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柱 徐炜
摘 要: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改革形势和发展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把握时代机遇,抓住关键环节来实现高质量发展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专业集群建设是应用型本科转型的关键任务,也是高校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该文从应用型本科高校打造特色专业集群的必要性入手,解读专业集群内涵,总结专业集群建设的根本特征和典型模式,并以西安交通工程学院为例,总结已建成轨道交通类特色专业集群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出学校“十四五”时期特色专业集群的建设构想,以期为同类院校开展特色专业集群建设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应用型;专业集群;必要性;根本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5-0135-06
Abstract: Entering the new era, higher education is faced with new reform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nd urgent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of the times and grasp the key links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lusters is the key task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connot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necessity of creating characteristic professional cluste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terprets the connotation of professional clusters, and summarizes the fundamental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lusters. Characteristics and typical models, and taking Xi'an Traffic Engineering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s of the established rail transit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clusters, and further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concept of the school's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clusters, in order to develop characteristics for similar institutions. Professional cluster construc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Keywords: new era; application type; professional cluster; necessity;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1 270所普通本科高校(不含港澳台地区),其中地方性本科高校达1 146所(含民办本科高校、独立学院),占比高达90.23%,其在校生规模占比达87%。面对如此庞大的教育体系,早在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转型意见》),旨在传统本科人才培养的“学术型”与职业人才培养的“技能型”之间走出“应用型”的第三条道路,《转型意见》将“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集群“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以“加强专业布局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指导,及时调整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专业,培育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打造专业建设新高地”[1],作为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举措。2021年12月27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就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明确提出:“引导中西部高校聚焦区域发展急需,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由此可见,高校应用型转型的方向在于对接产业链、创新链,重点在于构建应用型专业体系,关键在于打造特色专业集群,以特色专业集群彰显办学特色,以特色树品牌,进而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一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地位
(一) 新发展阶段赋予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新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阐明了教育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也明确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总体要求。在世界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冉冉兴起之时,在我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转变的重要阶段,应用型高校以其高校群体数量的绝对优势、培养人才的绝对规模,理应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立足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展现新作为,在教育强国总体战略目标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 新一轮产业变革带来了应用型高校发展新机遇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创新和由此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加速演进,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相关行业领域内产生了巨大的人才缺口,而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应用结合最紧密的应用型高校成为首批的“获利者”,近三年,大部分应用型高校通过增设智能数据科学、机器人工程、生态修复、智能医学和网络新媒体等一系列面向“四新”的新兴专业,完成了学科专业体系的整体优化升级,本科专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领域需求的契合度进一步提高,面对服务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三新”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应用型高校将大有可为。
二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始终坚持特色发展
(一) 培育和凝练办学特色是應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纵观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即使在社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研究性、创新型人才需求也仅有20%,余下的80%则是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应用型人才[2]的巨大缺口催生了我国庞大的应用型人才教育体系,广大应用型高校也形成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同质化倾向,学校规模越来越大,但本科专业趋同性越来越高,产生了部分专家学者所谓的“千校一面”现象。甚至也有学者抛出“评估指挥棒”法则,认为合格评估使用了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去“量”新建本科高校,必然导致定位于应用型的新建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上出现同质化问题。但抛开原因论断,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以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眼大事,抢抓机遇,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既要推进教学工作的“达标”建设[3],更要树立品牌意识,培育和凝练办学特色,以特色展现优势,以优势打造品牌,提升高校自身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 打造学科专业特色是应用型高校提升综合实力的核心手段
