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宏, 姚 莉, 张 奇, 林超文, 刘海涛,罗付香, 王 谢, 杨 璇, 章淑群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成都 610066;2. 四川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成都 610045;3. 眉山市仁寿生态环境局,四川 眉山 620500)
【研究意义】油菜籽是国产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来源,占国内油料作物产量的1/2以上。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油菜产区,种植模式主要以水稻-油菜轮作为主,该轮作模式遍及长江流域各省(市),因此每年的水稻和油菜收获季,都会产生大量难以处置的秸秆,目前,通过秸秆还田是合理利用秸秆的方法之一[1]。作物秸秆除了含有碳、氮、磷、钾等植物必须的大量元素之外,也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还田之后可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一定影响[2],如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提供养分和改善土壤通气性,同时作为良好的保水剂,能够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因此,明确秸秆还田用量对促进农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1,4-5]。【前人研究进展】中国是秸秆生产大国,每年产生的各类作物秸秆大约有8.4×108t[3]。但是,水稻秸秆还田之后会对油菜地氨挥发转化造成一定影响。近年研究表明,在农田运用尿素辅以脲酶抑制剂可以降低农田氨挥发[8-10]。脲酶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脲酶活性,从而减缓尿素反应水解氨挥发或者硝化转化生成硝酸盐的速度[11],降低由此引发的环境风险。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是目前商品化的土壤脲酶抑制剂之一,是一种较弱的植物或微生物脲酶抑制剂[12],NBPT在非酸性、通气性良好的农田中,对于延缓尿素水解,提高尿素氮肥的利用率十分有效[8]。Su等[6]研究发现在油菜基肥期进行水稻秸秆覆盖,可以降低土壤温度,从而降低油菜地氨挥发;而在薹肥期水稻秸秆覆盖会增加油菜地氨挥发。卢杨[7]研究表明,油菜全生育期,水稻秸秆覆盖还田加剧了油菜季氨挥发损失,增幅70.1%~87.6%,而使用脲酶抑制剂后,发现随着脲酶抑制剂浓度的增大,油菜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也随之增加。张文学等[9]通过田间小区实验,研究了NBPT对我国双季稻田的无机氮含量、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氮素回收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NBPT能提高孕穗期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在尿素中添加1%的NBPT还可提高产量,减少25%的传统施氮肥量,是适于稻田应用的脲酶抑制剂。郝小雨[25]在硝化/脲酶抑制剂对玉米增产、增效及提质的效应研究进展中表明,硝化/脲酶抑制剂配合施用,能够延长氮素释放周期,促进玉米氮素吸收,从而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改善玉米籽粒品质。【本研究切入点】为了降低水稻秸秆还田到油菜地导致的氨挥发增加,需进一步寻找合适的方法,采用合适的脲酶抑制剂,才能有效降低氨挥发。但是,截至目前,还缺乏脲酶抑制剂使用对川中丘陵区油菜地氨挥发的影响,尤其是水稻秸秆还田情况下,相关研究甚少。【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设置田间试验,探索脲酶抑制剂在水稻秸秆还田的情况之下,对油菜氨挥发、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为提高油菜产量,降低农田氨挥发,促进农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区位于长江分支沱江流域上游,地理位置为104°35′19″ E,30°06′44″ N,海拔395 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 ℃,一年中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为27.4 ℃,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为7.4 ℃。年平均降水量966 mm,70%的降雨发生在7—9月。试验地土壤为紫色土。整个油菜季日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如图1所示。
图1 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油菜季温度和降雨情况Fig.1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uring oilseed rape growth in 2018-2019 and 2019-2020
