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铁时代陕西省旅游业的破局之策

2023-06-15 13:10田语
新西部 2023年3期
关键词:高速铁路陕西省旅游业

田语

近年来,伴随着高速铁路的建设潮,陕西省旅游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陕西省在高铁旅游方面依然存在着旅游产品结构单一、高铁沿线城市无序竞争激烈等问题,制约高铁时代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在高铁时代,陕西省要进一步抓住新机遇发展旅游业,应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增强宏观调控;打造区域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产品的多元性;进一步完善高铁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加强区域旅游业合作融通发展,建设高铁沿线旅游业共同体,推动陕西旅游业更上一层楼。

高速铁路(High-speed Railway),即“高铁”,是指运行速度高、时速一般在200千米每小时以上的铁路运输体系。高速铁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并迅速在欧美国家普及。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开展于本世纪初。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标志着中国铁道运输事业进入新时代。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虽较日本、欧美起步晚,却以建设速度之快令世界瞩目。至2021年末,我国高速铁路累计总通车里程达到14.63万公里,远远超过世界各国高铁总营业里程。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高铁运营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应用场景最复杂的国家。

在我国西部省份中,陕西省高速铁路建设发展最早、成就显著。早在2011年,连接陕西省省会西安和河南省省会郑州的高速铁路“郑西高铁”便已全线通车。该条铁路也是我国第一条联通中西部省份的高铁大动脉。此后,陕西省高铁建设便按下了加速键。近十年来,陕西省先后迎来了西宝高铁、西成高铁、银西高铁等重要铁道干线的通车。陕西高铁网越织越密,营业里程超1000公里,逐步形成陕西“米”字形高铁网。目前,由西安出发,到达省内宝鸡、汉中等城市已实现一小时通达,到达郑州、成都、兰州、银川等城市已实现二至五小时通达,有效地拉近了陕西各地市、陕西与全国地市的时空距离。

美国学者伊萨德指出,在经济社会生活的一切创造性革新中,交通工具在促进经济活动和改变产业布局方面具有普遍的影响。陕西高铁建设对旅游业发展有怎样的影响?高铁时代下,陕西旅游业还有什么亟待破解的难题?又有哪些能助推高铁时代陕西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对策?

高速铁路对陕西省旅游业的现实影响

高速铁路具有方便、快捷、舒适的乘坐体验,能够缩短地区间的客运时间,是理想的旅行交通工具,因而自其诞生之日起,便成为刺激旅游产业兴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陕西是我国文化大省,山清水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旅游资源。近年来,不断延展的高速铁道网络更成为助推陕西旅游业做大做强的契机。这表现在:

1、旅行时间的缩短

以前,从西安出发前往省内城市、邻近省份城市主要依靠普通列车、长途大巴、私家车等交通运输工具,旅途辛苦且耗时较长。近年来,随着大西、郑西、西成、宝兰、银西数条高速铁路的通车,以往制约陕西省旅游业的一大瓶颈——地区间旅行时间过长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现在,从西安出发乘坐高铁,到汉中由原先的七小时(普快)缩短到一小时左右,到宝鸡由原先的两小时缩短到一小时内。旅行时间的缩短为人们中短期出行旅游提供了更多机会与驱动力,显著刺激了陕西旅游业的发展。

2、自由行、中短途游、微旅游等旅游形式的繁荣

高铁时代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旅行出行方式。据相关研究,大中城市及其周边300千米左右的地区,是该地区市民周末旅游休闲度假的高频热点地区。[1]伴随着高铁的开通,人们将进一步摆脱空间距离的限制,大大刺激了旅游目的地300千米距离范围内旅游业的发展,且激发了周末自由行、中短途旅游、微旅游等旅游形式的勃兴。以汉中市为例,在高铁时代之前,由于交通不便,汉中与省会西安间通勤时间较长,即便是通过西汉高速公路,也需要三小时左右,在“三小时黄金旅程”边缘线外徘徊。西成高铁的开通,使西安到汉中的通勤时间缩短为一小时内,大大吸引了关中、陕北、川北等西成线沿线群众的旅行兴趣,汉中也成为这些地區人群的热门短途度假地。