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思路普遍从规模扩张转变为内涵建设,在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也更加注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学校的品牌效应。一所大学的特色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可以是人才培养、内部治理、校园文化和服务社会等,但根本的、最主要的是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应用型高校的学科专业不在于全,也不在于多,关键在于有特色、有优势,要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需要,深入思考学校的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发展目标与特色亮点。学科专业的特色与优势是高校差异化的起点,也是应用型高校谋求内涵发展的核心手段,应用型高校要顺应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在学科专业布局上因势而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在打造学科专业特色上乘势而上、主动求变、持续发力,不断强化学科专业特色,开创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三 专业集群内涵解读
“专业集群”关键在于“集群”概念,其词本意源于生物学中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各种生物组成的“群落”。直到1890年,马歇尔首次提出“产业集群”概念,用以解释经济学中的“外部规模经济”现象,其思想的核心是通过产业集聚降低行业平均成本,同时刺激行业技术变革创新,提升社会经济效益。“集群”一词进入高等教育是从职业院校开始的,主要目标是按照面向职业和岗位建设服务特定领域的专业共同体。而《转型意见》中明确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形成专业集群应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建设目标应定位于区域内产业上下游供应发展的全链条。与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对接具体岗位技能要求不同,应用型本科专业集群更加注重对接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注重服务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行业和领域,适应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按照此种规则形成的专业集合,通过深度产教融合发挥专业集聚效应,进而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与创新要素融合,提高人才培养效益和质量。
四 专业集群建设的根本特征
(一) 目标相融
高校构建专业集群,集群内专业可能沿袭学科体系同属于一个专业类,但也可能不属于一个专业类,甚至不同属于一个学科,集群专业间存在较大差别,但其本质特征是各专业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上可以相互融合,即集群内专业培养目标对接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培养规格符合产业链全过程的岗位技术要求,形成与产业链全过程人才需求紧密对接的集群结构。
(二) 课程相通
集群内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融合只是构建专业集群的起点,而实现集群专业间的课程相通才是发挥专业集群效能的具体体现,相通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大类课程,以及面向产业群的特色课程。课程的相通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师共用的基础,也是发挥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效能的关键环节。
(三) 资源共享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广泛深入,高校对智慧教学目标下教育教学条件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面对逐年增加的经费投入,各专业在项目竞标模式下争相论证、各显其能,看似“百舸争流、一片繁荣”,实为单个专业目标最大化下的教学资源争夺,也将必然产生教学资源的相互孤立和重复建设问题。因此,依托专业集群建设教学资源是提高专业资源共享程度的最佳方法,也是提高资源利用程度的有效措施。仅以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例,在校内打造面向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的实景化或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平台,在校外与产业链上优势企业联合,共建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校内与校外协同推进,资源充分共享的专业集群效益。
(四) 师资共用
在专业集群已实现课程相通、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打破原有教师归属教研室,教研室隶属学院的固有模式就成为发挥专业集群优势的必然选择,其核心思想就是按照专业集群人才培养目标,整合集群专业课程群,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分工,组建跨学科、跨专业实体或虚拟教师团队。同时,注重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纳入教师团队,形成校内外师资互融互通、集群专业间师资共管共用的良好局面。
五 专业集群建设的典型模式
应用型高校构建专业集群核心思想就是要始终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对接行业需求放在首位,要从人才培养的需求方出发,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4],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的紧密对接。在此基础上,整理应用型高校构建专业集群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 依托学校传统优势建群
无论是名牌专业建设、综合改革专业试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还是一流专业“双万计划”,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资源始终都是建设的重点,凭借专业项目建设与改革的深化,广大应用型高校也形成了自身的优势专业。依托优势专业建群就是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学科专业体系内在逻辑和专业相关性,将相关联的专业进行资源整合,整合后的每个专业集群中至少有一个具有显著优势的专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专业群其他专业共同发展。此种建群方式是对学校现有专业的分区管理,可以与院系划分等同,也可以有一定的交叉和整合,集群建设模式比较简单,对学校现行管理体制机制冲击较小。但在专业集群具体建设和运行中,往往因专业隶属关系问题而导致多重目标管理,增加管理难度。同时,集群专业在院系间交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集群建设理念难以深入,专业集群形同虚设。
(二) 基于学校办学特色建群
与依托优势专业建群方式类似,学校以特色专业为核心,整合彰显学校特色亮点的专业,发挥特色集聚效应,树立学校品牌。此种建群方式理念上更符合国家推进应用型高校内涵发展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应用型高校找准学科专业发展方向,提升社会影响力。但由于特色专业集群要在对标产业链的基础上,集中体现专业特色与亮点,专业集群往往涉及多个二级学院,集群专业间联系不够紧密,不同的二级学院在专业教育理念、培养模式上趋同性较差,集群整合难度大,导致专业集群效应难以有效发挥。
(三) 瞄准战略新兴领域建群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兴起与智能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在服务产业变革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人才的“供给侧”改革[5],广大应用型高校也纷纷意识到,新时代的学科专业设置要充分展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前瞻性,以及对于“智能+”时代相关产业的预见性。为此,瞄准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并打造与之相对接的专业集群成为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任务。该种建群模式首要特征是面向未来,是由新兴领域的产业发展而产生培养人才的引致需求,建好新兴产业集群,专业集群将随着新兴产业成长、壮大而实现快速发展,应用型高校自身也会以此为契机在众多同类高校中脱颖而出。但此种建群模式也存在专业规划难度大、建设基础薄弱和建设成本高等一系列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为了应用型高校建设在新兴专业集群时的最大顾忌与束缚。
六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特色专业集群的建设实践
2021年12月27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就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战略作了专题介绍:下一步要“推高校集群”和“建专业集群”,建设专业集群就是聚焦区域发展急需,深化“四新”建設,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吴司长的讲话可以充分展示出集群化发展模式是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全面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重大举措。西安作为四个战略支点城市之一,高校林立、鳞次栉比,民办高等教育依托地域高教资源优势,充分把握历史发展机遇,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陕西高等教育的亮丽名片。