试验分别在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连续进行,地点在资阳市雁江区响水沟村。试验共8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UR)、常规施肥+2000 kg/hm2水稻秸秆(UR+2S)、常规施肥+5000 kg/hm2水稻秸秆(UR+5S)、常规施肥+8000 kg/hm2(UR+8S)、常规施肥+2000 kg/hm2水稻秸秆+1%NBPT(UR+2S+UI)、常规施肥+5000 kg/hm2水稻秸秆+1%NBPT(UR+5S+UI)、常规施肥+8000 kg/hm2水稻秸秆+1%NBPT(UR+8S+UI)。其中,常规处理氮肥用量180 kg/hm2,磷肥用量75 kg/hm2,钾肥用量105 kg/hm2,硼肥用量15 kg/hm2,磷肥、钾肥和硼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试验所使用的油菜品种为宜油24,2018—2019年油菜在2018年10月31日移栽,在2019年5月14日收获并取籽粒样品,2019—2020年油菜在2019年11月2日移栽,在2020年5月13日收获并取籽粒样品。试验小区面积为30 m2(5 m×6 m),采用随机区组方式进行排列,每个处理重复3次。将水稻秸秆粉碎为5 cm长的小段,然后在油菜移栽前一周将粉碎的水稻秸秆翻耕到表层0~20 cm土壤中。此外,试验中尿素分2次进行施用,60%作为基肥,40%作为薹肥,NBPT添加量是尿素用量的1%,在基肥期和薹肥期施用尿素时都会添加1%NBPT。水稻秸秆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50.12%、0.71%、0.07%、2.72%。
采用通气法对氨气进行采集。通过真空泵减压利用空气将土壤中挥发的氨气随气流进入装有2%硼酸的吸收瓶,再用浓度为0.1 mol/L的标准盐酸滴定硼酸中吸收的氨气,装置如图2。具体方法为:在地里预埋内径50 cm、高30 cm的不透光有机玻璃微区桶,微区内有一株油菜,用一带盖有机玻璃罩(内径=50 cm,高=10 cm)扣在微区桶上,并用透明胶带密封连接部分(胶带宽度≥5 cm),通过橡皮管与高2.5 m的通气管连接(所有通气管口位于离试验地5 m之外2.5 m高的点,保证通入密室的气体一致且不被油菜地排放的NH3污染,其NH3浓度为大气中的NH3浓度)。施肥后第2天开始测定,油菜季每天固定在9:00—10:00,16:00—17:00进行连续测定(降雨停止测定),直至施氮处理与不施氮处理的氨挥发通量无差异时停止测定[13]。2018—2019年油菜在2018年10月31日移栽,在2018年11月8日施肥,从2018年11月9—21日测定基肥期氨挥发;2019年3月8日施肥,从2019年3月9—19日测定薹肥期氨挥发。2019—2020年油菜在2019年11月4日移栽,在2019年11月13日施肥,从2019年11月14—26日测定基肥期氨挥发;2020年3月6日施肥,从2020年3月7—19日测定薹肥期氨挥发。
图2 氨挥发测定的密闭室装置示意图Fig.2 Experimental set-up for ammonia volatilization
2018—2019年油菜在2019年5月14日收获并取籽粒样品,2019—2020年油菜在2020年5月13日收获并取籽粒样品,于105 ℃杀青30 min,在75 ℃烘干至恒重,测定作物的含水率,从而换算得到每个小区作物的干产。各部位样品经过磨碎,过1.00 mm筛,称取0.10 g植株样品,经H2SO4-H2O2消煮,采用AA3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各部位全氮的含量。
氨挥发通量的计算方程:
F=C×V/(S×t)×24×10 000/1000 000
(1)
式中,F为1 d中NH3挥发通量[kg/(d·hm2)],C为标准盐酸的浓度(mg/L),V为标准盐酸的滴定体积(L),S为密闭式内部面积(m-2),t为氨挥发测定时间(h)。
NH3挥发总量的计算方程为:
NA=∑(F×d)
(2)
式中,NA为NH3挥发总量(kg/hm2),d为时间(1 d)。
氨挥发累积损失率:P=CA/N
(3)
式中,P为氨挥发累积损失率,CA为积氨挥发总量,N为施氮量。
氨挥发因子:EF(%)=(Efertilizer-Econtrol)/Napplied
(4)
式中,EF为氨挥发因子,Efertilizer为施肥处理的累积氨挥发量,Econtrol为不施肥处理的累积氨挥发量,Napplied为各个处理氮肥用量。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制图,采用SPSS 19进行单因素分析,其显著水平为P<0.05。
从图3可以看出,2018—2019年,基肥期施用尿素后,油菜地氨挥发速率逐渐增大,CK、UR、UR+2S、UR+5S、UR+2S+UI和UR+5S+UI在11月12日(施肥后第4天)出现最大值,而UR+8S和UR+8S+UI在11月15日(施肥后第7天)出现最大值;在薹肥期,CK、UR、UR+8S、UR+2S+UI、UR+5S+UI在3月11日(施肥后第3天)出现最大氨挥发速率,而UR+2S在3月10日(施肥后第2天)出现最大值,UR+5S在3月9日(施肥后第1天)出现最大值,UR+8S+UI在3月13日(施肥后第5天)和3月18日(施肥后第10天)都较高。在2019—2020年,基肥期尿素施用之后,除了处理UR+8S和UR+2S+UI在11月17日(施肥后第4天)出现最大氨挥发速率,其余处理都是在11月18日(施肥后第5天)出现最大值;在薹肥期,CK和UR+2S在3月10日(施肥后第4天)出现最大值,UR和UR+8S在3月9日(施肥后第3天)出现最大值,UR+5S在3月8日(施肥后第2天)出现最大值,UR+2S+UI、UR+5S+UI和UR+8S+UI分别在3月12日和3月13日(施肥后第6和7天)出现最大值。在2018—2019年,基肥期UR+8S的氨挥发速率最大,为0.67 kg/(hm2·d),而UR+2S+UI、UR+5S+UI和UR+8S+UI的氨挥发速率都较小;薹肥期UR+5S的氨挥发速率最大,为0.68 kg/(hm2·d),UR+5S+UI氨挥发速率最小,仅有0.17 kg/(hm2·d)。2019—2020年,基肥期UR+5S的氨挥发速率最大,为0.98 kg/(hm2·d),UR+2S+UI、UR+5S+UI和UR+8S+UI的氨挥发速率都比较小;薹肥期UR+8S的氨挥发速率最大,为0.52 kg/(hm2·d),UR+2S+UI、UR+5S+UI和UR+8S+UI氨挥发速率都较小。总之,对于油菜地氨挥发而言,水稻秸秆覆盖之后,会影响油菜地氨挥发速率,而且当秸秆用量较大时,会增大氨挥发速率。使用1%NBPT之后,能够降低氨挥发速率,且延迟最大氨挥发速率的出现时间。
