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国学教育:整体推进,创新发展

2023-06-12 04:51成盼黄佳锐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5期
关键词:研学国学中华

成盼 黄佳锐

张美如 ,佛山市顺德区美辰学校总校长,中小学德育高级教师,广东省书香校长、佛山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佛山市家庭教育专家、顺德区教育科研专家库成员。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认同的基础、文化自信的根本、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进入新时代以来,全国掀起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轮又一轮热潮,在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得到了充分重视。中小学如何结合本校实际,精准地落实国家政策要求,有效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佛山市顺德区美辰学校(以下简称“美辰学校”)精耕国学教育十余年,在办学管理、课程构建、师资培养、活动育人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体系化、创新性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近日,本刊记者对美辰学校校长张美如进行了一次訪谈。

《广东教育》:近年来,许多中小学陆续开设了国学课程,但对于国学教育的内涵、形式的阐释却各不相同。您是如何理解“国学”的?美辰学校推进国学教育的思路是什么?

张美如:“国学”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系统,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涉及习俗、礼仪、语言、文字、音乐、绘画、书法、天文、地理、农学、医学、工艺等等。按照郭齐勇先生的说法,“国学”是中华人文精神之根。当下,“国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之争比较激烈,至今难有定论。其实,“国学”也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罢,都不过是概念之争,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种子埋在学生心里,滋养他们的成长,才是中小学国学教育应该考虑的问题。对于这两个概念,我们向来持接纳、并用的态度。

当前以“国家认同”“文化自信”“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有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这为我们开展国学教育提供了政策和理论支撑。

美辰学校从2016年开始打造“六美教育”(道德美、健康美、表达美、气质美、创新美、格局美)品牌工程,以“美”为文化核心和文化标志,形成了完整的“六美”教育体系。国学教育是美辰学校“六美”教育的子课程,总体思路是整体推进,创新发展。

一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个课程体系向小学生整体推进,要求有课程体系总目标、实施总路径、考核总评价;各子课程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呈梯度、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另一方面,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性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背靠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又润泽当下,更面向未来。

《广东教育》:基于这一思路,美辰学校践行国学教育的措施有哪些?

张美如: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手段,以举办美辰学校国学教育实验班为目标,开始推进“系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具体分为“三步走”战略,由学校国学部主任王军平负责执行和落实。

第一步:培养师资,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开展国学教育,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国学素养。2014年,我带领学校团队开展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以学习传统文化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实践研究”,从书画、吟诵、茶艺、古琴、古筝等方面着手,有力地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为系统开展国学教育提供了师资保障。我们要求每个教师至少培养一门与国学相关的特长,在教学实践中要贴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节奏。

第二步: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我们完成广东省规划课题“小学国学蒙读校本课程设计”后,组织出版了适应当下学生身心成长的经典诵读教材《国学蒙读》。王军平主持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关于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开发出将中华经典和汉字文化融入当下语文课程的成熟模式。在此基础上,王军平又带领团队完成了与国学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相关的两个市级规划课题的研究。我们着力从诵读经典、传习技艺、习得常识和修习德行四个维度进行规划,构建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第三步:系统落实,举办国学教育实验班。2017年,美辰学校出台《美辰学校国学教育实验班课程体系(试用)》,成立美辰国学堂。2018年9月1日,国学教育实验班正式开办,在开足、开够、开好国家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全面、系统落实校本国学特色课程。

《广东教育》:美辰学校国学课程的特色体现在哪里?

