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胃穿孔患者胃肠动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23-06-10 03:18:56马永周仇永刚安治洲
宁夏医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胃穿孔穿孔开腹

马永周,仇永刚,安治洲

胃穿孔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胃穿孔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1]。对胃穿孔临床治疗上主要是以手术为主,传统开腹手术存在较大的创伤,并且患者术后恢复较慢[2]。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手术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研究显示经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更优,手术创伤小且预后满意度高[3]。本次研究中,纳入80例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采取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胃肠动力恢复、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以下2组。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8.12±2.13)岁;幽门管13例,胃体小弯部12例,胃窦后壁10例,胃窦前壁5例。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7.96±2.15)岁;幽门管12例,胃体小弯部12例,胃窦后壁11例,胃窦前壁5例。2组患者性别与年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纳入标准:①经症状、体征、立位腹平片确诊为胃穿孔。②临床资料完全并且具备良好手术指征。③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②合并肿瘤疾病及血液疾病的患者;③资料不全或者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方式,采用具体性切开术式及修补法,方式是经插管全麻,自上腹部位置开出切口,具体切口长度在10~14 cm,经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穿孔的部位。针对穿孔位置做修补处理,修补后置入引流管,术后3~5 d将引流管拔除,术后应用抗生素3 d以防感染。观察组经腹腔镜辅助进行微创手术治疗,麻醉同样采用气管插管全麻的麻醉方式,成功麻醉后可选择头高足底体位,自脐缘周围做出一个弧形手术切口,建立气腹并且充入CO2,维持腹压在13~15 mmHg。经切口置入腹腔镜套管,并且在左右肋骨的中线脐上3 cm位置处均做出一个操作孔。经腹腔镜仔细检查腹腔内具体情况,经内镜引导吸除腹腔积液,维持术野清晰,寻找到穿孔部位,经腔镜辅助下剪取穿孔位置少量组织。经内镜辅助仔细检查穿孔状况,取适合缝线做间断全层缝合处理,大网膜覆盖并且固定,确定无渗漏情况,借助生理盐水充分冲洗腹腔,将冲洗液完全吸除干净。穿孔部位以及下腹盆腔处均置入引流管,引流管在术后3~5 d拔出。2组患者在术后均嘱咐次日绝对卧床休息,早期给予肠内或者肠外营养支持,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做好并发症预防,使得患者尽早康复。

1.3 观察指标:①围术期指标。统计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②胃肠动力恢复。记录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③并发症。术后14 d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切口感染、肠粘连、肠梗阻、腹腔脓肿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围术期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各项围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比较

2.2 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比较

2.3 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胃穿孔是因胃内容物流入到腹腔内所致中毒及炎症,患者的表现主要是突发刀割样的上腹部疼痛并伴腹膜刺激征,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发病突然并且进展迅速[4-6]。对胃穿孔常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既往手术治疗胃穿孔的方法主要应用开腹手术,该方式操作简单,且医师可以在直视下入腹操作,有效处理胃穿孔情况[7]。然而传统开腹手术的治疗方式也存在很大的缺陷。第一,开腹手术方式需要开出较大的手术切口,这样容易增加患者术后感染概率,并且术后患者容易在腹部留下较大的瘢痕,影响了患者身体的美观度[8]。第二,实施开腹手术,医生的经验若是不足,容易在处理穿孔的时候引起周围组织的损伤,这样会引起大出血情况的发生,增加手术风险[9]。第三,开腹手术的方式切口大并且侵入性操作时间长,腹部长时间暴露容易引起应激反应,这样使得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长,住院时间明显增加[10]。由此可见,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穿孔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多数患者难以接受,因此临床中也在不断探讨更为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微创理念的推广,行腹腔镜微创治疗胃穿孔也成为提倡的手术方法[11]。本次研究中,采取随机分组对照方式对比腹腔镜微创治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穿孔的效果,结果显示在围术期指标上,除了手术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长外,观察组其他的围手术期指标均比对照组指标更优;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腹腔镜手术治疗时间比开腹手术时间长可能原因是医师对手术器械或影像判断不太熟练,还可能是腹腔镜器械与直视下操作存在差异,需要医师更精细操作,花费的时间也就更长。而从其他方面分析采取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优势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腹腔镜微创的手术治疗,手术医师可通过腹腔镜协助,经清晰影像指导手术操作,手术视野满意并且可探查更广泛的视野。在手术的操作上,借助电凝止血以及电刀处理组织,可避免引起腹腔脏器的巨大创伤,且手术的切口较小,使得术中出血量较低,手术创伤明显比传统开腹手术小[12-13]。第二,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可实现有效定位,并且能观察到病灶基本情况,避免牵拉组织,保护患者的脏器,使得创伤小,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得较快[14]。第三,腹腔镜手术做出的切口小且腹腔暴露面小,使得术后感染率、肠粘连发生率降低;并且患者组织暴露小,腹腔较短时间暴露在外,可避免应激情况的出现,使得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降低[15]。然而需注意的是,为保证手术效果,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也需要进行合理的缝合处理,需避免缝合距离短,同时进行缝合时可应用弧形针,避免针线滑脱、撕裂,达到较好的缝合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胃穿孔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胃肠功能恢复迅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势,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胃穿孔穿孔开腹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对胃溃疡并发胃穿孔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的效果分析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对比分析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效果分析
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