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探究

2023-06-07 05:48陈礼荣刘小文
新西部 2023年5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文化

陈礼荣 刘小文

红色文化是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精神动力,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将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到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和重要的价值导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时代重任。而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主战场,思政课又是意识形态输出的关键途径,如何落实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拓宽思政教学渠道,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使思政课适应新形势等是当前思政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过程中凝聚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1]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思政实践教学的重要素材。笔者认为,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丰富思政实践教学内容和创新思政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

价值与可能: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诉求

(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题中之意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不仅具有其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导向性,还具有文化传播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特点,顺应新形势,增强时代感,融入具有明确价值导向的内容作为教化素材。红色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底色,在历史洪流中变得越发闪耀。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当中形成的红色资源和红色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红色文化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从而在生活和学习中凝聚共识,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因此,思政教学改革应将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政治理想、思想观念、爱国情怀、革命传统、道德追求等主流意识形态传递给青年大学生,既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和育人实效,又能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梦想统一起来。

(二)传承红色文化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我国拥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而红色文化正是依托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根基,融入了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当中所创造的精神传统,成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其内涵也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和人民性。例如,雷锋精神、振超精神、背篼精神、当代愚公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所体现的爱国情怀、忧国忧民、为民服务、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永不退缩等崇高精神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这些精神创新了红色文化的内涵,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總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4]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充分整合挖掘红色文化当中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追求和崇高精神,向学生讲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久经磨难而屹立不倒,讲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带领中华民族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从而在教育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社会主义情怀。在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之下,把红色文化与思政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能够更好地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共识,形成强大合力,从而更好地引导新时代青年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实践中。

(三)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素材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是彰显革命历史的新平台,它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两方面。其中,物质资源包括遗址遗迹类红色文化资源、革命历史文物、纪念场所等;非物质资源包括红色文艺作品、革命烈士故事、红色革命精神等。红色文化所传播的是人类优秀的精神、理念和情怀,蕴涵了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它资源分布广、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传播价值。

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高度的契合性,思政实践教学中所需的政治案例、历史案例、文化案例等都能够在红色文化资源中找到,鲜活的人物故事、英烈事迹、遗址遗迹、文艺作品等为思政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作品朗诵比赛、党史知识比赛、红色话剧表演、演讲比赛、绘画、阅读红色书籍、课件制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能有效弥补理论讲解的空泛,充实思政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真切感受那段历史峥嵘岁月所折射的革命情怀和理想信念,从而深化对理论的认知,使大学生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三观。可以说,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天然素材,对于思政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同时,思政课要顺应形势变化,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实施教学,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和传播手段,鼓励使用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来提升思政课吸引力,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红色文化在学生心中发光、发热。

现实与困境:红色文化融入高校

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红色文化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的革命传统和崇高的精神品格,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文化传播角度审时度势,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凝聚思想共识,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如何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政实践育人成效成为每位思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红色文化与思政教学的有机融合,体现的是历史熏陶与现实探索的结合,是文化传播与思想洗礼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与育人价值。如今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但是相关的探索和挖掘远远不足,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红色文化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关于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实践教学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实践教学在思政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是否需要进行社会实践?怎么实践?只有深刻认识和领会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才能将红色文化与思政实践教学融会贯通。在部分高校中,部分教师或领导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理论课,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灌输和说教,对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没有积极贯彻上级下达的红色文化教育相关文件,没有严格把控思政课教学质量。还有些老教师,教学方式较传统,整堂课都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几乎没有参与进来。虽然老教师的知识储备丰富,理论讲解透彻,但是教学方法单一,对于实践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即使有实践也只是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或看看红色文化的音像视频,用简单的课堂实践全然代替了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等。其次大多高校几乎不会组织学生进行深度的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虽然有些高校每年也会拨付部分经费用于红色文化实践教学,但也只是组织部分师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未能做到全员参与,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仅是走马观花式参观,没有重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问题。

(二)红色文化实践教学氛围不足

学习氛围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像学一门语言,在特定语种环境中学习的效果会比在非此语种环境中的效果好很多,周围语音语调的耳濡目染会使得学习语言的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而红色文化实践教学也是如此,也需要营造一个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才能使得红色文化教育取得实效。毕竟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特别是新冠疫情大流行时期,能够外出进行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营造一个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的人文环境是促进红色文化与思政实践教学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探索相融合、文化传播与思想洗礼相融合的良好途径。而当前许多高校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意识不强,部分学校领导及教师并不重视红色文化的德育价值,学校很少举办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党史知识比赛,校园内也几乎看不见有关涉及红色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筑设施、景观、雕塑、主题展览等,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深度认识和熏陶,这无疑会影响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教学目标,降低教学效果。

(三)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只有让学生离开校园进行社会实践才叫实践教学,因此实践教学的方式也比较单一。还有的是理解了实践教学的含义,但是为了省事儿或者条件限制未能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实践教学,仅在课堂上开展问题讨论或是学生汇报调查结果等单一方式。由于学科的理论性较强,许多教师只注重理论灌输,而疏忽了实践指导,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指导实践,能够用于实践。

