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3-06-11 06:27:52湛斌夏丽君吉良予
文教资料 2023年1期
关键词:近现代思政教育

湛斌 夏丽君 吉良予

摘 要:本文以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为切入点,采用科学方法研究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并指导实践,从各时代伟大桥梁工程及桥梁建设者所彰显的时代特征和精神内涵出发,探讨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所衍射的物质、文化和精神价值等元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探索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在思政主题教育与实践方面的有效融入路径,旨在为民族奋斗史中其他物质、文化、精神等多元要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探索可行机制,充分发挥民族复兴过程中重要时代成就、伟大历史功绩的育人价值,创新民族精神文化表達,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丰富性、生动性及实效性。

关键词:近现代 中国桥梁元素 思政教育

历经百年风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奋勇前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的同时,形成了根植红色基因的特有红色精神。[1]红色精神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传承并延续的精神谱系,代表和总结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伟大精神的总称。[2]

百年红色精神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3],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及民族复兴等各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生动体现与表达;是革命走向胜利的红色法宝,更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来源;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形成的集体精神的表达,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奋斗精神的集合。[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5]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握时机,充分利用党和国家成功办好大事、妥善应对难事的时机,因势利导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更具时代性、针对性和生动性。

桥梁建设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程度体现的重要现实要素之一,近现代的桥梁自主建设与技术重大突破,是国家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迈进的真实历史写照;每一座桥梁建设前后所囊括的人物事迹、所彰显的时代价值、所蕴含的民族精神,都是最宝贵的精神资源。因此,充分挖掘并深入分析总结近现代中国桥梁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精神等元素,探索元素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对继承并弘扬红色精神谱系、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近现代中国桥梁建设历程简要回顾

鸦片战争后,近现代桥梁技术被引入中国。建党百年来,我国的桥梁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近代世界桥梁弱国一跃成为世界桥梁大国,正在迈入世界桥梁强国行列。[6]

革命战争时期,由茅以升设计和主持施工的钱塘江大桥,在中国近现代史、铁路桥梁建设史上极具里程碑意义。它是中国首座公路、铁路联合大桥,也是中国首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大桥。[7]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武汉长江大桥,堪称“新中国建桥史上第一座里程碑”。大桥的建设,不仅教会了新中国第一代桥梁人如何在长江上建桥,而且在这一代桥梁人的基因中熔铸进了“建桥报国”的初心使命。[8]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人首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在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特大型桥梁,是国人心目中温暖的“民族记忆”和“国家记忆”,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宝藏。[9]

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项海帆教授提笔,向时任上海市领导写信吁请自主建设南浦大桥。最终,选型方案采用同济大学提出的“叠合梁斜拉桥”,建设全过程高度自主。自此,中国桥梁人走出了桥梁技术独立自主、赶超世界的新时代精神。

民族复兴时期,港珠澳大桥,堪称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大桥的建成,不仅体现着中国科技、中国制造的飞速进步,而且寄托着亿万中国人的复兴梦想;不仅是一个伟大建筑,而且是承载着中华民族希望与梦想的中国制造的重要标志。[10]

二、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作为每个时代印记的伟大桥梁建设工程,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伟大奇迹和历史象征,是大江大河之上的中国脊梁,在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及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桥梁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万里江河、广阔湖海上,一个个天堑被不断攻克,一座座桥梁相继建成。因此,总结、继承和弘扬近现代中国桥梁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桥梁文化,凝练其所衍射出的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等元素,进而探索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契合点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11],伟大的精神亦能推动伟大事业的发展。不同时代、不同桥梁建设用途与使命显然不同,但是建设前后全过程中,桥梁本身以及桥梁建设者所展现的诸多价值与精神,并不会随时代而悄然消逝,因而对身处新时代的青年一代,仍具有重要的时代教育新意义和价值引领新作用。

(一)伟大桥梁工程是各时代中国精神的现实印证

革命战争时期,钱塘江大桥的建造、炸毁,皆是爱国精神的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南京长江大桥既是一座自力更生的“争气之桥”,也是一座感天动地的“精神之桥”,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精神坐标。[12]改革开放时期,由南浦大桥始,中国人从此焕发高度自主创新、自强赶超精神,开启了自行设计大型现代化桥梁的新征程。民族复兴时期,港珠澳大桥这一世界建桥史上的伟大壮举,用中国桥梁建设的创新与智慧,向全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基建的伟大创造力量。

(二)伟大桥梁建设者是各时代中国精神的践行者

革命战争时期,以茅以升为代表的一批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冒着枪林弹雨,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关键时期,建成钱塘江大桥,为大量物资和人员的运输起到了关键作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林荫岳为代表的一代青年桥梁科技人才敢于接“担子”,以“桥”为家,不畏万般困难,奋力日夜拼搏,处处彰显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举国一心的协作精神。[13]改革开放时期,以项海帆教授为代表的新一代桥梁人清晰认识并理解伟大革命先辈孙中山先生之言,“唯发展之权操之在手则存,操之在人则亡”,自此,改革开放新时代桥梁人喊出了中国桥梁界的共同心愿,坚定走出了桥梁技术独立自主、赶超世界的新时代精神。民族复兴的崭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有言,“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在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奇迹中,以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殊荣的时代青年才俊景强为代表的新一代桥梁科技人才,以崇高的使命感和对专业水准的极致追求,汇聚成群,无私、无畏投身在大桥建设中,焕发出新时代桥梁建设者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等。[14]

