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利针联合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2023-06-09 14:52简婵黄洁汪文卉黄海城唐晓敏颜嘉丽易玮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根型颈椎病颈椎

简婵, 黄洁, 汪文卉, 黄海城, 唐晓敏, 颜嘉丽, 易玮

(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佛山市中医院规培生,广东佛山 528000)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颈椎间盘、椎间关节等退行性改变直接刺激或挤压颈神经根而产生的各种症状与体征的综合征[1]。一般表现为颈肩部僵硬疼痛,伴有上肢放射痛、乏力、麻木,严重者伴有手部肿胀、上肢肌肉萎缩[2]。在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普遍的一种类型[3],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流行,以及社会生活模式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且发病人群有日益年轻化倾向[4-5]。在中医学中,该病归属于“痹证”范畴,其发病机制常因外感风寒湿邪、劳倦、肝肾不足等,导致筋骨受损,经络气血闭阻不通而发为痹证[6]。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确切效果[7],但目前有关员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还较少。为评价员利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在常规针刺疗法的基础上联合员利针进行治疗,取得了比单纯常规针刺治疗更好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 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即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

1.2 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颁布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中有关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①具有颈肩部僵硬疼痛,伴上肢放射痛、乏力、麻木症状;②体格检查:颈神经根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符合其中一项即可);③根据临床症状定位神经受压(损)节段,定位与影像学结果基本符合;④排除颈椎外疾病,如肘管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周炎、腕管综合征等。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 岁以上,性别不限;③有自主能力,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②其他类型的颈椎病患者;③颈椎外病变所致的颈肩疼痛患者;④伴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的患者;⑤有针刺禁忌症或严重惧怕针刺治疗的患者;⑥存在精神、意识障碍,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选穴:参考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主穴取颈夹脊穴、天柱、后溪、悬钟、申脉,配穴取手三里、少海。针具:选取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环球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为0.3 mm×40 mm。操作方法:①体位:患者取坐位。②消毒:医者清洁消毒双手,采用安尔碘(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消毒针刺穴位。③针刺操作:先行后溪穴运动针法,余穴常规针刺,平补平泻。得气后选取同侧天柱、颈6-7夹脊穴组对连接电针仪(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采用疏密波型,电流量宜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每周2 次,隔3 日1次,疗程为3周(共治疗6次)。

1.5.2 观察组 给予员利针联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1)员利针治疗:选穴:行经络诊察,依次审查督脉、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阳经穴位的压痛阳性反应点。每次选取2个压痛最明显处行员利针治疗,不重复选取压痛点。针具:选取重庆立新七针医疗器械厂生产的规格为1.2 mm × 70 mm 的员利针。操作方法:①体位准备:根据患者针刺部位选取合适体位,针刺后头项部、背部穴位时取俯卧位,针刺身体侧方穴位时(如天牖、环跳穴)取侧卧位,针刺身体前方穴位时取仰卧位。②消毒:医者消毒双手,采用安尔碘(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消毒针刺穴位3 遍。③针刺操作:医者手持针柄,将针尖抵住针刺部位皮肤,避开血管,针身与皮肤呈15°角,迅速竖直针身并同时向下施以压力破皮进针,到达相应深度后,提针至皮下,向左右各斜刺一针,稍作停留后出针。(2)出针后的常规针刺治疗同对照组。每周2 次,隔3日1次,疗程为3周(共治疗6次)。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6.1 颈部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评估患者的颈部疼痛程度,即采用一把标有0 ~10数字的尺子,由患者给出能代表其自身疼痛程度的分数,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其中,0分为无疼痛;1 ~3分为疼痛轻微,可正常生活与工作;4 ~6 分为有一定程度的疼痛,无法工作但可以正常生活;7 ~9 分为疼痛程度重,无法正常生活与工作;10 分为最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变化情况。

1.6.2 颈椎功能障碍程度评估 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法评估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程度。该量表由10 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最高得分5分,总分为50分,分值与颈椎功能障碍程度成正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NDI评分的变化情况。

