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霞
(苏州图书馆,江苏苏州 215000)
近年来,主题图书馆、主题空间、主题阅读、主题建设、主题活动等逐渐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界的研究热点与创新实践,这些服务都是围绕某一主题内容而开展的。 在新华字典中,主题是指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1]。何为“主题服务”? 在图书馆领域,主题服务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它却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图书馆”和“主题服务”为主题词进行主题检索,去掉不相关文献,共得到文献35 篇,发现目前主题服务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图书馆(11 篇)和主题阅读空间(4 篇)开展的主题服务的介绍等方面。 通过研读论文发现,早在2000 年唐瑞群[2]便提出了“主题信息服务”这一概念,随后,“主题化服务”[3]“主题阅读服务”[4]“主题式服务”[5]“主题馆员服务”[6]“主题性服务”[7]等词陆续提出,部分学者对“主题服务”进行了深度地研究与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例如,唐吉深[8]提出,主题化服务在图书馆领域一直都存在,比如参考咨询工作中的定题服务、阅读推广工作中的各类主题导读信息、针对某一主题的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等;袁莉莉[9]则将主题服务与主题图书馆、特色服务、个性化服务进行了详细地定义与划分;王伟[10]则提出了基层公共图书馆主题性服务的含义;杨东铭[11]认为主题概念的导入,使得图书馆以更专业的资源、更特色的设施、更高水平的服务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个性化的文化知识需求。
笔者认为,从广义上来讲,公共图书馆的主题服务可概括为是围绕某一主题内容而开展的资源整合、空间构建或读者活动等一系列服务的总称。 例如,围绕某一主题内容而进行的主题图书馆的建设、主题空间的构建、主题资源的整合,以及主题阅读活动、主题讲座、主题信息服务的开展等,均可统称为主题服务。 公共图书馆开展主题服务能将主题相关的资源(例如图书资源、空间资源、人力资源、设施资源等)进行更加有效地整合,能使服务内容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方式更加丰富新颖,能更有针对性地满足读者的特定信息需求。 因此,公共图书馆开展主题服务能优化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是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和转型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苏州图书馆开展的“江南文化”主题服务为例,论述该馆在主题服务中的创新实践,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开展主题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自春秋时期伍子胥建城伊始,苏州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江南中心城市,不仅享有“世界遗产典范城市”“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美誉,而且历史古迹众多,江南文化元素丰富。 古城、古镇、古典园林是经典江南文化之遗存,昆曲、评弹、苏剧、苏绣是绝世江南文化之瑰宝[12],而不计其数的文人墨客、名人志士,更是江南文化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令苏州熠熠生辉。
早在2014 年,习近平首次提出“文化自信”[13]这一理念,他强调:“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随后,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2019 年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打造江南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14]。 苏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于2021 年1 月发布了《“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15],提出全面打响“江南文化”品牌。
苏州图书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的战略部署,聚焦江南文化主题,整合高端资源,制定并全面实施《苏州图书馆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工作任务分工》,通过构建江南文化主题资源体系、开展江南文化主题展览、主题活动、主题信息服务,以及推荐主题书目等多项极具江南韵味的主题服务,集中再现江南文化之精髓,传播江南文化之魅力。
苏州图书馆围绕江南文化主题,积极做好纸质文献资源、电子文献资源和特色文献资源等的收集、整合与建设工作,构建了多层次的江南文化主题资源体系,激发读者获取和学习江南文化的兴趣,精准满足不同读者的信息需求。
3.1.1 设立江南文化主题文献阅览室
