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黄河符号研究

2023-06-12 01:26刘瑶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11期
关键词:意蕴文学作品黄河

刘瑶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蔚为壮观的黄河文明。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从古至今,黄河在中华文明演进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黄河泛滥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黄河又给农业种植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正是因为黄河这一冲突性的特点,才给了文人墨客托物言志的表达机会。他们利用黄河符号来寄托思想情感,表达对人生的感悟。本文叙述了文学作品中黄河符号的产生与发展,选取部分黄河文学作品,分析了文学作品中黄河符号的意蕴,总结了文学作品对刻画黄河符号的作用。

文学作品中黄河符号的产生与发展

在历史发展中,黄河展现了有利的一面,黄河灌溉着农田,养育着一方儿女;同时黄河也展现出有弊的一面,黄河泛滥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面对黄河泛滥,人们并没有被吓倒,而是团结一致,修堤筑坝,变害为利。

古往今来,黄河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很多文人墨客利用黄河来讲述不同的历史文化故事,赋予了黄河不同的历史文化意蕴。随着他们对黄河的内涵和意蕴的多样化表达,黄河这一文化历史符号得到了有效发展。文学成为传播黄河符号、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先秦时期,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河”专指黄河,其他的河流则是统一被称为“水”。由此可见,黄河在中国古人心目中的作用和地位。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于黄河的描写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诗句。在各种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文人墨客利用黄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利用黄河来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者抒发自己郁闷的情绪,或者寄托思乡之情。黄河承载着人们多样化的情感,其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有着独特的象征,也深刻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

文学作品中黄河符号的意蕴

黄河是凸显个人思想情感的符号黄河不仅给农业经济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也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滋养。沿着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能够很好地理解黄河为何得以符号化,黄河为何寄托着文人墨客的思想情感。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利,为了节约时间,人们有时会选取水路。文人墨客在乘船航行中面对黄河的风景,往往会被震撼和打动,从而有感而发,写诗成文,留下了不朽的文学作品。

唐朝是古代中国国力最为鼎盛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的文学得到了大发展。据统计,《全唐诗》中共收录了描写黄河的诗作有229 篇。上至君主王侯,下至黎民百姓,都特别喜欢写黄河,将黄河精神融入他们的生命之中。如唐朝边塞诗人王之涣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其将黄河的壮阔辽远、绵延不绝描写得淋漓尽致。诗人李白一生创作了无数佳作,其中吟咏黄河的诗词数不胜数,如“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等。可以说,黄河寄托了李白的人生抱负,展示了其宽广博大的胸襟,也见证了他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九首·其一》一诗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思绪与情感。“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该诗写作的背景为刘禹锡被贬期间,在官场沉浮中,刘禹锡并没有沉沦,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对待官场的变化。《浪淘沙九首·其一》这首诗是刘禹锡的经典代表作,在诗中他借黄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借用黄河水的表现形态“浪淘风簸”来表达自我的情感。其所主张推行的新政如黄河水一般从天上而来,但是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同时,他还借用“牛郎”“织女”的家来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黄河之水逆流而上,直接到牛郎和织女家中,表达了诗人的豪迈之情。

黄河是抒写民族苦难历史的符号

《黄河东流去》是作家李準所写的长篇小说,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黄河东流去》主要讲述的是花园口的故事。1938 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了抵抗日军西犯,国民党反动派在黄河花园口将黄河大堤扒开。黄河向东南一路泛滥,淹没了河南、安徽、江苏3 个省份40 多个县城。李準用文学作品的形式来讲述此次灾难,讲述失去家园的人如何在黄河决堤后进行生产、生存的故事。

作家李準在其年少时就接触了黄泛区的难民。在《黄河东流去》中,其写道,1942 年他成為一个学生同黄泛区的难民一直逃难到西安。在逃难的路途上,成千上万的难民向西缓慢地移动,他们推着小车,挑着破筐,小孩子就坐在篮筐里,篮子里面放着草皮、树根,这些就是他们的口粮。后来,李準成为农村银行的信贷员,经常到黄泛区给农民发放小麦种子和农具。由此可见,李準与黄河有着不解之缘,其作品借黄河符号,抒写了民族的苦难史。

