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洋科技发展的观测监测档案资源动态整合与利用探究

2023-06-15 04:05郑婷婷于小宁陈旖旎
北京档案 2023年3期

郑婷婷 于小宁 陈旖旎

摘要:海洋觀测监测档案作为海洋档案资源的重要内容,具备科技工具价值、查考利用和保存价值、知识传承和史料价值等,为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支持。论文介绍了海洋科技发展进程中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源面临的需求导向,总结了海洋观测监测档案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当前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提升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源知识服务效用的目标,从服务科技发展、统一档案标准、创新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观测监测档案 海洋科技发展 知识服务效用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ine archi? val resources, archives on oceanographic observa? tion and monitoring have the great values of scien? 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ools, utilization and preserva? tion, knowledge inheritance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They provide support for marin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arine re? sourc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mand orienta? tion of archives on oceanographic observation and monitoring in the process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ves on oceanographic obser? vation and monitoring, then analyzes the main prob? 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types of archival resources. Focusing on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ef? fectiveness of knowledge service of archives on oceanographic observation and monitoring,strate? gi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 pects of facilitat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unify? ing archives standard and innovating management mode.

Keywords:Archives on oceanographic observa? tion and monitoring;Development of marine sci? ence and technology;Knowledge service effective? ness

随着陆上资源的减少以及海洋科技领域科研能力的提升,海洋成为人类文明存续与发展的重要空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强力号召。海洋科技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海洋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势必伴随着海量海洋档案资源的产生和发展。

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与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档案是海洋专项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观测、监测活动是在遵循相关活动和业务标准规范的基础上,以了解海洋环境时空要素的发展变化、掌握海洋活动的趋势、发展海洋经济、预测海洋灾害为目标而进行的重要活动。海洋观测强调在一段时间内对观测对象进行数据获取,海洋监测强调当监测数值超出预警值时进行调节和控制。海洋观测和监测活动的测量维度多、测量范围广,往往小范围的时空节点就包含了海量数据。

本文以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中的观测监测档案为例,分析在海洋科技的发展中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源面临的需求导向、海洋观测监测档案的特征和需要克服的难点问题,探究面向海洋科技发展的海洋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措施。

一、海洋观测监测档案的需求现状

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是指在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1]本文探究的在观测监测活动中形成的海洋观测监测档案具体是指,在海洋断面的观测、监测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和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盘片等形式的海洋自然资源状况和自然环境状况的历史记录。海洋观测活动形成的档案内容包括管理文件、原始资源、数据成果和电子文件,监测活动形成的档案内容包括管理文件、海洋监测资料和电子文件。从海洋观测和监测的对象来看,主要针对海洋断面的测度,包括海洋气象、海洋水文、海洋基础设施、海洋生物和海洋水质底质等。观测和监测的数据包括人工和浮标采集的数据、海洋调查船和台站(固定陆地站和海洋站)采集的数据、卫星遥感数据、海表风场和海浪场数据等。海洋观测监测档案是海洋观测监测科学技术成果的载体,是开展海洋自然资源和环境活动探究中各项工作的原始记录和凭证。当前,海洋观测监测档案的需求现状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面向国家海洋行政管理的整合与集成的需求

2018年,我国海洋观测和监测管理体系随着国家海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而变革,相关的业务部门对海洋观测监测数据的需求逐年上升。海洋观测监测活动的原始资料和数据成果的整合与集成,是实现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高效性、服务性和共享性的必要途径,是海洋档案管理与海洋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源的整合与集成需要依托海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该类型的档案除了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之外,还有很强的交流和使用属性,需要多类型海洋业务部门的协同,才能使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二)面向海洋科学研究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

在科研服务方面,海洋观测监测档案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逐步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海洋观测监测档案承载着海洋科技知识的技术生命力,包含了海洋科技信息,是重要的海洋科技研究工具,具有海洋日常工作查考利用的科技知识参考价值。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海洋观测监测档案的服务对象从最初的以海军为主向政府决策部门、海洋科研机构、高校、海洋开发企事业单位等多样化的用户拓展;服务内容从单纯的海洋观测监测数据资料向海洋信息产品、海洋信息服务拓展;服务方式从传统纸质档案查询向网络化、在线化、定制化拓展。

(三)面向社会公众的公益性和价值性的需求

海洋观测监测档案是海洋科技发展的结晶,是除了海洋科考实物、海洋技术人才以外的重要战略储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海洋观测监测档案内容的丰富性、观测监测资料来源的权威性、保存的完整性和时间跨度的广泛性,决定了海洋观测监测档案是记载海洋自然资源环境的演变史和海洋科技发展史的第一手史料,其在预防与减少海洋灾害、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科学普及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价值和史料价值。尤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走向远洋与深海,海洋文明深入发展,随着大量海洋科研、生产、生活方面数据的整合与融入,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还会产生新的信息、社会与文化价值。

