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我国乡村治理实践的运行逻辑与经验启示

2023-06-15 16:39陈鹏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内在逻辑经验启示乡村治理

陈鹏

摘   要:乡村治理以保持农村稳定为基本前提、以促进农业发展为根本目标、以确保农民幸福为价值指引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我国乡村治理实践内在的运行逻辑。新时代的乡村治理工作要主动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我国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继续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治理理念,将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主要目标,构建多元化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内在逻辑;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D26;D42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3.03.008

文章编号:1009-6922(2023)03-63-07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何种乡村治理模式、构建什么样的乡村治理体系,会对乡村治理效能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乡村地区的治理工作。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治理实践,在乡村治理的理念重塑、制度设计、体系构建、体制变革、机制完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乡村地区的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和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在领导乡村治理工作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乡村治理经验,而这些成功的经验正好可以为新时代我国乡村治理工作所用。

一、研究综述

目前,学界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领导乡村治理实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我国乡村治理历程的研究。例如,龚梦(2021)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我国乡村治理演进历程[1];燕连福和程诚(2021)将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的历史进程划分为“政权下乡”革命时期、“政社合一”建设时期、“乡政村治”改革时期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推进时期[2]95-98。二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乡村治理范式变革历程的研究。例如,滕明君和张昱(2021)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我国乡村治理范式的嬗变逻辑展开了探究[3];孙德超和钟莉莉(2021)较为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领导乡村治理工作的逻辑理路与价值意蕴等问题[4]。三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问题的研究。例如,罗文双和杜宗良(2021)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我国乡村建设的演变历史[5];李重和毛丽霞(2021)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领導乡村发展的百年探索历程并总结了基本经验[6]。四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乡村地区党的建设的研究。例如,白启鹏、秦龙(2021)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农村地区党建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7]。

学界现有关于党成立百年来乡村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多视角、多维度地分析了我国乡村治理的发展历程、治理范式变迁和基本经验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党成立百年来我国乡村治理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历史分析,而对于如何将党成立百年来乡村治理的历史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现实进行有机结合,如何运用党成立百年来党领导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进行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来提升新时代乡村治理能力等方面的研究尚有待深入。本文在梳理党成立一百年来我国乡村治理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乡村治理的运行逻辑,总结党领导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进行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试图寻求提升新时代乡村治理效能的可行路径,进而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治理支撑。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我国乡村治理的历程回顾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围绕着特定的治理任务和治理目标,积极领导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投身乡村治理实践。党成立百年来的乡村治理历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1921—1949年:乡村治理的初步探索阶段

党在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的工作重心一直放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乡村地区党组织的建设水平相较于城市地区滞后,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中共中央开始意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坚持用革命的武装来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在经历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实践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寻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全党的工作重心也随之从城市转移到乡村地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党的基层组织在乡村地区治理中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

这一时期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工作处于探索阶段,具体来说党的乡村治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党在乡村地区的组织。1926年5月,党领导召开的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专门作出的《农民运动在国民革命中之地位决议案》指出:“我们的党,在一切农民运动中,应努力取得指导的地位,应在每个最低级的农会内,均有本党支部的组织,为这个农会行动指导的核心。”[8]二是积极推动土地改革。1926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9],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了在乡村发展革命力量,在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三是重视推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一时期党领导乡村治理的主要任务虽然是服务于革命,但是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同时也注重乡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通过在乡村地区开设工厂、开办学校、设立医院、开展丰富的文艺活动等方式使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二)1949—1978年: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阶段

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正式转变为执政党,不断提升包括乡村治理在内的国家治理的效能成为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实践开始进入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阶段。

1958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全国各地纷纷撤销乡政府,建立起兼具乡政府的基层政权组织职能和合作社的农村经济组织作用的人民公社[2]96,国家在乡村地区构建起了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乡村治理体系[10]。“文化大革命”期间,除了在人民公社层面成立了公社革命委员会外,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乡村治理体系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动,这种“政社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一直维持到改革开放初期。

(三)1978—2012年:乡村治理体系的重大变革阶段

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社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已经不适应乡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如何变革乡村治理体系、加快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成为改革开放之后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实践面临的主要任务。

总体来说,这一时期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向纵深推进:一是乡政村治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后我国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印发的《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提出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把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11]。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2]乡政村治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始建立起来,并一直延续至今。二是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三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调整完善农业补贴补助政策,加大乡村建设投入力度。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财政不断加大对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地区的村容村貌得到较大程度的改观,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有效提升。

(四)2012年至今:乡村治理体系的逐步完善阶段

这一时期乡村治理的主要议题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乡村治理的任务也随之发生了深刻转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新时代我国乡村治理的重要议题。

具体来说,这一时期的乡村治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乡村治理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全力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乡村治理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实施[13],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实践指导。二是积极探索村民自治工作,不断完善乡政村治的乡村治理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乡政村治的乡村治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三是以乡村地区为重点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选派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组建驻村工作队等形式助力精准扶贫,截至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14]。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我国乡村治理实践的运行逻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乡村治理的核心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党领导广大农民群众紧紧围绕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发展和确保农民幸福统筹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乡村治理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随之不断提升。

