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系统中波发射天线技术研究

2023-06-13 19:37李乃涛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7期
关键词:中波广播安全维护维护措施

李乃涛

【摘要】当前我国广播事业发展速度较快,其中中波广播发射技术由于自身的特点以及应用优势,在广播领域中重要性较为突出,尤其针对一些偏远地区以及信号不发达区域,通过中波广播能够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同时,中国广播发射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提升信号传输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能够提升受众收听节目的视听体验。本文主要针对中波发射天线的种类以及技术特点展开探讨,旨在为提升中波广播发射技术应用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维护措施;安全维护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07.005

进入新時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在广播行业中,中波广播占据着主导地位,构建了现代的广电行业的基础结构,给人们的生活提供广播服务,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是,从技术上说,中波发射天线主要以电磁波为载体,其拥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形成一套标准化系统,主要是通过发射指令控制相关元件,形成波导,从而确保广播信号传输的完整性,最终提供稳定的广播服务。中波广播与微波或其他方式的广播来说,中波具有抗干扰性好的优势,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完成信号传输,对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分析中波发射天线的类型与技术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无线电中波广播发射技术原理

广播电视系统具体分为节目制作、播放、信号发射以及信号接收等诸多环节,在设备终端重新转换为相应的图像及声音。其中信号发射主要将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调制为载波,并利用馈线系统传输到发射天线。而信号发射工作具体由各种类型的中波以及馈线等完成,广播信号发射系统涉及设备数量较多,其中主要设备包括电源设备,冷却设备,监测设备,信号源设备等。

对于无线电中波来说,主要采取调幅方式,例如MW使用AM调制方式的广播,而且中波传播主要以地波为主,这主要是由于无线电遇到导体时则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样导致电波能量随之减弱,特别是大地导体对于中波具有一定的吸收,导致以地波形式传播的中波实际传播距离受限。特别是白天基于阳光照射的情况下电离导电性明显增强,以天波形式传播的中波会被电离层吸收,而地波形式的中波则会被大地吸收,因此白天用户很难接收到中波信号,而夜间基于电离层中电离子的复合作用,电离层实际导电性变差,采取天波形式传播的中波传输距离增加。目前中波广播电台发射到用户接收实际传播范围可达数百公里以上,并且不容易受到各种建筑物的干扰,还有一些爱好者自制中波接收装置,能够达到跨洋接收。

一般来说无线电中波广播发射技术应用时,为了确保技术应用优势,中波广播发射应当以地网及天网复合传输方式为主,其能够确保传输信号的品质以及信号接收稳定性。其中中波广播采用地网传输方式应用时,其对于地网铺设质量要求较高,并可显著减少电子干扰,并且当前地网相关设备及线路主要在地下铺设,所以其发生问题时维护难度较大,难以在这段时间内确定故障问题,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波广播传播质量,也会增加维护成本。

无线电中波广播发射技术应用过程中,天线高度及天线效率作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之一,其中天线高度与中波天线辐射场强具有明显关联性,特别是中波天线辐射出场强水平方向呈现圆形,其天线高度应控制在0.25~O.5λ,实现场强最大化,这样可以显著减少天波衰减程度。基于确保中波广播发射天线发射效率及发射质量,广播电台工作人员应当掌握各种发射天线实际发射效率,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发射天线,而天线效率具体为天线辐射出去的功率(即有效地转换电磁波部分的功率)和输入到天线的有功功率之比,如天线效率小于1时,则表明天线效率较高。而天线效率与地网结构及使用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基于确保天线保持最大使用效率,工作人员需重点做好配套地网建设工作。

2. 传统中波发射天线及技术特点

传统中波发射天线主要包括桅杆天线和自立式天线,也是我国适用范围最广的中波发射天线。

2.1 桅杆天线

桅杆天线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得到了广泛使用,是当时唯一使用的中波发射天线。为确保架设与安装方便,桅杆天线的设计截面为三角形,塔高比较固定,一般不超过8m。

桅杆天线的每一层塔节主要使用法兰盘与螺栓构件,桅杆拉绳使用镀锌钢丝制成的三股拉绳,但是由于感应电流的出现,导致二次辐射,会对广播发射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会使用绝缘子减少这一问题的影响。

由于桅杆天线具有架设简单、形状规则、加工便捷、成本低廉等特点,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得到了广泛推广和使用。但是,由于其制造简单,在某些时候会出现较多的问题。例如,由于桅杆高,在发射低频、大功率信号时,需要加装天线笼,会增加塔身的负荷,同时,要加装绝缘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底部压力以及制造成本。

此外,由于拉线与地面保持45°夹角时的受力负荷最为理想。因此,其建设所需空间较大。近年来,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导致此类天线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少。

