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指标体系构建与影响因素研究

2023-06-12 07:59彭丽华董烈霞
关键词:幼儿教师指标体系

彭丽华 董烈霞

【摘   要】   探讨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指标体系及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对幼儿教育发展的影响,了解京津冀地区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促进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京津冀地区306名幼儿教师开展调查,经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确立《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问卷》。探讨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在婚姻状况、教龄、文化程度、幼儿园性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指标体系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Preschool Teacher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Peng Lihua* , Dong Liexia

(Langfang Normal University, Langfang 065000,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index system and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a's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quality of preschool teachers.The 306 preschool teachers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method of factor analysis. The questionnaire was established by the project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an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 on the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preschool teach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eschool teachers' vocational psychology diathesis and marital status, seniority, educational level properties of the kindergarten.

【Key words】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index system

〔中圖分类号〕  B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3229(2023)01- 0093 - 07

0      引言

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是指幼儿教师在从事幼儿教育活动中,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特定职业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标准化以及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幼儿教育的专业化、规范化逐渐成为幼儿家长们注重的首要问题,幼儿园教师也应积极开展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念与师德以及心理素质四方面的入职准备[2]。本文致力于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指标体系构成,编制出适合测量当代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问卷,并对当前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到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方法。

对于心理素质的定义,目前学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通常认为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个体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特定职业所具备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3]。教师的心理素质由两个方面构成: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和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种内在心理品质,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体现为职业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客观要求,是职业发展的外在需要在教师心理素质方面的集中体现[4]。有关心理素质的测评和问卷编制的研究显示,心理素质需要包含认知、个性、适应等三个典型维度[5-7]。张凤等人延续了以往研究的规律,由职业心理特征、人格心理特征和适应性心理特征三个分量表组成,总问卷的同质信度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9182和0.8067,各分问卷和总问卷之间相关度较高,均在0.8以上[8]。

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问卷的构成包含多个方面,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我国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但是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的评估标准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功能及测量工具缺乏系统性研究。因此,对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基本结构进行研究是了解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现状,提高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关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廊坊、张家口、保定、邯郸等地幼儿教师作为被试,共发放336份问卷,回收329份,回收率97.9%,有效问卷306份,有效率为93%。样本的基本信息如下:男性2人,女性304人;22岁及以下55人,23岁-27岁107人,28岁-33岁98人,34岁及以上46人;1年及以下教龄34人,1-5年教龄87人,5-10年教龄167人,10-20年教龄12人,20年以上教龄6人;未婚140人,已婚163人,离异3人;公立幼儿园教师124名,私立幼儿园教师182名;幼儿教师文化程度分布情况为,中专及以下32人,大专156人,本科116,研究生2人。

1.2   研究工具和数据处理

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教师心理素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确立《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指标体系》的访谈提纲,并对37名幼儿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合理论构想和访谈结果,构建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结构和维度,在此基础上形成《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问卷》。根据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采用区分度、标准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效度检验对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初测问卷进行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正式调查问卷,釆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现状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标准差分析,对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进行研究。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因素。统计工具为SPSS 20.0 for Windows 和Amos统计软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问卷的确立

(1)编制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问卷题目

在借鉴有关幼儿教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心理素质的维度组成,遵循问卷编制原则,本研究制订了154道初始问题,由5个维度组成,其中包括2个测谎题以便检验问卷的效度。所有测验题目采用自陈测验,每一个题目有5个选择答案:1很不符合;2较不符合;3一般;4较符合;5非常符合。

(2)项目分析

先对幼儿教师进行初测,找出表述不清、难于理解、不符合问卷编制结构的项目,加以删除或修改,最后保留符合本研究要求的项目,组成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初测问卷。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高分组(占总人数的27%)和低分组(占总人数的27%)在每个题目上的差异后,去除19个区分度差的题目,最终保留133道题,占总题目数87.5%。

(3)探索性因素分析

采取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求得因素负荷矩阵,参照陡阶检验结果,以0.5为取舍点对项目进行删除。经过8次探索,最终保留10个因素。根据检验结果,KMO系数为0.788,Bartle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4885.984,显著性为0.000,证明该样本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最终保留下68个题目。