1.6.3 安全性评价 观察2 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价2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1.6.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判定标准分为以下4类。①治愈:颈肩部伴上肢放射痛症状完全消失,可以正常生活工作;②显效:颈肩部伴上肢放射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劳累后偶有复发;③有效:颈肩部伴上肢放射痛等症状较前改善,但仍有不适;④无效:症状基本同前,未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7 统计方法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要求)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脱落情况及基线资料比较研究过程中,2组患者均能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均无脱落剔除病例。观察组35 例患者中,男19 例,女16例;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43.37±5.29)岁;病程2~22个月,平均病程(10.97±4.34)个月。对照组35 例患者中,男20 例,女15 例;年龄30~52 岁,平均年龄(43.09 ± 5.24)岁;病程3~21 个月,平均病程(11.43 ± 4.18)个月。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 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 评分比较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的疼痛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pain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表1 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pain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注: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 组患者的NDI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ervical dysfunction index(NDI)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表2 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ervical dysfunction index(NDI)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注: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2.4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3结果显示:治疗3 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33/35),对照组为77.14%(27/3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例(%)]

2.5 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2 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发生。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关节组织退行性改变累及神经根的综合征,以颈肩部疼痛、僵硬伴上肢麻木疼痛为主症。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社会生活模式的改变,颈椎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人群有低龄化趋向[4-5]。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占颈椎病的50% ~70%[9]。颈椎病的疼痛感与神经根受压迫、局部炎性细胞浸润及炎性递质增加有关[10]。颈椎间盘的突出、关节增生、韧带增压等压迫神经根,刺激背根神经节及窦椎神经,从而产生神经冲动并传达至大脑而引发颈肩部疼痛。Kawakami M 等[11]的研究发现,通过降低疼痛小鼠的炎性细胞浸润,可减轻小鼠的疼痛表现,提示疼痛与炎性细胞浸润有一定相关性。西医治疗包含保守治疗(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12],手术治疗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并且可能影响颈椎稳定性,故临床上首选保守治疗,常选取口服非甾体抗炎药、肌松药、麻醉药及局部封闭疗法为主,辅以物理因子疗法与牵引,但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易出现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肾脏功能损害[13]。

中医将神经根型颈椎病归为“痹证”范畴,认为外邪侵袭,痹阻经络而致颈肩及上肢部疼痛麻木,治疗当以祛邪通络为主要原则。中医常通过针灸、中药、推拿等疗法进行治疗,其中针灸作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用针如用药,针刺穴位可调整经络虚实、祛邪外出、通经止痛。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观[7],但针刺镇痛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14-16]表明,针灸镇痛机制可能涉及神经系统、体液调节等方面。其中,在神经系统方面,针刺可减少脊髓痛放电,抑制脑干网状系统中的伤害性信息,阻断痛觉向大脑皮层传递,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通过调控脊髓、脑干、间脑、大脑皮层功能而达到镇痛效果[14]。在体液调节方面,神经肽有镇痛功用,针刺可以调节神经肽,促进该类物质的释放,从而达到镇痛效果[15];此外,针刺也影响着细胞信号传导通络,通过调节p38MAPK 和ERK 通路以提升痛阈[16]。方剑乔等[17]认为,痛觉不仅与组织实质受损成正比,还与情绪、认知有关,针刺镇痛机制还应包括针刺调节情绪及认知。

痛症是针灸治疗学的优势病种,员利针作为针具的一种,与临床常见的毫针颇为不同,员利针比毫针粗大,针形如牛尾,针尖锐利,针尖与针身过渡交界处相对膨大,其最初记载于《黄帝内经》:“员利针者,尖如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员利针”。员利针的针感强烈,有通络散结之功用,可较好地释放肌肉压力,用于治疗痛症效果好。在选穴方面,员利针治疗选穴强调经络查体,而经络查体理论最早见于《灵枢·刺节真邪》,指出:“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乃后取而下之”。颈椎病常与督脉、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阳经脉相关,诊察上述经络阳性压痛点,并采用员利针针刺治疗,可奏通经止痛之效。而常规针刺治疗常选取颈夹脊、天柱穴疏导局部气血,调节脊神经后支;后溪、申脉通太阳经及督脉,通络止痛;悬钟补骨治本;少海、手三里疏通上肢部经络。因此,员利针联合常规针刺可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共奏通经祛痹止痛之效。

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本研究在常规针刺疗法的基础上联合员利针进行治疗,并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作比较,以评价员利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3 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33/35),对照组为77.14%(27/3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对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明员利针联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颈肩伴上肢部疼痛麻木症状,提高颈椎活动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且未进行远期的随访观察,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故确切的结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加以证实。

猜你喜欢
根型颈椎病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