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燕群
“双碳”目标为城市建设、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成都正处于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进程中,如何促使公园城市与“双碳”目标相互助力、相互赋能,不断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相互脱钩,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都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成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需关注的重要问题
能源结构有所优化但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2012以来,在八种主要工业能源中,原煤、汽油、焦炭、煤油的消费量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柴油呈波动变化,燃料油与原油消费量整体上呈上升发展趋势,天然气消费量除2020年外一直维持在300多万吨区间,成都能源消费结构未发生革命性改变。
碳排放强度有所降低但并未与经济实现脱钩。尽管在“十三五”时期,成都以年均2.2%的碳排放增长支撑了年均7.1%的经济增长,人均碳排放位列北上广深等全国十大城市最低。但从绝对排放量来看,碳排放没有与经济增长实现脱钩。成都GDP一直呈稳定上升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碳排放量也在波动中上升,面临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双重压力。
产业结构高端化绿色化但并未形成发展优势。近年来,成都以低碳为引领,通过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不断优化调整,着力布局产业生态圈、重点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绿色低碳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但是也面临绿色低碳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度不高的问题,创新投入和研发成果转化率偏低,资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绿色发展保障机制以及绿色标准、绿色金融等支撑体系还有待完善。
城市空间结构有所优化但功能品质仍需提升。通过加快推进TOD项目综合开发、加大便民生活圈建设、持续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等措施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得到不断提升。但目前平均通勤距离和通勤时耗仍然相对较长,职住平衡水平有待提升。延续多年的单中心圈层式发展模式的惯性仍较强。中心城区部分非核心功能亟须疏解;城市新区公共服务配套与人口数量匹配不足,公共服务供需压力较大;郊区新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但优质公共服務资源相对缺乏的问题仍未有效解决。
公园城市建设进程中推动低碳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提供能源支撑。一是优化能源结构,建立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控制煤炭消费;统筹推进化石能源压减和非化石能源发展;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制订完善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二是推进重要领域节能减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严控高耗能产业项目,加大传统产业节能减碳技术改造,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出行,加大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构建绿色低碳交通出行体系;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构建和完善绿色生态产业链塑造公园城市经济发展优势。一是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提升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以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为支撑,以发展绿色新兴产业为导向,形成高端、低碳、生态的绿色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产业创新,将整个产业链条中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有机融合起来,提升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以延链、补链、建链、强链为主攻方向,提升产业链韧性。将绿色发展理念有机融入到延长技术链、补齐创新链、建全物流链、强化基本链的各个环节中,切实推进绿色产业体系建设;推进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实施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改造,持续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面推行绿色低碳产业“链长制”,围绕链主企业上下游进行精准招商,以链布局来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
聚焦“双碳”目标统筹构建公园城市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一是强化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设立低碳科技重点专项,依托研究机构,开展碳中和领域的政策、技术和产品研究,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企业提供绿色转型方案;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建设,组织开展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等试点示范建设。二是完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引导创新资源向“双碳”领域集聚;综合用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用能权市场交易机制等市场机制,向从事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的企业提供经济激励,引导企业研发和应用低碳技术;逐步建立并完善符合能源颠覆性技术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评价机制、项目资助机制。
持续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公园城市宜居宜业生活品质。一是持续推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进产城融合。科学确定各类用地比例,推动职住平衡,强化就近配套,实现用地结构均衡合理;适度提高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绿地与广场、工业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占比;制定公园城市职住平衡规划导则,建立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指标体系。二是推动城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结合各区域的资源禀赋, 全面实施以功能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围绕“三个做优做强”, 推动城市向多中心发展,构建基本功能就近满足、核心功能互相支撑、特色功能优势彰显的空间格局。
加大绿色金融创新为成都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基金、绿色信贷等金融创新;拓宽绿色融资渠道,建立吸引各类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市场化机制;优化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完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考核等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绿色资产配置。二是大力发展碳交易市场,增强碳市场流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用好碳交易市场,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引导金融机构、各类投资者参与交易,提升碳交易市场流动性;推进碳市场的扩容工作,扩大碳市场的覆盖范围,增加交易量和活跃度。
(作者系中共成都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