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红
小A是八年级男生,某天吃完晚饭后,妈妈让他休息会儿,然后去写作业。小A躺到客厅的沙发上就开始看手机,妈妈说了他几句,他立刻起身回到卧室。妈妈忍不住又嘱咐他起来活动活动、少玩手机,小A听了心烦得不行,已经没心情再写作业了。
小A已经进入青春期,他希望独立,不想让父母过多干涉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是可以理解的,是青春期的正常心理现象。青春期也叫逆反期,在这一时期,亲子间若沟通不畅,极易引发矛盾冲突。初中生学会共情父母,能减少亲子间的矛盾冲突。
共情,也叫同感、同理心,是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他人的情感、思维,也就是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和父母发生矛盾冲突时,同学们不妨试试以下小妙招。
首先,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做几个深呼吸,静下心来省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比如,小A同學在玩手机被妈妈唠叨时,他的内心想法可能是:“我不过是玩一会儿手机,有什么大不了的,天天盯着我,好唠叨。”小A的感受是什么呢?是生气、抱怨、烦躁。
其次,把自己当作父母,换位体会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比如,小A妈妈的想法可能是:“刚吃完饭就躺着,对肠胃不好,而且躺着看手机,眼睛更容易近视。饭后消消食休息下,就该去写作业了,不然又该熬夜了,休息不好会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这么一会儿工夫都离不开手机,万一形成手机依赖怎么办?”小A妈妈的感受是什么呢?是关心、担心、希望。
最后,用“事实 + 感受 + 希望”的句式,回应父母的想法和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提出自己的希望。比如,小A可以这样和妈妈说:“妈妈,我吃完饭立马躺着玩手机(事实),您担心我肠胃不舒服、怕我近视(感受),您是想让我休息会儿后去写作业(希望),我都理解。但是,我吃完饭和同学聊聊天,看一两个小视频(事实),我挺开心的呀(感受),我学习压力也挺大的,您看我能不能看10分钟手机,再起来活动10分钟,然后就去写作业(希望)?”
总之,学会共情父母,理解父母的想法、感受和希望,作出积极、适切的回应,让父母安心、放心,就可以有效减少亲子间的矛盾冲突。
(作者单位:辽宁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