图3 油菜地氨挥发速率Fig.3 The rate of NH3 volatilization of oilseed rape field
从表1可以看出,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不管是基肥期还是薹肥期,施用尿素后,与不施肥空白对照相比较,氨挥发量显著增加。此外,油菜地不管是基肥期还是薹肥期,随着水稻秸秆还田数量的增加,累积氨挥发量也增加,特别是在2019—2020年,处理UR+8S全年累积氨挥发量达到9.40 kg/(hm2·d)。使用1%NBPT之后,油菜地累积氨挥发量急剧下降。其中,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处理UR+2S+UI累积氨挥发量比处理UR+2S分别降低47.50%和61.36%;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处理UR+5S+UI累积氨挥发量比处理UR+5S分别降低61.76%和65.62%;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处理UR+8S+UI累积氨挥发量比UR+8S分别降低55.73%和68.40%,而且两年平均累积氨挥发量UR+2S+UI比UR+2S降低55.00%,UR+5S+UI比UR+5S降低63.83%,UR+8S+UI比UR+8S降低62.74%。使用1%NBPT对降低油菜地累积氨挥发量的效果非常好。通过分析氨挥发因子可以发现,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油菜地在薹肥期使用水稻秸秆还田联合1%NBPT之后,比基肥期对氨挥发降低效果差,可能是因为薹肥期气温高于基肥期(图4)。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处理UR+2S+UI、UR+5S+UI和UR+8S+UI基肥期两年平均氨挥发因子分别是0.26、0.27和0.24,而薹肥期氨挥发因子分别为0.80、1.11和1.59。可能是因为在薹肥期气温升高,降低了NBPT活性,从而导致油菜地氨挥发量增加。同时可以发现随着水稻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氨挥发因子呈增加趋势。
表1 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油菜地累积氨挥发量和氨挥发因子Table 1 Cumulative ammonia volatilization and ammonia volatilization factors in oilseed rape field in 2018-2019 and 2019-2020
图4 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油菜地氨挥发时的土温Fig.4 Soil temperature during ammonia volatilization in oilseed rape field in 2018-2019 and 2019-2020
从表2可以看出,2018—2019年油菜地使用水稻秸秆用量从2000 kg/hm2增加到5000 kg/hm2时,并没有显著增加油菜籽粒产量。直到水稻秸秆用量为8000 kg/hm2时,油菜产量才显著增加。而2019—2020年当水稻秸秆还田量为8000 kg/hm2时,虽然油菜产量增加,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当水稻秸秆还田联合1%NBPT同时使用时,比单纯施尿素增加产量更加显著。2018—2019年相比于处理UR,处理UR+5S+UI增加油菜籽粒产量6.00%,处理UR+8S+UI增加油菜籽粒产量11.93%;2019—2020年相比于处理UR,处理UR+2S+UI也显著增加油菜籽粒产量10.90%,处理UR+5S+UI增加油菜籽粒产量13.14%,处理UR+8S+UI增加油菜籽粒产量16.16%,说明连续使用秸秆还田联合1%NBPT可以提高油菜籽粒产量,而且秸秆还田量越高对籽粒产量增加效果越显著。2018—2019年,油菜籽粒吸氮量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UR+5S+UI和UR+8S+UI两个处理,吸氮量增加非常显著;2019—2020年,随着水稻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籽粒吸氮量也增加。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在使用1%脲酶抑制剂之后,随着秸秆量的增加油菜籽粒氮肥利用率也增加,最大氮肥利用率能够分别达到41.92%和40.91%,比单纯施用尿素提高9.17%和8.21%。此外,通过分析单位产量氨挥发量(图5)可以得知,水稻秸秆还田量为8000 kg/hm2联合添加1%NBPT,不仅能够降低氨挥发,而且对油菜籽粒产量的提高也非常有效。