二、海洋观测监测档案的特征分析

海洋观测监测档案作为海洋档案的一种重要类型,是管理领海、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战略资源,其管理过程包括了海洋观测和监测活动内容和记录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有关海洋、海域和海岸线等观测监测活动对象的不同形式的原始历史记录,是管理领海与开发海洋资源的基础数据和战略资源。它不仅仅是制定海洋发展相关规划、标准、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海洋管理、海洋环境建设的重要依据,可以服务于海洋国土安全,也可以为面向公众的海洋公益服务提供内容。从业务规范来看,原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业务规范》(HY/T 058—2010)[2]于2010年3月1日实施,该标准适用于海洋调查、海洋观测、海洋监测档案业务工作。适用的对象包括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文件材料和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海洋观测监测档案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技术关联度强

海洋观测监测档案与观测和监测技术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研究范式不断涌现,海洋观测监测技术也逐渐向多学科交叉、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趋势发展。一方面,长期、连续、实时的海洋观测和监测活动在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开发和利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观测监测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观测监测文件材料和观测监测档案都依赖于海洋技术这一特定的专业领域;另一方面,海洋观测监测档案作为海洋科技、观测监测技术活动的记录及智力成果的汇合,是海洋专业技术活动的产物,它集中地反映了与海洋观测监测技术相关的科技内容及科技方法和手段,尤其在面临海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转化方面,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周期性和规律性强

海洋观测监测工作受到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才允许进行,有时还根据任务需要仅需采集特定洋流、潮汐、气候等自然条件下的数据,因此呈现出鲜明的周期性和规律性。由于海洋观测监测工作采集到的数据和资源内容包含了时间、空间、地点、区域、站点、频率等多维度、多层次的信息,因此,对海洋观测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和整理时,需要基于时序规律并结合海洋观测监测活动周期性和规律性的特点进行跟踪和分析。海洋观测监测档案在组成件、卷时,需要按照不同的海域、观测监测站点和海底观测点位的分布进行排列,以便对后续的海洋观测和监测活动进行趋势预测和规划布局,这也同样体现出了周期性和规律性。

(三)多节点收集和多中心保存

海洋观测监测活动的对象牵涉的数据内容丰富,包括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水动力、海洋生物、海洋地球物理和化学、海洋底质和海底地形等,[3]每种类型的数据需要依据各自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数据剖面,并且多节点地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交汇。2018年,我国在海洋管理体制方面做出了较大调整和规划,部分沿海地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建立了地方性的海洋观测监测数据平台,部分基层海洋观测监测站点的职能被重新划分。在观测监测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由多主体、多类型的系统和平台所记录的海洋信息数据形成了来源多样、体量巨大、密集度高的文件记录和数据资料,[4]随之造成了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料来源多节点收集、归档管理多中心保存的现状,多学科、多来源的文件、记录等都被纳入归档范围。

三、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源管理存在的难点问题

随着国家海洋管理、海洋科研领域的不断拓展,海洋观测监测档案亟须为海洋科技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支撑,因此,需要以服务国家海洋管理的需求为目標,以海洋观测监测的数据为基础,扩展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源的价值空间,解决当前我国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源科技创新和引领程度不足的难点问题。

(一)海洋观测监测档案为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提供的知识服务效用不足

近年来,我国海洋科技发展迅猛,涉及海洋物理、海洋水文、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气象、航海测量和海洋调查等诸多领域。“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目标,对海洋科学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海洋观测监测档案是海洋科学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服务国家海洋管理、海洋资源优化利用等目标的战略资源。当前我国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源对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贡献度不高,在海洋关键核心科技自主创新、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政策制定方面还有很大发挥空间。我国海洋观测监测档案积累总量不小,将“数据大”优势转化为“大数据”优势的有效途径还不够多。

(二)海洋观测监测的数据特征制约了海洋观测监测档案发挥价值的空间

数据是海洋观测监测活动的重要产物,海洋数据在认知和预测海洋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观测和监测数据的长期积累是海洋科学发展的基石,高质量的海洋观测监测数据和资料,为发展海洋科技、建设海洋强国打下坚实基础。[5]《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业务规范》完善了相关档案的归档工作流程,尤其对海洋观测监测档案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进行了明确和严格的划分,给出了适用于具体的海洋观测监测业务的操作规范。但是,归档工作的重要来源之一——海洋观测监测数据却面临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由于数据来源、数据标准、数据结构的差异,导致海洋观测监测的数据资料存在大范围和多层次不一致的现象。海洋技术的发展决定了数据的可靠程度和完整程度,[6]当观测监测数据兼容性与可比性差的时候,会直接导致数据质量的参差不齐,产生大量多源异数据,造成数据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障碍,这也会制约海洋科学的发展。此外,现有的海洋观测监测档案存在智能编研水平偏低、检索工具和服务手段有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限制了海洋观测监测档案的进一步利用。

