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教育中落实核心素养

2023-06-10 10:05张静谭朝林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段劳动校园

张静 谭朝林

劳动教育是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方面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襄阳东津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抓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襄阳东津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抓手,从打造校园劳动文化、开发劳动实践课程、建设劳动实践基地三方面不断探索,走出一条特色教育发展之路。

一、打造以劳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建设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劳动教育可让学生置身其中,时刻受到熏陶,从思想上树立劳动意识。

为了体现劳动文化,学校在校园围墙上绘制家务劳动、校园劳动、田间劳动场景画,为学生创设了劳动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劳动与生活密不可分,进而树立劳动创造生活、劳动光荣、劳动无贵贱的意识。与之相得益彰的是,学校在校园橱窗、教学楼道等校园设施中或悬挂、或张贴、或摆放师生的劳动成果,如剪纸作品、画作、蔬菜、科技模型、泥塑、陶塑等。在校园环境建设的细节上,学校颇具匠心,比如,学校为每个下水道井盖定制了可移动的圆柱体展板,为每个消防栓定制了可拆解的遮挡板,并在这些展板、遮挡板上绘制图文并茂、赏心悦目的劳动场景和有关劳动光荣的名言警句。校园中的这些劳动作品凝结着教师或学生的汗水和心血,既让学生从作品展示中获得成就感,又激发了学生建设美好校园的使命感、身为学校主人的归属感,从而形成强大的向心力。由这些作品产生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成为引领学生劳动实践的动力。

二、开发劳动实践课程

打造以劳动为主题的校园环境只是让学生处于劳动教育的氛围之中,而要落实劳动教育,必须依托课程建设。为此,学校探索并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种子劳动”课程。

为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规定每周不少于1课时。结合“种子教育”办学理念,第一节劳动课上,教师给学生发放数枚易种易活的蔬菜种子,让学生种植在花盆里,见证并记录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花朵的绽放,在种植过程中直观感受“种子教育”理念。

根据学生年龄实际和学段特点,学校设计了不同的劳动课程内容。在家庭劳动和校园劳动方面,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课程内容侧重于家庭清洁、整理、收纳等简单劳动,如整理房间、整理书包、收拾书柜等;第三学段的课程内容侧重于烹饪、手工等较复杂劳动,如蒸米饭、炒菜、编竹蜻蜓和竹青蛙等。在服务型劳动方面,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课程内容侧重于小区、街道的清洁劳动,如擦洗垃圾桶、捡拾杂物等;第三学段的课程内容侧重于社会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劳动,如敬老院服务、校门口指挥交通等。在劳动评价上,家长根据学生在家劳动情况给学生打分,教师则根据学生在学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劳动方面的综合表现予以评分,最终结合家校评分,学校评出“劳动达人”,作为学生期末评优的依据之一。

学校注重全学科融合,让劳动和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等学科联动,深入挖掘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如学生在科学课上学习有关植物冬眠的知识后,教师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并研究冬季如何保存青菜、葱等;学生在美术课上学习用色知识后,教师要求学生课后为校园、房间绘制装饰画等;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周长知识后,教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教室的长、宽、高,以及课桌的周长;等等。把学科知识学习、劳动教育和生活联系起来,劳动课程不再单调乏味,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也更持久。

学校结合少先队争章活动,将劳动实践活动评价与争章活动结合起来。用“自主评价”“同伴评价”“家人评价”三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劳动行为评价,根据学生的劳动表现评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并颁发相应的“种子之星”勋章。

三、建设躬耕实践的劳动基地

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精神、开发劳动课程是劳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则是劳动教育的目标。

学校根据劳动教育目标,要求每名学生至少拥有一个劳动习惯、一项劳动技能、一种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会做、会赏、会评、会品,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艰辛,体验劳动的乐趣。

基于此,学校开辟了一块劳动实践基地,由五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种植蔬菜。夏天种植茼蒿、小白菜,秋天种植青菜,冬天种植紫菜薹,春天种植小油菜等,这些都是学生通过查找网络资料、询问家长之后决定的。学生和教师一起松土、播种、浇水、施肥、采摘、品尝。这个漫长的劳动过程不仅让学生意识到自然与科学的关系,还让学生树立了劳动不可一蹴而就、长期耕耘才有收获的观念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勇敢诚实的美德。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在青少年智力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们的手指尖上。”事实证明,热爱劳动、双手灵巧的孩子,手脚协调能力更强,思维更清晰、敏捷。因此,学校在楼道的连廊通道上设置了若干种植箱,作为微型劳动实践基地,由各班学生认领。花草的根茎埋多深、多久浇一次水、一次浇多少水、需要施什么肥、怎样防虫害、怎样保护娇艳的花,以及温度的高低、光照的时长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都需要学生观察、研究、琢磨。这些活动都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劳动创造美好,能让人萌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在学校种植角这个微型劳动实践基地,学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栽种绿植,紫色、蓝色的多肉植物和黄色的迎春花、五颜六色的蝴蝶花、红白交杂的小雏菊等,五颜六色,争奇斗艳。学生置身其中,犹如来到生机勃勃的花园,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美的事物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向往,也使学生明白了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道理。

学校还将劳动基地延伸到家庭,让家长成为劳动教育合伙人,共同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如学校开展烘焙项目式学习时,教师设计驱动性问题:如何打蛋清?如何讓蛋糕美观?如何掌握烘焙时间?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不仅掌握了烘焙蛋糕的技能,而且体会到劳动让生活更美好。此外,一名学生创新制作了打蛋器,让“劳动促进创新”落到了实处。

(作者单位:张静,襄阳东津新区第二实验小学;谭朝林,襄阳市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学段劳动校园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热爱劳动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