3、高速铁路沿线新旅游热点的形成

高速铁路大大改变了沿线城市的交通通达性,使得以往受制于与省会城市及人口稠密地区间较长通勤时间而导致旅游业发展缓慢的地区开始走上前台,焕发光彩,吸引大量游客纷至沓来,由此催生了佛坪、洋县、宁强、彬州、杨凌、大荔等一批高铁沿线的旅游新热点。例如佛坪县:佛坪今日旅游业的繁荣得益于西成高铁的贯通。佛坪地处秦岭腹地,交通较为不便。在高铁通车前,通过高速公路从西安到佛坪最少也需要三四小时车程。如今,随着高铁的通车,佛坪正式纳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游客从西安北站乘坐高铁,仅需四十分钟的舒适旅程便可到达这个被誉为山茱萸之乡的秦岭宝藏地。佛坪县也紧紧围绕“中国原生山地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打响了“古道明珠,静美佛坪”的旅游品牌,成功推出了“熊猫谷”“秦岭四宝旅游区”等旅游目的地,实现了旅游业的飞跃式发展。

4、区域旅游合作方兴未艾

高铁沿线的诸多旅游目的地都在积极寻找高铁时代突破自身发展瓶颈以及创新发展的新道路。党中央高度强调各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模式,加强高铁沿线旅游目的地的交流合作便更凸显其重要性。目前,陕西省在充分整合不同地区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高铁沿线的区县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打造富有鲜明特色和资源整合型的交通线路。例如“银西高铁”(银川至西安高铁)特色旅游线的打造。银西高铁通车以来,铁旅联盟18家成员单位展开了“环西部火车游”特色产品跨局合作。以“古秦文化”探寻之旅为主打产品,加大高铁沿线区域的旅游营销,通过高铁列车冠名、广告媒体视频播放、高铁列车产品展等活动,将陕西段沿线特色产品、旅游资源等融入高铁列车中,使飞驰的高铁成为陕西旅游宣传的移动长廊。

高铁时代陕西省旅游业的瓶颈问题

1、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相对于传统旅行方式,高速铁路具有便捷、高速、舒适、时尚等特点,必将导致高铁乘客对旅游产品提出更高要求,就陕西省来说,目前高铁旅游产品存在产品类型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陕西高铁沿线城市多主打古文化遗迹产品与秦岭自然生态品牌,前者如彬州以大佛寺和石窟群为主体的唐代丝路文化产品;后者如汉中的“西北小江南”生态环境游产品,多以静态观光为主,在体验背景下产品特色、层次亟待提升。总体上看,陕西省面临着旅游资源类型相近、结构相当、旅游内容相似、旅游景点雷同、景区过度商业化等突出问题。

2、高铁沿线旅游目的地的过度市场竞争

高铁的开通是沿线旅游目的地互相协调、共同合作共赢的契机,但同样是加剧市场竞争的催化剂。高铁沿线的城市都将高铁视作千载难逢的契机,都使尽浑身解数争夺客源市场。以汉中市为例,高铁的开通固然增强了汉中吸引西安、成都等地客源的能力,让武侯祠、古汉台、石门栈道、油菜花海等汉中特色旅游产品焕发光彩,但同样让汉中市附近的广元、宁强、洋县、佛坪等县市受益,无形中分走了部分客源市场。同时,高铁还孕育了不少新的旅游热点,如银西高铁线上的彬州、永寿、庆阳等新旅游目的地,也会与传统旅游热点城市产生过度竞争关系。同时,陕西省高铁沿线旅游资源结构的相近、各地旅游产品的雷同更是加剧了地区间的恶性竞争。

高铁时代陕西省旅游业的破局之路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旅游业宏观调控

自郑西高铁通车以来,陕西省高铁网已初步成型,未来还将形成四通八达的“米”字型交通网络,覆盖省内大部分旅游城市。因此,陕西省应从政府层面对高铁旅游进行宏观调控,合理规划全省旅游业发展蓝图。

