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动物——报恩的学舌鸟

2023-06-07 00:43葛致远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23年6期
关键词:鹩哥八哥鸳鸯

葛致远

作为文言小说的代表之作,《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迅先生曾用十四句排比来赞美此书,足见其对这部著作的喜爱。动物是《聊斋志异》中频繁出现的叙事意象之一,在全书490余篇目中,近三分之一都是以动物为主角的,飞禽走兽尽收其中。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蒲松龄的“动物世界”,看看书中的动物主角们在现实世界中又有着哪些有趣的故事。

“鸲鹆”是何方神鸟

“狐”堪称小说《聊斋志异》的主角,有关它的篇目占到了该书所有动物篇目中的一半。不过,鸟类也在书中有着非常亮眼的地位和表现。其中,《鸲鹆》这一篇就讲述了一只鸲鹆和主人的故事。

故事中的鸲鹆为了报答主人的养育之恩,在主人穷困潦倒时主动提出变卖自己。它那知恩图报的举动,让后人广为传颂。那么,鸲鹆究竟是何方神鸟?它为何能做出如此义举呢?

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鸲鹆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常见鸟类,只是不知从何时开始,鸲鹆一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更好记,也更接地气的名字——八哥。

对于“八哥”这个称呼的由来,最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是,当人们从下往上仰视飞行的鸲鹆时,它翅膀上的两块白色翼斑就像是被人用白色颜料写了个“八”字,故名“八哥”。还有一种说法是,“鹆”和南唐后主李煜的“煜”同音,为避其讳,所以改称“八哥”。不过,后一说法更可能只是民间的谣传罢了。

为何“能效人言”

相信很多人都会不解,这样一种配色低调,颜值并不出众的小黑鸟,怎么成了家喻户晓、受人们追捧的笼鸟?如果有偶像派和实力派之分的话,八哥绝对是实力派笼鸟的代表,因为它征服众人靠的不是外貌,而是媲美鹦鹉的学舌才能。

长久以来,民间一直有着教八哥学说话必须先“调其舌”的观点,认为舌头才是八哥“能效人言”的关键。人们通过捻去八哥舌上的一层硬皮,让它的舌头变得更柔软、更灵活,从而帮助它打开学舌的“任督二脉”。但其实,这完全是人们一厢情愿的主观臆断。因为在野外,八哥也会模仿别的鸟类甚至其他动物的叫声,这种优秀的模仿能力是它与生俱来的技能。

八哥依靠鸣管发声,空气从鸣管中流过,带动鸣膜震动从而发出声音。不仅如此,包括八哥在内的许多鸣禽的鸣管两侧还附生有发达的鸣肌,它们可以通过鸣肌调节鸣膜的紧张度,从而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模仿人声也是一样的道理,而这个过程其实并不需要舌头的参与。

比鸳鸯更忠贞不渝

世人总爱用鸳鸯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但鸳鸯的配偶关系通常只能维持一个繁殖季,当繁殖季一过,原来的恩爱夫妻也就各奔东西了。而在忠贞不渝这一点上,八哥要比鸳鸯靠谱得多。

八哥属于单配制鸟类,也就是说,它们一旦结成伴侣,就会认定彼此,共度余生。这也就是为什么平时看到八哥飞过时都是成双成对的。所以从尊重科学事实的角度,与其用鸳鸯,还不如用八哥来象征爱情的专一来得更恰当呢。

具备超强学舌能力的“秦吉了”

除了八哥,《聊斋志异》中还提到了另一种经常被误认为是八哥,但同样具有超强学舌能力的鸟——秦吉了。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经在《秦吉了》一诗中对这种鸟做了详尽描述:“秦吉了,出南中,彩毛青黑花颈红。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

秦吉了就是鹩哥。鹩哥主要生活在温暖的东南亚地区,在我国的广西、云南等地也有分布。鹩哥全身披覆青黑色带有金属光泽的羽毛,在不同角度光线的照射下,会反射出不一样的色泽,光线不好的时候,它还真和八哥有几分相似。不过,有别于八哥黄色的喙,鹩哥的喙呈鲜艳的橙红色,而且眼下方长有金黄色肉垂,这也是区分二者的关键点。

鹩哥不仅颜值更高,体形较八哥更大,学舌能力也更强,吐字发音都更胜八哥一筹,甚至被许多人称为“地表最强学舌”鸟类。但有意思的是,它們在野外并没有模仿其他鸟类鸣声的习惯。有颜又有才的鹩哥在宠物市场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常常出现一鸟难求的情况。

(选自2023年第4期《百科知识》,本刊有删改)

猜你喜欢
鹩哥八哥鸳鸯
快嘴八哥
欢天喜地配鸳鸯
绣鸳鸯
两只八哥
聪明的八哥鸟
马大爷和他的鹩哥儿
鹩哥能说会道 全赖主人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