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旺舟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3;2.新疆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图木舒克 843900)
对资本主义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这涉及对资本主义的定义、资本主义的起源、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和当代形态等的研究。而对资本主义的理解直接决定了对资本主义起源的分析。桑德斯曾经指出,“私人产权、为利润而生产以及基于市场价格的交易体系”这三个要素的结合,“就构成了资本主义的工作定义,并将之与封建主义和社会主义等其他制度区分开来”[1]参见:桑德斯.资本主义:一项社会审视[M].张浩,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3。。从根本上来说,资本主义是一个由资本逻辑操控的生产体系,是为了实现资本积累和增殖以及利润最大化,它一方面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财富的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和危机(常被视作资本主义的“创造性的毁灭”),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因此,对资本主义本质和起源的研究能为进一步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规避甚至消解其带来的问题提供理论启示。
国外左翼学者对资本主义的起源进行了颇有成效的阐述,在长期的理论探讨中形成了三派观点:第一派以多布、布伦纳等所谓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关注社会内部的阶级关系变化;第二派以斯威齐、沃勒斯坦等所谓新斯密-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认为贸易和社会分工等外因是资本主义起源的推动力;第三派以安德森为代表,提出要关注政治领域的变化[2]参见:李民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述评[J].海派经济学,2015(2):161-173。。探讨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多布与斯威齐之争”和“布伦纳辩论”这两场重要的争论。在这两场重要的争论基础上,法国的于松、韩国的李锔荣、新西兰的罗珀等对资本主义起源问题进行了新的阐释。下拟依据三人的相关文本对他们的研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揭示三者观点的异同,以期推动国内外学术界对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
前述三种派别是在长期的争论中产生的,并逐渐形成了“商业化模式”“人口论模式”“世界体系论模式”“产权革命论模式”等解释模式,比如,布伦纳强调的是产权革命模式,斯威齐等强调的是商业化模式,安德森则陷入了商业化模式的循环论证。对资本主义起源问题进行研究,我们要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之中,不能混淆封建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区别,要澄清封建资本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的关键因素。随着新的史料的发掘,我们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理解资本主义的起源,将资本主义的起源纳入人类整体历史发展中,既不能将资本主义当作人类历史发展的终结,也不能忽视其特殊的发展逻辑。正是基于以上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观点的分析,我们明白只有继续深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才能逐步解决其中存在的争议。罗珀、于松、李锔荣等三位著名学者对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恰逢其时,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的产生”这两个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丰富与发展了“商业化模式”“人口论模式”“世界体系论模式”“产权革命论模式”等解释模式,有利于澄清这些解释模式中的一些理论误区。
商业化模式强调,“当市场从古老的桎梏中被解放,且当贸易机会因某种原因而扩大之时,资本主义方才出现”[3]参见:伍德.资本主义的起源:一个更长远的视角[M].夏璐,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2。这意味着资本主义的形成是市场和贸易的扩大以及经济生活商业化加强的结果。可见,该模式强调的是贸易量的积累和市场的延续,而不涉及任何社会根本制度的变革,这与通过榨取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根本区别。商业化模式不承认资本主义的独特性,也没有对资本主义独特的社会财产关系进行解释,只是假设资本主义从历史发端开始就一直存在,但没有对资本主义的起源作出任何解释。
人口论模式认为,在封建社会晚期,人口的急剧增加导致对土地的占有和实物的需求提升,从而导致地租和物价飞涨,原有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以致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人口论模式是独断的,它只关注了人口与土地的供求关系的变化,没有考虑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关系和社会财产关系的变化,而且人口压力对英国和法国的地主和农民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人口压力并不是实现社会根本转型的主要原因,探寻原因还需要深入到当时欧洲社会内部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中分析,并关注阶级结构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4]参见:布伦纳.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新解[M].张秀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30-238