具体来说,陕西省应充分利用国家及陕西省铁路旅游政策红利(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响应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国家层面的战略需要,对陕西省高铁旅游业进行整体布局。以西安、汉中、延安、安康(未来西渝高铁陕西段的重要旅游目的地)等旅游热点城市为中心,发展其为高铁旅游的龙头城市,建设国家旅游改革试验区,创新旅游产业,发展多样态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其次,应利用高铁线路,与四川、甘肃、河南等兄弟省份一道,打造几条富有陕西特色的旅游产业带,如丝绸之路(西安至宝鸡、兰州)旅游发展带、蜀道(西安至广元、成都)旅游发展带、关洛(西安至洛阳、郑州)旅游发展带,共享各类型旅游资源,加强区域整体合作营销,塑造产品整体形象。

另外,政府应加强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高速铁路的开通一方面便利了目的地之间的联系,一方面也加剧了不同种类交通工具间的竞争。要保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有效监管,采纳高效的运输管理体系,创造旅游业良性发展的健康环境。改善交通运输管理体系,有效发挥高铁、高速等交通方式的各自优长处,摈弃地方保护主义,鼓励良性竞争,优化旅游交通格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制,规范交通运输市场。

2、打造区域旅游品牌,丰富旅游产品结构

陕西省高铁沿线旅游资源富集,市场前景宽广,应以市场为先导,通过资源整合、深度挖掘、综合创新等方式推出多元化系统旅游品牌,实施高铁旅游品牌创新战略。基于不同地区旅游资源特色,以及高铁线路特点制定高铁旅途品牌规划,构建“高铁+旅游”品牌发展的系统工程,确定品牌发展的价值体系。在堅持政府引导的基础上,促进高铁旅游品牌更新迭代。同时,应加强对旅游品牌宣发渠道和营销方式的革新与联动,在依靠传统的广播、电视、宣传会、博览会等形式外,最大限度高效地结合QQ、微博、微信、抖音、淘宝等媒体平台,扩大品牌传播的覆盖面,提高品牌营销的有效性,真真切切地提高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客源。

此外,根据陕西省高铁沿线旅游目的地的多元化特色,在陕西省高铁旅游品牌的打造和推介上,应满足不同层次和目标旅客的需求,实现效益最大化。首先,针对陕西省高铁旅游多周末游、散客游、微旅游的现实,应将轻度休闲度假游作为重点开发推介对象,开拓探亲访友和休闲度假市场。着力建设一批具备地方特色、发挥地方旅游资源优势、彰显地方文化和休闲生活魅力的文旅度假示范区。其次,全方位挖掘、推介商务游、会奖游等形式的旅游产品,增强对公商务人士的吸引力。围绕高铁站点,新建一批具有地方风格、层次分明的商务休闲片区,将商贸、会议、休闲有机结合,拓宽高端商务旅游市场空间,提升地区旅游业品质和旅游收入。再次,积极发现与鼓励购物游、体育旅游、养生旅游等新形态旅游产品,活跃地方旅游市场。应逐步围绕高铁沿线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商贸购物中心、体育运动设施和休闲养生主题设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地方旅游产品体系,最大程度吸引拥有广泛需求的旅行者,实现旅游业效益的最大化。

3、改善旅游业配套服务设施

高铁的开通为相关旅游目的地带来了大量的新鲜客源,也为城市配套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应结合国铁集团、政府、企业三方合力,使旅游服务体系规划迎合市场需要,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应着力于以高铁站为中心的旅游综合服务区、旅游集散中心、特色小镇的建设,注重站点周边食、住、行三方配套基础设施,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各档次酒店、餐饮公司进驻服务区,提高相关酒店与餐饮机构的接待与服务能力。应加强高铁站点游客集散能力,建设高铁站至市区、高铁站至旅游景点、高铁站至酒店的便捷交通运输机制,提高黄金周假日的旅客运载能力。同时,在服务区及市区、景点设置游客服务窗口,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景点门票、租车服务等业务;建立并监管规范的旅游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及营业者的合法权益,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在服务区、各大景点增设免费公共Wi-Fi、自动贩卖机、便利店等服务设施。最大限度优化游客以高铁站为起点的吃、住、行旅行体验,营造便捷、舒适、舒心、安心的旅行氛围,让“运”融于“游”,努力将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的高速铁路与陕西省旅游业创新高效发展的事业相依相融。

