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3-06-13 13:56罗艳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乡村治理乡村振兴

罗艳

摘 要: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基层治理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在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些农村受环境所限,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研究村民自治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机制,针对其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对策,对乡村治理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村民自治组织;乡村振兴;治理有效;乡村治理

村民自治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已经走过了40多个年头。学界关于村民自治有关问题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的发展绘出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其中,治理有效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共事务管理要求,无疑是为村民自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实现治理有效的具体要求,是本文力求解决的问题。

一、村民自治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问题更需关注、主体利益更加多元,乡村治理的提出加快了乡村问题的解决,而村民自治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夯实乡村治理的群众基础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广大群众,乡村治理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而村民自治组织作为乡村建设的“领头人”,其密切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为乡村治理夯实了群众基础。村民通过村民大会选举产生村民自治组织的成员,并代表村民行使权利,对村民负责,服务村民,是连接政府与村民的桥梁,其成员利用村民大会和上门走访的形式,全面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和利益诉求,关注村民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并由此展开工作,切实从村民的需求出发,为村民解决难题,有利于取得村民的支持和认可。

(二)确保乡村政策的有效执行

乡村政策从制定执行到推广创新,再到总结经验,从而解决问题、落实政策,这些过程的实现都离不开村民自治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改革实践。村民自治组织因地制宜,将相关政策不断细化,并带领群众贯彻落实,可达到乡村政策执行精准有效。村民自治组织认真领会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再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由村民大会做出正确的决策,使村民自治组织和全体村民自觉自愿地接受并执行村规民约,可确保乡村政策的有效执行。

(三)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社”沟通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村民自治组织在“政社”沟通中无疑是很重要的一环。村民自治组织通过内部的管理结构改革,对一些重要的业务工作进行优化和调整,并积极指导村民进行乡村建设,这符合“政社”沟通的要求。一方面,村民自治组织对基层政府负责,执行基层政府所下达的任务;另一方面,村民自治组织代表村民行使权利,并带领村民进行本村建设。村民自治组织在促进“政社”沟通的同时,还与其他社会组织有机结合,在共同服务村民时相得益彰。

(四)优化乡村治理的效果评估

效果评估对治理有效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村民自治组织在效果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村民自治组织的带领下,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提高了,广大村民投身于让农业更强、让农民更富、让农村更美的伟大建设之中。此外,村民自治组织在政策的传达以及农民关系的调节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仅能促进政令畅通和民心相通,还能带领广大村民构建参事会、理事会、驻村工作队、监委会等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商、共享的治理格局,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面提升。

二、乡村振兴战略中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机制

村民自治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先锋队,在乡村治理的推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村民自治组织采用纵向沟通、横向协调、宣传教育、群众工作等工作机制,带领村民营造共治共享、共美共强的农村社会环境。

(一)纵向沟通机制

纵向沟通机制指的是村民自治组织对民意进行征集和上报,以村民自治组织沟通群众,并将群众意见建议上报到基层政府为内核。村民自治组织利用村民代表大会、上门走访和意见征集等形式将老百姓的意见、建议、诉求、感受等收集起来,进行汇总,提炼出最真实的民意,并向上级政府进行汇报,从而使上级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开展的项目更加符合老百姓的需求和愿望。同时,也有利于老百姓对上级政府所制定的政策、项目进行理解和支持,并积极配合政策落實、推进项目开展。

(二)横向协调机制

横向协调机制指的是村民自治组织利用走访沟通的形式,密切联系群众,协调各方利益,使得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并带领村民共同发展的工作方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村民自治组织承担着协调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自治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的责任。每一个乡村都是一个特定的区域,在这个范围内存在着地缘和血缘等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往往会上升到两个家族、两个村子甚至几个家族、几个村子的矛盾。这就需要村民自治组织履行其调解村民纠纷、维护社会安定的职责。

(三)宣传教育机制

宣传教育是做好乡村治理工作的关键一步,是指村民自治组织将上级政府部门的政策和项目对群众进行宣传,从而使得群众了解并配合落实。一方面,村民自治组织通过宣传教育机制,加深村民对相关政策理解程度,为广大村民创造更高层次的交流和学习平台,真正实现政策的上下联动。对于已经接受了宣传,但思想上还没有转变的群众,可以及时教育、及时管理。另一方面,对政策中不够具体的、不够明确的内容可以广集民意,及时反馈,确保政策合理有效,便民利民,从根本上赢得民心,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群众工作机制

群众工作指的是村民自治组织与老百姓进行沟通交流,使得老百姓了解乡村振兴的政策和项目,从而达到治理有效的要求,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村民自治组织利用“村民说事”等载体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向村民通报工作,同时掌握村民的愿望和利益诉求,与村民进行面对面、心连心的沟通交流,使得民心相通,并共同致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总之,村民自治组织开展群众工作意义重大,它不仅关系到乡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和项目的开展效果,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