(三)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源利用的共享性和保密性之间的矛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的海洋观测监测活动和业务由海军领导和代管,海洋经济总量低,对海洋观测监测数据的经济社会需求不高,开放共享需求不迫切。当前,我国海洋观测监测数据的获取单位包括海军,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个管理和监督单位,以及相关的海洋科研机构和高校,用户牵涉众多,各自观测监测的重点不同,平行式合作协调难度大,科研水平和业务水平存在差异,导致数据交汇进度和精度不一。档案资源自产生以来一直分散保存在若干个涉海单位,影响了档案体系的完善性以及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档案信息孤岛、资源封闭以及资源重复建设等现象较为常见。[7]依据国务院《科学数据管理办法》规定,科学数据的开放应当遵循“开放为常态、不开放为例外”的原则,海洋观测监测各主体部门原则上支持海洋数据面向社会和相关部门开放共享,但各部门对“哪些档案属于科学数据、各类档案开放到什么程度”等具体问题缺乏细节的管理规范,海洋档案资源的集成与共享还存在诸多限制。部分海洋观测监测数据具有战略意义,其保密程度高,信息共享与资料安全保密的冲突需要从技术和内容的角度进行多方协调。要想平衡和减少海洋观测监测档案共享性和保密性之间的矛盾冲突,助力建设开放共享的海洋系统,还需协调海洋观测监测档案多方管理的现状,解决共享和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四、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源动态整合与利用的措施建议

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需要结合海洋观测监测档案的特点,以保护、获取、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为目标,切实回应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源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在实践维度上贯通海洋观测监测不同层级的监管主体、海洋观测监测活动的参与者和观测监测活动的对象(海水、海域和海岸线等),以实现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源的动态整合。

(一)建立海洋科学自主创新导向的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源库

准确、完备和系统的海洋观测监测原始记录——海洋观测监测档案构筑了“蓝色天网”,是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提供战略支持、资源支持等。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源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海洋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优化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源配置,提升利用效率和效益,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多源、异构的观测监测档案资源的动态更新、动态追踪和动态积累,形成具有一定体量的知识库,以满足和支持海洋科技发展的需求。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形势更加复杂,必须放眼全球,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放在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系统布局、主动谋划,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例如,在档案综合管理系统中耦合人工智能算法,深入挖掘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源中蕴含的规律,不断发现促进海洋科技发展的新问题和新需求,不断总结人类海洋生产活动规律,对未来海洋生态变化和海洋科技发展趋势做出准确预测,为海洋政策决策制定提供支撑。

(二)针对不同的观测监测活动主体构建统一规范的标准化环境

对于增量数据,要在充分综合海洋观测监测数据采集、管理、使用不同主体的意见基础上,制定统一的观测监测档案标准,统一不同来源的原始数据携带的数据格式、内容要素、数据接口和数据使用流程。对于多节点收集、多中心保存的海洋观测监测档案存量数据,要尽可能地推进档案数据数字化,对标新标准设定的剖面层次,衔接存量数据异构特性,在档案的数据构成、数据格式上做出妥当安排,将存量数据重新整理到同一标准上。建立统一信息管理平台,保证海洋观测监测数据存储和传输技术之间、信息分类和组织标准之间、元数据标准和元数据互操作技术之间的一致性,实现数据层面的深度统一和连续可比。构建数据共享平台,整合海洋观测监测档案在采集、存储、管理环节中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节点、中心,统一提供数据共享服务,从而减少和避免档案资源隔离和资源限制。

(三)创新海洋观测监测档案综合资源共享与业务资源保密兼顾的管理模式

从档案类型、数据精度、开放范围等多个维度细化档案定密依据,使海洋观测监测档案密级的划定更加科学,信息共享更加便捷。针对军事运用、政府决策、科研创新、商业开发和公众科普等用户需求,开发海洋观测监测多样化档案资源服务,提供不同细节颗粒度、不同数据精度、不同组成内容的档案资源,在有效保护国家秘密的同时,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建立基于用户白名单的档案资源权限管理办法,依据用户类型提供差异化、多样化的档案获取权限,对因正常业务必须接触保密档案的党、政、军、民、学用户,运用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常态化验核用户保密资质,探索针对特定情况、特定需求下的临时资质授权,前移保密审查关口。运用数字标签、区块链技术等动态跟踪信息共享流转全程,以降低泄密风险。

此外,对于海洋观测监测档案的动态整合与利用这一课题,今后在研究过程中还可以考虑从实践内容和展现形式入手,构建海洋观测监测档案定制化的治理场景,形成动态档案知识库,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推动下,不断丰富和完善海洋观测监测档案资源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多样化的海洋档案资源应用需求。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遗产智慧数据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项目编号:21&ZD335)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2]原国家海洋局.海洋调查觀测监测档案业务规范(HY/T 058—2010)[S/OL].(2010-02-10)[2022-09-17].https://std.samr.gov.cn/hb/search/stdHBDetailed?id= 8B1827F1D866BB19E05397BE0A0AB44A.

[3]张博,袁玲玲,陈华,等.中国-国际海洋观测标准比对分析研究[J].标准科学,2019(11):117-120.

[4]徐淑升,黄华梅,贾后磊.民生保障服务领域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实现路径研究——以海洋观测监测数据为例[J].海洋信息,2021,36(1):15-19.

[5]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理论探索、历史逻辑和中国路径[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6:72.

[6]陈鹰,连琏,黄豪彩,等.海洋技术基础[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8:224.

[7]张连秋.整合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信息资源为海洋防灾减灾提供服务[J].海洋信息,2005(3):5-7.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