表1显示出各个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根据统计结果对因素进行命名。F1反映的是幼儿教师对自我观念和态度的了解,命名为“自我概念”;F2反映的是幼儿教师对自身情绪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命名为“情绪管理”;F3反映的是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状态,因此命名为“心理韧性”;F4反映的是对幼儿和他人的认知及理解,命名为“共情能力”;F5反映的是幼儿教师对自我关系的了解、处理问题的态度,命名为“冲突解决”;F6反映的是幼儿教师自身心理变化的主动调节,命名为“自我调适”;F7反映的是幼儿教师与他人的合作以及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命名为“社会经验”;F8反映的是幼儿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命名为“职业态度”;F9反映的是对自身职业的认识,对自己责任的了解,对自己能否胜任这份职业的认知,命名為“职业认知”;F10反映的是幼儿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面对教学等问题的适应程度,命名为“职业适应”。

(4)验证性因素分析

将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下来的题目作为问卷,对京津冀地区4所幼儿园的73名教师进行施测,然后使用Amos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x2/df为2.121,GFI为0.903,AGFI为0.894,CFI为0.932,RMSEA为0.043,FMR为0.032。除了AGFI低于0.9以外,其余关键指标都在0.9以上,且RMSEA小于0.05,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

(5)信度检验

研究采用同质信度和分半信度作为本问卷信度分析的标准。对10个维度和总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在同质信度中,除自我调适比较低为0.585外,其他因素均在0.8以上;在分半信度中,除适应能力为0.787外,其他因素均在0.8以上。

(6)问卷的效度检验

根据理论构想,编制问卷的题目,保证了题目与维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虽然经过因素分析后个别题目被归入了其他维度,但题目所表现出来的共性趋势是一致的。总体上说,问卷具有相对较好的结构效度。在参考大量文献和一些心理专家所编制的问卷基础上编制出题目,经过与心理学研究生、幼儿教师的讨论,对表述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结合探索性因素分析、信度、效度分析,对题目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删除,保证了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2.2   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总体状况

根据样本测量结果,对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问卷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求平均值。利用SPSS22.0进行单样本t检验,并将这些平均值与本研究所采用的量表的理论中值3进行比较,以检验样本均值的大小,发现各维度得分在3.111到4.401之间,均在0.001显著性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中等偏上。

2.3   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1)在年龄上的差异比较

将年龄作为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进行差异性检验。考虑到幼儿教师通常参加工作比较早等因素,将年龄分成四组,其中22岁及以下为第一组,23-27岁为第二组,28-33岁为第三组,34岁及以上为第四组。从总问卷和各维度得分来看,年龄越大心理素质水平越高。幼儿教师年龄在自我概念、情绪管理、心理韧性、冲突解决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总问卷在0.01显著水平上存在差异,事后检验等具体见表2。

(2)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比较

将幼儿教师婚姻状况分为已婚和未婚两组,考虑到离异被试只有3人,不单独作为一类进行计算,但若归为其中任何一类均可能影响总体均值,因此在婚姻状态差异性检验中去掉3个被试。具体结果见表3。从总问卷得分来看,未婚和已婚教师得分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差异;从各维度得分来看,已婚比未婚得分高的因素有:自我概念、共情能力、冲突解决、自我调适、社会经验和职业认知,它们均在0.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在教龄上的差异比较

在研究中,将教龄作为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现状考察的一个指标。考虑到幼儿教师普遍较年轻,分为五组,1-2年为第一组,3-5年为第二组,5-10年为第三组,10-20年为第四组,20年以上为第五组。从得分来看,在情绪管理、共情能力、社会经验和职业态度4个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维度各组间的差异不显著。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在情绪管理维度3-5年教龄组要大于10-20年教龄组;在共情能力维度3-5年教龄组要大于1-2年教龄组;在社会经验维度3-5年教龄组要大于5-10年教龄组;在职业态度维度5年-10年大于20年及以上教龄组。

