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
摘要:预算管理一体化是数字财政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建立现代化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的重要体现。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工作中的起始环节,也是实现部门可持续管理的重要节点。随着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正式上线运行,只有预算编制精准和管理科学才能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对事业单位资金的合理规划,增强预算资金对事业单位运行的辅助作用,进而帮助事业单位实现持续健康的良性发展。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预算的日常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的探讨,来加强单位预算的规范管理和优化资金配置,从而促使事业单位更高效地运转。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措施对策
预算管理是每个单位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事业单位日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科学严谨的预算编制不仅能对事业单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还能促进财政资金更加规范地使用。然而,目前仍有不少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着预算管理意识薄弱、预算编制不科学、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预算执行管理不严谨、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预算监督缺乏力度等问题。因此,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对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优化单位资源配置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运行及项目推进等多个方面涉及的资金活动也逐渐加大起来,这就给预算单位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有限的资源下,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资金使用,节约资源优先发展重点项目。通过合理的预算管理,形成科学的支出结构,更加精准地找出预算单位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平衡点。
(二)提高工作的灵活性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包含了基础信息管理、项目库管理、预算编制等多个功能模块。预算单位在日常工作运行中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资金使用情况,合理把控单位预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剂单位预算资金,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真正做到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三)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其中单位预算管理是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包括预算管理在内的会计核算体系也愈发地科学及规范。预算管理是将单位基本信息、人员信息、财务信息、业务信息等多项内容贯穿在一起的综合活动,是通过规划、控制和引导经济活动,使事业单位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科学规范地使用预算管理工具,对搭建严谨适用的内部控制体系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刚上线试运行不久,对于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这主要是因为面对新事物、新改革,人们往往不能迅速抛弃旧事物和旧观念造成的。在预算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一部分原因是单位管理层财务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预算在事业单位运行管理中的重要性。对单位的管理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缺乏有效的运行预算管理规定。有的预算单位虽然设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长期以来并没有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使制度和实际执行相互分离,没有使规章制度发挥其该有的功效。另一部分原因是单位内部职工对预算管理规章制度淡漠,预算管理意识薄弱,由于预算单位管理层和基層员工对预算管理制度的不重视,导致单位预算编制人员粗心大意,敷衍了事,预算编制情况过于粗糙,缺乏可靠的、真实的材料支撑,轻则造成预算与实际误差较大,重则引起领导决策失误,从而影响预算单位高效运转。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
首先,一些预算单位仍采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编制”和“绩效考核预算”等预算方法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推广和使用,这就导致了预算编制内容不够科学严谨,数字不够准确合理。简单粗条的预算编制不但不能为单位日常工作运行提供辅助指导,还会阻碍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其次,因为“零基预算编制”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搜集多方资料,通过精准严谨地核算编制而成,这就增加了单位的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故这种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最后,单位基层工作人员一般都是身兼数职,很少能够安排专人专岗,而预算编制管理是一项要求财务技术专业较强的工作,这就给单位工作人员带来了一些挑战。
(三)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预算编制工作应该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按照单位的年初工作目标和计划安排,合理规划资金使用情况。然而实际工作过程中,预算编制总是被视为财务部门独有的工作,其他部门没有提供过多的支持和帮助,这就造成预算编制人员孤立无援,不能搜集到更多的可靠信息,编制内容得不到丰富材料的支撑,内容相对而言就比较空洞,数字不准确。此外,每年预算编制任务下达时间多为年末,各项工作都进入收尾环节,各个部门工作较为繁忙,自顾不暇,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协助财务部门编制预算。这就造成了各部门互不沟通,信息闭塞,预算编制和单位工作目标、工作任务相脱节的状况。预算编制人员在接到预算编制通知时,也往往没有认真解读预算编制要求,匆忙按照往年编制情况稍加改动应付了事。这种状况下编制的预算内容,并不能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为单位的未来发展起不了太大的辅助作用。
(四)预算执行管理不严谨
预算单位虽然在预算编制上存在诸多问题,但相对于后期执行过程还是较为重视前期的编制工作,普遍出现“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这几个方面:一是预算监控缺乏力度。预算单位普遍缺少严谨的监控制度,在预算执行时没有按照年度目标合理划分时段预算,随意执行预算,导致实际支出超出预算,对于超支情况不能立即做出调整,严控预算执行。二是预算执行信息反馈不及时。由于缺乏明确的预算执行流程,预算差异不能得到科学的分析和严格的控制,从而导致单位不能及时地适应运行中目标任务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三是没有严格按照编制执行预算。单位预算经过批准后没有严格按照细化预算执行,随意变更和调整预算,例如挪用、挤占项目资金以此来弥补公用经费不足,或是将属于项目支出的走账成基本支出,这就造成年末决算时与年初预算形成较大差异。
(五)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
建立健全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能为单位的下一步发展指明方向,然而部分事业单位在绩效评价制度建设上仍存在体系不健全、重点不突出及制度建设的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致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未能和单位既定目标相辅相成。将绩效评价单一的理解为预算总结,只是按照传统的财务成本核算模式进行计算,忽视了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等多重指标的综合评定。且部分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人员缺乏对绩效评价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不能在绩效评价过程中根据预算目标对评价组织、评价方法以及数据的采集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整。