(三)伟大桥梁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动能源泉

身处“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要持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立足当前时代特征和现实实践需要[15],充分挖掘近现代民族奋进路上时代工程、伟大成就的重要精神价值。近现代中国桥梁作为时代重大工程的突出代表,桥梁精神汇集各时代精神价值精华,凝聚形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同时,随着中国桥梁技术与建设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桥梁工程、桥梁人同步推动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国际传播,迸发并转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全新动能。

由此可见,近现代中国桥梁精神作为一种历久弥新、内涵丰富的民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更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全方位、多角度育人,对于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自强品格、赶超精神,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助力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四、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

高校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开展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主要阵地,要真正实现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就要充分了解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等行为特点,发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系统性、生动性地对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进行阐述,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桥梁工程及幕后桥梁人的时代内涵与精神价值。

(一)研学并进,扎牢高校思政主阵地,增强融入课程育人的理论性

一方面,桥梁元素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打造工匠精神精品课,在思政理论课的讲授过程中,利用近现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案例,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的当代价值,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另一方面,聘请桥梁元素相关专业人物客座教学。桥梁元素内涵丰富,是时代物质和精神价值的一种集中体现。因此,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贴近实际、感受真实,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二)知行合一,嵌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增强融入实践育人的实效性

思政教育讲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元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势必离不开高校社会实践的结合。将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的思考与探索融入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有助于学生对各时代中国桥梁元素意义与价值的深刻理解。桥梁元素融入高校社会实践,才能够深化学生对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在思政教育领域价值的认识。

(三)协同共育,拓展校园文化新载体,增强融入文化育人的多样性

坚持以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与发展规律为基础,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16],巧妙转化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为校园文化活动新载体,有力激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受教育者积极参与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的内涵挖掘、文化传播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力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和思想意识高度。例如,设置近现代中国桥梁主题介绍长廊、大国桥梁3D建模展示等,可以起到良好的兴趣启发作用,便于思考与探索新载体习惯的养成。此外,根据学校、学院的自我特点定位,以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为新载体,赋予校园文化新特点、新内涵,形成符合时代价值的正向舆论,培养学生创新进取的实践品格。

五、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探索启示

对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融入思政主题教育实践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展开探索,其成果能有效应用于高校党建、教育管理、团学等部门开展特色主题教育及日常思政教育实践。

其一,在充分探知大学生关于思政主题教育实践途径的选择倾向和关注重点的基础上,探寻以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为载体的思政主题教育实践的有效途径,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加贴近时代特点、学生生活,更好地达到学生喜闻乐见、热衷参与、悄然成长的效果。

其二,丰富了大学生对思政主题教育实践形式的多样化认知,有助于大学生更主动地探知未知元素与思政主题教育实践的融合形式,更积极地参与到思政主题教育实践中去。

其三,依据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的历史特性和时代价值,结合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融入思政主题教育实践案例,分析并归纳出大学生青年群体在不同主题元素融入的教育实践形式下的行为特征。高校应当创新思政主题教育和实践形式,引领大学生自发思考、主动参与、积极投身多元素融合的思政主题教育实践研究中,如高校党建和教育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时,采取相应措施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实践途径进行有效完善。

六、结语

桥梁重大工程作为每个时代的重要现实、生动载体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工程实践涵育出来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将近现代中国桥梁元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因此,当代高校要因事而化,及时抓住重要切入点,深入探析近现代中国桥梁工程及桥梁建设者等元素时代特征与精神内涵,厘析元素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洞见元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引导大学生从先辈、朋辈的伟大功绩与精神中汲取力量、明晰志向,坚定步伐、携手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助力创新型国家与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努力成长为听党话、跟党走,堪当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青年。

参考文献:

[1] 冯刚,张发政.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精神谱系引领时代新人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2021(5):4-6.

[2] 蓝贤发.用红色文化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J].人民论坛,2021(Z1):150-152.

[3] 周金堂,周利生,许金华.红色精神:共产党人走向成功的精神密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党课之七[J].党课参考,2019(14):6-30,2.

[4] 赵富学.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7):30-36.

[5]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6] 卢文壮,郑宗雨,赵文茹,等.中国桥梁发展与标准化[J].标准科学,2021(S1):240-246.

[7] 冉绵惠.钱塘江大桥:茅以升的抗日壮举[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5.

[8] 赵李源.感受“建桥报国”的初心脉动——记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桥梁博物馆[J].企业文明,2021(4):26-28.

[9] [12] 陈向阳.彪炳史册的丰碑——南京长江大桥精神的凝炼与传承[J].档案与建设,2021(8):4-10.

[10] 周纪鸿.倾情讲述中国制造的精彩故事——评报告文学《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 [J].南风,2019(29):70-75.

[11] 廖群峰,唐华山.新时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文化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51-52.

[13] 唐诗源,周显信.南京长江大桥:党史教育的一座“富矿” [J].群众,2021(12):14-15.

[14] 毅然,康振华.大力弘扬港珠澳大橋精神——写在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全线合龙之际[N].珠海特区报,2017-05-26.

[15] 喻立平,李静萍.伟大抗疫精神研究综述[J].湖北社会科学,2021(12):17-24.

[16] 谢正宇,李石君,王晓凤.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0):71-73.

基金项目:南京农业大学学生教育管理研究课题(X20210104),南京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1M010),南京农业大学学生教育管理研究课题(X20220135)。

猜你喜欢
近现代思政教育
城市软实力的充分展现
艺术研究(2016年4期)2017-01-16 12:33:21
中国近现代政治体制转型启示
人民论坛(2016年23期)2016-12-13 11:19:22
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3:29:43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37:33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谈近现代合唱的发展及作品特征
戏剧之家(2016年18期)2016-10-27 1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