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演奏大提琴的身体劳损

2023-06-11 00:41:08罗伟熹
音乐爱好者 2023年6期
关键词:拉琴劳损大提琴

罗伟熹

大提琴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是要面对观众的。既然是表演艺术,那演奏者仅仅通过音响变化来打动观众是远远不够的,在舞台形象、演奏动作、肢体语言上征服观众也是同等重要的一环,而这些都得益于大提琴演奏家良好的身体状态。但是,在大提琴演奏的过程中,不恰当的演奏方式会对演奏者的身体造成劳损,身体劳损对于大提琴演奏者的演奏状态影响很大,甚至关乎到他们的职业生涯,这一问题常常被学习者甚至专业的演奏者所忽视。因此,关注和重视大提琴演奏所造成的身体劳损势在必行。我将从演奏大提琴会给身体造成劳损的原因、身体劳损给大提琴演奏者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减轻由大提琴演奏带来的身体劳损这几个方面探讨这一话题,希望能为大提琴演奏者提供一些警醒和帮助。

“身体劳损”是很多演奏者会遇到的问题,这绝非偶然的个案,只要长期重复同样的动作,演奏家就有可能会产生劳损,这会对演奏家的身体健康状况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我不得不提醒演奏者要结合人体结构去思考如何保持合理的演奏姿势,重视劳损问题。毕竟良好的身体是演奏的根基,一旦身体不能正常演奏,再好的音乐也都无法好好表达了。但我们始终要相信,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自身的不断努力,大部分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及早地正视演奏姿势能够使练琴更加高效。

为什么演奏大提琴会给身体造成劳损

长年累月保持同样的演奏姿势

众所周知,要学好一门乐器,专注于长期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可长年累月重复同样的姿势,必然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大提琴演奏者在表演时对深层的小肌肉群有着极高的要求。而深层的小肌肉群的主要作用在于稳定关节和保护韧带,它更靠近骨骼,血液流量比起浅层的大肌肉群更少。几个小时练习下来,似乎我们并没有做什么辛苦的重体力工作,也许我们不会气喘吁吁,但其实身体的小肌肉群已经重复了无数次相同的动作,我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它们早已需要休息了。当演奏者大量重复同样的动作时,会使筋膜变得紧张,韧带过度拉伸,造成身体上的劳损。

过度使用

演奏者应合理安排肌肉、肌腱和其他组织的使用频率。如果我们不顾自己的身体机能而强行演奏,就会因过度使用而造成身体受损。少数演奏者认为,只要我们采用一些技巧,就不会造成肌肉组织损伤,但医学专家对此却持有不同看法。

以肌腱为例,在重复性劳损中,肌腱宛如骨骼间的“保护套”,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磨损。尽管如此,如果我们还是坚持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肌腱便会产生损耗,需要定时休息才能恢复至健康状态。因此,即使乐器演奏者的演奏效率很高,能够坚持长时间的练习,但如果一直重复同样的练习却不加以休息的话,便会极大地损耗肌腱和腱鞘,最终导致疼痛和肿胀,如若忽视,更有可能会发展成慢性疾病。

不正确的拉琴动作

不正当的拉琴动作是大多数演奏者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无论是练琴还是登台演奏,若是肩膀、手腕和手臂过于紧绷,一段时间后,肩膀、手腕、手臂就会出现酸痛感。当脖子和背部的姿势不正确时,长时间的弯曲同样会导致演奏者上述部位有肿痛酸胀的感觉。如果拉琴时手指动作不正确,还会降低换把位的灵活性,使演奏变得不连贯。所以,正确的拉琴动作在练琴和演奏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掌握规范的演奏姿势能够使练习效果事半功倍。

身体劳损给大提琴演奏者带来的不利影响

影响正常训练

通常,一位演奏家一段时间内的训练量往往由很多因素决定,其身体状况是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身体劳损往往伴随着疼痛,这会直接降低训练时的效率,致使演奏者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日常的训练。如果演奏者不重视身体劳损,任由它们存在,那么长时间的累积,便会导致伤病的产生。身体一旦劳损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演奏者有时甚至会因此错失在更大音乐舞台诠释更多优秀作品的机会。