2.2 自立式天线

自立式天线的结构是抛物线造型,能够充分发挥天线的性能优势。自立式天线主要使用特殊绝缘底座,以塔底与地基作为基础结构,并配备专门的调配室。绝缘底座是中波发射天线重要构件,具有质地坚硬、隔绝电流的特点。与桅杆天线相比,自立式天线占地面积小,造型更加美观,还能大幅降低建造成本。

此外,可以通过热镀锌处理,降低金属腐蚀的影响,在空气湿度高的地区也能使用。但是,此类天线存在比较明显的缺点,首先是绝缘底座的制造工艺复杂,价格高昂,容易损坏,因此逐渐被新型天线取代。

3. 新型中波发射天线及技术特点

新型中波发射天线是在传统天线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目前我国国内主要使用的新型中波发射天线有并馈式自立天线、锥面顶负荷天线。

3.1 并馈式自立天线

并馈式自立天线采取的是普通自立铁塔结构,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优化塔架设计,在自立铁塔周围通常还有数根导线连通平台与馈电。其与传统天线类型相比,由于不使用绝缘底座,建造成本较低,但是仍旧需要铺设地网。

并馈式自立天线的优势包括:①不使用绝缘底座,占地面积进一步减小,建造成本较低;②发射功率高,覆盖范围更大;③天线效率高;④造型美观,可以与周围建筑物更好地融为一体。因此,并馈式自立天线在国外已经得到普及使用,技术也比较成熟,但是在我国的使用时间短,仅有十几家电视台使用。

3.2 锥面顶负荷天线

锥面顶负荷天线是我国近年来引进的一种小型天线,具有电磁干扰小的优势,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较小,即使在距离发射空间仅30m的地方安装30kW的天线,也不会影响机房设备的运行状况,其覆盖范围与铁塔天线相近,具有应用灵活、功率小的优势,在数字广播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

锥面顶负荷天线的优点在于占地空间小、安装灵活,在城市中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同时,锥面顶负荷天线高度较低,被雷击中的风险较低,可以保护天线的安全性,且具有较高的带宽,可以满足数字广播的需求,维修与养护较为方便,因此可以推广使用。锥面顶负荷天线具有的多种优势可以突破传统天线的不足之处,在城市中波广播建设中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4. 传统天线与新型天线的差异

中波广播具有成本低、覆盖范围广、接收方便等优势,即使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英、美、法等发达国家,也仍旧保留着一定数量的中波广播电视台,由此可见,中波广播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我国中波广播电视台的大规模建设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台得到快速发展,新型天线也得到推广使用,但是仍旧有部分地区保留着传统中波发射天线。因此,要深入分析二者的差异,从而推动广播电视台实现改造与升级。

传统天线多为垂直振子天线,高度从五六十米到一百多米不等,考虑到塔身安全,要使用斜拉线固定。例如,某地区使用的桅杆天线塔高150m,需要在三个方向使用斜拉线固定,占地面积大约为65000m²。

地网作为桅杆天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线辐射主要是以地面和地网为辐射回路,因此,地网建设会直接影响天线效率。为提高天线效率,要大幅降低损耗,而地网就是为降低损耗而提出的设计。

地网敷设通常以塔底中心为核心,放射状均匀铺设铜线。桅杆天线的结构虽然简单,但是其占地面积较大,建造成本高,会受到场地限制,很难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在发射低频率、大功率信号时,塔身负荷大,我国尚不能生产绝缘底部,因此只能依靠进口,而新型天线则可以突破这一限制。

新型天线中的并馈式自立天线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使用,其与传统天线相比具有很多优点:①能够去掉绝缘底部和固定拉线,减少天线的建设空间,降低建设成本;  ②采取直流接地的方式,能够减少雷电影响,提高系统的运行安全;③具有输出功率大与多频工作优势,可以同时使用FM、TV天线,对其运行状况无明显干扰;④由于没有使用固定拉线,对建设面积的需求量小。如果采用传统桅杆天线,很可能给周围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而采用新型天线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并馈式自立天线有一个平台,可以与多根导线连接,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维护平台,同时维护微波天线、调频天线。虽然并馈式自立天线也要敷设地网,但是由于使用紫铜制造的导线,具有较好的防雷性能。并馈式自立天线在底部安装了雷电泄放电杆,还安装了隔离电容,此外,还加装了石墨放电柱,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在实际实验中发现,并馈式自立天线开机半小时后无反射功率增大的情况,在关机之后检查电气设备也无明显的发热现象。并馈式自立天线具有较高的反馈抑制能力,即使2台50kW发射机同时工作,其高频反馈也符合国家标准,因此具有较好的性能,可推广使用。