世界体系论模式试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一个可以解释的理论框架,其核心是关于资本主义运行的机制,但这正是需要解释的问题。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就是一种以交换和盈利生产为目的、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资本积累的经济体系。但是世界体系论理论不仅没有解释清楚前资本主义生产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机制,特别是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机制,也没有说明前资本主义和非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在资本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趋势。实际上,仅仅通过世界经济的运行与扩张是不能够促使典型的资本主义自动形成的,基于贸易的分工不等同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不能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必备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历史中,揭示占有者(榨取剩余价值)和直接生产者及其再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并从阶级关系的转变和阶级冲突等方面进行阐释。[4]155-163
产权革命论模式认为社会财产关系的转变导致资本主义产生于英国农业领域。前资本主义社会财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社会财产关系有着根本不同,地主通过超经济强制手段对农民进行剩余价值榨取,资本主义社会则通过经济强制进行剩余价值榨取。农民政治共同体、地主政治共同体相互纠缠和冲突,促使封建社会人口危机、地主收入危机的爆发,推进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型。他们特别强调,在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过程中,社会财产关系(马克思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着新的阶级形成和新的阶级关系的变化以及由此所导致的斗争。[3]86-94但是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决定的,是合力决定的,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出发深刻分析,而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因素。
于松是法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经济学家,长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分析,他深刻地论述了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提出了资本主义起源的多因素决定论。
于松指出,要确定资本主义的起源,首先要确定资本的内涵。他认为资本不是简单的资金或固定资产,而是与具体的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联系在一起的。他坚持了马克思对资本的定义:资本是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必然带来社会阶级的分裂以及贫富差距。“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必然会导致财富拥有者与那些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人们之间的割裂。”[5]参见:于松.资本主义十讲[M].沙尔博,图.潘革平,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3随着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建立,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资本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和无限增殖的,所以它必然会导致资本家之间的激烈竞争,从而导致劳资矛盾的恶化。
在揭示了资本的逐利本性和逻辑之后,于松进一步指出,一般来说,关于资本主义的形成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资本主义早已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但受到封建关系和结构的束缚;另一种认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同封建社会彻底分裂的结果。他还以波兰尼为例,指出波兰尼认为市场与资本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市场并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并非资本主义的本质特点,实际上市场早在资本主义产生前就有。于松还认为,除了市场在资本主义之前就存在以外,“如贸易、手工业产品以及货币等,这一切都早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就已存在。资本主义制度正是在这三大支柱的基础之上才得以发展起来的”[5]参见:于松.资本主义十讲[M].沙尔博,图.潘革平,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5。于松甚至认为全球化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前就存在,这将有助于我们科学批判前资本主义世界的“欧洲中心论”。
于松认为,在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中,重商主义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资本主义的精神就是趋利的,这促使资本主义沿着“中介贸易资本主义-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这一路径转型。但是商业资本主义并不会自动转型为工业资本主义,这种转型还需要劳动力和工业企业作为基础条件。商业资本主义的形成也正是得益于封建秩序的解体,“然而,封建社会几乎刚刚成形就开始解体:随着自由劳动的发展和有产农民阶层的形成,地租的形式逐渐从劳动向实物或金钱转变……商业资本主义的形成正是植根于这样的封建秩序解体过程”[6]参见:波德.资本主义的历史:从1500 年至2010 年[M].郑方磊,任轶,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3。。正是在此基础上,资本家的利润来源由延长劳动时间或压低工资转变为彻底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而英国最先实现了由商业资本主义向工业资本主义的转型。也正是在这个方面,“彭慕兰所提供的解读框架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将各种不同的决定因素串在了一起,从而使人明白工业革命是在地域制约、外来资源、充足的劳动力供应以及技术进步等一系列因素的偶然共同作用下才出现的”[5]9。