监督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一要编制好权力清单,明确财务监管责任,避免出现上文所诉集团那样的财务监督缺位问题。二要着重强调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督,事前监督财务风险评估、预测流程,事中监督财务预算执行与风险动态管控流程,事后监督财务核算与信息披露等流程,并对现存财务监督问题进行归纳汇总,总结成功、失败经验。三要保持内部审计部门职能的独立性,以确保日常与专项财务监督审计工作的有序实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外环境中存在多个引起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面对当前财务管控中存在的风险意识淡薄、投资流程不规范、风险管控机制不健全、业财融合不够深入、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企业应基于对内外风险影响因素的充分把握,立足实际问题建立全员风险意识,规范投资流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深入推进业财融合并加快推动监督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为企业提高自身风险管控水平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先燕.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2(5):25-27.

[2]谢素贤.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财经界,2021(9):122-123.

[3]李磊.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商讯,2022(1):37-40.

[4]田迪.基于财务风险视域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转型创新[J].中国商论,2022(4):131-134.

[5]林彤.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21(15):121-122.

[6]赵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商讯,2021(29):43-45.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影响因素问题
“营改增”后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试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几点措施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52:29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0:12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45:52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环球时报(2016-07-15)2016-07-15 13:42:04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环球时报(2016-03-09)2016-03-09 0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