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卿琳 王瑞清 赵书珍 罗新宁 陈国栋 万素梅 翟云龙 李玲
摘 要:农学实验是塔里木大学农学专业的必修实践课,是把农学的四大主要核心专业课程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的实验教学合并为一的一门专业实践教学课,是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专业实践课程。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和精神内涵,是开展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该研究结合农学实验的课程特点,分四大板块内容对所涉及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挖掘,旨在提高农学实验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并为其他农学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学实验;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农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5-0131-04
Abstract: Agriculture Experiment is the core the agriculture of the four major professional course study of crop planting, farming, crop breeding, seed experiment teaching combined into one of a professional practice lesson, is the practice of agronomy undergraduate compulsory course in Tarim University, is a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directly application in practical production. The curriculum contains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which is a good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this study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volved in the course,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 of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course and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other agricultural courses.
Keywords: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gronomy; practical teaching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课堂教学和课程研究中,是高校为国家培养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创新者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我国是农业大国,当前农业正处在从过去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关键时期,需要一大批为农业科学研究、服务的优秀人才。在新农科的建设背景下,各农业高校及涉农院所正奋力全面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农学的认知有偏见,在他们的思想里,农学专业只有“脏、累、苦”,认为学农没前途;甚至有些学生家长“谈农色变”,认为孩子学农没出息,不好就业,在亲戚朋友面前没面子。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农学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农学精神”,提升课程育人水平,推动现代化农业人才培养更加具有重大意义。
一 农学实验课程简介
塔里木大学位于阿拉尔市,地处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是一所距离沙漠最近的高等学府。65年初心不改, 扎根南疆办大学,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坚定不移地培养扎根边疆、献身边疆的有用人才,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着力量[1]。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新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南疆干部的摇篮。2016年为突出应用型特色、服务南疆地方特色和助力南疆地区精准脱贫,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经农学系全体教师研究讨论,决定对专业核心课程实验实践教学進行改革。我们把农学的四大主要核心专业课程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的实验教学,从以前伴随理论课各自进行的四门实验教学内容中分离出来,组建为独立课程,名为农学实验,共计64学时。农学实验课程是塔里木大学农学本科及涉农相关专业的实践必修课,是课堂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直接应用,是理论教学效果最为直接有效的检验手段,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至关重要[2]。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是根据四季特点,作物生长特点,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科学实验研究以及生产实践等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科学实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技能操作,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农学实验课程实践教学过程融入恰当的课程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我国灿烂悠久的农耕文化历史,增强学生的农业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知农、爱农、服务于农”的“三农”情怀。
二 农学实验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与挖掘
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应用相比思想政治课程具有隐蔽性和渗透性,专业课的思政教育意图不明显,而是通过大量的鲜活的人物实例和科研成果案例,慢慢地渗入学生的思想中,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既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合,通过不断发掘专业课程本身的“思政元素”,然后合理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比如通过教学方法、搜集课程资源、设计课堂讨论和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等,将“思想政治营养元素”正确地、及时地输送给学生[3]。农学实验涉及到四个方向的实验实践内容,针对不同的实验实践我们设计了不同的课程思政元素。但所有的课程思政元素都围绕着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情怀观进行。
(一) 在有关作物栽培学实验实践内容中课程思政的融入点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及农业类相关专业的主要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及归属感非常重要[4-5]。塔里木大学地处南疆,南疆主要的栽培作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大豆和马铃薯等,因此在授课中,主要以当地特有的经济作物棉花,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和油料作物大豆等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和研究。不管讲授经济作物还是粮食作物,这门课程研究的内容都包括作物的一生,即从发芽到成熟所经历的各个生育阶段;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即在不同生育阶段对光、热、水、肥的特殊要求;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即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特定性状的形成及栽培调控技术等,例如设计逆境胁迫实验,对作物进行干旱胁迫、热胁迫、低温胁迫或者盐胁迫等,看胁迫处理与正常处理之间作物的生长特点,调查各性状指标在不同胁迫处理下的变化特点。在研究作物的一生时,如同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一个人的奋斗过程,一个人的成才过程一样是相似相通的。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一方面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教育学生,即使身处艰难胁迫中,也应该像作物一样努力生长,珍爱生命。