资本主义是偶然产生的,是由城市工业的发展造成的,但是他又忽视了英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变化,没有完整准确揭示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批判分析了波兰尼、彭慕兰等人的观点后,于松揭示了农业资本主义形成中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布伦纳等人强调了在农业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剥夺,而农民被剥夺土地,成为新生的工人阶级,成为没有任何资源的劳动力,只能被地主剥削,原来村社的共有土地变成了地主的私人土地。由此,地主与农民之间这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被建立起来,地主则通过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获得利润。而英国的庄园主只能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财富和利润。于松据此认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形态之所以被称为农业资本主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在农村地区发展起来的[5]11。
按照于松的观点,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产生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第一,地主与农民新型经济关系的确立。英国的农业资本主义正是在农村地区农奴关系消亡、地主和农民建立起新型经济关系基础上产生的,这种新型的经济关系的推动力就在于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适应市场的竞争。第二,国家的作用。资本主义的形成需要国家的权力来维持劳动力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保证工人从属于资本家,并被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所控制。第三,技术的作用。于松指出,虽然技术并不能决定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是技术与资本主义的活力之间仍然存在着紧密联系,“资本主义的成就离不开技术的使用以及强大的创新能力”[5]14。但是这种技术并不是中性的,而是要根据资本主义的要求而发展,技术也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一切问题。第四,能源资源的作用。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能源的供应,正是在运用较低成本能源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发展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变。
于松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的产生具有多种因素。他批判了桑巴特和韦伯对文化和宗教因素的强调,认为单纯用文化因素去探寻资本主义的起源是不可取的,从制度层面思考资本主义的产生才是正途[5]14-17。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线性、单一的和自然而然的,而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两对基本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资本主义的起源需要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多个方面去探寻。
李锔荣是韩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他主要从阶级均衡、大众市场等视角揭示了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机制,以及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第一,李锔荣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性分析。李锔荣认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问题作了较为宏观的论述。马克思立足于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认为正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商品货币经济的扩大,使得资产阶级必须提高生产效率,改变剥削形式,将对封建地租的追求转变为对剩余价值或利润的追求。但是在强调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封建社会解体时,马克思忽视了劳动人民的主体作用。资本主义通过圈地运动实现了原始积累,使工人阶级等劳动群众的生活越来越贫困。圈地运动使得下级阶层收入恶化,显示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引发了二者之间激烈的阶级斗争。
第二,15 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特别是随后的中心-边缘地带的确立,是资本主义形成的重要历史背景。“从属理论-世界体系论者认为,从16 世纪开始,资本主义就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世界各个地区构成了‘中心资本主义’和‘边缘资本主义’,或者中心地带、半边缘地带、边缘地带。”[7]参见:李锔荣.资本主义的悖论:阶级均衡与大众市场[M].沈强,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69资本主义的起源得益于边缘地带的落后,因为边缘地带的落后促使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因素被激发出来。当然他也指出,这种从属理论虽然能够彰显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但是却无法真正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过程,也无法说明为什么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在世界中构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际上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复杂和困难的。在这个方面,他还批判了包括苏联在内的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生产方式更替的观点予以教条主义理解的做法,认为这势必会误导人们对社会生产方式或社会形态的发展产生单线理解。
