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琳, 郭园昊, 东 梅
(1.宁夏大学 农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2.宁夏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 年)》明确了到2025 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的行动目标。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已取得较大改善,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1993 年,吴良镛首次提出人居环境学,并给出人居环境的定义。人居环境学是以人与环境协调为中心、以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的学科[1—2]。金吾伦[3]将吴良镛的人居环境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划分为传统建筑学、广义建筑学、人居环境科学3 个不同的阶段。胡伟等[4]界定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内涵,人类在乡村这样一个大的地理系统背景下,进行着居住、耕作、交通、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活动,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中创造的环境。李伯华等[5]把农村人居环境的内涵分解为人文环境、地域空间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彭震伟等[6]把农村人居环境理解为农村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同组成体。吕建华等[7—8]提出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概念,政府、村民、社会组织、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运用资源、权力,互相协调,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洁美好,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和谐的管理过程。但是,现在已有的文献大多集中在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评价、提升方法以及整治模式[9—12]的改革创新方面,少有文献关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农民是否满意以及影响农民满意度的因素。本文利用宁夏人居环境整治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 模型,分析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本文获得的发现是,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的满意度[13]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村庄生活垃圾治理情况、村庄污水处理情况、厕所粪污治理情况和村庄道路治理情况。此外,进行垃圾分类的村民对村庄整体环境的满意度偏低;所在村庄道路实现硬化的村民对农村整体环境满意度偏低;村民的学历对其村庄整体环境满意度产生负向影响。
本文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宁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课题组在2021 年7—8 月对宁夏北部、中部以及南部地区约1 100 个农户进行的走访调查。课题组成员通过随机入户访谈了解受访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满意度。访谈内容涉及到村民个人以及家庭基本情况、县及乡村公共服务状况等共82 个问题。课题组成员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后得到有效问卷共1 100 份。
受访者个人基本信息:受访者中58%为男性,其中80.23%集中在30~60 岁,最小年龄为18 岁,最大年龄为70 岁;受访者的学历为初中和小学及以下的占样本总数的75.64%。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家庭总人数大多为5 人及以上,占样本总数的53.84%;家庭年收入在10 000~30 000 元的占样本总数的44.55%。
本文选取的被解释变量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满意度,是排序数据,因此使用有序Probit 模型,其具体展开表示如下。
假设y*=xβ+ε(y*不可观测),选择规则为:
式中:y*为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x是被解释变量;y是解释变量;Φ 是标准正态分布的累积密度;ri为区间分界点。
1.4.1 被解释变量 本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满意度作为被解释变量,如表1 所示。调查问卷中包含村民对本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厕所粪污处理等四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措施的满意程度,此类问题的选项分为5 个层次,分别为不满意、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和满意,依次赋值1、2、3、4、5。
表1 变量说明和变量赋值
1.4.2 解释变量 根据研究的主要目的以及已经存在的调研基础和有关文献资料,本文的变量从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特征、环境治理情况等六方面选取12 个解释变量,如表1 所示。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以及学历;家庭基本特征包括家庭总人数和家庭年收入;环境治理情况包括所在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生活污水治理情况、厕所粪污治理情况以及村庄道路治理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表2),样本中有36.97%的受访者对其所在村的环境治理效果满意,26.73%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满意,29.95%的受访者表示整治效果一般,2.27%的受访者表示较不满意,4.08%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受访者的满意度评价平均值为3.90,接近比较满意。
表2 村民对农村环境整治情况满意度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表3),有76.11%的受访者会进行垃圾分类,40.19%的受访者对村庄垃圾处理感到满意。在村庄污水处理方面,有27.01%的受访者感到满意,35.26%的受访者表示效果一般,而有17.54%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问卷显示,有40.38%和41.04%的受访者家中厕所污水处理方式分别是进入化粪池和用作农家肥;25.88%的受访者对厕所条件表示满意,30.33%的受访者表示条件一般,还有18.20%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调查结果显示,村庄道路实现硬化的占比为91.56%,有30.24%的受访者认为所在村道路质量好,30.71%的受访者认为村庄道路质量一般。
表3 解释变量描述性统计
本文运用STATA 软件,使用有序Probit 回归分析,进行Margins 边际效应分析。根据调查结果(表4),有序Probit 回归分析模型的似然比统计量(LR)较大,为789.80,这表明整个方程所有系数(除常数项外)的联合显著性很高。而且该模型结果的对数似然比检验显著性水平较高,这说明有序Probit 回归分析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比较符合预期结果。Margins 边际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村内垃圾处理情况、村内道路质量是影响村民对农村环境整治效果满意度的2 个较大因素,分别是0.096、0.091,村民对这2 个方面的满意度也最高。村民学历、是否进行垃圾分类和所在村庄道路是否实现硬化这3 个因素对村民的满意度呈现负向影响。影响村民满意度的主要的四方面因素中,村民对厕所污水处理情况的满意度最低,为0.002。
表4 村民对农村环境整治效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粪污治理和村庄道路质量这四方面的变量是影响村民对农村环境整治效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1)村民是否会进行垃圾分类和村民对村内垃圾处理情况是否满意影响着村民对村庄整体环境整治效果的满意度,且显著性水平均很高,但是这两方面的作用方向不同。进行垃圾分类的村民对村庄整体环境满意度较低,这与本研究预期的结果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这部分村民自身对农村人居环境存在较高的期望,这也预示着国家在制定下一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过程中将会更多关注农村居民的心理预期。对村内垃圾处理情况满意的村民对村庄整体环境满意度高,这与预期的结果一致。
2)根据调查结果,生活污水处理情况、厕所条件、厕所污水处理情况、村庄道路质量四方面对村民的满意度为正向影响。对这四方面情况满意的村民对村庄整体环境满意度也高,这与本研究预期的结果一致。但是,所在村庄道路实现硬化的村民对农村人居整体环境的满意度偏低,这与预期的结果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这部分村民所在村交通比较便利,他们能更方便地到达城市,可以直接感受到农村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的差距,从而产生了心理落差。
3)受访者的性别、年龄等个人因素对其满意度均无明显影响。受访者的学历对其满意度有负向影响,但是具有更高学历对其满意度没有明显影响。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果的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3.90/5);②村民对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厕所粪污处理、村容村貌、村庄道路质量等情况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其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满意度;③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果的满意度受到其对各项治理工作满意度的显著正向影响,村民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特征对其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④村民的学历对其满意度产生负向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针对当前如何提升宁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切实调动起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政府、企业以及村民的广泛参与,但是归根结底村民始终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直接受益者,制定政策时要充分了解村民的意愿和需求。
2)充分发挥乡村自身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及时处理村民提出的对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农村党员干部要强化责任意识,发挥带头作用,履行好人居环境整治职能。
3)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渠道。通过出台激励办法,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同时也鼓励更多志愿力量参与其中。此外,要重点关注农村教育问题,扩大社会工作覆盖面,提供农村教育专属性服务,努力做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
4)强化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派发传单和开展环保活动,营造共同保护农村人居环境的良好氛围,使村民发挥主人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