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烽访谈:职普融通是职教改革的核心内容

2023-06-10 03:40张栋
团结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轨制职教基础

张栋

编者按: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改革。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应对产业升级转型,建设技能型社会的重要路径;职教改革的成效,将对我国人力资本增厚、产业竞争力强化产生重要的基础性影响。同时,职教体系的高质量发展,也是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就此话题,我们采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改革研究所王烽所长,请他分析解读,以飨读者。

记者: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不同专业之间学习难度、所需要的学习时长差别很大,对学习者的基础要求也各有不同。其中所涉及的职业技能,有的内容单纯简明,短期训练即可掌握,有的则内容复杂,涉及的知识、技能非常广泛,需要长时间学习。但不同职教专业都遵循统一学制,这应当如何理解?

王烽:在高等教育阶段,存在着不同专业不同学制的情況,尤其是医科上表现比较突出,有五年制的,还有八年制的。不同专业的技能需要的培养时间是不同的,而职业教育学制统一,体现的正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区别,职业教育不仅要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还需要进行专业基础、文化素养的培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对于职业培训是更加立体化的,多向度的。除了毕业之后,直接可用的、直接上手的职业技能,还必须建立更加宽泛的基础,为学生将来适应工作的变动提供必要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在当下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快速变迁的时代,职业技能要求也在快速更新迭代,这种专业基础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未来持续学习,更新技能,适应变化非常重要。而这种基础性的培养,需要的正是这种大体统一的学制安排。

事实上,虽然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都进行技能培训,都以就业为导向,但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与只以技能培训为目的职业培训存在本质不同,正是国民教育的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统一学制的现象。

记者:同一专业方向、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比如中职的“烟草栽培与加工”和高职的“烟草栽培与加工技术”,似乎看不出前后相继的学业上升关系。参加高职的学习所需的条件,似乎不是接受过中职教育,而是需要更好、更扎实的普通教育作为基础。如何理解在职业教育中设置不同教育等级的意义和功能?

王烽:中职和高职的教育内容的层次区别主要在文化素养和专业基础上,高职在两方面都会有更高的要求,也会有更深层次的培养。在技术和技能的培养上,中职相对而言更加强调的是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高职则主要强调技术能力的培养。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技术的能力,主要是操作性的、动手的能力。技术,则是更加宽泛的概念,包含着与生产和职业活动相关的知识、经验和操作技巧。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技术教育既包含操作性的技能部分,也包含更加基础性的知识和原理的教育和培养。从中职、高职到职业本科,越是高等的职业教育,越需要强调后者,在技能和技术两个方面,应该形成教育内容和培养重点的分层体系。但这在不同专业存在不同情况,在技能性要求比重越高,越注重操作性的专业,这种教育内容的层次区分也就越弱。在一些高度注重技能的专业上,比如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专业,高度注重手工,教育的层次性就会很弱。

记者: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日益扩大,越来越多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职业本科,这是家长和学生的选择,也是政策导向。这是否意味着中职教育应当普通教育化?

王烽:这个判断是对的。在国家职教20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就明确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优化教育结构的重要功能,和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的定位。伴随着科技和产业技术路径的快速迭代,产业一线的技能需求,对操作的要求也在快速更新迭代。很多技能需求消失或者被其他技能取代,同时也不断有新的技能需求产生,这要求劳动者拥有更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这也要求职业教育不断强化文化素养和专业基础的教育,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为适应将来可能的职业技能需求变迁作好准备,打好基础。

同时,中职教育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我们建设技能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人人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不仅面向职业教育这一轨的教育提出要求,同时也面向普通教育的那一轨,提出了为全社会打下技能基础的要求。政策文件中强调的“职普融通”,在中等教育这个阶段,就要求中职学校不仅要为自己的在校生提供技能教育,可能还要为普通高中提供技能教育的支持,同时面向基础教育阶段,为中小学生提供职业体验、职业启蒙的教育。此外,中职学校的职能转变,可能还将包含向一般社会公众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服务。中职教育职能定位转变,应该是一种多层次、多向度的转变。

