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雷小明 陈永洪
作者简介:刘玲(1986-),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陈永洪(2000-),男,汉族,云南昭通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通讯作者:雷小明(1983-),男,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玉溪市消防员基础体能训练现状进行调查。深入了解消防员基础体能训练频率、内容、强度、运动损伤等情况以及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优化消防员基础体能训练体系,以此推动玉溪消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消防员;基础体能;对策
引言
对于长时间从事灭火和救援工作的基层消防员来说,体能训练是其所有专业训练的前提,直接关系到消防员的素质水平。玉溪市消防救援队伍正处于职业化改革初期,基础体能训练体系尚不完善,面对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将面临复杂多样的挑战,难度越来越大,消防员只有不断提高基础体能训练水平,才能更好完成救援任务[1]。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以玉溪市各消防站的基层消防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开展研究。
二、结果与分析
(一)训练频率
训练频率是指在一个单位时间里所进行的训练次数。本次研究中采用的单位时间为一周,这里代表一周的时间里消防员进行的训练次数。训练频率是衡量消防员训练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玉溪市基层消防员的训练频率如表1所示。
从上表中可知,玉溪市有8.45%的消防员每周参加1~2次的训练,30.99%的消防员每周参加3~4次的训练,29.58%的消防员每周参加5~6次的训练,11.27%的消防员每周参加7~8次的训练,每周训练在8次以上的消防员有19.72%。因为消防员工作的特殊性,随时有出火警的任务,并不是每个消防员都能按时按量完成日常训练任务,因此造成部分消防员的训练时间与规定的每天训练时间不少于1小时具有一定差距。
(二)训练强度
训练强度是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影响强度的因素有负荷量指标和负荷强度指标,训练强度是提高训练质量的有效手段[2]。本文采用最大心率将强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很小(运动心率低于本人最大心率的35%)、较小(运动心率相当于本人最大心率的35%-59%)、适中(运动心率相当于本人最大心率的60%-79%)、较大(运动心率相当于本人最大心率的80%-89%)、很大(运动心率相当于本人最大心率的90%以上)。对玉溪市消防员训练强度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有47.61%的消防员认为训练强度适中,只有1.41%的消防员认为训练强度较小,而剩余的消防员都认为训练强度较大,甚至是很大。通过访谈得知,消防员认为训练强度较大的原因是体能训练中耐力和力量的训练占比较大,训练结束后很少组织正式的放松,身体机能没有得到很好恢复。
(三)训练内容
基础体能训练的内容是学习其他专业技能的基石,只有将体能基础打牢,才能更好练习专业技能,玉溪市消防员的训练内容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传统的消防救援队伍九项基础体能科目主要包括:2分钟俯卧撑、2分钟双腿深蹲起立、单杠引体向上、2分钟立卧撑、单杠卷身上、3000米、2分钟双杠臂屈伸、5x10米折返跑、坐位体前屈。进行基础体能训练的消防员有66.2%,所占比例超过一半。基层消防员的体能训练主要通过专项技能训练完成,如水带操作、百米冲刺后翻越木板障碍、挂钩梯登楼等[3]。
体能素质划分为:耐力、力量、速度、平衡、协调、灵敏、柔韧。通过调研,按不同体能素质进行训练的消防员中,结果如表4所示。
在体能素质类型比例中,耐力、力量、速度排序在前,总共占比54.24%,说明训练较多,发展较好。柔韧训练占比只有9.92%,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在基础体能训练中,只注重某些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消防员的整体身体素质没有提高。因此,提高基础体能需要全方位的发展。
按不同体能素质类型训练与按科目整体训练是有区别的,前者注重基础身体素质的发展,后者注重专项技能的形成,将基础身体素质提升到较高水平,对于专项技能的形成将起到促进作用。因此,从身体素质发展的全面性角度去分析,日常的基础体能训练应按照身体素质划分去训练[4]。
(四)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或活动过程中发生于运动系统的损伤。根据损伤的程度,运动损伤可分为肌肉拉伤、软组织挫伤、骨折、周围神经损伤、周围血管损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等。运动损伤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消防员在体能训练中常见各种运动损伤的占比如表5所示。
对比发现,肌肉韧带拉伤、关节损伤在玉溪市基层消防员的运动损伤中占比最高,分别达到了40.85%和32.39%。通过对消防员的访谈得知,肌肉韧带拉伤主要集中于大腿内收肌群、腰背肌群和小腿三头肌,多为被动拉伤。在日常训练中,这些部位的肌肉容易被忽略,在日常的训练中没有得到锻炼与拉伸,肌力弱和弹性差,当进行大强度训练或未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就容易造成肌肉韧带拉伤。
