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敦华
【摘要】教材是基于课程标准指引而编制的教育教学资源,比较精准地对接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地课程理念,一线教师需要剖析教材,挖掘教材编写的意图,并结合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和学情特点,设计素养导向下的课堂策略。
【关键词】教材;初中物理;素养
教师需要充分分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素养导向下践行教材学习和分析,以此真正结合学生的核心素养培養来指引我们的课堂教学,最终实现课堂的高效,实现学生素养的提升。具体我们可以着力以下几点。
一、建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
每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学科特色和学科核心素养,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各自的方法、策略、路径等都有其鲜明的学科特色。为此,教师团队需要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学科核心素养,构成相应的核心素养培养模式。以初中物理而言,我们在注重知识与规律、技能与方法的学习和建构过程中,就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积累科学思维、经历科学探究,以此带动物理观念的积淀,也带动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提升。这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路径应该可以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模式。
模式的建构需要从知识与规律的建构开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结合具体的情境或者问题,建构知识与技能,生成相应的规律和方法。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主生长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技能以及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物理的多个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比如,笔者参考崔允漷教授等老师的文献,建立了一个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的系统模式,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可以在这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和挖掘,将这一模式作为课堂路径来实施和推进。以苏科版电阻教学为例,我们就可以建构模式(如图1),并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
至于每节课、每个单元的模式怎么建构、怎么操作、怎么评价等,都需要教师在教材分析和学习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和实践。
比如在苏科版电学板块,教材设计了三个章节来完成教学,第一个板块是电路初探,第二个板块是欧姆定律,第三个板块是电功、电能,这三个板块的设计优势是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教材设计的明线是:电路知识的不断揭秘,从电路的组成及其功能,再到电流、电压的特点等,逐渐发展到利用欧姆定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知识储备的生长,促进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而暗线就是安全,在用电过程中“安全”意识和杜绝“安全”隐患技能的提升,从而通过整个电学学习达到切实提高学生“安全”这一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提升。
教材是种子,在教师的引领和模式的践行下,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知识生成的过程,即让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学生从中收获的是果实和花朵。
二、指向核心素养内涵实质,设计教材的活动性栏目
结合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和初中教材的全部内容,我们需要将核心素养的每个维度与教材相融合,使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教材、课堂实施活动、课堂实施策略等一一对应,实现学科价值的最大化。为此,我们需要结合文章的建议和经验介绍,从多个维度建构相应的活动性栏目。
1.巧设问题情境栏目,激发学生认知生长
基于问题和情境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启发学生从原始问题中挖掘物理问题,建构具体的物理情境模型,并用学过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新的认知和新的技能,这种基于真实情境和问题引领下的建构认知,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生长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生长的基础。
比如新授课的导入环节,我们就要给学生创设丰富和深刻的问题情境,将问题和情境融合在一起,实现激发学生认知生长的问题环境,实现兴趣与思维的同步进步。以“光的直线传播”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情境。
情境:教师做手影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也上来做一下手影游戏,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手影游戏中来。
问题:你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影子这个区域有光吗?为什么?
反思:这个环节教师能充分将情境与问题融合在一起,将问题和思维也融合在一起了,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认知生长。
问题情境这一栏目在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是十分常见的,无论是导入环节还是课堂探究活动中,或是提炼总结环节,问题和情境融合在一起,巧妙地指引了思维方向,帮助学生在认知和思考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在学生思维出现盲点、拐点、易错点时,让问题与情境再次融合,一方面引导学生注重深入地分析情境中的物理问题,另一方面也充分有效地引发思维碰撞,冲破思维误区。
2.引领思维成长栏目,助推学生能力生长
思维是核心素养的关键,科学思维的生长需要课堂教学经历长期的训练和有意无意的渗透而达成。这个过程是无痕的,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深刻体会到哪个环节或哪个点需要进行思维生长的训练,也无法体悟到个人科学思维能力提升的程度,得到了哪些方面的提升等。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种感觉给学生带来了学习过程中的最大乐趣,这种乐趣的产生或者间隔期的缩短,就是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切实提升。
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整体单元学习意识,从整体建构的维度参与学习,把学习中的大问题、大任务、项目化学习等形式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这样的活动就好比打通了学生的任督二脉一样,这种长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仍然以电学的教学过程为例,从第一课时连接电路时要断开开关,即采用断路的形式保证电路和人的安全,强调短路在电路连接的过程中是严禁出现的,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到最后一节的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再次将所有安全用电的方式都渗透给了学生,形成一条安全的暗线,促进学生在电学学习过程中“安全”意识的提升,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生长。
再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大问题、大任务、微项目都可以成为思维成长的专题栏目,比如在电阻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布置以下三个项目,每个任务都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项目1:你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吗?(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下,习得改变电路电流的方法,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
项目2:你进一步探究能够改变电流的导体有什么差异?(这个任务需要学生进一步开展实验,并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得出同样可以导电的物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为学生建立“电阻”这一概念打下了铺垫,也为学生提升自主学习和建构能力打下了基础)
项目3:结合你的猜想,思考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将设计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还原给学生,从设计方案,到评价方案,再到方案的实施和数据信息的收集等,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问题、证据、解释、交流”四个环节,让科学探究在课堂活动中得到真真实实的训练和应用)
教材中的内容需要教师充分整合,在尊重学科特点和学科本质的要求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亮点,开展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性栏目,栏目直接指向学生怎么学习、为什么学习、学习过程中有什么体悟等问题,满足学生素养发展的需求。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挖掘教材中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进阶生长。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9(4).
[2]姜栋强.思维场视角下科学思维进阶实践研究[J].物理之友.20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