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依“规矩”而立,因“放胆”而活

2023-06-11 08:17:50汤云明
关键词:八股文规矩文体

汤云明

顾之川老师在《“规矩文”与“放胆文”》一文中提出了写作的两个层次的要求。的确,对于初学写作或者说有志于写作的初中生来说,理解这两个层次的内涵十分重要。写作水平体现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论以后从事哪种行业、从事什么工作,学好写作这个基本功,是让自己受益一生的事。我结合多年来的写作经验和体会,谈谈自己对“规矩”和“放胆”的一些认识和感想。

不以“规矩”,不成文章

生活中,我们经常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作文也一样,它也有着有形或无形的格式。我们之所以一眼就能区分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通讯、消息等文体,就是基于它们的格式或规矩不同。

不按规矩出牌,写出来的东西就会不伦不类,连文体都没法区分,也就没有人会说文章好。写作多年,我之所以从不尝试古诗词和对联,一来是因为唐宋时的古人已经把诗词写得登峰造极了,后人很难超越,现代人哪怕写一辈子都只能算是仿写;二来就是不想让古诗词的“规矩”来束缚自己的创作。相比而言,现代诗更讲究技法而少拘泥于格式。

最典型的“规矩”就是古代科举必考的八股文。八股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的高低等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八股文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旧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后来,因为八股文扼杀了作者的创意,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造成内容空洞,专讲形式,成了文字游戏,特别不利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于是,清朝末期废除了科举考试,禁止使用八股文。

有人说,要想知道一个人头脑里是不是真正有货,让他写十句连贯的话就够了。我深有同感,出于我多年编辑报刊的经验,可以说,看一个人写一篇三四百字的小文章,就足以看出这个人的写作水平,或者他对文字的把控能力。如果写几百字就有几个错别字、几处标点符号错误或语病,甚至出现历史、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性错误,读者立马就能知道这人到底有几斤几两。

除了必要的格式以外,从某种角度上说,名家的范文就是规矩,社会公认的好作品就是规矩。因而,从小学到高中,语文课本都会对学生有背诵和默写的要求,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强制自己逐渐形成规矩的过程。抄写、背诵,甚至仿写,都会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记得从小学开始,我就会把报纸上的精短文章剪下来粘贴在笔记本上收藏和学习。初中开始,我就学着仿写古诗,有同学笑我,说我写的不是诗,只能算是顺口溜。我并没有在意,因为我认为,即使是仿写或只是顺口溜,至少我比他们多走出了一步。高中时候,我在抄写和背诵了普希金、席慕蓉、汪国真、舒婷等名家的大量现代诗歌以后,也尝试着自己学写。正是因为我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和学习,才有了今天的收获。

“规矩”与“放胆”的关系

古人说:“文无定法,又不可无法。”它是古人关于写作技法、写作规律的辩证认识,强调对技巧、规律不可生搬硬套、墨守成规,而应该灵活运用,不断创新。但不能误解为文章没有一定的法则,所以必须强调“不可无法”。从这点去理解,“文无定法”就是放胆,“不可无法”就是规矩。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文似看山不喜平,画如交友须求淡。”意思是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应该奇势迭出,最忌平坦。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也一样,只有放胆想象,合理构思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读者和观众才会一直追下去,并感觉回味无穷。生活可以平淡如水,但心潮或思想必须时刻保持澎湃激昂、充满斗志,这才是人生的意义,也是文学作品的价值。平淡无奇的文章只会让人感到乏味。

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积累,也有了不俗的人生阅历时再来写作,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跳出“规矩”来“放胆”写作了,这个时候,你不但不会去刻意仿写别人的文章,甚至开始看不起或怀疑别人的文章了。有了这个底气,就说明你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气质和高度。当一个作家完全走出了别人的影子,写出自己的风格,就算是自成一家了。我们从鲁迅、林语堂、老舍、冰心、钱锺书这些作家的作品中,总能读出不同的风格和气质,从他们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各自不同的人生經历和学识。