(4)在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比较

在研究中,将文化程度作为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现状考察的一个指标,分为四组,中专及以下为第一组,专科为第二组,本科为第三组,研究生为第四组。由于研究生水平文化程度只有2人,所以将研究生一组删除。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在自我概念、心理韧性、冲突解决、职业态度、职业认知、职业适应等维度以及总问卷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除了冲突解决维度是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差异以外,其余维度和总问卷均在0.001的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在自我概念维度得分上专科组教师得分高于本科组教师,本科组教师高于中专及以下组教师;在心理韧性维度上,本科组教师高于专科组教师,专科组高于中专及以下组教师;在冲突解决维度,本科组教师高于中专及以下组教师。在职业态度维度上,中专及以下组高于本科组。在职业认知维度,本科组教师高于专科组教师,专科组教师高于中专及以下组教师。在职业适应维度,专科组高于中专及以下组,中专及以下组高于本科组。在总问卷方面,专科组高于中专及以下组,专科组高于本科组。具体情况见表4。

(5)在幼儿园性质上的差异比较

在研究中,将幼儿园性质作为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现状考察的一个指标,分为公立和私立。结果显示,在心理韧性、职业态度和职业认知三个维度和总问卷上存在园所性质的显著性差异。其余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在心理韧性、职业态度两个维度私立幼儿园教师高于公立幼儿园教师,在职业认知维度,公立幼儿园教师高于私立幼儿园教师,总问卷方面,私立幼儿园教师高于公立幼儿园教师。具体情况见表5。

3     讨论

3.1   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指标体系的构成

职业心理特征、人格心理特征、适应性心理特征三个维度被认为是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基本结构[6-7]。通过对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研究的文献梳理,在构建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指标体系时需要将幼儿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工作中的心理素质和社会心理素质包含在内。因此,将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指标体系划分为5个维度,分别是:健康心理素质、社会心理素质、职业人格素质、职业角色意识、职业技能素质。

通过对理论模型进行区分度检验、标准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检验、效度检验,修改和删除了一些因素、维度,形成了新的理论结构,确保了问卷的科学性,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将修订后的模型与最初理论模型进行比较时发现,两者之间略有差异。维度由原来的5个削减至3个,包括人格心理特征、社会心理特征和职业心理特征。人格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自我概念、情緒管理和心理韧性等;社会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共情能力、冲突解决、社会经验和自我调适等;职业心理特征包括职业认知、职业适应、职业态度等。其余构想维度和题目由于无法满足测量学要求而被去除。保留下来的68个题目,经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满足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3.2   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总体状况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各维度和总问卷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反映出京津冀地区幼儿园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总体水平较高。职业态度因素得分低于其他各因素的得分,说明幼儿教师职业态度受到负面影响较大。幼儿教师的职业态度上暴露出的问题可能与工作性质有关。由于每天面对相同的工作环境、一成不变的任务,有可能产生职业倦怠等情况,从而造成幼儿教师心理素质职业态度因素得分较低。自我概念得分最高,说明幼儿教师对自我的认识比较充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体现了幼儿教师对于胜任自身工作的自信程度。

3.3   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

(1)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年龄差异比较

幼儿教师年龄与自我观念、情绪管理、心理韧性、冲突解决等因素达到显著性水平,总问卷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统计结果还显示,在所有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中,34岁及以上组幼儿教师的得分都是最高。事后检验的结果也显示出随着年龄的增加,职业心理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这种趋势在自我概念、情绪管理、心理韧性3个因素上表现尤为突出,而这3个因素恰恰又是人格心理特征的主要内容。这一结果也符合普遍的认知,即人随着不断成长其心理特征也在不断成熟。进一步分析发现,34岁左右已经成为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中人格心理特征的重要拐点。这可能是因为该年龄段的教师大都完成了生育的任务,自己的孩子也正处于学前时期。关心和教育指导孩子成为他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这些正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的重要发展课题[8]。28-33岁组幼儿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抚养自己的子女上,而在职业心理素质的提升上就显得力不从心。34岁以后,自己的子女也已经进入学前期,加上自身进入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因此,各方面心理素质高也是能被理解的。

