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冰儿
一、问题缘由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充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把童趣课堂落到小学音乐教学实处,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加快推进小学音乐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内涵的“新”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新课标对于小学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与小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图像识读、音乐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不同之处在于将“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合并,变成了“审美感知”,强调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回归到人本身,帮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提升审美情趣,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能够保持童趣。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音乐课程内容结构体现出“新”的特点,将以往的按学习领域的划分方式转变成按实践进行划分,以学习任务为驱动,音乐中的童趣始终贯穿其中。从课程内容设置的顺序可以看出,每一学段均以注重发展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欣赏·评述”为起点,到以强调发展学生音乐表现和创意实践素养的“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再到加强课程内容、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之间联系的“综合·探索”。
二、推进区域小学音乐素质测评,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
加快推进区域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测评工作是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的重点,音乐教育成功的最重要指标是教师音乐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随着优质教育的推进,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学生的音乐素质有没有明显提高依然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与实践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单元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于单元主题进行整体构架、基于主要问题开展教学链学习、基于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实践、基于学生理解的程度等相关教学问题开展专题讨论活动。契合中小学学生基本情况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能力。通过音乐学科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进一步提升了教师对单元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为更高水平的小学音乐教学而开发的音乐关键元素也成为现代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学习音乐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音乐知识的有效掌握和正确应用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检验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音乐实践研究的基础。通过游戏等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教育学生将音乐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遇到学习的困难及时向教师寻求解释,让学生参与童趣音乐课堂,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知识的有效性。通过不断教学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感,但同时也具备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技能。
四、音乐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营造独特童趣课堂
童年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刻。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幻想、充满希望的年龄,他们的心纯洁美妙,天真无邪。有人说:童心就像没有经过雕刻的石头,在工艺师手里,它就会成为稀世珍品;而在普通人手里,它就会被玷污,失去光泽。这句话让我感受到童心需要我们去呵护。充滿儿童童趣的音乐课堂是唤醒儿童心灵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艺术教育的逐步普及和发展,全国小学普遍积极发展民间音乐协会,如雨后春笋一般,逐渐成为学校音乐艺术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学校艺术团体不可或缺的力量。国家小学器乐协会响应国家政策,在学校引进器乐,在小学建立器乐协会等等。这些举措为营造童趣课堂增添了新的活力。小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习。
作为教师要讲政治,对自己要标准高、要求严;讲师德,争做“四有“教师;讲技能,站好课堂,讲好每一节课;讲传承,成人达己,突破自己,带好团队。他们是从幕后到台前,为三尺讲台保驾护航的育人模范;是凝心聚力、众行致远的优秀团队。
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融合文学、音乐、美术、表演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为特征的综合艺术,是中国的特色之一。通过在小学音乐课堂渗透戏曲教学内容,意义重大。而戏曲欣赏课的教学首当其冲,尤为重要。对弘扬民族戏曲文化,培养学生从小学习戏曲的兴趣,了解我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内容,对振兴戏曲艺术、培养戏曲的传承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音乐教育应该担负起此项重任。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小学音乐承担着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使命。小学音乐课堂日新月异的发展也是音乐教学不断发展进步的生动体现,小学音乐应该以时代发展为前提,根据自身特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五、拓宽学习表现形式,领略音乐之美
“唱歌”是音乐教学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负担得起的音乐表演形式。但是孩子们不想唱歌,在音乐课上真正投入到唱歌上的学生很少。要改变这种现状则要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开始。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儿时的心是那么的纯洁美妙。有首歌叫《童心是小鸟》,作词家把童心比作小鸟,飞来飞去在四季的怀抱里,童心充满着生机和趣味。小学音乐教师如果能初步萌发孩子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能够抓住小孩子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使音乐课堂充满童趣,那么就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满童趣的音乐课堂还能让孩子们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一面。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让孩子理解音乐作品的同时,通过感受熏陶到主动模仿,再从运用逐步到创造。把孩子带进一个优美的音乐教学中,从而更顺利地开展师生互动,营造智慧课堂。例如,音乐环境中的交替学习模式,音乐学习的创造和形式,可以更灵活地让学生适应童趣课堂的音乐学习,根据地点和学习内容,而不是受常规学科的影响,使音乐学习更具活力,学习氛围更加活跃,音乐学习更有意义。在音乐课堂上,要让孩子深度参与其中,就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教育对提高小学学生的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其目的是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展示音乐,对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音乐美感有初步的知识。通过创造力,教会学生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作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更是小学阶段学生营造童趣的关键课程,在学生学习和成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前提下,小学音乐童趣课堂的创设越来越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特殊的日子里更加不能缺少音乐的陪伴。
在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情”取胜,用轻柔的曲调和融洽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怎么让学生爱上这首家喻户晓的《茉莉花》才是音乐课堂的教学之重。而童趣课堂则是以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实实在在体会到音乐课堂的童趣。在这首轻快绵柔的音乐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茉莉花这种低调、纯洁的品质。即使没有大起大落,没有高亢的曲调,也没有急促的鼓点,但这与小学阶段的学生好玩的天性并不冲突。反之,学生在《茉莉花》的学习中体验到了快乐,愉悦了身心,这正是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融入童趣的生动体现。
孩子们通过感受音乐的曲调和氛围,将自己置身于乐曲所描绘出的世界当中,去感受当下的情感和心路历程。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久而久之,丰富了自己的情感,对性格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六、设置音乐学习目标和体验
小学音乐教师要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清晰的学习目标确定了音乐课堂最重要的知识、理解和技能(学生能做什么),是课堂教学中所有其他元素的关键。在童趣课堂教学中,总体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获得对重要的、可迁移的学科观点(概括)的深层次理解,从而体验到音乐课堂的童心和趣味。学生将方法迁移到自己的音乐课堂实践中去,在小学音乐童趣课堂教学中,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学习动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以树立幼儿的学习目标激发幼儿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更有效地在小学音乐童趣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音乐教师要设置具有适当挑战性的相关学习体验。人类天生就是聪明且好奇的,如果学习体验具备适当的挑战性,那么他們需要集中精神,付出努力。如果学习任务挑战性太强、太枯燥或者级别太低,那么学生马上就会失去兴趣,逃避任务。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发展状况是不一样的,因此,当教师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最好能够让学生在感受到乐趣的同时,品尝到失败的滋味,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得到成长。而小学阶段处于人的发展关键期,学生挑战性行为的良好养成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会有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挑战性行为浅层目标是为了学生达到该年龄段的发展目标。
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营造小学音乐童趣课堂越来越成为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一生中最关键的阶段,小学音乐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启迪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童趣课堂正是基于这个阶段采取的重要举措。总之,小学音乐课堂童趣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除了以上几种举措,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无论是以游戏的形式还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童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