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世界的分离。金铸成 摄
2020年,我踏上了留学之路,孤身一人带着相机和好奇来到了英国伦敦,学习摄影。这段学习让我认清了摄影对于我的真正意义,使我拥有了新的观看世界的方式。
我的摄影之路始于大学阶段,始于对摄影史上一个个伟大摄影师的崇拜。每个周六日,我总会带上我的理光GR2,乘上北京地铁,在地图上随机选择一个地铁站下车,带着相机像日本摄影师森山大道一样走上街头,开始我贪婪的“狩猎”。记得西单路边穿着鲜艳的路人,记得天安门前充满敬畏的游客,也记得玉渊潭公园树荫下演奏萨克斯的大爷,这一切都被我幻化成一张张照片,留在了相机之中。这时的创作多半属于模仿,带着对摄影的好奇尝试着各种不同的风格—森山大道的晃动模糊、威廉·埃格尔斯顿(WilliamEggleston)的淡雅色彩、亚历克斯·韦伯(AlexWebb)精致的构图都是我模仿的对象。
庇护所。金铸成 摄
醉火车。金铸成 摄
等待。金铸成 摄
随着大学学习的结束,我对摄影的反思也越来越多。一个三脚架,一台相机,甚至仅仅用一部装在口袋里的手机,就可以生成一张曾经需要多种步骤才能生成的照片。在一个智能手机和网络发达的时代,所有人都学会了拍照—吃饭的时候会拍照,毕业的时候会拍照,旅游的时候会拍照……拍照无处不在。而面对一张照片,我总是选择用一种分析式的眼光去观看。惊叹于照片完美的构图和美妙的颜色,本能地想象照片所再现的场景。像用手术刀将照片分解切割,剖析照片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将它们重组在我的大脑中。如果说照片是对现实的一次复制,那么我的观看则是第二次复制。我将照片中的场景完美地投射在大脑中,通过对照片不停地扫视和切割来对脑中第二次复制的场景细节进行补充,恐怕自己遗漏了任何信息从而导致不能完整地理解“再现”。这种线性的复制方式简单明了,能让我完整地获取信息。但我的視线从来没有离开过照片规定的边界,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游荡。这种观看方式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沉迷于寻找照片所再现的现实,而不是去想象照片所提供的更多可能性。总是运用理性的头脑去分析式的观看,却忽略了摄影充满诗意的另一面。
夕。金铸成
海上行者。金铸成 摄
结束伦敦的学习生活后,我带着相机进行了一次一个人的旅行。带着新的思考拍下了《游》。我不再执着于再现眼前的所见,而是试着将我心中所感通过相机传达出来,去做相机的主人而不是被相机所奴役。抛开那些摄影的“正确”规则,将在心中压抑许久的欲望和贪婪通过相机释放出来。这是一种诗意的观看,解放了我固定的视角,打破了观看的壁垒,让我穿梭在各种可能性之间。这种穿梭带来的感觉就像失重在太空,没有既定的轨道,没有明确的方向,在没有任何重力的情况下,我带着自己的所知所想触碰各种不同陨石,在各种不同的陨石上不断地看到新的可能性,并转换为自己继续飘荡的能量。不再是简单的线性思维,而是一种发散式的观看。不再着迷于照片再现了什么,而是尝试通过照片所呈现的内容唤起内心深处感性的体验。
未知作为燃料燃烧着我的贪婪,促使我不停地按下快门。摄影给了我直视生命的方法,我可以拍下天空、海洋、报纸、灯光以及死亡。一切都可以被我的贪婪凝住,一切都可以被照片消融,摄影让我的欲望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