实践教学形式多样,从类型上划分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虚拟实践教学四种,教师们可根据课程特点选取相关的红色文化进行实践教学,不管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情景模拟、课题研究,还是角色扮演、重走长征路等都能够不同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告别传统的单一的实践教学。当今大学生以00后为主,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和成才欲强,接收新事物新信息的能力强,对新媒体新技术接触较多,然而又刚好处在三观形成和成熟时期,因此在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正确分析学生学情,抓住学生心理,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实践教学课上得丰富多彩又有趣,使学生爱上思政课。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启发,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积极讨论交流,敢讲敢说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教师点评和总结进行强化提升。

实践与探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

红色文化内涵丰富,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蕴含中华民族精神和革命先辈意志,还蕴含爱国主义情怀和优秀民族文化。在文化自信逐渐增强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传承赓续红色文化基因,如何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面临的新挑战。

(一)确立以红色文化资源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红色文化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5]红色文化厚植于我国伟大社会实践中,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它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具有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高校应深刻认识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德育功能,确立以红色文化资源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理念,将红色文化纳入思政实践教学大纲、培养方案,在红色文化实践教学中,融入具有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及人文价值的红色素材,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核心思想和价值理念,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民的思想情感。

高校要深入整合与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梳理好经典案例、先烈事迹、时代模范等感人事迹,整合好遗址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资源,将这些具有教育价值的红色文化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融合,使思政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形式多样,蕴含了革命年代的人、物、事、魂,高校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如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课题研究、课堂辩论、诗歌朗诵、文艺作品创作、读书报告会、红色人物故事会等实践教学模式,将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展现出实践课的革命性与先进性的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的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寓教于乐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思想洗礼,同时提升思政课亲和力。

(二)创新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不仅只有在课外才开展,课内也是可以开展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6]课堂教学是进行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要能够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赋予课堂实践教学新的视角和理念。例如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可进行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情景剧表演、话剧表演、读书报告会、革命英雄故事会、社会实践调查课堂汇报、看音像视频等,也可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如疫情期间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孟晚舟事件等展开讨论,还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地学习红色文化,学生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切身体检和感悟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由此树立自己的政治信仰,成为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红色文化实践活动

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依托于校园文化进行发扬传承,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将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相融合,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首先,应注重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开发利用好学校的建筑设施、环境布局、课程体系等。如布置红色文化展展厅、修建红色文化长廊、五星思政广场等,这些场所都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长期的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报刊、校园网站、广播电视台等开辟红色文化专栏。

其次,应注重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社团建设活动,高校可尝试性地以社团活动为依托,大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进社团活动,让红色文化引领文明校园建设。

最后,应围绕红色文化开展校园文艺活动、娱乐活动、竞赛活动等。如鼓励师生积极开展相关文艺创作,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歌舞、绘画、诗歌朗诵、演讲、制作课件、写作、辩论、历史文化知识等比赛。

(四)建立稳定的校外红色实践教学基地

以学促思,以践达悟。开展红色文化校外实践教学,有利于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红色文化育人功能还得更多地依靠校外实践教学来深化。高校应注重建立稳定的校外红色实践教学基地,可与党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纪念馆等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高校与基地合作,创设沉浸式、体验式等教学活动,用好用活革命文化资源。

高校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学习考察革命先烈当年生活、战斗牺牲的地方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创设情景、设计组织活动、激励学习行为、引导讲解点评等教学行为,增强情感体验。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成立志愿者团队,用红色文化激励志愿服务,组织学生赴革命老区开展支教、支医、支农、问卷调查、访谈革命家属等,后期还可以通过组织座谈会、交流心得体会、撰写调研报告、访谈报告等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引导学生自觉把传承发展红色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正能量,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搭建线上线下互补的红色文化实践教学网络平台

在大数据时代,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实现红色文化有效认同和传播,高校要整合媒介资源,建构‘报、网、端、微、屏’多平台多样化多元化的渠道,推动全媒体传播,创新红色文化话语表达方式和传播形式”,[7]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授课方式、传播平台等进行红色文化教育。

首先,开发红色文化网络教学资源,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网课、优质公开课,搭建高校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平台,通过各个平台进行宣传和展示,如可以利用微信、抖音等网络直播平台在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进行直播,让学生通过直播的形式多视角感受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奋斗歷程和红色文化魅力。

其次,发挥智慧移动课程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中的作用,运用专业化教学应用APP,如学习通、云课堂等进行教学,实行红色文化实践育人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

最后,可充分发挥虚拟现实技术(VR)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利用VR、游戏及实景体现还原革命历史场景,让新时代青年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方式中体验共产党人的那段血与火的岁月,重温党史国史军史故事,让历史在可亲、可触中,给学生们带来更真切的感受和震撼,使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式的教学中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增强红色文化认同感,坚定政治信仰。

参考文献

[1]沈成飞、连文妹:《论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当代价值》,载《教学与研究》,2018(1)。

[2]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页。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载《人民日报》,2017-10-28。

[4][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02):108-111页。

[7]卞成林:《红色文化创造性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载《社会科学家》,2020(5)。

作者简介

陈礼荣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贵州民族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

刘小文 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