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天从12时辰改成24小时的徐光启

2023-06-13 11:59北方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3年4期
关键词:徐光启历书阿福

北方

徐光启(1562年-1633年),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信仰天主教,曾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学习数学、天文测量、水利等西方科学知识,并与之合译出版《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后来在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帮助下,完成修订新历法《崇祯历书》。著作还有《农政全书》等。

明末崇祯年间,北京一座普通的小宅院里。大科学家徐光启正在青砖地上踱来踱去,不时着急地望向窗外,但外面淅淅沥沥的秋雨编织成一道如烟雨雾,遮挡住了视线。

“大人,汤神父来了……”

窗户外传来仆人阿福的高声通报,伴随着挂泥靴底踩在地上的吧唧声,一高一矮两个人先后进来。

后面弯腰举伞的是老仆人阿福。前面的人呢?刚刚收起的伞露出一张脸来:高鼻子,蓝眼睛,黄头发——呵,是个老外!在明朝的北京城,老外可不多见呢。

“徐大人,让您久等了……”老外身着明朝读书人穿的交领袍服,一开口是地道的北京话,真让人吃惊。

来人就是汤若望,来自德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早在1620 年(明万历四十八年),汤若望就来到澳门,后来到北京传教。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仅获得了崇祯皇帝的信赖,还成了很多王公大臣的座上宾。这次修改历法,皇帝还让他俩合作呢!

徐光启拉着他的手径直来到紫檀木桌前,桌子上高高地码放着一摞摞手稿,上面写满了工工整整的字。阿福好奇地踮脚想看看上面写了啥,可他大字不识几个,哪看得明白呢?

“神父,受天主保佑,新历书现在已经完成了将近100 卷!”徐光启太激动了,竟然猛地咳嗽起来。老仆人赶紧递来一杯水,汤若望帮着轻拍他的后背止咳,脸上同样洋溢着快乐的神情。

100 卷!快五年了,谁知道徐光启多少次和汤若望秉烛夜谈,废寝忘食伏案疾书,才完成这些文稿?估计只有给主人添茶递水的老仆人知道,窗外默默陪伴的疏桐残月知道吧!

徐光启太想制订出一部好历书了。因为从明初施行至今的《大统历》已经严重不准,影响了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导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朝政不稳、内忧外患的崇祯皇帝才让徐光启牵头修改历法,以定民心。为了制订出最先进的历法,徐光启多次向汤若望请教,来博采世界先进历书之长。

“我还想好了,把一昼夜的12 个时辰改成24 个小时辰……”

“Oh,my God!”汤若望兴奋地拍了一下桌子,把主仆俩吓了一跳,“Very good!”

汤若望一高兴就说英语,特别高兴就说德语,他的老家在德国嘛。

阿福咧嘴笑了,他知道,主人和这个老外一谈起历法呀,天文呀,就特别兴奋,叽里呱啦说些洋语,他听着比鸟语还费劲!听了这么多次,他就知道“oK”和“bye bye”的意思。

徐光启纪念馆里的头像

不过,阿福这次也理解了外国神父为何如此高兴:主人可是提出1 天24 小时的第一人呢!要知道,我国从西周开始就一直使用12 时辰计时法,就是将一天分成12 个时间段,后来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徐光启大胆采用24 点制,将一天的12 时辰换算为24 个“小时辰”,简称“小时”。

这真是有历史意义的一天啊!中国历法头一次出现了一天24 小時的概念,深远地影响了后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不过,令人痛心的是,汤若望协助徐光启耗时五年呕心沥血完成的137 卷《崇祯历书》,本来会推动中国天文学向前一大步,并从此融入世界天文学发展的潮流。可是,生性多疑、优柔寡断的崇祯皇帝担心会背上“擅改祖宗法制”的罪名,迟迟没有颁布新历。

后来明朝灭亡,汤若望将历书压缩成《西洋新法历书》103卷,进呈给清朝摄政王多尔衮。清廷定名为《时宪历》,颁行天下。清朝一直沿用这个历法,从1644 年到1911 年,一共267 年。这个历法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直到今天。

小链接 试种推广番薯第一人

明朝早期,我国人口在五千万左右,而到了中晚期,虽然天灾人祸不断,人口却激增到一亿五千万左右。正是由于玉米、番薯等的大面积种植,养活了很多人口。徐光启,就是试种推广番薯第一人。

番薯,即地瓜,十六世纪由西班牙人从美洲引种到菲律宾,后经台湾传入福建等地。徐光启在家丁忧守丧的三年,请人从福建带番薯回上海进行试种。刚开始,番薯种块不是霉烂,就是冻僵,或者没等到春天就已发芽,错过了种植季节。

然而,徐光启并不认输,他通过反复试验,终于将番薯种植成功,并总结出“传种”“种候”“土宜”“耕治”“种栽”等一整套种番薯做法——“松江法”,并创造性地想出现在仍广泛使用的地窖储藏法。这些方法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后,帮助解决了很多地方的吃饭问题。

猜你喜欢
徐光启历书阿福
阿福是条狗
阿福
父亲的历书
先割牛头后砸瓮
清明
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历书研究——以инв.№8085夏天庆十二年(1205年)乙丑残历为例
最佳拍档
利用HPOP轨道仿真模型实现接收机自主历书外推
试论徐光启对明代科学逻辑的新构建
你知道“几何”的由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