不能发挥正常演奏水平

当身体劳损的问题降临时,大提琴演奏者将无法实现自己对音乐的全部设想,无法展现自己的演奏理念。身体劳损对于演奏效果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经常有演奏者在演奏结束后,因为表演时的一些小失误而暗暗懊悔。其实这些小失误很有可能是身体劳损在背后作祟,而这却常常被演奏者所忽视。

除此之外,对于大提琴演奏者而言,除了独奏,还会经常参与重奏、乐队合奏等演出活动,一旦团队中的某一位演奏者出现了身体劳损的问题,那么便会为整个团队带来损失。演奏者只有保持身体的健康,才能更好地在音乐上协同合作,给观众带来最好的感官体验。

缩短演奏家的演奏生涯

据数据统计,高达50%到60%的大提琴演奏者曾经在手部或手臂等部位有过重复性劳损,另外至少有20%的学生为此感到困扰。尽管可视的数据已如此之高,但这还是在没有算进更多未就医案例的情况之下。这类伤害很容易被人忽视,音乐家常常害怕会因此错失演奏机会,故而主动选择忽略这些疼痛,殊不知将来会出现更加严重的身体健康问题。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例子,美国钢琴家盖瑞·葛拉夫曼(Gary Graffman)多年来隐瞒受伤的事实,后期虽已接受治疗,但为时已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他便无法再用右手弹琴。

如何减轻由大提琴演奏带来的身体劳损

遵循正确的拉琴方式

找到正确的发力方式,加强核心力量。任何运动都離不开核心力量的加持。所谓核心,就是我们人体除了四肢以外的身体躯干部分,它像一个发电站一样,可以源源不断地为身体供应能量。当手臂要用力时,首先应启动核心的力量,稳定关节,然后再启动手臂。就像当我们要拿起一个重物时,最用力的是核心,而不是手臂。核心先发力会让手臂变得轻松,减少劳损的发生。

修复劳损肌群。一方面要调动与之相关的其他肌群一起去工作,分担劳损肌群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合理的训练适当修复受损的肌群,使其恢复原本的灵活性。例如,在身体机能良好的情况下,左右手的演奏主要依靠肩带肌群、旋转肌群的力量,有效保证肩胛骨的稳定性。但如果核心力量不过关,演奏者就容易在拉琴时耸肩,使斜方肌群和三角肌群活动过度,各类肌群将会变得越来越紧张、僵硬。日积月累,僵硬的肌群就会出现劳损,造成肩颈劳损和脖颈前伸等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甚至还会压迫演奏者的神经,导致头痛、手麻等问题。归根结底,这都源于演奏者的核心不够稳定。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缓解肩颈的压力呢?演奏者首先要活化旋转肌群,使它们各司其职,稳定肩胛骨的活动幅度,大脑对其的感知和控制也会变得清晰,最终达到缓解劳损肌群的目的。其次,拉琴时要让脊柱和骨盆保持坐姿的“中立位”,保持延伸感。坐姿是演奏乐器时不可小觑的一个问题。所谓“中立位”,是人体骨骼关节良好排列的状态,也是脊柱最稳定、最不容易受伤的位置。例如在躯干中,肋骨与骨盆对准,脊柱能够自然弯曲就是最重要的表现。当我们处于中立位又保持足够的延伸度时,深层的核心肌群便会自然启动,而表层肌肉的机能也可以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关节自然更容易回到正常的排列位置。无论是拉琴时端正姿势的保持,还是接下来其他动作的呈现,“中立位”都是必要的先决条件。