张美如:美辰学校国学教育实验班课程分为两大课程体系:国家基础课程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这两大课程体系在定位上是有区别的:前为基础,后为特色。国家基础课程(包括地方课程)是主体和基础,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版)》一致,按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体系化。我们的课程体系涉及国学的方方面面,具体包括六大课程:中华经典诵读课程,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经典原文,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仰;“1+X”传统技艺课程,“1”即硬笔书法,“X”即选修一项硬笔书法之外的传统技艺;“寻根”文化研学课程,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寻找、发现、了解、感受和体验祖辈的勤劳与智慧,以及故乡、民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国学常识课程,以“美辰国学大讲堂”为依托,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讲座,6年共计12个不同的主题;“知行合一”德行修习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德行;梳理国家基础课程中所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国学渗透课程。

二是教学儿童化。我们一直坚持国学教育必须遵循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举例来说,中华经典诵读课程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读读背背,而是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借助古琴、古筝等,以富有趣味的方式吟诵喜欢的经典著作或古典诗词,领悟中华经典的语言美和人文美。

三是国学实践体系化。比如,体系化开展“知行合一”德行修习教育,首先,研发“知行合一”德行修习手册,一学年一主题,一学期一册,确保学生成长有章可循,更具规划性;其次,家校合作,每学年举办家校育人论坛和月德行修习主题。家校依据月主题,借助手册,开展育人互动,让学生的德行修习落地,产生实效;第三,构建教室文化,紧扣课程和学生成长特点,以中国历史为主轴,一年一变化,构建体系化的国学班教室文化,达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效果。

《广东教育》: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中小学开展研学活动,研学旅行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寻根”文化研学课程是美辰学校国学教育的亮点之一,请您做具体的介绍。

张美如:“寻根”文化研学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本土和源头上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先贤达士、本土优秀文化及中华民族的热爱和感恩之情,树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实现立德树人。

我们研究构建“从顺德出发一路向北,分六年走遍全国”的“寻根”文化研学课程:从顺德美食和家电文化,到佛山武术和陶瓷文化,到广东岭南文化,到湖湘文化,到井冈山革命文化,到中原孔孟文化,再到秦陕文化,最后在北京结束。研学项目的选择充分考虑小学生各年段的身心特点,一、二年级学生主要在市内开展研学活动,三、四年级学生研学地点一般在本省外市,五、六年级学生则走向国内其他省份。

为不耽误正常教学,研学活动利用每年学校的春、秋游活动时间及寒暑假时间开展,市内研学1天时间,省内研学3天左右,省外研学为5天左右。同时,学校以考察研学过程、考核研学手册完成情况和研学成果展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价。其中,研学过程占30%,研学手册作业占40%,成果展占30%,评价结果采用“优、良、中、合格和加油”五个等级,科学全面衡量研学效果并不断优化。

“寻根”文化研学课程,带领学生从学校课堂走向广阔生活,从课本走向现实情境,升华了育人成效,具有现在許多课程所缺乏的实践视野。

《广东教育》:最后请您谈谈美辰学校国学教育所取得的育人成效。

张美如:学校团队紧紧围绕“文化自信,立德树人”的课程总目标,以课堂教学、活动实践为抓手,引领学生切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修身养心、见多识广、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成长,发自内心地相信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

学生热爱中华经典,热爱诵读,热爱母语,课外阅读面扩大,诵读能力、书写能力、传统技艺素养得到了充分提升。比如,国学教育实验班二年级学生,读诵中华经典字数至少11600字,背诵中华经典至少7600字。学生热爱课外阅读,且各有特点。小学六年,学生课外阅读量超100万字,不少学生甚至超过千万字。美辰学校学生获国家、省、市、区、镇级经典诵读比赛奖项或展演超100项,部分学生还能创作古典诗词。

近六年,美辰学校学生多次代表学校、顺德区参加广东、云南等传统技艺相关比赛,获得佳绩超30人次。学生们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教师的组织带领下开展“寻根”文化研学,在家长的陪同下饱览祖国山川大地,甚至远渡重洋认识世界,见多识广,视野开阔。

接下来,美辰学校将继续完善“六美”教育体系,以国学教育为重要抓手,为新时代培养更多具有健全人格、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社会责任、国际视野的人才。

(本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栏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研学国学中华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垂”改成“掉”,好不好?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