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以学铸魂,就是要做好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同时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站稳人民立场。这深刻阐明了以学铸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定理想信念,守好精神家园
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以学铸魂,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党的价值追求和前进方向的高度政治认同,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其强大的目标吸引力、道德感召力和价值凝聚力,集聚了志同道合的人们为共同的事业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百多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矢志不渝、顽强拼搏、英勇奋斗,我们党才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才能走得稳、走得远。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理想信念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坚守。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始终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深刻彰显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深刻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远大抱负。我们要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要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定信仰信念、深厚人民情怀、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不断夯实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要聚焦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经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铸牢对党忠诚,保持高度一致
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以学铸魂,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对党忠诚体现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
对党忠诚是我们党对党员的根本政治要求。“天下至德,莫过于忠。”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写在入党誓词里的,是对党员最根本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具体来说,对党的信仰忠诚,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对党的组织忠诚,就是要做到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就是要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捍卫者。
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的根本要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和动摇。铸牢对党忠诚,就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我们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从而汇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实践要求。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我们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要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实践要求,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体现到一言一行上,自觉以理论的清醒确保政治的坚定、以党性的纯洁确保行动的正确,真正做到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
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为民初心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学铸魂,必须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深深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确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黨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由此决定了我们党始终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位置。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践行人民至上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逻辑和胜利密码。
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主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成长起来、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民领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带领全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深厚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在学习中深刻体会“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根本性意义,深刻认识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与发展,集中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价值底色。通过学习不断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永远践行初心使命,始终站稳人民立场。
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主题教育的工作部署,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把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价值标准。要把主题教育成效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优异的表现接受广大人民群众“阅卷”。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