(六)预算监督缺乏力度
首先,目前预算监督主要是依靠审计部门进行审查,很少有单位设立专门的预算审查机构。审计部门工作人员面临庞杂的预算单位难免力不从心,且预算审查要求审查人员具备财政、审计、税务等多种专业知识。其次,从以往的审查方式来看,大多数采取的听取汇报、开展座谈的方式,开展实地检查调查的较少,对于一些复杂的财政预算就难以精准把控实际情况。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探讨
(一)提高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
从思想上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要深刻认识到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单位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良好发展的有效途径,需要事業单位各个部门相互积极配合参与,群策群力,才能真正实现预算管理的作用。事业单位管理层也要高度重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及时协调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预算编制,明确各自工作的职责分工,做到分工科学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协调配合,环环紧密相扣,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预算编制人员更要主动加强与业务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于关键事项应当一起进行研讨商议,积极解决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编制内容精细化,细分到每一个部门的具体项目,保证预算内容科学合理,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应有的辅助作用。
(二)遵循政策标准科学编制预算
科学运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起点科学编制预算,完全摒弃以往预算安排情况的影响,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逐项审议单位内部各个项目内容及其支出标准,并结合单位财务状况,在综合平衡多方因素的基础上编制预算内容。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预算编制工作人员应抱着不怕麻烦的工作态度,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展之前,认真积极筹备准备工作,多方搜集资料,认真核对数据,保证编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其他部门也应给予积极地配合,为预算编制工作清扫障碍,使预算部门与其他部门紧密相连,减少预算后期执行过程中的调整。同时,预算编制工作人员也应该时刻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为预算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在编制过程中,除了关注预算的真实性,还应当关注预算内容的准确性及其完整性,严格按照当年下达的编制要求,将单位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
(三)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首先,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应该对预算管理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应该意识到一个单位的预算是一切工作开展的起点,只有科学精准的预算,才能为单位长久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预算从指标的编制到后期的调整,从执行的过程到结果的分析,都离不开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大到项目规划编制,小到支出的细枝末节,沟通始终贯穿始终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其次,财务管理部门内部应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注重提升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定期开展会议,分析预算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后,在预算编制任务下达之前,积极筹备资料,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因为通知一旦下达就是时间紧任务重,如果不事先有所准备就很容易造成编制工作应付了事。
(四)完善预算执行工作的约束制度
制定完善的预算执行的约束制度。根据年初制定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按照全年度的工作计划,分别划分预计支出进度。每月定期开展预算总结会议,实际预算执行情况和计划及时进行比对,时刻监督资金使用情况,避免资金用途被随意改变、资金超支或挪用的违纪违规行为发生。根据阶段性预算报告和项目实际实施情况,再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对预算工作进行详细的划分,并通过考核机制,加强各个岗位职工的责任意识,提高预算执行管理工作效率。在监控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实际与计划有较大偏差的情况,应及时分析,不断调整和完善计划,并善于总结,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为预算执行营造一个健康、良性的工作环境。
(五)改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
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主要包含预期产出、预期效益和服务对象满意程度这几个大的模块。其中预期产出又包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时效成本等多方面的内容;预期效益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这就要求单位预算管理人员在评价内容方面要做到面面俱到,设置精细的绩效目标,便于后期工作的考评和测量,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内容更加的丰富生动起来。除了在评价方面做到更加完善外,还应当加强提升预算绩效评价的价值,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实践工作。例如,项目预算绩效评价与项目工作相结合,及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完善项目工作内容,从而可以及时优化项目效果,大大提升了绩效自评体系的实效性。
(六)多措并举提升预算管理监督实效
国家财政预算安排需体现出人民群众的意志,监督检查部门应认真履行审查监督职能,以确保每一笔财政支出落到实处。多措并举,将预算管理的审查监督由程序性转向实质性,实现全方位重实质的预算管理审查方式,切实落实财政预算审查监督,提升预算管理监督实效。一是在审计督察工作开展前,先组织工作人员进行重点工作内容培训,对专项检查工作进行全面的动员。二是制定工作通知,明确重点检查对象、组织方式以及检查的主要内容。增加审查方式的多样性,不仅仅依靠听取汇报、开展座谈等这些表面方式,对于重点专项预算应深入实地,考察项目进展程度及效果成效。三是鼓励预算单位频繁开展自查自纠活动,重点自查预算编制的及时性、完整性、细化程度和执行过程中的规范性,确保预算管理工作清晰流畅。只有加强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才能确保预算单位科学高效使用预算资金,做出更多便民惠民业绩,实现预算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之所以会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究其根本,还是没有端正自己的思想意识,没能提高自身的觉悟认知。由于在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上存在片面性,就容易在制度制定、执行措施中出现古板不会变通的守旧思想。只有紧跟时代迭代更新的步伐,在思想上对预算管理工作重视起来,不断改进优化工作模式,实现从管理层到基层的全员参与,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多措并举全方位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才能帮助预算单位更好地践行其应发挥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曾也绿.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的思考[J].商业观察,2022 (24):61-64.
[2]刘静.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 (12):1-3.
[3]陈兴龙.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探索[J].投资与创业,2022 (15):167-169.
[4]蔡莉.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措施[J].质量与市场,2022 (19):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