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区地处重庆西部,油菜常年种植面积20 多万亩,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落地见效,油菜面积、总产实现了“十五连增”;尤其是近年来,庆油系列高含油量油菜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促进了油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高含油量油菜的大面积推广,对栽培管理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出苗到初花期这一阶段,是油菜苗生根、长叶、分化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这一阶段的栽培管理任务是培育壮苗、促进根系生长,达到苗全、苗齐、苗壮,根系深、大、强,为丰产打好基础。油菜苗期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直播油菜受播种天气、种子质量、土壤墒情、地下害虫、鸟害等因素影响,播种后容易出现局部缺苗现象,会显著降低田间整齐度和密度,应及时查苗补苗,确保苗齐。在油菜出苗后,一般播种后3 ~5天应及时查苗补种或间苗时查苗补缺,补种可在缺苗处重新播种,查苗补缺可在间苗时将密度大处的苗移栽到缺苗处。补缺移栽一般在播种后20 天前后,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进行,最好带土移栽,可保护幼根和根毛,减轻对苗的伤害,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移栽的秧苗地也应注意查苗补缺,一般在播种后3 ~5 天进行,秧苗地缺苗应及时就近选择秧苗地补种;大田补苗一般在移栽后7 天左右进行,如天气干旱,补苗后还应浇灌定根水。
1.间苗定苗作用。直播油菜遇到土壤墒情好、气温高、播种量大、播种不均匀,就应及时间苗定苗,不及时间苗就可能形成大量的高脚苗、弯茎苗,有的甚至冬前抽薹、极易受到冻害。及时间苗定苗后,苗间空隙大、养分充足、通风透光性好、抗逆抗病性强,易形成高产苗。
2.间苗定苗原则。间苗定苗时间过早,弱苗、病苗、异品种的苗不易甄别;时间过晚,容易形成高脚苗、营养消耗大,应科学选择间苗时间,保证苗全、苗匀、苗壮。通常在幼苗3 ~4 叶1 心时进行,间苗定苗基本原则是“去弱留强”,拔掉病苗、弱苗、杂苗、高脚苗,要掌握去密存稀、去小留大、去杂留纯、去病留健、去弱留强的原则,选留均匀一致的壮苗,以达到苗壮、苗齐的效果。
3.保证密度。保证基本苗是获得高产的关键,一般早播、低海拔地区、肥力较高、苗壮的田块密度在1.5 万~2 万株/亩,迟播、高海拔地区、肥力较差、苗弱的田块密度稍大,在2 万~2.5 万株/亩。
1.施好底肥。油菜施肥本着“前重后轻”的原则,即底肥要重、追肥要轻。重施底肥是使油菜生长有后劲、不早衰的重要举措,底肥占油菜一生需肥总量的80%左右。可选用氮、磷、钾养分含量大于40%的油菜专用复合肥或缓控释肥40 千克/亩。有机肥一般通过发酵而来,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有条件时可亩施1 吨有机肥。将底肥均匀施入土壤表层后翻入20 厘米土层内,以提高土壤墒情和保持土壤肥力。
2.合理追肥。追肥有促根、壮苗、促叶、壮秆的作用,苗期可根据幼苗的田间长势判断是否需要追肥。幼苗若出现叶片发黄、长势弱的症状,需适当追施复合肥或尿素。若底肥充足或苗情较好,土壤肥力能保证后期苗情健壮,则可以不再追肥;弱小苗及补种的苗应当追肥。追肥可结合中耕除草进行,一般追施尿素或复合肥5 ~10 千克/亩,不可追施过多的肥料,防止后期贪清倒伏。
3.必施硼肥。硼是油菜花器官发育重要的微量元素,苗期缺硼时,根系发育不良、根部肿大、叶片畸形;开花时缺硼花而不实、结实率降低、籽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对于沙质土、酸性土等缺有效硼的土壤,施硼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一般亩用1 ~2千克硼砂作底肥一次性施入,也可在抽薹期或初花期用硼肥100 克/亩兑水45 千克叶面喷施。
4.排水防渍。稻油轮作地田间土壤含水量高、加之秋冬播种季雨水较多,整地质量不高,极容易积水造成渍害,从而导致长势差、分枝少、病害增加和倒伏。要及时疏通厢沟、腰沟、围沟等三沟,做到沟沟相连、雨停田干、沟无积水,确保田间不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增加土壤通透性,防止明涝暗渍,促进油菜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抵抗力。对已经发生渍害的田块,应在清沟排渍的基础上及时中耕松土,摘除植物下部的老、病、黄叶,每亩可追施4 ~6 千克尿素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过磷酸钙水溶液,以补充土壤中流失的养分。
1.菌核病。春季气温回升、加之雨水多,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菌核病是油菜生长过程中最普遍发生的病害,易侵染老叶、花瓣、茎秆,造成油菜减产。油菜菌核病的发病时期一般为苗期和花期,一旦发生大面积的感染传播,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会受到极大影响。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稻油轮作,避免长期连作十字花科作物。在整地时深耕,做好田间排水,对田间的残枝老叶进行清理,避免感病源在田间传播。当油菜出现菌核病症状时,可使用无人机喷施咪鲜胺、多菌灵、氟唑菌酰羟胺等进行统防统治,降低防治成本;对发病较重的田块,可在盛花期选用不同的药剂再次进行防治。