当然,对文章的评价除了客观原因外,还有一定的主观原因。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意思是说,因为不能量化,很难在几篇水平相近的文章或著作中评出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特别是现代诗歌这种文体,逻辑思维跳跃性大,读者欣赏水平不同,争议很大。但武功就不一样了,在体力、对决方面很容易量化或比较出名次。虽然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有个相对公平、公认的评价。好的作品经得住时间和大众的检验,历经沧桑,总会闪耀着时代和人性的光芒。

怎样“放胆”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

放胆读书学习。清代孙洙编辑的《唐诗三百首》序言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也有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不会有白读的书。广泛读书,从中获得知识和阅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书读得多了,自然就会有写作的欲望和发表思想的主张,也就有了写作的能力和水平。当今社会,读书依然是提高和改变自己的一个重要方式。古人还把“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山有路勤为径”看作读书的三境界。

放胆练习写作。任何人写作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不要怕失败,更不要怕别人笑话。也许笑话别人的人永远停留在低级趣味的水平,而被笑话的人总会知耻而后勇,成就一番大事业。写作也如此。 在没有电脑的时代,很多著名作家在成名以前,退回的稿子甚至可以用麻袋来装,就连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都被退过稿。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下一次的作文比上一次的好,就值得肯定。再困难的事情,用365天来努力,它就不难;再微小的收获,用365天来积累,它就是很大的成就。突破写作格式和前人经验的条条框框,用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和经历,写出个性鲜明、自成一家的文章,体现出自己的才情和水平,这也是学习写作的最终目标。

放胆思考想象。文学是一门艺术,就需要我们大胆地想象或夸张地表达,这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加工。我们常见的文学体裁是小说、散文和诗歌,相比而言,诗歌是生活瞬间碰撞出的火花,算是一个人的独奏;散文是对生活的感悟和随想,又叫“非虚构”文体,算是几个人的合奏;小说需要的是连贯性思维来组合成故事,又叫“虚构”文体,算是一群人演奏的交响乐。我们没法说出哪个文体更美,或者说更有文学价值,它们都是人类对生活的不同表达方式和体验。小说可以完全虚构,可以异想天开、天马行空地想象和编造,只要合情合理就行。我们经常说散文写作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神不散”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所有題材都为主题服务。作家在写作的时候,虽然不会像小学生那样随时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但他们心中始终有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不然写出的文章连自己也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主题,岂不就成了胡言乱语的文字堆积。诗歌的想象也很丰富,从《诗经》里那些美好的爱情表达和劳作场景,再到李白笔下的“燕山雪花大如席”“飞流直下三千尺”……无不充满着想象和夸张的意象。现代诗歌,如郭沫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樊忠慰“每一粒沙,都是渴死的水”,这些诗句都有很强的张力和想象力。作者因想象而成就不朽的诗句,让读者带着想象理解而获得美感和震撼。

放胆投稿请教。经常有人说:“写作是技术,发表是艺术。”在自己的作品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可以尝试着给适合自己年龄段的报纸、杂志投稿,让自己的写作从技术加工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如果能有幸发表出来,对自己将是莫大的鼓励和认可,并可仔细对比自己以前的文章和编辑老师修改过的文章,虚心向编辑老师请教,从中找出问题与不足。带着问题来思考,才会有更大的收获和提高。道路总是越走越宽阔,你写得多,发表得越多,就越来越容易找到写作的题材和灵感。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有时候,在没有灵感和写作题材,但又想写点什么的时候,可以强制自己写一个命题作文,或者应编辑之约写一篇约稿,很多时候,逼一下自己,潜能就发挥出来了。写得多了就会发现,被逼出来的文章也精彩。我经常会为生活中的一句话、一个场景而感动,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写作;也经常会被一幅网络上让人眼前一亮的图片所打动,从而废寝忘食、奋笔疾书。

猜你喜欢
八股文规矩文体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按规矩办”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11-17 01:45:16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学生天地(2019年36期)2019-08-25 08:59:44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46
猴年贺岁
扬子江诗刊(2016年3期)2016-11-25 19:39:24
粤人吃饭讲规矩
神州民俗(2016年5期)2016-11-10 06:07:24
明清之际顾炎武八股文观新探
档案与建设(2016年1期)2016-09-05 09:51:34
猴年贺岁
扬子江(2016年3期)2016-06-17 20:07:51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