表2 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油菜籽粒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Table 2 Oil seed yield, nitrogen uptake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2018-2019 and 2019-2020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LSD<0.05检验。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least significance test, LSD<0.05.图5 油菜地单位产量氨挥发量Fig.5 Ammonia volatilization per unit yield of oilseed rape field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氮肥需求量较大,直接降低氮肥施用量不足以保证油菜各生育阶段的氮素需求,氮肥减量措施难以实施。水稻-油菜轮作是长江流域种植油菜的主要种植模式,水稻秸秆还田不仅能够促进秸秆废弃物循环利用,还对油菜作物生长、土壤改良培肥和水土流失治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与单纯施入尿素相比,水稻秸秆还田之后对油菜地最大氨挥发速率影响不同,与以往将秸秆覆盖还田延迟最大氨挥发速率存在差异[6,14]。只有UR+8S+UI处理最大氨挥发速率出现时间比较晚,直到施肥后第10天才出现。这可能是因为秸秆用量较大和联合使用1%NBPT,降低了脲酶对尿素的水解,从而延迟了最大氨挥发速率的出现[15]。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水稻秸秆还田之后会提高油菜地氨挥发速率,而且秸秆还田量越多油菜地氨挥发速率越大。这一研究结果与Su等[6]发现稻草覆盖还田会降低油菜地氨挥发的结果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水稻秸秆还田采用将稻草与0~20 cm土壤翻耕混匀后再移栽油菜,不同于其采用秸秆覆盖措施。Liu等[16]在冬小麦种植季使用水稻秸秆还田氨挥发速率能达到70.12%~85.23%,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使用1%NBPT后,油菜地氨挥发速率急剧下降,这一结果与很多研究结果相似[8-9, 17]。
油菜地施用尿素后,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基肥期平均累积氨挥发量为2.92 kg/hm2,薹肥期平均累积氨挥发量为1.76 kg/hm2,全年合计平均累积氨挥发损失氮为4.67 kg/hm2,占施肥量的1.62%。这一研究结果与在旱地关于小麦-玉米轮作得到的氨挥发损失率为1.3%~4.8%和冬小麦得到的氨挥发损失率为1.0%~6.7%的结果一致[18-21]。而当水稻秸秆还田量为8000 kg/hm2时,累积氨挥发损失占全年施氮量的3.74%。这一研究结果与Su等[6]研究得到油菜地累积氨挥发损失率为2.13%~5.78%一致。可能是由于水稻秸秆与0~20 cm表层土壤翻耕混匀后再撒施肥料,阻碍了尿素与土壤之间的接触,从而增加了尿素的氨挥发损失[22]。随着水稻秸秆还田量的增加,NBPT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小,而且在薹肥期NBPT的减弱作用更加明显。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当水稻秸秆还田量增大会降低NBPT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10];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薹肥期气温高于基肥期。温度对NBPT抑制脲酶的活性影响非常大,温度越高NBPT活性越低[12, 23]。
水稻秸秆还田量为2000~5000 kg/hm2时,并没有显著增加油菜籽粒产量,但是当秸秆还田量为8000 kg/hm2时,油菜籽粒产量显著增加8.23%。这与Su等[6]研究水稻秸秆还田有显著增加油菜产量一致。Li等[24]发现水稻秸秆还田量越多,油菜产量就越高。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油菜籽粒产量最高的是处理UR+8S+UI,分别为2.99和3.39 t/hm2,比常规施用尿素分别显著增长11.99%和16.10%。卢杨[7]发现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都可以对油菜产量产生影响,与单纯施用尿素相比,能够增加油菜产量9.77%~30.33%。串丽敏[11]研究发现NBPT添加量为纯氮的0.5%、1.0%、1.5%、2.0%、2.5%时,可以显著提高油菜产量。本研究认为,对于川中丘陵区而言,NBPT为尿素施肥量的1%时,水稻秸秆还田量为8000 kg/hm2左右,依然可以达到最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1)油菜地的氨挥发随水稻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农民传统施肥模式相比,水稻秸秆还田联合添加1%NBPT可以显著降低油菜地氨挥发量。在油菜地的施肥管理中,推荐秸秆还田时,适量添加脲酶抑制剂。
(2)水稻秸秆还田会对油菜的产量造成影响,但还田量为8000 kg/hm2才能显著增加油菜籽粒产量。添加1%NBPT后,水稻秸秆还田量为2000~8000 kg/hm2时,都可以显著提高油菜产量,最大能够提高14.14%。
(3)当NBPT用量为1%时,水稻秸秆还田量为8000 kg/hm2时,依然能够达到最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致 谢:感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资阳水土保持试验站对本研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