在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苏州图书馆人民路馆设立江南文化主题阅览室,精心打造江南文化主题阅读空间,在装修风格和馆藏建设等方面均与江南文化主题完美契合。 读者在这里既可以感受苏式生活的烟火气息,也可以品味历代江南文人的诗词歌赋,欣赏古城园林等经典文化遗存,以及核雕苏绣等江南特色技艺,还可以研读如回忆录等丛书,从多个维度感受“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江南文化主题文献阅览室的建立,突显了“江南文化”主题服务的专业性和个性化,不但能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对于提升本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也具有积极作用。
3.1.2 建设多个江南文化主题分馆
2021 年6 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要结合总分馆建设,推进建设管理先进、特色鲜明、与社区融合共生的主题性阅读场所[16]。 苏州江南文化遗迹众多,文化特色鲜明。 苏州图书馆通过高质量调研、合理选址、调整与优化分馆的功能布局,建设了一批极具江南文化特色的主题分馆。 例如,在自古以来素有“九达之冲,吴郡巨镇”的浒墅关,建设运河文化特色图书分馆,通过展示在浒墅关运河采集的历史陶瓷碎片、设立运河文化专架图书等,让读者感受运河文化;在文徵明纪念园内设立文徵明主题分馆,读者可以在这里了解关于文徵明及他所在的“吴门画派”的一切;在苏州园林博物馆内建设园博分馆,与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仅一墙之隔,让更多游客了解苏州园林,关注园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的太平老街,设立太平老街分馆,让游客感受传统苏式生活的惬意自在等。 这些主题分馆的建设拓宽了江南文化主题服务的空间,提升了主题服务的品质,满足了读者的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3.1.3 建设江南文化主题数字资源
“江南文化”战略部署提出以后,苏州图书馆积极推进“江南文化”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数字多媒体技术等,将一批以江南文化为主题的展览数字化,充分挖掘和展示馆藏资源;升级并整合“江南文化讲座”“文韵苏州”“苏州记忆”“文化苏州”“民间文艺”“珍贵古籍”等江南文化主题数据库,构建江南文化统一检索平台,为读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检索通道,满足多元化的读者需求。 江南文化主题数字资源的建设,能精确引导读者获取所需的信息,可使市民足不出户就能感受江南文化的价值与独特魅力。
苏州图书馆深挖馆藏资源,将无法借阅的江南文化特色馆藏资源(如古籍善本等)以主题展览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深藏在馆内的纸质文物真正“活起来”,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江南文化,提高文化品位。 例如,为重寻江南文化名人,举办了“风雅总持——纪念文徵明诞辰550 周年文献展”,展出与文徵明相关的明清刻本、明清拓本等珍贵文献近百种,全面展示文徵明的生平和贡献[17];开展了“九如巷三号,张氏四姐妹文献展”,展示居住在九如巷三号的张氏家族的往来信件、照片、手稿等文物史料,展现传奇家族的百年风华等。 为传承与展现古籍之美,全面展示苏州灿烂辉煌的刻书历史,举办了“苏州版刻牌记展”“苏州藏书家印鉴展”“册府千华——苏州市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书版合璧”苏州雕版特展等。 读者不仅能近距离接触古籍,还能了解古籍,切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还举办了各种书画展、摄影展,全面多方位地展示江南文化的魅力。
公共图书馆开展主题活动,很好地向社会与公众展示自身的特色服务、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力[18],从而营造书香氛围,助力文化强国。 苏州图书馆围绕着代表江南文化的山水、园林、街巷、昆曲、刺绣等元素,开展了众多极具创意的主题活动,营造不同的江南文化氛围,让读者沉浸式体验江南文化。
3.3.1 “图书馆+走读”活动,深度体验江南文化生活
苏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精巧雅致的古典园林、柔和静谧的古城小巷、风景如画的名胜景区,无不述说着曾经的人文典故,这些人物和故事恰恰是江南文化的魅力和精华所在。 苏州图书馆深挖本地特色资源,将历史文化与旅游景点深度融合,用“阅读+走读”的方式,推出各类主题活动,让读者沉浸式体验江南文化。
苏州山川秀美、水域众多,不仅孕育出众多田园诗人、山水画家、画派,还造就了苏州骨子里的温婉、风雅与精致。 苏州图书馆深挖本地山水文化,开展了“流动的江南·苏风雅诵”系列走读活动,带领读者重游江南山水。 例如,在“游石湖,读范成大田园诗歌”活动中,读者边欣赏石湖的湖光山色,边聆听专家对范成大生平事迹的介绍,并从文学地理学视角深度解读《四时田园杂兴》。
苏州园林溯源于春秋,全盛于明清,是文人雅士相聚言欢的重要场所,是江南文化最显著的物化载体。 苏州图书馆与苏州市园林档案馆合作开展了“说园·风雅江南”系列活动,带领读者走进苏州园林,边聆听文化名家对园林专著的赏析,边亲身感受鲜活的园林文化[19];针对青少年开展“课本进园林”活动,带领学生们走进苏州园林,触摸古城历史、感知江南文化;举办“江南文化·园林楹联·风雅颂”活动,通过临摹、书写苏州园林中的楹联和古诗词,感受苏州园林中的文化气息和审美情趣。
苏州柔和静谧的古街小巷,承载着苏州历史人文之精髓,镌刻着苏州江南文化之印记。 为挖掘街巷里的江南文化印记,针对普通读者开展了街巷走读活动,例如在历史底蕴深厚的太平老街喝咖啡、品老街、聊老街的人与事,感受荻溪仓旧址、明清民宅等古迹遗存赋予老街的独特历史人文气息;针对视障读者,开展“聆听古城触摸苏州”街巷文化微旅行活动,带领视障读者走进古城巷陌,感受古城岁月沉淀下的温润诗意;与苏州市文广旅局合作,成为苏州“城市微旅行”的目的地之一,吸引更多的市民走进苏州街巷,体验苏式生活。
3.3.2 重赏江南文化之戏曲,感悟江南音乐的魅力