第三,重商主义推进了工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形成。李锔荣指出,重商主义由欧洲君主来推动,其目的是推进君主财产的积累,以获得与其他君主进行竞争的实力。“重商主义政策基本由两个要素(振兴出口和奖励生产)构成。在重商主义时代多种经济贸易政策都得到推进,其共同点都在于通过贸易收支的顺差来储备贵金属(货币资产)。”[7]参见:李锔荣.资本主义的悖论:阶级均衡与大众市场[M].沈强,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108欧洲君主占有贵金属的方式不同,对外经济措施也不同,这在欧洲产生了三种主要的类型。第一种是以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代表,它们借助于超强的经济实力,控制贸易路线,直接或间接获得贵金属,因此没有发展出口工业的计划。第二种是以荷兰为代表,虽然其也通过中介贸易获得利润,但是因为其本国羊毛工业较为发达,所以发展出口工业反而不积极。第三种以英国、法国为代表,它们主要通过发展出口工业来获得贵金属。“英国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重商主义政策最明显的表现是实行对外扩张,为此政府进行商业战争和颁布一系列航海法令。法国则注重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法国的手工工场多为法国政府直接出资创办。”[8]参见: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M].3 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57。
第四,阶级的均衡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李锔荣指出,在封建社会,基本的阶级关系是封建地主相比于农民的强势地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阶级不均衡非常明显。这种阶级的不均衡表现在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以及由此导致的生产力发展的迟缓。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农民从封建地主的剥削中解放出来,并逐渐发展为自由农民,同时农村地区也出现了作为地主阶级一部分的乡绅阶层,地主和农民之间的阶级均衡开始出现,农民等大众的收入增加,消费被大量诱发,大众市场开始形成。“英国重商主义政策不扶持特权及皇家制造业,而是保护那些保障私人制造业相互间竞争的市场的利润指向型工业生产,这种工业生产没有大众市场的发达是很难成长的。”[7]119大众市场的形成标志着剩余价值榨取形式、社会分配和消费等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也标志着非特权阶层彻底摆脱了封建地主或贵族的奴役,潜藏的资本主义的积极因素完全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在这个过程中,大众的反抗和技术的进步也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形成。正如李锔荣指出的,没有大众的反抗就没有阶级的均衡,也没有大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在这个社会基础上,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生产与需求的变化,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大众不仅消费低廉产品,还消费奢侈品。
第五,大众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形成。李锔荣指出,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形成和确立的起点,虽然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工业革命是其催化剂,因为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资本的形成,使工业资本摆脱了对商业资本的依附关系。同时,没有大众市场,工业革命也无法发生。据此,李锔荣批判了资本主义起源中的两个标准:商品货币经济的出现和远距离贸易的发生。他认为商品货币经济需要大众市场的增长,远距离贸易没有大众市场也不能成功,即“资本主义不仅需要大众市场的形成,还需要其持续扩大。也就是说,这种机制不仅为资本主义出现,为了其持续发展也是必需的关联关系:资本积累—工资增加—技术革新—市场扩大—资本的再投资(资本积累)”[7]133。
罗珀是新西兰著名的左派政治学家,他提出了有别于传统资本主义起源论调的新观点,指出社会财产关系的转变是封建主义转变为资本主义的主要标志和因素。
罗珀认为中世纪早期被很多学者所忽视,这遮蔽了其与封建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传统的学者,在对中世纪早期进行研究的时候,因为缺乏这个时期的考古证明的材料,武断地认为这个时代是黑暗的时代。这个时期西罗马帝国确实走向了衰落甚至崩溃,在人口、城市、经济等各个方面全面衰落,但这为新的交易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出现提供了契机。随着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封建主义的早期形式开始出现,并且在9 世纪和10 世纪的欧洲普遍化。由于帝国依靠掠夺和剥削农民才能生存,并且也要依靠贵族的政治和军事支持,所以在帝国的征服战争中,贵族和君王构建了新兴的关系。“但是,这也有利于扩大和确立封建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即一种制度:贵族们为君王提供军事义务,君王要回馈他们利益和庇护。”[9]参见:罗珀.民主的历史:马克思主义解读[M].王如君,译.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81后来,游牧部落不断侵略西欧,使得这些地方的政治、经济等发生分裂,从而加速了这些地方的帝国体系特别是王权的衰落。
罗珀指出,封建主义是由一系列复杂关系构成的,具有多种特征。封建主义在11 世纪的欧洲建立后,君主与贵族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地方贵族控制着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权力,君主只能依靠地方贵族,通过保持等级分封实现有限的权力。此外,在封建主义早期,贵族控制着农奴,靠榨取农奴和佃农的剩余产品为生,农奴只是土地的附庸。农村的地主贵族榨取剩余产品主要靠强制的政治法律关系(超经济强制)和多种形式(实物、劳务、地租、税收)来实现。但是这种超经济强制直接导致了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一方面,贵族追求增加地租实物、劳务,并通过其他税项(诸如罚金和交易税等)产出另外的收入。而另一方面,农奴和农民则抵制这些行为,要求降低地租、永久使用土地权、加强村民自治共享土地的权利以及迁移他地的更大自由。”[9]88虽然农村是封建社会关系构建的基础,但是城镇也为封建关系的产生及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一方面表现为城镇越来越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项职能的交汇地,具有较大的自治权,另一方面表现为城镇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推进农村阶级关系的变革。欧洲封建社会内部不断战争,使得封建社会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君主、地主、贵族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而在英格兰,这种普遍性的危机产生了形成资本主义的有利条件,即封建贵族获得了对土地的财产所有权,而且其收入依赖的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佃农的地租,佃农则对农业劳工阶级进行剥削。