科学施肥施药是发展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在许多地方,作物生产中普遍存在一味追求高产,不考虑农业生态环境及资源高效利用,过量施肥,导致农田面源污染严重;还有一些在作物生产管理中施肥方法不当,这不仅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还造成环境的污染和温室效应加剧,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在作物生产中农药的过度使用给人类的健康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过量的农药虽然快速有效杀灭了害虫,但也杀死了益虫,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可以通过设计施肥实验调查作物的肥料高效利用,设计喷施农药量对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培养学生“减肥、减药”的农业双减理念和肥料高效利用等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使学生明确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物器官的生物学形成过程蕴含着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哲理。以麦穗分化实验为例,讲解麦穗的小穗、小花、粒数的形成过程,提高小麦穗粒数是小麦高产栽培管理和高产品种选育的主要研究目标。麦穗由穗轴和小穗组成,一般每小穗的小花数为3~9朵,但能够结实的只有2~3粒,最多的可达4~6粒。也就是说最终只有 30%左右的小花数有可能成为具有收获价值的穗粒数(成才),其余70%都会败育。小麦的这一生物学现象反映出在自然界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不容易。这与每个人的成才道路相似,要想取得学业和事业的成功,就必须始终坚持努力学习,否则在中考、高考的时候就会淘汰一批人,而进入大学后必须加倍努力学习,提早为自己的将来做规划,否则毕业的时候又会进行一次人才分流,希望大家永远不要做那个原地踏步的人。
(二) 在有关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内容中课程思政的融入点
作物育种学是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6]。这门课程以遗传学、生理学等课程为基础,与上文所阐述的作物栽培学实验实践内容相呼应,研究内容包括作物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发掘可利用的相关种质资源,筛选培育适于某一地区生产发展需要的优良品种,研究新作物、新的育种方法和技术,建立高效优质的种子生产基地等。作物育种学对于构建农学及涉农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7]。生物多样性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基因时代的到来,分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自认优良的基因、物种,使得有些物种濒临灭绝、一些古老的农家种质资源流失加剧,“无法再现的基因、濒临灭绝的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人类历史上消失”。因此在设计种质资源调查实验内容时,应該以“珍爱自然,保护生态”为目的,引入种质资源进行搜集、保存的重要性,融入保护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作物育种学课程囊括丰富多样的思政元素,例如设计小麦、玉米、水稻等杂交实验时,可以引入育种家们,如小麦育种家赵洪璋院士,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小麦远缘杂交专家李振声院士等,为了全中国人能吃饱饭的心怀家国爱国精神、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满腔热血的奋斗精神和革故鼎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老一辈育种家们的努力下,才保证了当下中国人的粮食安全,鼓励大学生应该接过先辈们手中的接力棒,为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奋发图强;再如设计抗病虫育种实验时,引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选育抗病、抗虫的种质,保护生态环境,营造青山绿水。通过设计不同育种实验内容挖掘不同思政元素,为农学实验课在有关作物育种学实践内容这一板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思政素材,使专业实践课能更好地发挥以德育人的作用。
在设计生物技术育种实践内容时,我们可以将航天诱变育种引入,通过介绍航空育种的概念,给学生留下“为什么航空育种会带来神奇变化?”这样的疑问,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然后在下节课预留时间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探索诱变育种的热情。同时让大家查资料找出航空育种的成功案例,听完学生的讨论之后,老师进行航空诱变育种的典型案例总结:小麦太空育种实验取得众多成果,典型的有“烟农 5158”,产量高,曾在2008—2009年连续2年小麦展示中名列第一,平均亩产量高达549 kg;航麦1号,富含锌铁等微量元素。在其他作物上航天诱变育成的品种也比较多,如水稻的原丰早、玉米的鲁原单4号、大豆的铁丰18、棉花的鲁棉I号,太空椒、太空莲、青霉菌的选育等都是通过航空诱变选育而成。通过这些典型案例,学生通过查资料、看文献等方式了解、掌握航空诱变育种的原理、辐射后代的选择方法、太空诱变育种后代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随着航天科技的迅速发展,将来会有更多类型的植物进入太空,而且在太空停留的时间会更长,将会对植物带来哪些影响?给学生埋下疑问,让他们带着问题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以及种质创新的热情。
(三) 在有关耕作学实验实践内容中课程思政的融入点
耕作学作为农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作物的布局、间混套作与复种、轮作与连作、土壤耕作、种养结合、耕地保护、耕地培肥和耕作制度区划等研究内容[8]。在设计耕作学实践教學内容时,例如设计实验内容“当地作物布局或者种植制度调查”时,可以让学生在查阅家乡作物布局的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世界农业发展史,让学生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通过了解中国农业发展史,对新中国成立前和当下的农业发展进行比较,成立之前中国农业发展相当缓慢,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已经18年连续增产增收。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在设计间混套种、复种实验设计时,通过比较不同种植方式下作物生长发育特点、作物增产效益等,种种间的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竞争犹如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的学生,只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更多的收获。再比如设计轮作与连作实践教学时,通过实地调查,比较连作给作物带来的危害问题,引入农业可持续发展观,使学生更加懂得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四) 在有关种子学实验实践内容中课程思政的融入点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和基础性的核心产业[9]。1972年,国务院批转农林部种子报告批示中指出“种子第一、不可侵犯”。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特别关注粮食安全问题,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抓在中国人手里,但要想中国人的饭碗里大部分装中国人的粮食,其中最重要的科技问题是要不断发展壮大种业芯片技术。