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辉
(喀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与坚定。”[1]在党的历史上,这一重大论断的提出是首次。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破解之道,深刻阐述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目标任务、实践要求,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解决大党独有难题,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在总结汲取世界大党治国理政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化对于治国理政规律的认识,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
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青春特质的关键。观鉴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权或政党,若不能体察民情、为民造福,反而自诩自傲、脱离人民甚至凌驾于人民之上,必会自食其果、失去民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力量源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时刻牵挂和惦记群众的安危冷暖,为群众利益不畏艰险挺身而出。“半条被子”“半条床单”的故事至今仍在回响,“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2]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哪一个或者哪一些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大特色所在,也是最大优势所在。“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3]如果失去了初心、忘记了使命,得不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和工作都将无从谈起。尽管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一百多年,在全国执政七十多年,领导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各项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面临着长期复杂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应当始终保持战略清醒与定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涌现出廖俊波、杨善洲、黄文秀等先进典型。他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服务群众、关心群众,紧抓民本、力解民急,矢志不渝、不懈奋斗。但同样需要正视的是,一些党员干部依旧存在着脱离群众、轻视群众的问题,对群众疾苦视而不见、漠然置之,甚至威胁、欺压群众,非但没有与群众患难与共、“鱼水情深”,反而形成若即若离的“油水关系”或严重对立的“水火关系”。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人民对于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处理好、解决好吃穿住行、医疗保障、公共卫生、教育普及、稳定就业、脱贫致富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诸多领域的矛盾和问题,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真真切切成为人民群众看得到、摸得到、能享有的成果,而不是说在一时、虚无缥缈、难以实现的“口号”,是党赢得人民拥护和支持应有的主动担当。
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特征,也是其始终巩固执政地位的力量所在。鉴于党员数量多、执政范围广,管党治党方面的特殊难题不可避免。一是关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难题。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一些党员的思想道德、价值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他们丢失了理想信念,精神缺“钙”,得了“软骨病”,盲目崇拜西方错误价值观。同时,思想不统一、行动不统一、意志不坚定等问题也对增强党员凝聚力构成了考验。二是关于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难题。一些党员队伍中存在着组织涣散、纪律松散、腐败滋生的现象。有的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搞两面派、当两面人”,“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严重影响了党内政治纪律,污浊了党内政治生态。还有的干部面对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经受不住考验,成了“软脚虾”“墙头草”,构成了影响党的执政安全的隐患。三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监督的难题。一些地方在对党员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方面存在缺位、空位和失位现象,影响了基层组织力的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逆全球化浪潮涌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党面临着复杂的执政环境。一方面,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需要跨越,“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需要防范;另一方面,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依然艰巨,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统筹发展与安全,需要心怀“国之大者”,在政治上站稳立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经济上稳中求进、保障粮食供给,在文化上启发民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生上改善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在生态上推进环保、提倡碳中和与文明出行。
“意识形态是政党传播影响的重要工具,也是执政党实现社会控制和社会整合的一个基本手段。”[4]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多元文明形态繁荣互鉴,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给许多传统大党老党带来了新的时代挑战,使其自身原有的执政条件发生改变。而拜金主义、新自由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的叠加涌起,又影响了传统政党的意识形态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针对治国理政过程中出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党唯有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一以贯之,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想斗争,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凝聚力、战斗力。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新时代以来,面对世界范围内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的过度滋长,以及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肆意宣扬“普世价值”、疯狂鼓吹“历史终结论”的虚伪行径,中国共产党时刻警惕关于意识形态的“多米诺骨牌”考验,紧绷意识形态安全之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而言之,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难题,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与政治定力,不断探索执政治党新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得以不断巩固的前提。
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不在少数,其中拥有长期执政经验的政党亦非少数。其中,一些大党老党出现执政失败的现象,日渐衰微。为了避免重蹈历史覆辙,更好地理解“时刻保持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与坚定”这一重大政治命题,“有必要从世界大党的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5]历史经验和教训深刻表明,一个政党并非越大就越强,并非执政时间越久就越强,如果始终骄傲自满,忽视客观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就极易使自己陷入危险的境遇。[6]应对大党独有难题,既要做到“虚怀若谷”,又要做到“清醒坚定”;既要关注世界其他政党的有益做法和反面教训,又要警惕西方资本主义“西化”“分化”的图谋,不断增强治国理政的科学性、准确性、持久性。
提升执政能力,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是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砥砺坚持的重要工作,也是党从小变大、从弱变强、连点成线、织线成面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更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稳步前进的根本保证。纵观百年党史,党遭遇过许多挫折和失败,但并没有因此消沉,信仰反而更加坚定。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在挫折和失败中奋起,取得了一次次历史性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当今世界格局和复兴大局深刻演变,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斗争形势依旧复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么大的一个党,处在执政地位、掌握执政资源,很容易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出现忽略自身问题的现象。”[7]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奋力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险阻,需要深刻认识国内外执政环境的复杂变化带来的新矛盾和新任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永葆旺盛生命力与强大战斗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把握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8]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需要对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点作出科学的规律分析和总结。