记者:技能教育应当向任何具备基础条件并有技能学习需求的人开放,应该是普通教育之后获取专门技能的继续教育和专门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应该是串联而非并联关系。那么当前的职教、普教双轨制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王烽:单轨制和双轨制都是可行的选择,欧洲主要是双轨制的,美国则是单轨制的。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领域中各产业部门、岗位分工不断专门化,技能要求也越来越专门化、体系化。针对不同产业领域、岗位职能的专门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也是任何现代国家所不可缺少的。而这种体系化的技能教育由一个普通教育体系来完成,还是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双轨制的教育体系来完成,这主要是一种历史选择。比如在德国,16世纪就产生了文科中学,17 ~ 18世纪就已普及,文科中学作为升入大学必要途径,这是作为第一轨的普通教育。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伴随着工业革命后的产业需求,主要培养工、农、商业方面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实科中学崛起,成为第二轨的职业教育。在其他欧洲国家,大多经历了相似的历史过程。而美国,在中等教育教育阶段,一直都是职普融合的综合中学体制,没有专门的中等职业学校。

不论双轨制还是单轨制,指的都是中等教育中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流与否。在高中阶段之前,是基础教育,打下一个人在社会中最基础的文化素养,不存在分流问题;在此之后是高等教育,所有的高等教育,本质上都是面向就业的,即使是研究型专业,从事科研也是一个就业方向,同样也无所谓分流问题。

中等教育中是否应该职普分流是一个社会劳动技能结构的问题。在以前,即使文盲也能胜任很多种技能工作,但随着机器大生产,分工细密化,生产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需要的文化知识水平也越来越高,也就需要越来越长的普通教育作为基础。尤其在现在的信息化社会,生产方式不断转变,要求的分流时间也越来越需要推后到更高的教育階段,这是一个显著的趋势。我国从80年代开始明确的职普分流,明确采用了双轨制,伴随经济条件的发展,不断的产业升级,强化和延长普通教育,为劳动者奠定更加深厚、更加扎实的知识基础的需求,也更加凸显。中等教育的双轨制实行至今已经存在着显著的改革需求。在国家层面,这个改革的方向就是职普融通。职普融通要求的不仅是中等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靠拢,强化基础文化知识的培养,也要求职业教育的内容融入普通教育中,这是一个双向的变革。

能否把中职直接转为普通高中,双轨制直接变成一轨制呢?事实上,职业教育有着和普通教育完全不同的资源,是自成体系的教育系统。在当前的制度约束条件下,比如高考制度下,中职学校如果简单转为普通高中,就会失去自己原有的优势,成为普通教育中最差的一部分,既难以真正改善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也放弃了原有的、长期形成的教育资源积累。在当前制度和政策约束下,职普融通,逐步转变教育重心、完善教育内容是更加现实和稳妥的选择。

记者:我国正在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应当如何理解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和竞争性选拔的结合?

王烽:现在高等教育事实上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了。2022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9.6%,可以说高等教育的门槛已经很低,大学的学位已经逐渐进入了供过于求的阶段。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的性质已经发生了转变,不再是精英教育,多数学生进入高等教育,严格的选拔已不再必要。目前高考还保留着较强的选拔性的制度特征,但这种选拔性主要体现在重点大学的招录上。对于高职院校,实际分数线已经很低,选拔性已经很弱。弱选拔不仅是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整个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我们的高考制度未来还会面对改革,把需要强选拔的高等教育和人人都可自由选择的普通高等教育区别开来。美国的社区学院,还有一部分州立大学,都是不需要考试即可进入的。这也是我们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大多数人、大部分的学校和专业都是不需要经过选拔的;而需要经过选拔的,将逐渐成为特殊情况,局限在重点院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有特殊天赋、技能要求的职业教育等特定领域。

(责编 刘玉霞)

猜你喜欢
双轨制职教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双轨制:转型期的建筑业生产政体——基于Z、H两个工地的个案研究
解读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
我国社会保障双轨制并轨背景下现收现付制的隐性债务探析
基于“双轨制”模式下MPAcc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