4、注重融合协调发展,建设高铁沿线旅游业共同体

针对陕西省高铁沿线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结构雷同、旅游产品缺乏特异性、市场过度竞争等问题,在进一步规划时应以自身资源禀赋为基础,取长补短,深化旅游产业分工合作。一方面要着力挖掘与打造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如宝鸡市应充分依托“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的深厚人文资源宝藏与秦岭山水带来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厘清旅游发展脉络,萃取旅游精品、名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开发新旅游产品,向外推广山水之城、人文胜地宝鸡的旅游名片;又如延安作为革命老区,黄帝故里,其景点与旅游产品在陕西省内以至全国本就具有极强的特色。近年来,延安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特色,又进一步推出了“中山石窟”“太和山”“延长油井”“蛇曲国家公园”等旅游景点,进一步发挥了延安在独特黄土高原自然景观、深蕴历史积淀、红色革命老区的独特优势。

另一方面,要依托高铁线路实现资源合理调配与市场合作。例如,在宝兰高铁开通后,西北地区中、东部通过高速铁路大大缩短了通勤时间,刺激了旅游业的发展。为了加强宝兰铁路沿线城市间的协作,向外打出“丝路高铁”文旅牌,陕西省文旅部门与甘肃省旅发委及丝路沿线城市旅游部门曾专门制定了一套“高铁+旅游”的优惠政策,旨在为高铁旅游提供一条龙服务。由于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的富集,像“丝路高铁”这样的合作项目完全在全省高铁线普及。例如西汉高铁(西安至汉中高铁)即可围绕三国文化、秦岭生态游作文章;西延高铁(西安至延安高铁)可围绕红色旅游、中华始祖文化等主题进行联合发展。

通过高铁沿线旅游目的地的协调融合,来实现优势互补与深度合作,形成区域旅游品牌,在内容相近、品质相当的情况下保持各自优长。利用资源类型与数量优势,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扩大旅游活动时间容量,增加旅游消费。同时适时、适当推出跨地区的旅游产品,实现资源互补、市场共享,互帮互助,增强地区间旅游业的联系。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发展高铁旅游,还需要充分发挥国铁集团、地方政府、文旅企业各方积极性,建立共赢共享的联合运营机制,形成推进铁路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为高铁沿线旅游共同体的形成与稳定打下基础,为实现陕西省各区域旅游资源的共享普惠,实现各区域的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打下基础。

陕西省位于国家高铁网络的腹地位置,得天独厚。“十四五”时期,按照“完善骨架、强化周边”的思路,陕西进一步加快“包海”等国家高速铁路通道在陕路段建设,规划推进西安至延安、西安经安康至重庆、西安至十堰、延安经榆林至鄂尔多斯、绥德至太原等高速铁路建设,新建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总投资约2000亿元。预计。到2026年,陕西省将初步完成以省会西安为基点的“米”字型高铁网络。这一壮举势必会进一步激发陕西省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当然,历史性的机遇也在很大程度上考验陕西省旅游业的应变能力。能否抓住市场机遇,加快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推出满足各层次人群需要的旅游产品,在广阔的旅途市场中树立陕西旅游的金字招牌,是在未来进一步促进陕西省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

注释

[1]潘善环:《高铁背景下桂林旅游的思考》,载《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8(01):84-87页。

参考文献

[1]海兵,刘建国,蒋金亮:《高速铁路影响下的全国旅游景点可达性研究》,载《旅游学刊》,2014,29(07):58-67页。

[2]厉新建,崔莉,万文平等:《高铁乘客的旅游特征与消费偏好分析》,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11):63-81页。

[3]陸林:《高铁网络时代区域旅游空间格局评介》,载《地理学报》,2017,72(06):1133页。

[4]倪维秋,廖茂林:《高速铁路对中国省会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空间影响》,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03):160-168页。

[5]辛大楞,李建萍:《高铁开通与地区旅游业发展——基于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41(06):57-66页。

作者简介

田 语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高速铁路陕西省旅游业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基于TD-LTE的高速铁路WiFi通信系统
高速铁路道岔维修与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