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表征能力培养

2023-06-08 20:46:31蒋海燕
天津教育·中 2023年3期
关键词:积木游戏幼儿

蒋海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游戏活动最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以及活动能力,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且能够发挥出潜移默化的学习效应。同时针对幼儿园的教育指导相关要求也提出,儿童在主动获取相关经验时,其能够在该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自身所具有的个人性格特点,并且能够对其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与表现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幼儿在3-6岁时,其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该阶段幼儿的思维活动的呈现都是通过表征行为完成的。所以在幼儿园所开展的各项游戏活动中,对幼儿实施语言表征、动作表征、图像表征等更多行为表征进行鼓励与支持,使得幼儿拥有的游戏体验更加丰富、有意义,为幼儿在后续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提升幼儿表征能力

相关研究显示,幼儿对自身所具有的感受、经验、思维以及情感表达的方式通过语言、图像、动作甚至符号进行。在实际生活中提及表征这一内容相对抽象,绝大部分的幼儿教师只能够在使用书面符号作用下开展表征能力培养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表征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包括语言、动作以及图像表征等。大班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游戏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是培养幼儿表征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在实际开展的游戏活动中,教师需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大班幼儿的表征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环境是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幼儿所处的班集体需要拥有一个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在所设立的各个游戏区域,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材料供幼儿选择与使用。同时教师要鼓励幼儿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将自身的想法能够大胆的表达出来,所使用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语言,而是能够以图像、数字以及符号等形式表达。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幼儿拥有丰富的观察经验,并建立起与各种事物的联系。对于大班幼儿而言,其已经具备一定的表征经验,但并不足以让其完整的表述出自身的想法与感受。所以教师需要积极培养幼儿的表征能力,不断丰富表征内容,从而更深地了解幼儿的所想所思。

构建游戏是一种具有创新精神的活动,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营造宽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从而让幼儿更愿意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从事创新活动。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共同表达想法,谁的主意更好就听取谁的意见。比如在“我希望的幼儿园”活动开展中,教师设置相应场景,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幼儿需要对相关物件进行自由组合,教师可以将2-3名幼儿作为一个团队,让其商量该如何搭建相应的设施设备。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幼儿说想要搭建游乐园,有的幼儿想要搭建动物园,还有的幼儿想要搭建大的停车场等。应该先搭建谁的构思呢?幼儿想到一个解决方法就是通过石头、剪刀、布这一游戏完成顺序搭建。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幼儿的平等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良好提升。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享,支持幼儿表征发展

对幼儿进行教育与指导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教师不应将自身想法强加于幼儿,而是引导幼儿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与思考,让其探索应该通过哪种方式表达现阶段的感受。实践表明,可以通过觀察记录、自身描述、分享以及讨论等多种形式,促进幼儿语言表征能力的不断发展。

(一)“游戏日志”方式

基于表征的相关内容,可以让幼儿通过单篇幅的故事画或者画与符号相结合的形式完成相应的表征过程,让幼儿将自己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发生的各种事件更加准确地描述出来,从而在分享游戏时做到有话说。

(二)“小组讨论”形式

对处于同一个游戏区域玩耍的幼儿,比如积木区,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在游戏之前设计的计划、游戏开展过程中进行的调整及游戏结束后的完整作品展示进行一次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幼儿需要对整个游戏过程进行回顾,从而激发其表达欲望,同时可以让幼儿说明为什么在游戏过程中进行调整,调整的相关操作对最终呈现的整个作品有着怎样的意义或价值。讨论完毕后让一个代表进行全班分享,讨论的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看图说话”形式

让一名幼儿主动分享相关内容,当某一个幼儿在班级讲述并分享时,下面的小观众则需要根据其表征,结合讲述的内容梳理整个活动过程,能够根据图画对同伴所描述的内容提供相应依据。“看图说话”的形式不仅从表征层面让幼儿完成现象叙述,而且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引导幼儿在构建游戏中不断积累表征经验