苏州民间音乐、传统戏剧等资源丰富,有中国首个世界非遗昆曲,国家级非遗苏剧、评弹,以及古琴等。 为普及、传承和弘扬传统艺术,苏州图书馆积极营造富有感染力的艺术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会、鉴赏会等。 例如,与苏州石湖琴社等联合开展古琴音乐会,带领读者学习古琴知识,感受古琴魅力;与苏州市苏剧团合作开展“苏韵流芳——苏剧的传承与保护”系列活动,为读者普及苏剧知识,传承和发展苏剧;与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苏州昆剧院共同开展“听·说║乐读课堂”导赏音乐会活动,邀请著名的民族乐器演奏家、音乐家等,为读者演奏和普及昆曲、评弹等地方乐曲。 在袅袅乐声中,读者既能沉浸式享受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又能学习民族音乐知识,提升艺术修养,感悟江南音乐的魅力。
3.3.3 开展讲苏州话的活动,保护和传承吴侬软语
苏州话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方言之一,素有“吴侬软语”之美称。 苏州图书馆联合苏州评弹学校开展了“珍享学苏州闲话”活动,推动苏州方言的保护和传承,让读者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地道苏州话。例如,邀请江苏省评弹团国家二级评弹演员朱斌老师聊苏州的美食、城门和夜市等,与苏州评弹团优秀青年演员梦白一起细说夏日里的江南记忆,等等。同时,还开展了苏州方言大赛、苏州方言保护计划公开课等活动。 活动还不定期举办视频直播,例如联合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开展夜经济直播,带领网友朋友们赏山塘夜景,品苏州美食,听苏州评弹等,用吴侬软语点燃“姑苏八点半”。
3.3.4 重现江南文化之风物,体验巧夺天工之工艺
自明清以来,苏州便以精细的手工艺著称,其工艺技艺巧夺天工、人文内涵博大精深、经济社会价值显著。 为呈现繁华雅致的“江南风物”,苏州图书馆开展了“我和大师学非遗”非遗课堂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教学非遗技艺。 例如邀请非遗面塑传承人姚长英讲述面塑的制作技艺、邀请同里剪纸非遗传承人计振老师讲述剪纸的相关技艺等;联合上海图书馆、万代南梦宫(中国),举办“古韵今辉,乐创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项目”系列公益活动[20],读者现场体验拓包制作、碑刻传拓和书籍毛装等非遗技艺;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苏州大讲坛》非遗系列讲座专场,为读者带来非遗相关讲座。
3.3.5 活化江南文化之古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苏州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历代先贤们的读书、著书、刻书、藏书活动,使大量典籍得以留存至今。 为推进古籍活化利用,充分发挥古籍的价值,苏州图书馆创立“吴门缥缃”中华传统文化推广活动,通过现场演示、讲座、展览等方式,普及古籍知识、演绎古籍内容,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举办“古籍保护与修复”“清代禁毁书”“苏州刻书漫谈”“苏州藏书谈往”等专题讲座,普及古籍和刻书知识;举办古籍修复、古籍版刻印刷、古籍诗文吟诵、线装古籍制作、碑刻传拓技艺等多项体验活动,让读者感受苏州千年刻书史的辉煌和古籍的魅力。 同时,苏州图书馆还大力推进古籍数字化,建成包括苏州方志、家谱等在内的馆藏古籍数据库,让市民坐在家中就可以了解古籍文化。
“江南文化”提出后,苏州图书馆快速响应,积极组织专业人员策划并编印《江南文化研究参考资料汇编》,定期呈送上级部门,为党委政府提供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决策参考。 经过努力,《江南文化研究参考资料汇编》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有的甚至得到了市领导的重要批示。 为配合苏州市政府在上海国展中心打造“苏作馆”旗舰店,工作人员积极查阅资料并深入分析,撰写“苏作馆”前期调研报告,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书目推荐是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和阅读推广的重要手段。 苏州图书馆以江南文化为主题,开展了“苏州好书荐读·江南书单”活动,向公众推荐以“江南文化”为主题的高质量图书,推广优秀的江南文化读物。 书单以江南文化经典书目推荐为着眼点,讲述江南故事,重温江南记忆,展现江南之美。在微信公众号上开展“书话江南”系列推送服务,推荐以江南为主题的相关书籍,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和呈现不同的江南。
除了线下活动,苏州图书馆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开展“江南文化”线上活动,引导市民读者珍视“江南文化”,增强“江南文化”自信。 线上活动包括“江南清嘉看姑苏”系列活动,以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沈建东老师的讲座资料为基础,展示苏州本地民俗文化;“流动的江南·运河十景”系列活动,以一期一景、一景一书的形式,向读者诉说运河十景背后的人文故事;“文韵苏州”系列文学推广活动,定期推介苏州的文学巨匠和文学作品,等等。
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地区的共有基因和精神纽带。 苏州图书馆积极主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对接上海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结合沪苏两地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江南文化同根同源的特点,积极探索长三角图书馆服务一体化,通过多种渠道,与上海图书馆合力传承传播江南文化。 例如,分别在沪苏两地举办“斯文在兹——九如巷三号张氏文献展”,留住文化乡愁[21];在沪苏两地联合开展“但替‘山河’添锦绣——乐震文·张弛2021 艺术特展”,以绘画寻觅诗情画意的江南,弘扬红色文化;与浦东图书馆联合开展“风雅总持——文徵明文献展”巡展,将苏州珍贵的历史文化记忆向大众推广[22]。