(一) 案例高校特色专业集群建设基础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作为陕西省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主的普通本科高校,自升本以来,始终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按照“注重内涵、彰显特色、产教融合、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持续推进教育理念更新、专业结构优化、培养模式创新与质量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初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类专业为龙头,以机械类、电气类、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专业为支撑,以土木类、管理学大类专业为基础的专业发展金字塔结构(图1)。
“十三五”期间,学校已探索开展优势专业集群建设,面向国家交通强国发展战略和陕西加快推进关中城际轨道交通体系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接轨道交通行业,围绕交通运输(省一流)1个核心专业,打造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省一流)、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2个主体专业,强化车辆工程(省一流)、交通工程(省一流)、铁道工程3个支撑专业,深化专业融合,形成了与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紧密对接、“一核心、二主体、三支撑”“抱团融合”的轨道交通类特色专业集群(图2)。
(二) 案例高校“十四五”特色专业集群建设规划
根据《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发展规划》,学校“十四五”期间将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对接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以构建特色专业集群为抓手,在梳理现有专业服务面向、培养目标、办学条件等专业基本要素基础上,坚持轨道交通专业集群核心地位不动摇,重点打造电气工程类、信息工程类、现代管理类与人文艺术类四大主体特色专业集群,并依据专业集群发展规划制定学校未来五年的专业设置与调整规划。
为进一步深化特色专业集群建设,学校制定《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特色专业集群建设实施意见》,明确要求特色专业集群建设必须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出发,明确专业集群对接产业发展领域,通过搭建校内外集群化培养平台,深化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促进特色专业集群建设走深走实,实现专业集群化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五大特色专业集群建设构想见表1。
(三) 案例高校特色专业集群建设保障机制
1 建立群内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应用型高校要始终关注就业和生源两条主线,要通过毕业生就业情况反映专业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通过新生生源情况反映集群内专业的吸引力,以数据为基准,结合产业发展调研、合作企业走访,以及本校专业特征分析,对接专业预警条件划定标准,调整专业招生计划,优化集群专业招生规模[6]。同一专业集群在增设新专业的同时,适时停招或撤销“进出双冷”专业。例如,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按年度制定集群专业预警报告,深入分析各专业报考率、报到率、专业转出转入率、初次就业率等专业生源和就业的核心指标,结合专业招生计划申报论证,强化集群专业招生计划统筹管理;轨道交通类专业集群新增铁道工程专业,电气工程类专业集群增设机器人工程专业,同时物流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施隔年招生,促进集群专业结构的优化提升。
2 健全集群课程动态更新机制
集群专业间相通的课程是教学理念、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等多要素相融合的有机体,也是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按照“基础课程做支撑,主干课程强能力、拓展课程显特色”的建设思路,打造专业集群共享互通的课程体系,同时,建立面向产业链发展需求的集群化课程动态更新机制,紧盯产业转型升级方向与潮流,及时引入面向行业发展前沿的知识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提升集群化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以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类专业集群为例,专业集群面向轨道交通产业链和就业岗位群核心技能要求,对照铁路行业“车、机、工、电、辆”五大系统,重构了集群课程体系,并按照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要求,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设与产业结合更为紧密的专业实践课程,逐步完善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匹配核心岗位能力要求的特色实践课程体系。
3 完善集群平台动态优化机制
专业集群实践教学平台共享是拓展学生专业技能,提升集群培养效益的重要环节,也直接体现了集群专业的融合程度,专业集群平台建设要面向产业结构转型发展趋势,对接产业新技术应用要求,持续做好平台条件的改善與优化。以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正在全力打造的信息工程类专业集群为例,集群专业依托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培养项目,在校内按照企业实际工作环境搭建实景化实验实训平台;同时对接现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在校外建设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的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在不断更新校内实验实训教学条件的同时,注重专业集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化提升,遴选产业覆盖能力强、行业分布好的集团化发展企业,探索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形成“政府支持、行业引领、集群共享、企业推动”[7]的信息工程类专业集群人才培养平台。
4 建立集群效能动态评估机制
专业集群建设因其各自建设基础不同,其核心建设内容的侧重也有所不同,进而其建设路径与建设任务也就具有一定差异,如果直接运用常规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对专业集群建设成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因此,需要按照不同专业集群的建设任务,从目标相容、课程相通、资源共享和师资共用等多方面设置具体评价指标,并进行阶段建设成效的动态评价,要克服专业集群模板化评价标准,要通过“成长+特色”评价思维去引导专业集群体现优势、彰显特色。
七 结束语
特色专业集群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先手棋”,也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发展的“长远棋”。在应用型本科转型的大潮中,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特色专业集群建设在建群模式、要素平台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在取得成效的同时又进行了大胆的构想,以期为同类院校提供参考和借鉴。但由于各高校所处发展阶段和专业建设基础存在一定差异,各高校建设特色专业集群时仍须做好专业集群内外部环境的综合研判,系统设计,试点推进,分步实施。
参考文献:
[1] 杨宝丽,吴立平,李念良.应用型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7):43-45.
[2] 吴仁华.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98-102.
[3] 庞海燕.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2-87.
[4] 顾永安,范笑仙.应用型院校推进专业集群建设机制创新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8):25-33.
[5] 张卫华,李照广,隋智力,等.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建造专业集群建设探析——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0(21):96-98.
[6] 刘楠,郝毓业,王植荔.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集群建设的路径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20(5):137-141.
[7] 牟延林,李克军,李俊杰.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以产教融合引领专业集群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20(3):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