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记得,1942年,郭沫若先生曾在散文《石榴》里,说他在一年四季中最爱我,夸赞我所在的季节是整个宇宙的心脏,充满着最旺盛的生命力。听了郭先生之言,我有了幾分飘飘然,竟酒醉似的,平生第一次为自己喝彩。事情一过去,很快我就忘了。
没有想到,2004年4月11日,蔡达斌先生又提及此事,这使得我激动万分,自信一下子就“蹭蹭”地往上涨,差点掉下了眼泪。当时,蔡先生的妻子十月怀胎产下一子。夫妻俩像小孩般手舞足蹈,喜欲狂,爱不释手地抱着儿子“相看两不厌”!高兴了一会儿后,妻子问蔡先生,儿子取何名为好。蔡先生便重复郭先生在《石榴》一文中对我的如此夸赞,并且还说我和“华”上古同音,本一字,相互通用,在甲骨文中的地位都非常崇高,其意思是“壮美”,“华”加上我,是中国的另一个美名、雅号。说儿子本来也可以取名为“华”,譬如县城现任公安局局长,就叫蔡华哩,但“华”在蔡氏族谱中是儿子的曾祖的辈分,因此,蔡先生只能舍弃“华”,而另拣我为儿子的名。一番“科普”后,妻子觉得这样甚好。于是,他们俩欢然在我前面冠上“蔡”姓,便成为他们儿子的尊姓大名了。
如今,每每想起这件事,我都不禁会心地微笑起来。因了这,我可算扬眉吐气了一回。要知道,在这之前,我那个朝代,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暴君——桀。这让我一直抬不起头来,很是郁闷。当然,我那个朝代也不是没有出过贤主明君,比如禹,就是一个好君主。为了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竟“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学问家《说文解字》,说我是个会意字,小篆字形,从页(人头,读xié),从臼(两手,读jù),从夂(两足,读suī),合起来像人形。本义是古代汉族自称,中国之人也。可以说,这种诠释言简意赅,又高屋建瓴,对我的形神认识把握得十分精准、到位。不愧为大学问家呐!
近年来,随着中文在西班牙的快速流行,汉字也被西班牙人当作时尚品使用。尤其是,不少西班牙青年人喜爱用汉字文身。有一位我这个姓的中国女孩,去西班牙遇见了一个当地小伙子。两人情投意合,恩爱有加,在一起谈起了恋爱。我真为他们高兴!一天,小伙子跑到中国女孩面前,神神秘秘地说,他要给她一个最好的礼物。女孩见他两手空空,便睁大眼睛一脸的不解。小伙儿说,他去文身了,且文的是女孩的姓,汉字的我。听他如此说,我激动得直冒蜜汁,女孩也兴奋得直流喜泪。字是文在心窝的。由此可见,小伙儿对女孩的感情有多深!当小伙儿解开衣服扣子时,女孩的神情由羞涩着的惊喜,转眼变成了惊呆的失望。我也傻了眼,苦笑不已。原来,小伙儿竟张冠李戴,把我错文成了“复”字。这时,我才发现,还有跟我的字形有几分相近的字。这不得不使我对“复”字产生起敌意来:是它混淆了他的视听,要不,怎么会有这么一出闹剧?
更气人的是,这西班牙小伙儿每每写女孩的姓名时,将其姓中间的“目”字,要么多写一横,要么少写一横,令我和女孩都非常难受。好在女孩心胸宽广,仅仅郁闷了一会儿就没事了。因此,他们俩总的来说,相处得还算不错。我虽耿耿于怀那小伙儿总把我写错,但见他们相亲相爱,我也就无话可说了。毕竟是老外,应该多些宽容,多给他点学中文的时间。我衷心地祝福他们幸福久长!
实际上,我还是比较独特的。我的相貌上面部分和“戛然而止”中的“戛”字上面部分完全相同。而下面部分,则与“复习”的“复”字下面部分一模一样。如此一个外在简单、明了的我,一个内在壮美、阳光的我,怎么会有人老是把我搞错呢?
(本文系作者原创来稿)
责编: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