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少先队员良好品格的形成植根于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在活动中搭建多元支架有利于队员“主体”和辅导员“主导”的衔接。实践证明,如果设计的支架能基于队员的成长目标,基于学情,基于少先队活动课开放的课堂,则有利于将学习转化成一个个有层次、有梯度的多元任务,可以有效提升少先队员在活动中的目标达成度。
关 键 词 少先队活动 情境支架 探究支架 协作支架 评价支架
引用格式 倪荣荣.少先队活动中多元支架的搭建[J].教学与管理,2023(17):13-15.
少先队员良好品格的形成植根于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活动性是少先队活动课的重要特征[1]。当前的少先队活动对过程的精细化设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共识,但是在實践中却存在着少先队员“主体”到位、辅导员“主导”缺位的现象,即辅导员在组织活动时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导向和推动作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队员“主体”和辅导员“主导”之间缺少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支架”。
一、基于队员的成长目标设计支架
在少先队活动课中,所有的活动都应该是指向队员成长目标的。因此,在明确队员成长目标的基础上设计支架,就能让每一项活动都有指向性,这样的活动才会有实效。笔者所在学校的“爱心接力,双霞同辉”红领巾志愿活动是一项坚持了近30年的少先队品牌活动,这项活动旨在引导少先队员传承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修身律己、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笔者就以这一少先队活动的开展为例,谈一谈基于队员成长目标的支架设计。
1.以目标为原点,逆向设计活动支架
支架式教学的一项重要实践就是要以成长目标为原点,围绕“怎样才能使学生达成这些目标?”这个问题来逆向设计活动,并选取适当的支架来辅助完成活动,以达成目标(如图1)[2]。
比如“爱心接力,双霞同辉”红领巾志愿活动希望队员达到的具体目标有:
(1)责任担当。培养现代公民遵守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习惯,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2)爱心奉献。引导学生克服自我中心,心怀集体,关心他人。
(3)团结协作。在爱的奉献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与老人的交往中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美德。
基于以上目标,逆向思考得出以下行动路径:需要创设适合少先队员的真实情境以便开展活动,并且制定活动的评价标准。依托这一路径,逆向设计达成这些目标的几大活动,分别是“孝老——敬贤文化体验课程”“亲老——家庭体验课程”“敬老——革命精神培育课程”“爱老——志愿服务课程”和“习老——职业体验课程”。同时在每一项活动中设计支架,比如,在“敬老——革命精神培育课程”中设计“和老人一起打卡红色景点”“听老红军讲那过去的事”“我给爷爷唱红歌”等支架,使这项活动立足于日常生活,循序渐进,力求实效。
2.以学情为基准,正向搭建活动支架
在具体活动的设计中,以学情为基准,立足少先队员的最近发展区,搭建有利于他们开展学习活动的支架,以达成活动目标[3]。一般而言,以学情为基准的支架式教学活动过程可分为搭建支架、融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这五个环节(如图2)。
比如在“习老——职业体验课程”中,结对老人中有一位是编织艺人,基于五年级的队员已经对编织有了一定认知的学情,大队部搭建的支架如下:先创设学习情境,把队员带到老人家中,在欣赏老人的得意作品后,请老艺人讲解编织工艺的历史,再引导队员探究编织的种类和技法,搭建“听一听”“查一查”“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活动支架。
听一听:听老人讲编织,了解编织工艺的历史。
查一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编织种类或技法,独立探索。
说一说:把自己学习的收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来。
做一做:在老人的指导下做一件编织品。
评一评:你觉得哪位同学说得好,哪位同学的编织制品做得好?
