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摇正法联合颈三针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2023-06-09 14:52许建美杨佳曼梁满光岳挺苏美意李婵指导范德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颈源颈椎颈部

许建美, 杨佳曼, 梁满光, 岳挺, 苏美意, 李婵 (指导:范德辉)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405;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095)

颈源性高血压(cervicogenic hypertension)是指颈椎的骨关节、椎间盘以及周围软组织退变或损伤导致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影响神经、血管继而出现血压升高的继发性高血压。随着生活及工作模式的转变,低头族在人群中的占比不断攀升,颈部疾患的发病率也在节节攀升。有相关报道[1]称,颈源性高血压占颈椎病的6.7%,占高血压的15.0%~21.9%。但在临床工作中容易将其与原发性高血压混淆,从而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以口服降压药治疗为主,存在血压波动反复、难控制以及药物副作用等情况;而中医药治疗颈源性高血压主要有针灸、针刀、中药汤剂、中成药、推拿正骨等治疗方法,具有疗效肯定、副作用小的优势。相关研究[2-3]发现,明确颈椎病变部位后根据其发病机制而采用直接作用于该病变部位的治疗方法,能够纠正颈椎结构位置,减少其对神经、血管的刺激,恢复颈椎内外平衡,进而促使血压下降,乃至恢复正常。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龙氏治脊疗法的低头摇正法联合颈三针针刺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推拿手法联合颈三针针刺治疗作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2 月期间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就诊并明确诊断为颈源性高血压的患者,共60 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

1.2 诊断标准

1.2.1 颈椎病诊断标准 参照《颈椎病的分型与诊断》[4]与《龙氏治脊疗法》[5]制定颈椎病诊断标准。(1)症状:患者出现颈部酸痛、麻木、僵硬等不适,休息后无明显缓解,伴或不伴有眩晕、头痛等症状。(2)体征:颈椎活动受限,棘突、横突、关节突有偏歪,且椎旁有压痛者;有肌肉劳损、紧张、硬结等病理阳性反应征;相关查体如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Jackson 压头试验阳性。(3)影像学:X 线检查可见生理曲度改变,以及关节错位、骨质增生侵入椎管、椎间孔、横突孔或椎间隙变窄、韧带钙化、椎体滑脱等表现;CT、MRI 检查显示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等病理性改变。

1.2.2 高血压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6]中的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者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颈源性高血压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高血压不超过3级,在1~2 级之间,即SBP 为140~179 mmHg 和(或)DBP为90~109 mmHg;③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颈源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②高血压3 级以上即SBP ≥180 mmHg 和(或)DBP ≥110 mmHg的患者;③颈部先天性变异畸形,颈部骨折或外伤史,或有颈椎骨肿瘤、骨结核病史的患者;④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⑤依从性差,不能规律地接受治疗、随访的患者;⑥不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给予龙氏治脊疗法颈部正骨手法之低头摇正法复位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在开始复位手法前,先用轻巧、柔和的手法对患椎及其周围软组织进行充分放松。然后让患者侧卧低头(头颈部垫有软枕),使其颈椎前屈,中、下段颈椎前屈角度分别为20°、>30°。此时操作者“定点手”拇指定于患椎关节突隆起下方,以此为“定点”,其余四指轻托颈部。“动点手”扶托患者面颊靠近下颌处,以此为“动点”,顺势将头部转到极限角度,以后枕部为支点,动点手用有限“闪动力”的同时配合定点手给予“定点”适度阻力。将紊乱的小关节复位,接着继续点按、弹拨复位后仍存在的肌肉条索、硬结,最后根据病症选用合适的镇静手法(摩抚、拍打、叩击等法)或者兴奋手法(弹法、拨法、重按点穴等法)作为结束手法,操作时长约为20~25 min。

1.5.2 对照组 给予传统颈部推拿手法治疗。手法操作参考范炳华主编的《推拿治疗学》[7]中对于颈椎病的治疗方案,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坐于治疗椅,医者站在患者的后侧,首先根据症状及不适部位选取合适手法进行放松。用拨揉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去放松相应的五区(肩胛带区、肩胛背区、肩胛间区)、十三穴(风池穴、风府穴、颈臂穴、颈根穴、肩外俞穴、肩井穴、天宗穴);手指出现麻痛者,用一指禅推法、按揉法在同侧相应神经根椎间隙进行松解;出现头晕者,用一指禅推法推双侧风池穴,以拇指的尺部偏锋沿着寰枕关节向风府穴方向进行操作,左推右,右推左;出现一侧头痛者,用一指禅推法在同侧风池穴向直上方操作;出现心前区疼痛、心动过缓或过速者,用按揉法、一指禅推法在双侧颈臂穴操作;颞部、眼眶、前额部等位置,可以用按揉法、抹法、扫散法、一指禅推法进行放松。接着,用颈部拔伸法扩大患者椎间隙:医者用一手虎口托住患者后枕部,另外一手托住患者的下颌部做颈椎拔伸法,当拔伸到最大限度时可停顿片刻,再慢慢放松,重复3~5次,再做颈椎摇法3~5 次。然后是旋转提颈复位法:医者站在患者后侧,一手屈曲,其肘部托住患者下颌,手指托住患者枕部,另一手的拇指顶推突出节段的相应棘突,同时令患者逐渐屈颈,直至拇指感觉指下棘突有动感时,逐渐向患侧旋转到弹性限制位,用“闪动力”做向上提升颈椎的动作,以扩大椎间隙,减轻或解除神经根和脊髓受压症状。最后一步:医者用擦法擦患者的颈项,以透热为度,最后搓、抖上肢。操作时应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操作时长约为20~25 min。