三、村民自治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困境

部分村民自治组织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面临着公信力不足、执行力弱化、服务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等作用困境。

(一)部分村民自治组织的公信力不足

目前,部分村民自治组织的公信力存在不足,影响着村民自治组织的发展完善。从村民自治组织自身来看,一方面,部分村民自治组织存在着缺少与村民的沟通,或者说与村民的沟通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村民对村民自治组织信任不足,不配合村民自治组织开展工作。另一方面,部分村民自治组织的群众工作存在着形式化的问题,存在少数人酝酿决策,“一言堂”“暗箱操作”等不正之风,民主渠道不够畅通,开放的平台不够多,现有透明公开的民主载体运行不够规范,个别干部缺乏民主开放意识,错误地将群众赋予的权利视为己有。

(二)部分村民自治组织的执行力弱化

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代表的政策执行主体,存在着对相关政策的理解不到位、宣传不到位、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甚至出现虚假执行、敷衍执行、盲目执行、替换执行和附加执行的情况。一方面,由于部分村民自治组织内部成员的文化素质偏低,办事能力不够强,对上级政府所制定的政策理解不到位,导致政策无法有效落实。另一方面,村民自治组织中个别成员有腐败行为,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谋取私利,导致政策无法真正地惠民利民。

(三)部分村民自治组织存在行政化趋向

目前,部分村民自治组织存在行政化趋向,民主性、自治性的优势发挥不足,重管理、轻服务以及重集中、轻民主的现象制约了村民自治组织的发展。村民自治组织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和行政化的村务开展形式,往往会使村民的话语权受到制约。因此,村民自治组织的内部行政化傾向不仅不能满足基层群众自治的要求,更阻碍了乡村的发展,村民们不能及时地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和愿望,积极性下降,甚至导致乡村振兴相关政策、项目实施困难。

四、村民自治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强化

当前,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正经历着一个既特殊又关键的历史时期。村民自治组织作为农村“领头羊”,必须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提升治理水平,早日实现治理有效的目标。

(一)提高村民自治组织的人员素质

提升人员素质决定着村民自治组织能否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切实发挥作用。首先,加大对组织内现有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基层自治组织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基层自治组织内部成员要加强理论学习、知识技能学习等,为提高基层组织服务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提高基层自治组织的干部队伍选用标准,建设高水平的基层干部队伍,确保基层自治组织的成员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最后,村民自治组织应积极引入新型人才,促进人才的有效循环。这要求村民自治组织注重吸纳人才,培养储备干部,确保村民自治组织保持活力。

(二)确保村民自治组织的性质纯洁

目前,部分村民自治组织存在行政化趋向,影响了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发挥。为改变这种现状,保证村民自治组织的纯洁性,一方面,要改革行政化的管理模式。针对部分村民自治组织所存在的民主发扬不足的现象,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精神,多走访、多调查、多思考。另一方面,要改革官僚化的组织结构。有些村民自治组织内部封建家长制思想观念尚有残余,官僚化倾向时有发生,必须予以杜绝。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摒弃官僚主义,杜绝腐败现象滋生,是村民自治组织发展建设的关键环节。

(三)推进服务型村民自治组织建设

服务型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关系着村民自治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能否高效地发挥作用,提高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效果。一是要提高村民自治组织内部成员的服务意识。村民自治组织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必须将服务群众的理念贯穿始终。二是要加强村民自治组织服务队伍的建设,优化队伍结构,为服务意识较强的党员、复转军人、大学生、青年知识分子提供机会,使其融入乡村的管理与服务实践中,使得组织内部成员的素质水平高、服务意识强。三是要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学习中央文件精神,响应政府政策要求,致力于将组织建设成为服务型村民自治组织。

五、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为村民自治的探索带来了新契机。作为参与主体,村民自治组织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致力于构建多层次、多种类的村民自治实现形式体系,让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到村民自治中来,形成各方联动的良好局面。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的振兴与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邱建生,汪明杰,张树威,等.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地方性知识与乡村治理:以培田客家古村落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02):7.

[3]贺雪峰.乡村治理现代化:村庄与体制[J].求索,2017(10):7.

[4]景跃进.中国乡村治理结构再思考[J].中国乡村发现,2018(02):5.

[5]郭丽艳,汤舒俊.社会治理共同体视域下我国基层治理的优化路径[J].农村农业农民,2022(23):38-40.

[6]景跃进.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逻辑转换: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再思考[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8,34(001):48-57.

[责任编辑:王 丽]

猜你喜欢
乡村治理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
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研究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