演奏者在持琴前应先检查自己的坐姿,检查脊椎位置是否中正,骨盆有没有前倾。乐器放到身体的一侧后,尽量不要改变“中立位”,将坐骨稳稳地安放在椅子上,从臀底发力向上推高自己,宛如一棵大树不断地向天空伸展,也可以想象自己头顶放置了一杯水,我们应将身体稳住,不可让水杯掉落。拉琴时,手臂应像天鹅展翅般优雅地向远处延伸,注意在演奏过程中不要轻易改变身体位置。此外,谱架也应调整到颈椎中立位,也就是目光平视前方时的高度,尤其是当演奏家在乐队工作时,目光需要在看指挥和看谱子之间来回切换,这样能够尽量减少颈椎的转动角度和运动频率。

加强单侧的力量,以达到左右肌肉张力的平衡。大提琴演奏时的持琴姿势主要是靠双腿的膝盖和身体左边的胸骨固定住琴,琴头放置在头部的左侧,所以左边的躯干会承担更多的重量,容易导致左右两边的腹肌和腰肌力量不平衡,左边会变得更强健,右边则会变得愈发薄弱。如果肌肉力量长期不平衡,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除了演奏训练以外,平时应多加强右侧腰腹的训练,以达到左右两侧腰腹肌肉力量的平衡。

采用合适的练习方式

善于放松。不同的肌肉有不同的功能,有的负责“弯曲”,有的负责“伸展”。就像是硬币的两面,相互作用。想要放松肌肉,除了做一系列拉伸动作外,我们还需要加强肌肉的张力。例如要解决手部肌腱劳损,我们需要增强手背肌群的张力。手的功能之一就是用来“握”住物体的,掌心的肌肉非常发达,手背的肌肉相对就薄弱很多。想要加强手背的张力,康复治疗中有一些专门针对手掌张力练习的小工具会是很好的选择。只有力量平衡了,才能做到真正的放松。在练习过程中,一旦察觉到身体出现疼痛,请立即停止练习,并向医生寻求帮助。

循序渐进。在习琴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展开练习是非常重要的。演奏者应坚持先易后难的思路,不要一开始就尝试高难度的曲目,我们要先从简单的曲目练起,逐渐提高难度。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的演奏技巧之后,才能够在高难度的曲目中逐步得心应手。同时,循序渐进的练习有利于演奏者在各个阶段感受自身的音色变化,提高演奏技艺与音乐感染力。一部作品从习得到最终完满呈现犹如一个新生命从诞生到成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磨砺和反复体验。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演奏者既能够降低身体劳损出现的概率,又能够实现自我成长。

充分休息。演奏者经过长时间练习之后,可以给自己充足的休息时间以缓解身体的不适,例如保证睡眠时长或进行冥想。事实表明,人在从事体力或者是脑力劳动的时候,会因消耗大量的葡萄糖而积累乳酸。当人在睡眠时,一切活动都停止了,肌肉消耗也降低了,为了节能,体温也会随之降低。因此,在睡眠状态下,大脑接收不到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刺激,神经系统处于稳定的状态,疲劳感也会随之消失,从而有效恢复身体机能。同时,在睡眠中,人的四肢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放松,所以充足的睡眠能够使我们恢复活力,便于后期继续高质量地完成训练。

因不同的大提琴演奏者們的演奏姿势存在差异,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演奏姿势就显得极为重要。因为有些错误的演奏姿势会加剧我们的身体损伤,甚至还会影响大家的职业发展道路,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并正视大提琴演奏带来的身体劳损,遵循正确的演奏姿势,促进自身的进步与成长。

猜你喜欢
拉琴劳损大提琴
特长
华声文萃(2022年3期)2022-03-31 23:48:00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乐府新声(2021年3期)2021-11-04 09:21:46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10:12
小猴拉琴
快乐语文(2019年15期)2019-08-27 01:14:10
论按摩手法在羽毛球运动中常见慢性劳损的应用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影剧新作(2018年4期)2018-07-27 01:18:24
热疗并脉冲穴位刺激治疗中老年膝关节劳损78例
听蟋蟀拉琴
手法联合活动牵引治疗劳损性上腰痛120例
中医研究(2013年5期)2013-03-11 20:27:01
拉琴人的不同选择
幸福·悦读(2009年10期)2009-12-01 02: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