公共图书馆开展主题服务最重要的是确定“主题”。 主题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要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紧扣时代主旋律,通过深挖时代的热点、难点与焦点问题,从而提取最合适的主题内容;二是要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例如,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23]根据本馆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区政府的重点工作,将海洋特色作为主题开展系列主题服务;三是要有较强的地域性,地域性一般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可识别性,是区别于其它地区的重要标志,包括本地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自然环境等,例如云南省图书馆[24]以地方特色资源茶文化为主题,开展了多种特色的主题服务。除了上述因素,主题的选择还要与图书馆的发展规划、服务目标等相统一,要有助于图书馆的良性发展,还要考虑本地市民的文化需求,等等。
体验式服务源自于体验经济,是图书馆界为融入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出现的一种创新的服务方式。 它以读者为中心,从读者的“身”与“心”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一种具有丰富感受、能产生内心共鸣的综合性体验[25]。 体验式服务最大的价值在于体验感受能长久地存在于读者的内心。 公共图书馆开展主题服务时,应增加读者的参与机会,丰富读者的体验感,进而深入体会主题内容的思想与精髓。 例如,在苏州图书馆的音乐馆内,读者可现场体验黑胶唱片的魅力;杭州图书馆运动主题图书馆设置了射箭和高尔夫运动体验区[26]等,读者可现场体验运动的乐趣;生活主题分馆的“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主题活动中,读者可以现场体验美酒、美食、摄影、戏曲等生活乐趣。
近几年,中国旅游业呈井喷式增长,其中作为国内消费升级的重要内容,文化旅游更是蓬勃发展。公共图书馆在开展主题服务时可将主题图书资源、主题空间以及主题活动等与地方旅游业相融合,这不仅能为地方旅游业注入丰厚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活力,还能拓宽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与服务空间,提高社会效益。 例如,苏州图书馆在园林内建设主题分馆,提升了园林的文化内涵,同时为浏览园林的游客提供了一个既能休憩又能了解园林文化的场所;上海杨浦区图书馆开展了“行走杨浦”系列活动[27],通过“微旅行”的形式,探寻杨浦区的历史建筑,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杨浦城市发展的历史。
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每一个主题的专家资源,分散在社会各个领域。 因此,公共图书馆开展主题服务时应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获得专业支撑,提升主题服务的价值。 例如,苏州图书馆与苏州市苏剧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和苏州昆剧院等合作,开展多项专业的演出与鉴赏活动等;杭州图书馆的“文澜沙龙”“文澜大讲堂”等品牌活动,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为读者提供专业的讲座服务[28];温州图书馆则招募具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的各类志愿服务[29]。
品牌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企业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 品牌不仅能帮助企业塑造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有助于产品的营销推广[30]。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主题服务时应借鉴品牌化运作模式,创建与塑造高质量的主题服务品牌,使之具有典型的个性与定位;加强并完善主题服务的品牌策划、实施与评估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标准的、规范的服务品牌管理体系;制定主题服务品牌的长远发展战略,注重服务品牌的延续性与持久性;加强主题服务品牌的知识产权,重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实现增值效应;制定主题服务品牌的品牌推广策略,使之具有可借鉴的价值与可复制性。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提出:“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扩大优质文化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31]公共图书馆开展主题服务,围绕主题内容,能更加精细化、个性化和专业化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特定信息需求,是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