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孟春 余莉芳
(1 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 200122;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上海市 200071)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率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中位列第3,基层医生的接诊率较高[1]。长期便秘可导致肛裂、痔疮、直肠病变、结肠溃疡、肿瘤、肠梗阻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能引发患者焦虑情绪[2]。目前临床上治疗便秘常采用西医疗法,主要使用导泻药,如比沙可啶肠溶片、乳果糖、硫酸镁等。但长时间使用导泻药易形成药物依赖,导致肠胃功能紊乱,从而迁延为慢性便秘。近年来,中医辨证疗法治疗便秘具有优越性[3]。便秘在中医学上常见的证候类型为阴虚型,是指因阴精耗伤使肠道失于濡润,糟粕不行,因虚而秘,大便干结如栗或羊屎,并伴有其他阴虚型体质特征。知母玉竹饮针对阴虚体质,以滋阴润燥为主,润肠通便为辅,佐以行气导滞,可从根本上改善便秘症状。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知母玉竹饮治疗阴虚型便秘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阴虚型便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便秘罗马Ⅳ的诊断标准[4],即出现症状至少6个月,且在近3个月内持续出现下列2个及以上症状。① 超过1/4的时间有排便费力;② 超过1/4的时间有粪便呈现团块或硬结;③ 超过1/4的时间有排便不尽感;④ 超过1/4的时间出现排便时有肛门堵塞感,或肛门直肠梗阻;⑤ 超过1/4的时间有排便时需用手帮助;⑥ 超过1/4的时间出现每周排便<3次。(2)符合阴虚型便秘的诊断标准[5]:大便干结,如羊屎或栗状,可见头晕耳鸣,心烦少眠,手足心热,口干目涩,腰膝酸软,舌红少苔或无苔或剥苔,脉细数。(3)年龄18~65岁。(4)患者在1周内未接受其他治疗,且能配合完成1个疗程(8周)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胃肠道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便秘。(2)累及消化道的系统性疾病者,包括神经肌肉疾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3)由外伤或手术导致的便秘。(4)乱用药物导致的便秘。(5)患有精神病或神经症等相关疾病,长期使用精神类药物者。(6)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脏、肾脏、呼吸系统和造血系统等病变或恶性肿瘤患者。(7)妊娠、哺乳期妇女。剔除和脱落标准:(1)依从性低、不按时服药、不能确定疗效或数据不全者。(2)发生腹泻或并发症不宜继续本研究者。(3)中途主动要求退出或无故失访,以及不能配合评分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通过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10),5 mg/次,3次/d,饭前服用,连续服用8周。(2)观察组患者采用知母玉竹饮治疗,组方:知母15 g,玉竹15 g,郁李仁20 g,瓜蒌仁20 g,生白芍15 g,枳实15 g。每日1剂,水煎取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服用8周。
1.3 观察指标 (1)症状评分:采用便秘评分系统(Constipation Scoring System,CSS)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症状积分。主要症状包括排便间隔的时间、排便时间、肛门堵塞感及排便费力感、粪便的性状、腹胀腹痛、排便不尽感6项[6],每项按照症状的严重程度评为0~3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相关症状越严重,总分为0~18分。(2)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评价,内容包括排便次数、排便性状、排便过程、舌象、脉象、腰膝酸软、耳鸣、口咽干燥、五心烦热、盗汗颧红、少寐11项。按证候的严重程度评为0~3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阴虚证候越严重,总分0~33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各记录一次中医证候积分。(3)疗效:治疗8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愈指粪便完全正常,排便不适等症状全部消失,CSS评分比治疗前减少≥70%;显效指便秘有明显改善,大部分排便不适等症状消失,CSS评分比治疗前减少<70%但≥30%;有效指便秘的情况有所改善,排便不适等症状有所减轻,C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0%但≥10%;无效指便秘及排便不适等症状均未好转,CSS评分比治疗前减少<1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不良反应:观察并统计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包括腹泻、腹痛、口干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62%(44/47),高于对照组的68.89%(3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32,P=0.002)。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SS评分的比较(x±s,分)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x±s,分)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轻度腹泻,停药后情况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对照组出现1例腹胀、1例口干,停药后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8,P=0.494)。
便秘的原因较多,通常认为与人们膳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有关,并由精神、心理和社会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相关报道显示,我国便秘患病率高达3%~11%[7]。便秘常可引起复杂的并发症,包括大便嵌顿致使结肠或直肠受压而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痔疮、肛裂、直肠脱垂等,还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8]。目前临床上治疗便秘,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药物治疗通常作为首选,但西医药物治疗便秘的远期效果欠佳,停药后症状易反复,长期使用易形成泻剂依赖[9]。中医认为,泻药因其性苦寒,可导致肠道阴液丢失,如阴亏日久,易生虚热,煎熬津液,更加重肠道燥结,从而形成难治性便秘和结肠黑变病[10-11]。
研究表明中医药能够改善便秘,同时还能够改变患者的体质情况,调整紊乱的肠胃机能,优势明显[12]。中医学对于便秘的认识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相关记述,称其为“后不利”“大便难”等,张仲景则在《伤寒论》中称之为“燥屎”“阴结”等。中医学认为,便秘多因饮食失节、情志调节失衡、劳累过度、久坐不行、年老身体衰弱、久病或产后等引起,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肝、肾等诸脏腑的机能紊乱有关[13]。基本病机为大肠气机不顺、传导失司,病理性质有寒热虚实,并常彼此相互夹杂[14]。曾有研究表明阴虚型便秘患者较多[15],老年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人体的精血津液等物质渐亏,易形成阴虚体质,肠胃津液枯竭、失于濡润,有形之糟粕滞留阻碍无形之气调达,日久引起大便秘结。针对阴虚肠燥型便秘,治疗应以养阴生津润燥为法[16]。本研究从滋津液、养阴津入手,加以行气导滞,采用上海市名中医余莉芳教授的经验用药知母玉竹饮治疗该病。知母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有润燥滑肠、滋阴降火的作用;玉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有养阴润燥通便的作用,两药皆归肺经,因肺主一身之气,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失和,则津液不能下达到大肠,而干扰大肠传导功能,所以肠病治肺,两药甘凉而滋润,使肠腔内液体丰富、滋润而不燥,二者共为君药。臣药用郁李仁、瓜蒌仁,此二品同归大肠经,质润而平和,既能润肠,又能补虚,通便而不伤正,郁李仁还具备下气利水的作用,有消导行滞之功。《神农本草经读·卷之三中品》载:“芍药味苦下泄而走血,为攻下之品”,芍药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重用白芍可治便秘[17],故佐药为生白芍,养血敛阴、通便行滞。肠腑以降为顺,在滋阴的同时配伍行气药,张仲景之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均用枳实荡涤胃肠、通腑泻下,枳实味苦、辛、酸,性温,归脾、胃经,功效为破气消积、化痰散痞,故以枳实为使药。全方共奏滋阴润肠通便的作用,体现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的原则。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68.89%(P<0.05),说明知母玉竹饮疗效确切,且优于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知母玉竹饮治疗便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此外,两组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知母玉竹饮在临床治疗中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知母玉竹饮治疗阴虚型便秘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安全性高。但本研究未随访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