关节损伤主要是集中于下肢各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平时关节稳定性训练较少,关节周围的韧带韧性差,肌肉力量弱,难以承受高强度拉扯,从而导致膝关节损伤[5]。另外,消防员普遍反映绳肌拉伤较为常见,这种损伤与训练后放松不到位和准备活动不充分有较大关系。对于基础体能训练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调查结果如表6所示。
在对造成消防员运动损伤原因的分析中,动作不标准、不规范最高,达到了28.17%的比例。其次,是损伤预防认知不足和过度疲劳尚未恢复,两者的占比分别为21.13%、15.49%。最后,是拉伸放松不到位、准备活动不充分等原因。因此,符合标准的动作,提高对损伤防范意识,充分的训练后拉伸与休息能够有效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6]。
(五)基础体能训练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对体能训练水平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拥有好的师资力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消防员体能训练的师资力量评定,主要集中于消防员是否具有相关体育背景,调查结果如表7所示。
通过上表得知,玉溪市基层消防员中不具有体育相关背景的有69.01%,而具有体育相关背景的消防员仅占30.99%,并且因为各种原因,具有体育背景又在战训岗位的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知,玉溪市消防救援队伍中缺少具有体育背景的专业人才,而仅有的专业人才也难以发挥作用,玉溪市消防员基础体能的整体训练水平还有待提高。
对日常训练的组训人员进行分类调查,如表8所示。排序第一的是分队长或值班班长,占64.79%;第二的执勤干部,占32.39%;其余三种人群一共占不到3%。
尽管消防员队伍有些干部或者消防员有着相关体育背景或体育知识储备,但在实际情况中受限于岗位安排与组训制度,很难长期发挥作用。大部分组训者没有先进的训练理念,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没有相关的科学组训经验,依然受体制和传统训练理念的影响,认为只要大强度、高频率就能提高训练质量。
高强度的训练对那些身体素质好的消防员有较大的帮助,但是对于那些身体素质稍差的队员就是弊大于利,容易积劳成疾,与训练初衷不符。虽然针对这种情况,各消防站也会抽调人员进行基础体能训练培训,但由于人事调动或岗位安排,难以长久发挥作用[7]。
结语
通过调查发现玉溪市消防员基础体能训练存在以下问题。训练频率较低:69.29%的消防员训练频率为1~6次/周,与规定的每天训练时间不少于1小时具有一定的差距。训练方法传统,科学性不足: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没有相关的科学组训经验,认为只要大强度、高频率就能提高训练质量消防员的身体体能素质,忽视协调、灵敏和柔韧等方面的训练。运动损伤率高:玉溪市消防员在训练过程中,整体损伤率达到76.06%,在训练前没有进行身体素质筛查,训练内容缺乏防伤性训练,训练后的拉伸放松落实不到位,训练动作不规范、不标准、预防意识不够等是造成运动损伤率较高的主要原因。组训者的专业能力不足:玉溪市消防救援队伍内部具有体育相关背景的只有30.99%,专业的体育类人才或体能训练人才较为缺乏,大部分组训者没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训练效果与训练量不成正比。因此,在今后训练应做好以下工作。灵活安排训练时间,保证训练频率:有关部门应对训练时间进行灵活调整,尽量与其他任务避开,或者提前通知调整,减少不必要的日常活动,增加训练时间;面对出火警这种不确定任务,应该建立相应的补训机制,保证消防员的训练频率。完善基础体能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方法: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训练指标,不盲目追求“极限”训练,结合实际情况,注重合理性与科学性,做到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切实提高消防员的各项身体素质。科学训练,降低训练损伤率:训练前应充分进行热身活动,训练中要进行安全教育与提醒,进行危险性较大的训练时,要安排专人进行监控保护;训练后要积极休息和拉伸放松。强化培训:提高我国消防员队伍体能训练教官的水平。对内部原有的具有体育专业背景的消防员进行培训,培养为体能训练骨干,在日常训练中对组训者进行指导,以点带面,提升消防员体能训练认知的整体水平。同时,可以优先招录具有体育专业背景或有训练经历的人员,增加专业人才基数,从源头提高消防救援队伍的基础体能组训水平[8]。
参考文献
[1]罗建宏,丁帆,董赟.技工院校消防专业学生基础体能训练应用与研究——以湖南工贸技师学院为例[J].今日消防,2023,8(05):7-9.
[2]胡靖.功能性训练在消防员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2023(04):157-159.
[3]王阳.消防员基础体能科目训练实施措施研究[J].今日消防,2023,8(02):142-144.
[4]郑保利.新时期救援对消防员的体能训练要求探析[J].消防界(电子版),2023,9(02):28-30.
[5]杜吉生.消防体能训练质量提升模式与路径设计[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33):55-59.
[6]宋家彬.对于消防救援队伍体能训练伤病的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2,8(20):36-38.
[7]刘兴超.基层指战员职业体能训练伤病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1,7(21):125-128.
[8]王墨,毕洪一,郝金雷.我国消防员基础体能训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应急救援,2021(0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