在实施游戏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让幼儿能够完成对对积木的摆放与搭高,该阶段要注意的是,幼儿能够对不同形状的积木所具有的个性特征以及空间表现心态进行观察。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观察,收获相应的经验,为以幼儿的平面、立体表现以及创造能力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需要在构建区域投放形状不一的积木,同时还可以放置泡沫积木、易拉罐等物品,让幼儿以这些材料作为基础,自行完成搭建,并鼓励其在构建过程中自由探索。处于大班的幼儿,该阶段的幼儿所拥有的构建能力水平在逐日增长,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需要按照幼儿具体所表现出的构建兴趣情况,协助幼儿完成对结构材料的收集,并与幼儿共同创设所构建物件对应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在实际开展的构建游戏中不断积累表征经验。比如,开展春游活动之后,一部分幼儿可能会对校园内的花坛产生一定的兴趣,对其不同形态的表现有了探索欲望。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在建构区域张贴各种形态花坛的图片,并为幼儿提供自制花草的材料,鼓励幼儿自主完成花坛建构。幼儿在最开始仅仅是完成无意识围合操作,之后会逐渐对花坛的实际形状进行观察,根据所观察到的信息完成模仿搭建,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幼儿所拥有的动作表征能力水平得到了锻炼。

构建游戏的实施也能让幼儿的数学逻辑以及美术水平得到良好发展。比如,垒高游戏中就含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到底是从底端开始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列,还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搭建得更稳固?同时建筑物所具有的色彩搭配等需要用到美术的一些经验。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需要引导空间能力以及数学逻辑相对较差的幼儿玩耍积木,并与幼儿交流:“你是怎样做到将房子垒那么高的?按照这种方式搭建房屋,一共需要使用多少块积木?”让幼儿在更加生动有趣的环境下完成游戏,以愉悦的心情去学习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原本不喜欢和不擅长数学的幼儿也更愿意去表达了,表征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鼓励幼儿在探索艺术材料中体验表征的乐趣

为了能够让幼儿更加熟悉各种形式的艺术表现材料并积累相关艺术表现的经验值,幼儿园通过实施随意涂鸦画、不同色彩的感知以及玩耍泥沙等方式达到上述这一目标。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其需要根据实际所开展的活动情况为幼儿提供对应的艺术表现材料与资源,让幼儿能够在艺术玩耍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材料所拥有的不同特质,深入探索幼儿能够运用相关艺术材料,促进其表征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一)在丰富的游戏情境中,探索线条和图形

针对处于大班阶段的幼儿而言,在游戏情景状态下,一般对于自身感受的表达都是通过绘图形式完成。幼儿在实际的随意涂鸦过程中,因为其机体肌肉所拥有的协调性较差,所描绘的图像相对凌乱,没有特定方向,并且线条会出现错段情况,并不流畅。但是事实上幼儿所表现出的独特笔触之中所憨憨的想象力与情感非常地丰厚,对于教师而言,需要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其创设更加丰富多彩的情境态,使幼儿在处于不同的情境下都能对各种线条以及图形进行观察与探索,从而感受到表征所带来的乐趣。例如,当雨天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下雨天的环境状态进行观察,并在纸张上张贴类似于云朵形状的贴纸,积极主动地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双手将所看见的雨天情形描绘出来。雨滴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幼儿通过直接与雨天这一场景进行接触,能够使用从上往下、长短不一的线条表现出下雨的情境。

(二)感受不同绘画工具、绘画材料的不同效果

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可满足多种需求的艺术表现材料,鼓励幼儿能够主动对不熟悉的材料特质进行感受,在对相应材料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使用艺术材料进行表征,从而体验創造的乐趣。实际上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自然物以及身体的某个部分等都可以成为绘画工具以及材料。比如,教师可以主动引导幼儿使用手指绘画,让其蘸取相应材料在纸张或者墙上进行各种动植物的描绘,同时也可以让幼儿使用手掌印的方式,将太阳的光芒、春天绽放的花朵以及小螃蟹等形状。在使用手指或手掌完成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发现作品中的“一”与“许多”,能够正确感知到使用身体各个部位完成表征所带来的乐趣。