在我国,尤其是大豆和玉米种业生产方面,种业芯片是农业的“卡脖子”技术,前些年我们的种业80%以上依靠进口,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以及大豆产业振兴,近年来我们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展大豆产业,当前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种子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和种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实验实践内容主要包括种子的形成与发育、种子活力、种子的发芽、种子检验等。因此在种子学实验实践内容板块中,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应该引入学生当下的任务,即服务国家对种业的战略需求,为种业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农学实验课堂上,开展种子实践教学时要通过合适的方法、恰当的案例逐步向学生传递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思想, 让中华优秀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粮食种子得来不易,应该从自身做起珍爱粮食,坚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同时在种子学的课题思政中,可以结合转基因种子是否安全等问题, 教育学生要善于明辨是非,作为农业科技大学生,不能以讹传讹。学生应该有责任、有义务搞清楚转基因种子安全性的问题,帮广大人民消除疑虑。因此,在这一板块可以给学生留1项作业,让学生查阅转基因的生物学意义,转基因种子和食品的由来等,让学生知道转基因种子其实跟普通种子一样,只是人为地转入了一些优良基因, 从而表现出一些优良的抗虫、抗除草剂等性状。给同学们举例,辩证思考,如果按照现有的说法,转基因作物不安全,会对人的身体造成危害,是因为转入的抗虫基因或者抗草基因被人类吃了后,这部分基因可能与人的基因进行转换,从而改变了人类的基因,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那么按照这样的错误逻辑,不敢吃转基因作物,人类只有吃自己是最安全的,这样就不存在基因不同的说法。通过设计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
三 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一个广泛的话题,也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思想政治任务,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育人的新格局,任何一门课程、教学科目、教学实践环节和生产实践活动都是“思政教育”的载体。换句话说,课程思政是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即育人先育德。
农学实验课程作为塔里木大学农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教学必修课程,理所应当承担起思政育人的重任。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因此,农学实验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是授课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识和态度。教师通过身体力行,提升自身修养素质,成为学生学习规范的榜样。因此,高校专业课教师一定要时刻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10]”的问题。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将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问题作为自己的日常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作风,坚定政治信念,提升业务能力,加强创新创业精神。同时,农学实验课程思政的建设也要伴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学科更新、新闻事实等进行不断调整和补充,时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教学的时效性。例如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与农业相关的重大新闻事实,包括: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挑起的新疆棉花事件,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棉花产业和棉纺织产业;2021年5月22日,巨星陨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逝世,山河震动,举国哀悼等,这些与农学实验课程紧密相关的实事要事,课程团队要及时收集相关资料,补充设计思政元素的要点与融入点,将新的思政资料引入到农学实验课堂上。
总之,农学实验课程思政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教育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立德育人目标,是每一名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职业挑战。同时在完善课程思政设计时,农学实验课程团队应该加强与相关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合作,共同探讨农学实验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们从思想上认识到作为一所有着光荣传统基因的红色大学——塔里木大学学子肩负的光荣使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1,11]和艰苦奋斗、扎根边疆、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1,1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未来培养出的新时代农学专业大学生,不仅具有高尚的“三农”情怀,而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陈国栋,万素梅,翟云龙,等.《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7):37-39.
[2] 文卿琳,万素梅.农学专业四大核心专业课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以塔里木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43):116-118.
[3] 孙志强,孙斌.地方应用型院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4):28-30.
[4] 汤飞宇,温天旺,曾研华,等.特种作物栽培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生物灾害科学,2021,44(3):354-357.
[5] 吴亚男,胡海军.农学情怀融入《作物栽培学》课程思政的探索[J].绿色科技,2021,23(11):252-253.
[6] 苏一兰,孟衡玲,罗思,等.作物育种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6):54.
[7] 唐然,周平,赵自仙,等.文献导读模式在作物育种学“课程思政”中的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15(3):156-161.
[8] 王东霞,李宗仁,王晋民,等.关于农学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实施措施研究——以《耕作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20(41):11,13.
[9] 胡杰,季彪俊,宁书菊.《种子学》课程思政的融入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2):94-96.
[10]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1.
[11] 张伟,闫卫华,付娟.兵团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 观培育研究[J].云梦学刊,2013,34(2):89-91.
[12] 杜环环.胡杨精神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融合教育的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9):27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