(2)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婚姻状况差异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共情能力、冲突解决、自我调适、社会经验和职业认知等因素与婚姻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为0.001。总问卷在婚姻状况上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存在差异,这与张凤的研究结果相似[9]。进一步分析发现,除了职业认知因素以外,其余4个因素均为社会心理素质。这可能是由于婚姻状态不仅代表着成熟度的提升,也伴随着处理各种矛盾冲突能力的提升,能更多地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恰恰是共情能力的具体体现。自我调适、社会经验,冲突解决均可以按此思路来解释。

(3)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教龄差异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中情绪管理共情能力、社会经验、和职业态度等因素在教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差异显著水平为0.001。其余因素和总问卷在教龄方面无显著差异,这与张凤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类似[10]。情绪因素维度上3-5年教龄组要大于10-20年教龄组,这似乎与我们的常识相违背。但仔细分析会发现,教龄长的幼儿教师往往已经进入了职业舒适区,甚至有的教师已经出现了职业倦怠,因此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可能会失去原有的耐心,将不满情绪宣泄出来也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共情维度上,3-5年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1-2年组教师,其他几个教龄组教师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共情能力与经验有密切的联系。1-2年教龄组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在理解儿童的心理方面还存在着欠缺。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与孩子相处的能力不断提高,共情能力也随之增加。

(4)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文化程度差异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在自我概念、心理韧性、解决冲突、职业态度、职业认知、职业适应和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朱朝艳、罗静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类似[10-11]。其中前两个因素属于人格心理特征,后3个因素属于职业心理特征,只有冲突解决属于社会心理特征,且它的差异显著性水平最低。文化程度在职业心理素质方面并不表现为学历越高素质越高,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专科生,他们在职业适应、自我概念、职业态度和总问卷上均表现较为突出,这可能是因为专科生在学校中学习的内容以实践性为主,因此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适应角色,并对自己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有关。本科生理论内容学习较多,虽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很好,因此,其在工作中的优势并不突出。

(5)不同幼儿园性质的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差异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中心理韧性、职业态度、职业认知在幼儿园性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刘云艳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12-14]。在心理韧性方面私立园教师显著高于公立幼儿园教师,这可能是由于私立幼儿园教师面临的工作环境更不稳定,随时有离职的可能,因此面对外界的压力和挫折时,更愿意去承受。在职业态度方面,私立幼儿园教师也显著高于公立幼儿园教师,这可能与幼儿园管理和幼儿家长对教师的期待有关。在职业认知方面,公立园教师显著高于私立幼儿园教师,这可能是因为公立园教师没有生存压力,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从而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有关。

4     結论

4.1   科学选拔与培育幼儿教师

在选拔幼儿教师过程中,不仅需要考察业务素质,更重要的是要考察职业心理素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状况,通过与常模或优秀幼儿教师得分的比较,判定其是否具有优秀的职业心理素质。

4.2   抓住幼儿教师转化的关键期

24-27岁幼儿教师是职业心理素质提升的关键时期,对于该年龄段幼儿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会收到更佳的效果。因此要考虑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教育培训,而不是全员培训或新教师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保证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胡春梅,吕晓,何华敏.幼儿园教师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5(11):28-34.

[2]  毛晗,卢清.卓越幼儿教师培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38(1):70-79.

[3]  袁小平.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67-69.

[4]  刘晓明,秦红芳.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4):59-61.

[5]  李婷婷,刘晓明.教师心理健康素质问卷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8):1204-1212.

[6]  王滔,张大均,陈建文.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20年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7(4):76-83.

[7]  田淑梅.高校女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76-69.

[8]  姜协武,双立珍,文君.关于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的探讨[J] .教育探索,2015(7):118-122.

[9]  张凤.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基本结构及其现状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6(4):39-42.

[10]  朱朝艳,杨明.论教师专业素质结构[J].辽宁教育,2016(1):63-66.

[11]  罗静.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78-80.

[12]  刘云艳,魏燕.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基本结构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5-38.

[13]  李霞,陈水平,郑洁.骨干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素质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探索,2013(2): 129-130.

[14]  夏道明.男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测量与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5):21-24.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指标体系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