黄河是体现家国责任的符号

《河的子孙》是作家张贤亮1983 年写的中篇小说,谱写了一曲献给黄河的颂歌。该篇小说是讲述“黄河故事”的作品。作家采用回忆的手法对中国农民的命运进行深入而又严肃的思考,借黄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作品展示了黄河岸边农民生动的形象,称赞并歌颂了尤小舟、魏天贵、郝三等“河的子孙”。并对“责任”这一抽象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农民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那么,这种责任和义务农民是如何承担和接受的呢?在这本书中作家给出了具体而又明确的答案。在书中,尤小舟的一段话精准地表达了黄河边上人们的责任:“时时刻刻不要忘了人民。人民,不在书上、本子上,不在报纸上,就在你的周围,就是你的乡亲,要保护好他们。”中国农民的责任就是一种“家”的责任,要让整个家族繁衍生息,就要主动保护身边的人。

在《河的子孙》这本小说中,作家张贤亮通过生活在黄河边的农民来思考个人的责任、家的责任。世世代代生活在黄河边上的人们,已经将黄河视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寄托着他们对家的情感。在这里,“黄河”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责任。

文学作品对刻画黄河符号的作用

文化符号是地域精神的象征,同时也展现了地域文化。黄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文学作品极具感染力,能够将黄河符号所承载的思想感情有效地记录和表达出来。因此,我们要以文学作品为媒介和载体,将黄河文化与精神进行有效传播。

在文学作品中,黄河符号所表达的意蕴和价值,也紧跟时代的发展,其意蕴和价值不断地丰富、充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同时,要对黄河符号进行解码,要将黄河文化与人们的生活相结合,让黄河符号更加具有真实感,能够让人读懂和思索,促进其传播。

首先,文学作品实现了对黄河符号的表达,明确了黄河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与意义。要想讲好“黄河故事”,就要通过语言以书面文字的形式来进行传达。在文学作品中,黄河符号能够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展示出来。在“黄河故事”中,字里行间都体现出特定的文化价值,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便于人们理解和学习。读者在阅读中能够得到不一样的感悟。

其次,文学作品对黄河符号进行了解码,对黄河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进行了解读。黄河符号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不同的时代或者场景有着不同的价值与意义。比如,在古代,黄河符号往往代表着个人的情怀与抱负。在近代中国,黄河符号呈现出民族的苦难。在改革开放以后,黄河符号则更多呈现的是责任和义务。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读者能够清楚地知晓作家借用黄河符号所要表达的含义。在阅读各类有关黄河内容的作品时,通过对当时时代背景和故事人物的分析,能够对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解读。不同的作家在书写黄河文化的时候,往往都会基于自身的现实经历。作家对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加工,赋予黄河符号新的价值与内涵,促进了黄河文化及其内涵的深度传播。

最后,文学作品实现了对黄河符号的文化实践,以小说、故事等形式将黄河符号的价值清晰呈现出来。文化实践的落脚点在于认同与理解,即读者能够读懂或者认同作家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文学作品以朴实的语言将黄河文化、黄河精神以中国故事的形式清晰有效呈现出来。原本抽象、复杂的黃河符号以具体的文字形式表现出来,文化符号得以落地生根。随着对黄河符号的不断解码,人们能够越来越多地知晓黄河符号的价值意蕴。在文学作品中,黄河符号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内容呈现,能够更好地借助文学作品进行传播,并在传播中引发读者的共鸣,更好地理解“黄河故事”。

总之,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之一,具有多重内涵与意蕴。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黄河有着不同的符号价值。黄河成为文学作品中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和文学意象,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文学表达内容和对象,同时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书写黄河、礼赞黄河,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黄河故事”,更有利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和中华文明。

(作者单位新疆第二医学院)

猜你喜欢
意蕴文学作品黄河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意蕴难求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