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2023-06-08 10:47丁瑞敏
关键词:阅读教学作业评价

丁瑞敏

评价作为教与学的“风向标”,是撬动阅读教学的杠杆,是推动阅读教学的重要推手。过程性评价强调的是突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体现学生的素养发展。如何让过程性评价发挥作用,重要的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及时地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师的教学策略。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秋时节”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一、过程性评价任务的设计

教师在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任务设计时,要突出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做法;要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的发展。评价任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它上连学习目标,下接教学活动。因此,在设計教学方案时,首先设计确切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最后将评价任务镶嵌到教学活动中去,这种逆向教学设计保证了学习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的一致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价任务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点是将学生置于评价实践的中心,任务设计应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学生完成评价任务的过程即是参与自主评估、掌控学习、反思并调整自己对问题理解的学习经历。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从多角度展现了秋天的别样风景。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不仅能看到秋天的缤纷景色,闻到秋天的好闻气味,还能听到秋天的各种声音,全方位地感受秋天的独特魅力。因此,本单元过程性评价任务的设计从学生的多重感官出发,紧扣“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一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在“金秋时节”的单元大情境下,带着“看秋天、闻秋天、听秋天、写秋天、忆秋天”的学习任务充分感受秋天的美好,提升自身语文能力。

学生本位视野下的阅读教学过程性评价,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而作为阶段性单元学习情况的测评,单元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是其更具体、直接评估的对象。由此,统编教材在阶段性评价目标和内容上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具体的落点。

二、过程性评价任务的实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与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要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的问题和不足,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按照新课标的精神,过程性评价不仅是注重结果的评价,还是对课程实施意义上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三位一体的评价。评价既关注学习效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以评促教。让师生在教与学中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一)课堂教学评价,引领阅读教学

过程性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依据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广泛收集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数据,体现多元主题、多种方式的特点。笔者力图以此为指导,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

以《秋天的雨》课文为例,笔者抓住“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一语文要素,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情境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运用。第二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颜色,是课文“浓重的一笔”,因此笔者将着力点放在了学习第二自然段,层层推进指导,落实过程性评价。

首先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一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让学生齐读并了解“五彩缤纷”的含义。接着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一词多种方式读文内化语言,想象鲜艳的色彩流动的美丽,想象各种颜色交错的美丽。师生带着美好的情感再读第三自然段,通过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通过此种教学评价为学生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采用个性化教学,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正确处理了教、学、评的关系。努力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充分注重预设下的互动生成,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能力培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是在低年级各种理解词语方法——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基础之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并能在具体语言材料中选择合适的方法,且逐步做到迁移运用。三年级属于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教师要采取由“牵”到“扶”再到“放”的方法,加强阅读的方法的指导,落实新课程中的阅读理念,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

(二)优化作业设计,提升评价效能

作业是课堂学习的拓展延伸,它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外显成果。要以规范作业上交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精神状态,以规范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多元评价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可以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内在关联,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也就是说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作业,才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宽泛的人文主题”和“明晰的语文要素”双线并进,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特点。基于此,本单元作业设计从单元整体出发,根据单元人文主题“金秋时节”创设了单元大情境“跟着书本去秋游”,根据课后题设计“创意小画家”,让学生想象秋雨还把颜色给了谁?照样子写一写。意在引导学生先通过寻找颜色词,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在文中的意思,落实了单元阅读要素,同时以此为铺垫,再引导学生仿照着课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将秋之多彩形象生动地表达。在理解与表达的逐步推进中,《秋天的雨》一课的教学难点也顺势被突破。本次作业意在引导学生在真实、富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展开学习,同时,将单元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贯穿始终,强化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的掌握。

考虑学生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企图通过同一份作业让全体学生都获得同等的收获是不现实的。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布置作业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更要关注到学生的动态进步,使得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各自从自己的起点向着统一目标迈进,实现真正的全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教师可以结合单元的教学重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兴趣为抓手,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去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的身影,与秋合影,或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说与同学、家长、教师听,或者写成一篇秋游日记,记录当天遇到的美好,分享寻秋的喜悦。让学生选择其一完成,意在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收获成功学习的喜悦。

在新课程标准政策的大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是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做到“减负增质”,作业设计要有层次、重质量,为教学减负提供保障。

(三)阶段性评价,助力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阶段性评价是在教学关键节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旨在考察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和学生阶段性学习质量,是回顾、反思和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评价手段主要包括纸笔形式和综合性学习任务两种。纸笔形式的阶段性评价,是新授完毕,强化和巩固学生学习所得的必要补充。如此一来,阶段性评价与常态化的教学融为了一体,凸显了评价的诊断和调节功能。围绕本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一语文要素,《学习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列举了两个例子,引导学生運用多种方法理解“憧憬”和“忐忑不安”的意思。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憧憬”一词可以联系句中的“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等加以理解,即对某事物充满了向往,还可以用近义词替换的方法理解为“向往”。“忐忑不安”一词可以根据“忐忑”的字形理解为“内心上下不定”,心神不定;也可以直接根据不安理解为“内心不安定”;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因为打碎花瓶害怕爸爸妈妈责备,所以内心很不安定。随后开展一个与词句段运用有关的“写话比赛”活动,评比一下看看哪些学生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根据学生反馈的数据,可以清楚地了解班级整体的学习情况。

非纸笔测试的阶段性评价,主要以综合性学习任务为主。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和内容,可以设置不同的评价形式,如演讲、读书交流、戏剧表演等。这些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具有广阔的思维和实践空间,给予了学生自由的操作余地。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将会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改革热点,而过程性评价必定会发挥出它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增加学生阅读的效能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落实课程改革的价值。

(作者单位:莘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作业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作业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我想要自由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