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统筹发展与安全将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外交等多个领域。
早在2016年1月8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研讨班中,习近平主席就已明确指出,推动新发展理念的前提是国家安全,而2018年起中美关系转变凸显“安全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国海证券认为,当前安全主线的形成可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是中美博弈和地缘局势动荡意味着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出现深刻复杂变化,安全发展并非一时之需,而是长久之计;二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攻坚区,关键技术领域突破是新发展格局下必须拿下的“硬骨头”,安全与发展并非对立,而是中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在需要的历史性交汇。
宏观环境来看,2018年后美国对华战略由“接触”转为“竞争”,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中国外部发展环境出现深刻变化。
自特朗普政府2017年上台以来,美国对华战略由“接触”转变为“竞争”。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深刻改变了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并把“安全发展”这个概念带到了公众视野。
从产业角度来看,2018年国内产业政策开始致力于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高端制造领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国家层面就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产业、新能源汽车等制造业升级领域发布多项政策,国内产业链发展进入到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2018年以来,全球产业发展呈现新趋势,一是新一轮产业战略规划频出,韩国、德国、美国等主要國家针对网络、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制定发展战略;二是前沿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在生物医疗、信息技术、核应用等领域均出现重大技术突破;三是“信息+”“新能源+”持续涌现,产业发展呈现多行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其四,人工智能开始成为全球竞争的新焦点,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多个国家制定了人工智能国家战略。
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及全球产业发展趋势的交织影响下,国内制造业“高精尖”趋势明确,而美国对中国战略定出现明显变化,则进一步凸显了中国需要攻破“卡脖子”领域的重要性,安全发展思路开始显现。
2018年后,“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重要讲话及官媒中出现的频次明显增加。在中美贸易摩擦频发,且在美国对中兴实施禁售事件后,习近平主席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指出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重要保障。根据国海证券的统计,2016年、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公开场合中提及“国产替代”的次数分别为2次、1次,而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公开场合8次提及“国产替代”。
在国家领导人讲话和人民日报评论的推动下,不同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同国家经济发展安全日益靠拢,安全发展思路开始显现。
2019年以来,中美摩擦向“非贸易”领域快速衍生,外部发展环境、国内政策方向、产业周期三个方面的碰撞加速“自主可控、国产替代”进程,并形成安全资产的雏形。而后疫情的爆发则从内部加速产业链向安全导向靠拢。
2019年后,国内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对制造业自主可控的扶持力度,主要体现在制度改革、政策强度和财税支持三个方面:其一,资本市场是产业政策实施的重要中介,资本市场通过调节资本的产业投向、促进生产要素与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助推作用。
从资本市场改革来看,2004年配合中国加深外贸体制改革,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推出中小板;2009年顺应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支持战略新型产业发展推出创业板;配合金融开放以及“互联网+”概念的衍生,2014年开通沪港通,2016年开放深港通;2019年支持中国“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科创板正式登陆。
其二,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相关领域的政策强度在提升。国家层面上看,2019年起,在种植业种源、区块链数字经济和科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自主可控性及国产替代被多次提及,整体上较往年有所提高。
其三,金融、财税政策对自主可控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在加大。税务层面,财政预算中科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2018年从科技型中小企业50%不断提高为全体企业75%,2019年起所有制造业领域固定资产折旧享受加速折旧优惠,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等提供纳税减负,涉及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与软件设计领域依照不同范围享受税收减免或免税的优惠。金融层面,2019年起银行逐步简化自主可控行业企业放贷流程,并鼓励金融科技与相关产业结合提高现实生产力,2021年起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中长期信贷提供更多支持,多角度支持科技自立自强。
新一轮科技革命、国际产业竞争博弈和中国产业变革形成历史性交汇,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和安全替代是深度参与本轮科技革命的基础。2019年以来,全球迎来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全面启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时代,而在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大国博弈的背景之下,本轮科技革命中发达国家依靠基础性技术掌握新兴产业竞争主导权的意图更加强烈,加剧了中国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
从国内视角来看,2019年中国进入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而以中国屡次受到制裁的半导体、芯片产业等为代表的“卡脖子”领域既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基石,也是中国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成为年度最大的“黑天鹅事件”,而美欧对俄罗斯实行全方位制裁进一步扩大全球能源供应缺口,粮食、资源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凸显。
国内视角来看,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经济“三重压力”凸显,高技术产业亟待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2021年下半年以来,受地产形势拖累以及疫情多地散发,国内经济持续承压。一方面,在社会债务杠杆率普遍高企和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增加的背景下,国内投资难以维持高速增长,投资周期较长的传统产业的投资增速受到压制;另一方面,经济承压下居民消费能力及意愿降低,消费修复进程偏缓。而受到海外发达经济体相继采取加息等紧缩性政策,海外经济衰退压力增大,中国出口增速于2022年三季度确认拐点。
在传统的“三架马车”承压的背景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主要任务,而契合时代发展背景和产业发展趋势的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服务、生物医药、高端设备制造业等被给予未来经济驱动力的重任。
世界格局的加速演变及大国博弈常态化趋势的确立,最终促成了“统筹安全和发展”的主线。
“统筹安全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重点,安全可控政策全方位展开。习近平主席于2020年11月时隔两年半重提“统筹安全和发展”后,“统筹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此外,安全可控相关政策在2021年下半年后大幅增加,2021年和2022年新发布的安全可控相关政策数量超2018-2020年的总和,安全可控政策所覆盖的范围从医药器材和信息安全扩展到囊括农业、传统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全产业链,安全可控在全行业内展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安全”设为单独一章,精神内涵涉及粮食、能源资源和产业链供应链等多个领域,安全主线正式形成。二十大报告中新增国家安全章节,首次提出“5+4+4”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安全”一词被提及近90次,几乎是十八大报告和十九大报告的总和;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安全主线的具体内容得到细化。
由此,安全与发展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工作的两大主线,在全球科技竞争和大国博弈背景下的关键领域国产化替代和安全重要性成为重点,能源、科技的自主化成为自主安全主题的两大投资主线。二十大以来,国家安全相关政策纷纷落地,国家安全成为重大战略发展规划的关键考量,安全资产具体内容逐步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