3.以过程为重点,及时调整活动支架
辅导员要和队员一起经历和体验活动的全过程,如果发现事先设定的活动不能很好地组织、引导队员,则要及时进行调整或补充,以保证活动能够持续进行,达成预期的目标(如图3)。
比如在“习老——职业体验课程”中,“做一做”环节一开始搭建的支架是队员们在老人的指导下用竹篾做一件编织制品,到活动准备时才发现,竹篾材料难以收集,并且硬度大,队员制作有困难。这时辅导员就和老人商议,适时地对活动进行调整,改成了用裁切的彩色纸条来做编织工艺品,解决了材料准备和制作难度这两大问题,使得活动能顺利进行,达成了预期目标。
二、基于队员的真实活动搭建支架
少先队活动中教与学的桥梁是活动,队员的学习必须在真实的活动中体验、建构和运用。在建构式的少先队活动课中,辅导员要搭建适合队员的多元支架,促进学习活动真实发生[4]。
“寻访现代农业产业园”活动课旨在让少先队员透过现代农业看家乡发展,亲身体验祖国和家乡现代农业的巨大成就。在活动过程中,辅导员基于队员的真实活动搭建了以下多元支架。
1.搭建情境支架,营造活动氛围
在活动之初,辅导员要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孩子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这种情境将多项子活动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学习氛围。针对少先队员的年龄特点,这种活动情境的创设,需要辅导员事先搭建好游戏或体验的支架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在“寻访现代农业产业园”活动伊始,辅导员邀请大家吃西瓜,队员们在吃西瓜的真实情境中感受到西瓜又大又甜,却不知道西瓜为什么这样甜,于是产生了学习兴趣,纷纷表示想去现代农业产业园去看一看。
2.搭建探究支架,激发活动潜能
探究式学习在少先队活动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之前,辅导员要重视搭建探究式学习支架,激发队员的学习动力。
比如辅导员围绕西瓜为什么这样甜,搭建了动手实验的探究支架。辅导员带领队员们来到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在检测人员的指导下,尝试对西瓜的糖分进行检测,亲身体验为什么不同的西瓜吃起来不一样甜。孩子们动手把西瓜样本取出来放到糖分检测仪上,测出不同品种西瓜的含糖量,得出西瓜之所以甜是因为含糖量高的结论。活动中,辅导员事先搭建的探究支架激发了队员的活动潜能,他们个个劲头十足。
3.搭建协作支架,推进活动深入
少先队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辅导员还应当搭建协作支架,利用集体的力量去推进活动深入。
在“寻访现代农业产业园”活动中,辅导员搭建了采访活动支架:每个小队要完成一次采访。这就要求小队内部进行协作分工:问题的设定、预约采访对象、选景、摄像等工作都需要在小组内协作完成。采访活动在协作中推进,队员在协作中成长。
4.搭建评价支架,提升综合素养
评价支架是以“评什么——怎么评”为轴线的。评价内容的选择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让队员评价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现象,另一种是对活动中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评价形式中,统计图表、照片、视频的融入有利于队员主动建构,全方位思考,从而提升综合素养。
“寻访现代农业产业园”活动结束后,辅导员先搭建了让队员评价身边同学寻访表现的评价支架。辅导员向队员展示了他在活动中跟踪记录下的一些视频、图片,让队员欣赏之后作出评价。在队员不能作出评价时,辅导员要引导他们关注图片细节,然后再进行评价。
随后,辅导员又为队员搭建起自我评价的支架,让队员来评价自己的优点与不足。队员们在他评和自评中互相建构,提升综合素养。
三、基于少先队活动开放的课堂搭建支架
一节少先队活动课可以设置两到三个子活动,辅导员在搭建子活动支架时要综合考虑,把这些子活动串联起来,形成前后关联的大活动支架。少先队活动开放的课堂在多元支架的辅助下又具备了整合的特点,让活动设计更为合理,队员在活动中的收获也是多元的、深刻的。
1.搭建开放式的支架
少先队活动面向孩子的全部生活世界,是一种开放性的课程。辅导员要考虑到活动课程的特点,搭建开放式的支架,给予队员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在开放的体验和探究中涵养情操[5]。
比如“亲老——家庭体验课程”目的是让队员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和爷爷奶奶亲近,为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表达对老人的关爱。活动中,辅导员搭建“说一说”“做一做”的支架,却不限定说什么、做什么,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这样的支架就是开放的,队员可以在家里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乐意做的事,只要能表达对老人的爱就可以。缺少了约束,队员们的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的给老人写信,有的给老人送礼物,有的给老人洗脚……这种开放式支架激发了队员的思考,使得活动更加有意义。
2.搭建整合型的支架
少先队活动课程鼓励把少年儿童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作为教育资源,增强与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单位等的持续互动。少先队活动课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活动支架也应当是整合性的。
在“爱心接力,双霞同辉”红领巾志愿活动中,辅导员单独为孝老、亲老、敬老、爱老、习老这五项子活动设计、搭建了支架,经过整合,少先队员在实践中获得了成长和更多的进步,该活动中探索出的多元支架也成为少先队迈向社会的成熟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一鸣.新时代,如何开展少先队活动课:《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的解读与回应[J].少先队活动,2022(04):4-6.
[2] 盛艳,张伟平.新课改视野下的支架式教学:师生角色调适问题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2(22):21-23.
[3] 杜军.“支架式”教学应重视“脚手架”的搭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4):51-53.
[4] 吉海荣,王松.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元支架的搭建[J].教学与管理,2021(29):44-46.
[5] 倪荣荣.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少先队活动课程設计[J].教学与管理,2023(02):16-18.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