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华英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三个方向,然后分析了近现代政治体制转型对当今政治发展的启示。从近代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将现代的政治文明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将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相结合,处理好制度移植与本土化的关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重视的基本课题。
【关键词】近现代 政治体制 转型 【中图分类号】D6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三个方向
效法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道路。鸦片战争失败之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我国改革者开始意识到西方列强富强的根本在于它们的政治制度而不是武器的强大。所以,革命者试图通过学习外国政治制度来实现强国。
首先是清末民初时期对西方政治体制的照搬。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清末时期改良派的主要实践者和宣传者。他们主张利用君主立宪制来补充君主制的不足,通过“上下相通”的方式来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最终实现国家的富强。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清政府迫于压力推行新政,颁布了所谓《钦定宪法大纲》,然而其还是过于重视皇权的保护,并没有足够决心去实行君主立宪制,并且其中有17条与日本宪法是相同的。然而,清政府的假装立宪触发了真的革命,在武昌起义的炮火中,清政府又发布了“实行宪政谕”,提倡学习英国的宪法精神,并且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对君王的权利进行了实质性的限制,其完全具备了君主立宪制,但是清政府却没有足够时间,也没有机会来推行这部法条。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华民国在湖北成立政府,并且还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这是我国资产阶级颁布的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的设计相对复杂,分为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一方面是设立了政务委员,负责任务执行和命令发布;另一方面又设立都督,总览政务领导军队,由人民公举产生。
其次是北洋军阀时期中国实验过的西方政治。民国成立后,于1912年8月进行了国会正式选举,旨在学习西方的议会制。但是此次选举并未受到多少好评,其中以贿赂选举最为普遍。这次选举中,宋教仁积极参与竞选活动,最终在选举中获胜,但是被袁世凯暗杀了,北洋军阀实质上是反对宪政制度的。其后围绕国会选举等形成了多种竞争活动,但因为政治局势没有形成有序的秩序,所以政党之间的竞争,最后变成了党派之争。
孙中山思想指导下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在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之后,综合革命的经验教训,孙中山先生认识到革命的成功必须以建立一个高效、强大的领导班子为前提。得益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孙中山先生决定借鉴苏俄的以党治国制度,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超越欧美之上的新共和国。随后,根据这一思想建立了武汉和广州国民政府,它不同于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后两者都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而前者是学习了苏俄的政治制度,其中比较有特点的就是委员会制度和党治原则。南京临时政府是以孙中山思想为指导来进行国家执政的。国民党宣布的训政时期是1927~1937这十年的时间,这个期间较为重要的发展在于:一方面是训政体制,这是由军政向宪政的过渡阶段,也是按照孙中山先生训政构想建立的;另一个特点是战时体制,是由训政体制演变而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政治制度中,主要有苏维埃制、三三制和人民代表会议制这三种制度。苏维埃制度形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受俄国的苏维埃制度影响。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根据地上,建立了不同于同时期国统区政权形态的新政权,也就是三三制政权。此外,三三制政权包含多种会议和选举制度,比如平等的参议会制、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和选举制度等。这一政权的建立,适合当时我国的基本国情。
近现代政治体制转型的当代启示
如何处理好现代民族建设与现代国家建设的关系。我国自秦朝统一中国开始就是一个传统民族国家。虽然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一直存在斗争,中央集权也难免受到冲击,但是国家主权从来没有受到冲击和质疑。中央集权总在不断的强化和巩固,传统的民族国家也不断地出现强化,几千年来,民族国家的核心始终未受到侵犯。但是,在1840年也就是鸦片战争之后,现代民族国家因我国主权的不完整而无法真正完成建构。所以,近代以来的革命除了反封建,还要同时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来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
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才真正实现了民族的自由和平等。新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才真正施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现代化民族和现代化国家建设。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完全地完成这一任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宗旨和目标就是坚持各个民族的和谐、平等和共同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民族区域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来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要推行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平等的政策和方针,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
如何处理好国家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不论是清末的封建地主阶级政府还是蒋介石国民党的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联合政府,社会是一直在进步的。但是,后者是无法解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三大摆在政府面前的时代任务的。历史表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领导中华儿女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最后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重视先进文化建设、重视先进生产力建设,是有利于增进人民幸福的,同时也是有利于推进民族振兴的。重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要推进人民幸福的建设。
如何处理好现代国家建设与现代社会建设的关系。怎样去处理好国家和政党的关系,也就是如何正确面对处理好人民群众、国家组织和政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国民党的一元化体制中,国家强化对社会的控制。20世纪20~30年代发生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乡村建设”,目的是发展乡村和都市社会,进行社会建设。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内因和外因,社会组织在民国时期很难发展壮大。然而,一个国家若是不存在强有力的社会组织,就很难使国家行为受到制约,显然会导致政府的肆意妄为,很可能逐步地就出现了专制和独裁现象,出现政治制度的倒退。
新中国成立后扶植过社会组织,但是在计划经济、人民公社以及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之后,这些带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组织就消失了,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又出现了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社会组织。20世纪80~90年代,我们国家比较重视经济建设,相对来说就略微忽视了社会和政治建设,而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利益却无法借助于政治改革以及社会体制的变革得到合理、公平的重新分配,也就是说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的变革并没有使得经济社会中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得到释放或者缓冲。最能体现这方面特点的就是虽然社会财富增长十分可观,但是社会、国家、政府却没有相应的方法去让这些财富得到最公平合理的分配。这就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逐渐扩大,以及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利益冲突加剧。
综上,从近代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将现代的政治文明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将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相结合,处理好制度移植与本土化的关系,逐步建立稳固的基层政权,建立有效的政党政治,稳固加强政府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重视的基本课题。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①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
责编/王坤娜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