我国正处于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与严峻复杂的现实挑战并存的关键历史阶段。从国际上看,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地域政治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旧存在;从国内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创新驱动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网络舆论治理法治化有待加强。一些党员干部心存侥幸、消极腐败,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做派严重,意志消沉、思想堕落、沉迷“躺平”也是有的。为此,党中央审时度势,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应注意到,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还会反弹回潮。所处历史阶段不同,面临的执政任务和使命不同,显现的执政规律也就不同。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需要我们迈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步伐,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深化对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的认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党领导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新征程。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条件,机遇与挑战并存,呈现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图景。虽然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接近,并且有信心和能力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实现这一目标并非只靠嘴上说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能轻松完成的。前进道路上依旧存在着不可忽视、不可预料的艰难险阻。只有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始终把牢正确方向,才能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提供根本保障。
没有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都将是空想。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党忠诚,尊崇党章,遵守党章,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保持政治警觉,不断提高政治修养。
1.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一是全面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党和国家机构职能进行调整优化,建立起系统完备、规范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强化党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二是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政府部门要建立责任清单,消弭官僚本位,打通职能部门信息壁垒,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将党中央的重要会议文件精神落到实处。三是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强化巡视巡查“利剑”作用,做好“后半篇”文章,坚决查处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破坏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行为,清除“两面人”,抵制“双标”作为,拒绝搞“低级红”“高级黑”,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2.建立上下联动、整体协调、系统紧密、科学高效的组织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这个拥有九千六百多万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加团结统一。”[1]高度重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保证组织运行的规范有力和组织系统的统一完备,是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基本要求。要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着力推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聚力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使党的组织体系“最初一公里”“中间段”“最后一公里”功能形象得以高度彰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各部分各方面各环节,为兴党强党筑牢组织基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1]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建设,这是党的基础性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与坚定,持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和国家发展实践进程中的指导地位。
1.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握好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要知其言明其意,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内在的道理、学理、哲理,同时将其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全过程,使之成为广大干部群众顺利开展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精神支撑和动力之源。
2.与时俱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学习教育活动。2023年3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强调,要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并提出总要求和根本任务,着力解决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六个方面的问题。这“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9]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各级党组织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研讨班、宣讲会,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学习和把握新思想、新观点、新精神,灵活创新传播宣介渠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新媒体讲好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党的理论教育活动做深做大做透。
3.持之以恒加强理论信念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把握“关键少数”,着重推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的中心引导作用,在全社会着力凝聚思想认识上的“最大公约数”,不断增强党治国理政的精神力量。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系统思维要求“从事物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思考”[10],以求得问题的最优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应是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11]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对于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1.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1]。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需要深刻总结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经验,不断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规范的监督体系,进一步构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
2.践行“三个务必”。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到党的二十大提出“三个务必”的话语转变,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既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所提出的新要求,又集中彰显了我们党自警自砺的政治智慧和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面对新的时代征程上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新考验,我们必须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站定人民立场,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锻炼服务群众的坚强本领,想人民之所想、利人民之所利、急人民之所急,将初心使命变为谋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为民谋福,为国尽责;必须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养成戒骄戒躁的良好精神状态,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保障;必须始终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拿出“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意志,不负历史重托,不负人民厚望,努力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勾勒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