(一)乡村治理以保持农村稳定为基本前提

农村地区治理秩序的稳定是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生活持续改善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乡村地区积极开展农民运动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乡村地区治理秩序的重构和维持问题。通过在农村地区设立党的基层组织、发展党员、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武装、开展土地运动等方式,在破除农村地区旧的封建秩序的同时逐步建立起新的由农民当家作主的治理秩序。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村地区“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15],顺利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三權分置”,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工作。农村地区的治理秩序在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和城镇化浪潮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保持了总体稳定的态势,为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乡村治理以促进农业发展为根本目标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是国民经济有序运行和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重要保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根据地的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减租减息等政策,根据地的农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升。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党中央在重视发展重工业、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注重协调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关系,农业生产水平得到稳步提升。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先后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补贴等政策,实施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措施,为我国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乡村治理以确保农民幸福为价值指引

广大农民群众是乡村治理的主体。全面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实践中的创造性,是降低乡村治理难度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内在要求和有力保障。而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基本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确保农民群众生活幸福,是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党始终将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基本需求、确保农民生活幸福作为领导乡村治理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开展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几千年来一直追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通过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在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的顾虑。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正逐步从理想变成现实。

四、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领导乡村治理工作的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将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发展和确保农民幸福作为领导和推动乡村治理工作的重要遵循,带领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伟大的乡村治理实践之中,乡村治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回顾党成立一百年来的乡村治理实践可以发现,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治理理念,将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做好乡村治理工作的价值指引,不断强化党在乡村治理工作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切实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实践中的主体作用,构建和完善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做好乡村治理工作的根本保证和有力支撑。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乡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东中西部地区乡村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同一省域内部不同地区的乡村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做好乡村治理工作离不开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党在乡村治理新旧秩序的转换、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乡村治理方案的设计和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等方面始终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党在历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成为乡村开展乡村治理工作探索、不断提升乡村治理工作效能的根本指引,我国的乡村治理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向纵深推进。当前,我国乡村地区的治理难题不断增多、难度不断加大,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为乡村地区党组织选配立场坚定、工作能力强、在群众中的威信高的党员来担任村级党组织的书记,着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是做好新时代我国乡村治理工作的重要政治保障。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治理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16]。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17]作为衡量党的各项工作好坏的基本尺度。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的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和有力证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乡村治理工作中,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治理理念,将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如何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作为推动乡村治理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乡村治理实践的核心议题,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随之不断增强。在新时代,我国乡村治理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推动乡村治理工作时务必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治理理念,紧紧围绕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将新时代的乡村治理工作向纵深推进。

(三)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指引

不断改善和稳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党成立一百年来我国乡村治理工作不断演进的内在逻辑之一。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此,新时代的乡村治理工作要把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价值指引,要精准识别和及时回应广大农民群众的乡村治理需求,在乡村治理方案设计、乡村治理难题化解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我国的乡村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乡村治理难题的化解和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既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国家层面有关乡村治理顶层设计的推动,也需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作为乡村治理主體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的乡村治理实践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注重将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实践中探索出的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广大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激发,乡村治理效能也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下得到显著提升。例如,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形成的“枫桥经验”就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目前,新时代的“枫桥经验”继续在我国的乡村治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的乡村治理实践中,要确保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发挥,构建多元的乡村治理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多元乡村治理体系来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加快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五)注重构建和完善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与异质性、高密度、大尺度的城市空间相比,乡村地区的同质性程度较高、人口密度较低、空间尺度相对较小,所以乡村地区的治理既需要重视自治,也需要充分发挥法治和德治两种治理模式的作用,自治、法治和德治三种治理模式有机结合是做好乡村治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村民自治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村民自治工作,村级农民自治组织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认真做好村民自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村民自治在乡村治理中的功效。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将法治和德治两种治理模式应用于我国的乡村治理实践之中,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自治、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得以构建并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为我国乡村治理实践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农村党员和干部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下,我国的乡村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村保持总体稳定,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回顾一百年来我国乡村治理的发展历程,梳理乡村治理工作的演进逻辑,总结乡村治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必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新时代乡村治理工作,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龚梦.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的百年演进及基本经验[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0-22.

[2]燕连福,程诚.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的历程、经验与未来着力点[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

[3]滕明君,张昱.建党百年来乡村治理范式的嬗变逻辑及新时代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189-194.

[4]孙德超,钟莉莉.中国共产党领导百年乡村治理的演进脉络、逻辑理路与价值意蕴[J].学习与探索,2021(9):61-69.

[5]罗文双,杜宗良.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建设的演变历史与经验启示[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21(4):9-18.

[6]李重,毛丽霞.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发展的百年探索和基本经验[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49-57.

[7]白启鹏,秦龙.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党建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学习与实践,2021(9):13-21.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05.

[9]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

[10]郭正林.中国乡村的治理结构:历史与现实[G]//王樂天.公共管理研究(1)“公共管理研究与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269.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20.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EB/OL].(2019-01-07)[2022-09-01].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901/188c0c39fd8745b1a3f21d102a57587a.shtml.

[1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17.

[14]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06.

[1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1.

[1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0.

猜你喜欢
内在逻辑经验启示乡村治理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及其启示
论遵循社会规律与坚持包容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税务代理制度的美日经验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兰州市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经验研究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