5. 中波发射天线监测技术

受到技术因素的限制,无线电频率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其可利用区间在3kHz~3000GHz。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我国可利用的频率为9kHz~275GHz,因此,我国无线电管理机构将这些频率细分为285段,其中广播业务为35段。

随着现代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无线电频率的占用率不断升高。中波广播作为我国广播中的常用类型,频率范围为526kHz~1606kHz,由于频道间隔为9kHz,再减去航空无线电业务频道,可使用的中波广播频道仅有120个。在这一背景下,要密切监测中波广播的运行状况。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制定了《中波广播网覆盖技术》,对中波广播网进行总体规划,要求各个广播电视台做好中波广播的监测,提高服务水平。中波发射天线作为中波广播发射的重要设备,需要从源头着手,严格控制播出节目质量,在节目制作完成后通过电缆、光缆、无线传输等方式利用中波发射天线发送。

在发送过程中,要考虑节目信号质量,具体方法是对比声源实现。检测过程中,发射节目信号质量一直是中波发射天线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自然噪声、设备运行噪声以及城市中的射频信号干扰,都会对中波发射天线产生轻微的脉冲式干扰和振荡干扰,但是,在实际检测中,此类影响对于中波发射天线運行状况的影响都在可控制范围内。

此外,要控制中波发射天线的电声指标,包括噪声电平、谐波失真、频率响应等指标,主要通过监听的方式实现。例如,在实际检测中,通过检测中波发射天线的噪声状况,确定有无差拍声,从而确定有无信号干扰。出现信号干扰的主要原因是干扰信号强,或是接收器的选择性接收,或是接收器动态范围变化,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分析。

由于存在干扰信号,中波发射天线可以选择定向天线,在不同的时间通过调频仪器计算相关指标,确定不同广播节目最大调频幅度,一般语言节目在80%~90%即可。由于中波广播传播方式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白天时由于存在电离层,不但不反射中波,而且会吸收中波。因此,其在白天主要是通过地波传播,服务范围通常在200km内。在日落后,由于出现中波反射,传播范围达到了上千公里,但是此时传播效果不稳定,因此,要制定传播曲线,进一步计算杂散功率。一般情况下,杂散功率在40dB即达到国家标准,超过这一指标则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节。

6. 中波发射天线应用策略

中波发射天线实际应用中任何一个部件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工作状况。因此需要加强天线系统维护,从而确保其工作质量。

6.1 提高电气设备维护水平

电气设备的平稳运行是确保中波发射天线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做好电气设备的清洁工作。在我国广播电视台中,为确保广播传播质量,在固定时间检修,需要事先制订好科学的检修计划,详细排查容易出现故障的接口、元件,并清理灰尘、杂物,减少对天线运行的干扰。同时,技术人员要定期记录控制面板参数,对比不同时段的参数,检查设备问题,维修存在安全隐患的零部件,确保其运行的稳定性。

6.2 增加巡查次数

为减少天线故障发生,要构建完善的巡查制度,在实践工作中不断优化。通过定期检查发现潜在风险,提高检修人员的责任意识,避免流于形式。尤其是定期养护设备,要综合考虑设备运行负荷以及季节等因素的变化。

此外,要检查零部件的工作情况,对于拉绳、夹子进行润滑处理,及时清除锈迹,采取喷漆处理。天线由于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经过风吹日晒的影响,容易发生老化和锈蚀的问题,因此,要加强天线管理,检查绝缘状况,在不同时间调节其松紧度,并根据天线的使用时间制订合理的检修计划,预防各种故障。

7. 结束语

与传统天线相比,新型中波发射天线具有更多优势,能够减少建设空间面积,二者适用于不同地区。并馈式自立天线可以实现多频工作模式,而锥面顶负荷天线则可以在建筑屋顶搭建,满足广播行业的不同需求。未来,我国广播电视会朝着更加先进、科学的方向发展,涌现出更多新技术与新设备。技术人员在实践工作中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从而提高新技术的应用效果,推动广播行业的可持續发展。

参考文献:

[1]井瑞霞.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与安全维护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9):215-217.

[2]范潇匀.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参数与维护的研究[J].科技传播,2020,12(14):128-129.

[3]闫本芳.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与维护的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2021,48(10):143-145.

[4]班永祥.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原理与维护措施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21):37-38.

[5]柳贤子.中波发射天线的原理及相关维护技术分析[J].数字传媒研究,2020(9):12-14.

猜你喜欢
中波广播安全维护维护措施
中波台数字卫星接收机原理及构造
光缆通信线路的维护措施探析
中波广播发送技术探索
浅析机械设备无损检测与安全
提升配网运行维护管理能力探讨
轧压钢铁机械设备的检查维修探讨
关于通信网络安伞维护方法的认识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