2.蚜虫。蚜虫是油菜苗期最主要的虫害,通常聚集在油菜的叶片背部,取食叶片汁液,蚜虫为害的区域除了会导致油菜的花叶病之外,还会滋生油菜病毒病病;蚜虫长时间为害会导致油菜顶端卷曲,植株黄化,失去生长势。蚜虫的体形虽然比较小,但其繁殖速度非常快,在短时间内就可以造成大面积的危害,严重影响油菜种植收益。应坚持“分区治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抓住关键防治时期,使用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进行统防统治。在早春对蚜虫基数较大的田块,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AMa421 生物制剂或吡蚜酮、氨基酸甲威盐酸盐、噻虫嗪等化学药剂兑水稀释喷雾防治,对发病较重的田块间隔5 ~7天再防治1 次,即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霜霉病。多雨高温天气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发病前期,油菜的叶片背部会出现淡黄色不规则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上会逐渐出现一层絮状霉层。霜霉病的发病速度比较快,一旦感染就会快速扩散,并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导致植株枯萎死亡。对霜霉病进行防治,要做好田间排水,避免田间湿度过大;同时掌握好种植密度,避免密度过大而造成田间通风透光不良。用药剂防治可选用霜霉威、烯酰吗啉等兑水稀释喷雾,防治时尽可能地将药剂喷施在叶片背部,以提升防治效果。
4.白粉病。白粉病是在油菜叶片和角果上产生的白色粉状霉层,初为近圆形放射状粉斑,后布满整个植株表面,并逐渐扩大连成一片,造成叶片褪绿黄化、籽粒干瘪、千粒重降低,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偏施氮肥、密度较大、通风较差、干旱年份油菜白粉病发病较重。近年来,受极端气候影响,白粉病的发病程度、发病面积有加重和扩大趋势。在油菜抽薹至初花期,可选用甲基硫菌灵、咪鲜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剂进行防治。
5.其他病虫害。油菜常见的其他病虫害有根肿病、病毒病、菜青虫、跳甲等,在油菜种植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年份之间的发病特征和规律有所差异,应根据当地天气、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进行综合防控。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各类防控措施,增强种植户的病虫害防控意识,以采取科学的轮作制度、加强田间管理、选择优良品种等措施为主,辅以化学药剂防控,使用统防统治的高效植保机械,以降低防控成本,形成长效机制。
杂草会与油菜争夺生长空间和土壤养分,影响油菜产量和品质,因此,在油菜生长过程中,尤其是苗期应注意田间杂草生长情况,并做好除草工作。除草一般包括人工除草和药剂除草。人工除草较为费工费时,适用于种植面积较小的农户,大面积种植的油菜适用化学药剂除草。大足区油菜田杂草以日本看麦娘、早熟禾、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和猪殃殃、牛繁缕等阔叶杂草为主。杂草防控可采用“一封一杀”的策略,“一封”即在播种后或移栽前2 ~3 天,用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一杀”即在出苗后杂草2 ~4 叶期,用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等药剂及其复配剂防治禾本科杂草,用草除灵、二氯吡啶酸及其复配剂防治阔叶杂草。
油菜旺长是造成油菜倒伏、减产的重要原因。控制油菜旺长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对海拔较低、肥水充足、播种较早、墒情较好的油菜需要控旺,反之则要补充肥水,促进油菜生长。油菜控旺一般采取喷施化学药剂、摘薹、减少氮肥用量、增加钾肥用量等措施。喷施化学药剂主要喷施多效唑、烯效唑、乙烯利等控旺药剂,喷施控旺药剂能有效降低油菜植株高度、增加分指数、提高抗逆能力,增加抗倒伏性,改善角果抗裂性,从而提高产量。大足区一般在油菜开盘期,在冬至前后喷施较为适宜。喷施时要注意喷施浓度,根据说明书的浓度用药即可,但要注意一季油菜只可喷施1 次,要避免多次使用或喷施浓度过大而抑制油菜生长。
摘薹是油菜控旺的又一重要方式,且油菜薹口感甘甜、纤维含量低、营养品质丰富,上市时节刚好是春节前后市民对蔬菜需求的高峰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一般在抽薹期、薹高30 ~40 厘米时摘薹,单株只摘1 次薹,菜薹亩产在200 千克左右。摘薹后要加强田间管理,一般对产量没有明显影响,但生育期有所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