罗珀认为,资本主义在英格兰率先产生的原因是英格兰独特的经济社会体制。英格兰与法国相比具有很多的不同。其一,法国的贵族势力比英格兰弱,呈现出地方化和碎片化特点,中央集权的君主体制还不成熟。“贵族们的不团结和政治、军事权力的碎片化削弱了君主的统治,同时却又能让农民成功地反抗农奴体制的继续压迫,从而从12 世纪晚期到13 世纪推动了各种形式的土地永久使用权。”[9]91相反,英格兰从9 世纪开始就拥有了较为成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其二,法国的君主政体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全国的土地,而英格兰的君主政体直接控制了全国绝大部分的土地。其三,法国君主和贵族仍然是通过直接的政治和军事等强制手段掠夺和剥削农民的剩余产品,而英格兰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税收体制,这增强了英格兰君主和贵族的权力和财富,进一步维护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政体。其四,法国没有建立全国性的法律体系,英格兰则建立了强大和完善的法律体系,这增强了君主的威望和权力。其五,法国贵族之间的等级关系明显,并且低级和下级贵族要向上级贵族或君主承担更多的军事义务,而英格兰维持着较为弱势的隶属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英格兰的封建主义发生转型,特别重要的是发生了土地使用权的革命,任何形式的农民都不需要向贵族进贡,只需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租金。这也意味着英格兰农村的社会财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英格兰逐步建立了最为彻底的以财产权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形态。
罗珀指出,贵族和地主的新型剥削形式反映了新型的社会财产关系的变化。“封建贵族成功地将自己转变为资本主义贵族,向为市场生产的佃农收取商业租金。因此,他们不再依赖政治军事强制的超经济关系。”[9]102通过剥削形式的转变,有的贵族既避免了危机的不可操控,又获得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贵族放弃用直接的军事和政治强制等超经济手段对农民压榨,代之以经济强制,本质上反映了其适应社会财产关系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拥有土地的贵族不仅没有丧失很多的权力,反而由于自身的转变,掌握了更多的社会财富。
总之,按照罗珀的分析,英格兰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封建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合谋的结果,虽然贵族与君主之间的矛盾紧张,但是其在本质上都有着剥削农民的倾向,因此双方在矛盾的同时还有很多合作。这种冲突与合作促使英国不断地削弱其封建社会财产关系,代之以资本主义的社会财产关系,使对农民的剥削手段也由超经济强制手段转变为经济手段。
众所周知,在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分析中,存在着一些争议,比如说,政治马克思主义代表学者伍德和布伦纳就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存在着两种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解释模式:分工模式和生产模式。分工模式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中,强调分工代表了生产力和市场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财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生产模式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中,强调生产方式的作用,认为生产方式就是一种社会财产关系系统。“基于这种生产方式论所提出的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模式,是从具有冲突性的再生产开始的,即一方面是农民生产者阶级直接通过非市场化渠道拥有其自身再生产资料;另一方面则是地主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借助于超经济强制性手段从农民生产者身上榨取剩余以进行其自身再生产。”[4]2按照伍德的说法,资本主义的起源与乡村地带的所有制关系变化有着更深的关联,特别是英格兰乡村最终建立了新的社会财产关系,从而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
罗珀、于松、李锔荣的三种解释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一,三者都强调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认为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起源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二,三者都强调资本主义的形成是源于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和解体,正是由于封建社会的贵族、地主、农民都发生了重要的分化,而且他们之间的阶级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所以封建社会转型;其三,三者都注重分析封建社会中以君主、地主、贵族为代表的统治势力对农民的剥削,指出依赖于超经济权力的剥削逐渐转变为依靠市场规则和经济强制剥削的现象。