1.5.3 针刺治疗 2 组患者在进行手法治疗后均进行颈三针针刺治疗。取穴:颈三针(双侧天柱、百劳、大杼);若有眩晕者加百会、四神聪;若有头痛者加太阳、印堂;若有肩部僵硬疼痛者可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秉风、天宗等[8]。操作:用规格为0.3 mm×25 mm 的环球牌无菌针灸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苏械准字:20162270588)针刺上述腧穴,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20 min。

1.5.4 疗程 2 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 次,7 次为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6.1 血压变化情况 采用鱼跃牌(Yuwell)电子血压计测量患者的血压。测量血压时,可测量患者坐位与心脏同一水平的上臂血压,相隔1~2 min后再次测量,取2 次读数的平均值。若收缩压(SBP)或舒张压(DBP)2 次读数相差大于5 mmHg,需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以减少试验结果的误差[6]。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 的变化情况。

1.6.2 颈部功能评估 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9]评估患者的颈部功能情况,评估内容有颈部区域的疼痛强度、受试者的个人生活护理、对提重物的影响程度、头痛的有无及程度、对注意力集中的影响、对阅读的影响、对工作的影响、对睡眠的影响、对驾驶的影响以及对娱乐的影响等。每项得分为0~5 分,总分为0~50 分,分数越高,表示颈部功能障碍的程度越严重。NDI(%)= [总分/(受试对象完成的项目数× 5)] ×100%。根据NDI 可将颈部功能障碍程度分为轻度(0~20%)、中度(21%~40%)、重度(41%~60%)和极重度(81%~100%)4个等级。评定时应避免诱导式询问,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NDI的变化情况。

1.6.3 安全性评价 观察2 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6.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0]进行疗效评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①显效:DBP下降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DBP 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 或以上。②有效:DBP 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DBP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SBP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7 统计方法应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脱落情况及基线资料比较研究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脱落剔除病例,均能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治疗组30 例患者中,男14 例,女16 例;年龄为37~57 岁,平均(44.73 ± 5.36)岁;病程为4~15 个月,平均(9.10±2.40)个月。对照组30 例患者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为34~56岁,平均(42.03±4.90)岁;病程为4~15 个月,平均(9.03 ± 2.90)个月。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 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的SBP和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 组患者的SBP 和DBP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SBP 和DBP 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颈源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ogenic hypertens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mmHg)

表1 2组颈源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ogenic hypertens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mmHg)

注: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NDI变化情况比较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 组患者的NDI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NDI 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颈源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变化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neck disability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ogenic hypertens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2 2组颈源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变化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neck disability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ogenic hypertens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2.4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3 结果显示:经2 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3.33%(25/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Fisher精确概率法)和总体疗效(秩和检验)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颈源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ogenic hypertension[例(%)]

2.5 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2 组患者均未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及病情加重、骨折等不良事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 讨论

颈源性高血压属中医学“项痹”“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机不外乎内因、外因两方面。外因多责于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机体,凝滞肌肉、筋骨,导致颈部气血不畅,痹阻经络而出现颈项疼痛、肢体麻木等症,若邪气上聚清窍,则可见头痛、眩晕等症。内因主要归于慢性劳损、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痰湿瘀阻,导致肢体筋骨肌肉气血运行不畅,失于濡养而出现头颈酸痛、眩晕、麻木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颈源性高血压主要是由于颈部软组织劳损、钩椎关节等颈椎关节错位、颈椎间突出刺激交感神经或压迫椎动脉、脊髓而出现血压升高。而血压的升高可使周围小血管收缩、痉挛、硬化,引起颈椎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导致骨关节、椎间盘、韧带、肌肉的退行性改变,加之长期姿势不当或劳损之后引起颈椎的力学改变,颈椎容易出现失稳,从而进一步压迫或刺激椎-基底动脉或交感神经,呈现负性循环[11]。

龙氏治脊疗法治颈十法中的低头摇正法是基于神经症状定位诊断准确、触诊定位诊断准确及影像学定位诊断准确的情况下,利用轻巧的力度纠正错位的颈椎关节结构,使关节滑膜嵌顿解除,并能减轻软组织痉挛,降低椎间因椎体不稳出现的异常应力,由内而外促进或重建颈椎结构功能稳定性,恢复其生物力学平衡,进而减轻或消除错位的颈椎关节组织对椎动脉或交感神经的压迫刺激[5]。

而颈三针则是靳瑞教授创立的靳三针疗法中治疗颈椎病的常用穴组,其中,天柱穴横平枢椎棘突上际,在斜方肌外缘凹陷中,是治疗颈项强痛及眩晕的要穴;颈百劳居于项部,第7颈椎棘突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能治疗颈部诸疾劳损;大杼位于颈胸交界处,定位为第1 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针灸甲乙经》言:“颈项痛不可以俯仰,头痛振寒……腰背痛,大杼主之。”故这三组穴位均为治疗颈部疾患的要穴,针刺之可强化及调节颈部肌肉及神经的上、中、下三个节段,疏通颈部气血,发挥通络止痛功效,而颈部气血运行得畅,则筋骨肌肉得以濡养,从而实现“骨正筋柔”的治疗效果。另外,天柱、颈百劳、大杼的位置所在皆为颈部核心肌群附近,针刺之除止痛外,还能激活及强化周围肌肉,缓解颈部肌肉劳损,促进血液循环,进而有利于颈部肌力的恢复,同时有助于稳定椎间盘而减少其退变对于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的刺激,从而达到缓解疼痛、调节血压的目的[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运用龙氏治脊疗法的低头摇正法联合颈三针针刺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总有效率达96.67%(29/30),明显优于传统推拿手法联合颈三针针刺治疗的83.33%(25/30),且其对血压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的改善程度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且仅为单中心研究,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倚,故确切的结论有待今后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来加以证实。

猜你喜欢
颈源颈椎颈部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以“四天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验案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