五、支持幼儿在构建游戏中发展表征能力

构建游戏的开展能够让幼儿所表现出的各种感情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根据幼儿实际的认知能力与水平,对其社会性发展起到理想的促进效果。对于幼儿而言,其在两岁左右时就开始依靠象征来进行思维,使用动作将眼前不存在的物品以及情境表现出来,教师要使用多种方式支持幼儿在模拟游戏中发展表征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按照现阶段幼儿具有的思维特点,组织幼儿收集各种建筑图片、照片以及书籍等材料,并让其对所收集的图片进行欣赏与观察,让幼儿对相应的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拥有更加丰富的感性认知,为后续开展创造活动奠定基础。有些幼儿搭建积木时,会时常观察相应的图片,从图片中找寻灵感,其搭建的建筑物也存在一定的模仿痕迹。有的幼儿自己创造,从而构建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同时,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收集废旧材料,比如各种贴画、色块图以及纸盒等。教师可以将这些材料投放到游戏区域,使构建游戏不仅是单纯的堆砌游戏,还能是进行各种主题、各种风格以及各种变化的复杂活动。比如,在“动物王国”的主题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谈论动物喜欢怎样的家园,以环保为主题,引导幼儿为动物搭建房子。但是构建过程中花草树木使用原色积木是不能表现出来的,幼儿则立刻想到使用辅助材料制作相应物件,从而完成动物王国的搭建。

六、支持幼儿在模仿以及假扮角色的游戏过程之中发展其表征能力

所开展的角色游戏在早期阶段所呈现出的表演形式就是模仿与假扮游戏,其是幼儿思想开端的重要标志,同时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之中不仅仅能够让幼儿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并且能够与其当前阶段的认知水平想对应,这一情况下,还能使其所拥有的社会性发展得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对于处于大班阶段的幼儿来说,其在最开始的阶段是通过象征思维完成思考,并且他们通过借助相应动作将不存在于眼前的事物或者情景再现出来。教师需要提供对应的玩具和材料支撑幼儿在游戏构建过程之中所存在的替代以及假想,通过更多种的形式对幼儿在模仿以及假扮游戏中表征能力的发展进行积极的支持。在开展“娃娃家”的游戏过程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为其提供形象的玩具,教师在对幼儿所开展的“娃娃家”游戏的观察结果中发现,越不确定的材料,越能够让孩子的假想以及替代过程被激发。并且教师需要主动参与进幼儿所开展的假扮游戏过程之中,丰富相应的游戏细节,按照幼儿所设定游戏的情结需要,教师应该顺应孩子游戏的施加发展,在交往以及互动的过程中将幼儿游戏的时间不断延长,使该游戏环节拥有更多的乐趣,并对相应情节进行不断细化。例如,情境设计如下:当幼儿请教师到家里做客,教师称自己肚子饿了,幼儿询问其想要吃什么东西,并回答面条的时候,幼儿会在教室内进行可以替代面条的相关材料,并将其呈现给教师,让其品尝面条。通过这样形式的互动之后,孩子们能够自发的实施使用废旧材料制作食物的游戏,使得幼儿所具有的表征能力得到提升。

七、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大班幼儿开展相应的构建游戏,能够促进其表征能力得到良好发展。教师通过为幼儿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幼儿对相应的教学工作更加感兴趣,从而使表征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其在各项构建游戏中积累更多经验,从而为后续的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构建游戏开展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能力、美术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均得到了良好的提升,各项表征水平得到促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相信幼儿,并期待幼儿在实际活动中拥有更加优秀的表现,能力得到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积木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 07:34:52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星钻积木
玩具世界(2020年4期)2020-11-16 01:06:10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23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爆笑游戏
有趣的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