罗珀、于松、李锔荣的三种解释模式也有一些不同之处,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关注的起源因素不同。于松立足于理解资本的本质,认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本积累的结果,资本的原始积累使欧洲的资本家有了从事商业贸易的本金,但是资本并不能主动地转变成再积累的资本,而是通过市场运转获得剩余价值后才能进行自我积累。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关键因素,但是除此之外,技术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也是资本主义产生的重要因素,所以资本主义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决定的。李锔荣则立足于地理大发现,揭示了中心-边缘地带所带来的发展不平衡及由此导致的社会转变,提出阶级均衡与大众市场是资本主义形成的关键因素。罗珀则将立足点放在社会关系的变化方面,认为是社会关系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特别是社会财产关系的变化,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运用的方法不同。虽然三者都对资本主义的起源进行了分析,但是运用的方法不同。于松侧重于运用比较分析法和历史发生学方法,比较了波兰尼和彭慕兰等人的观点,梳理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逻辑线索。李锔荣侧重于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揭示了阶级均衡对资本主义形成的关键作用。罗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从历时性角度详细论述了中世纪到资本主义的历史,揭示了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和转型的独特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第三,界定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不同。于松的资本主义起源观侧重于对从资本原始积累到资本主义繁荣发展这一时段的分析,而且更加关注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形成历史;李锔荣则将资本主义的形成时间界定为18 世纪60 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这比于松界定的时间要晚;罗珀则将英格兰资本主义社会财产关系的确立作为资本主义形成的时间。
罗珀、于松、李锔荣这三位重要学者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理论,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了欧洲资本主义起源的各种历史条件和因素,加深了对资本主义本质和特点的认识。
第一,英国与法国是欧洲两个重要的国家,其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道路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同。从16 世纪开始,英国与法国的发展道路不是平行的,而是有着显著差异:英国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特点,而且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存在一种共同的发展模式。在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阶级关系等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发展路径也不一致。
第二,资本主义绝对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传统观点认为,所有社会都受到基本相似的经济原则的影响(在市场广泛且发达的地方,经济原则运行得最为清晰有力)。前资本主义社会只是还没有充分发展其内在的经济能力,或者这种发展受到其他社会、文化或环境因素的阻碍。因此,资本主义是自由发展的自然产物,至多需要消除封建主义强加的障碍。”[10]参见:COMNINEL G C.English Feudalism and the Origins of Capitalism[J].The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2000(4):1-53。这一观点既为法国和英国历史的平行发展建立了一个共同的背景和模式,也遮蔽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特殊性。资本主义不是人类天性自然不可避免的结果或者朝着交换方向的旧社会的发展趋势,而是具有历史特殊性。资本主义是较晚和非常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区域化的产物,以英格兰农业资本主义为典型,它成为当今世界普遍性的制度是其资本逻辑导致的。实际上,竞争和市场是导致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在封建社会时期就存在,也一直在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另外,非欧洲社会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劳动力和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的积累和扩张。
第三,资本主义的起源应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应该坚持和发展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基础上,我们不仅要坚决批判商业化模式、人口论模式等的谬误,从而反对“经济决定论”“商业决定论”等多种谬论,而且要从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线索中把握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特点,因为“‘历史合力论’真实地说明了社会历史进程与现实的人,即历史活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11]参见:唐小梅.马克思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双重逻辑”:重审卢卡奇与第二国际理论家的阐发[J].理论界,2021(7):49-56。。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指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合力,就是历史。”[12]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4。历史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因素具有根源性和最终性特点,但是经济因素并不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唯一因素,因为除了经济因素以外,人的主观意志、文化条件等也会直接影响历史的发展进程,这就避免了一些学者在资本主义起源认识上的误区。
总之,对于松、李锔荣和罗珀的资本主义起源观进行分析,能够深化对资本主义本质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并不是所谓“历史的终结”,而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已,必将被新的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