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在其中,非在其表。知行合一,修其气,在其内”的理念是当今审美教育在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实际的素质理念、通达通识的内在教学目标、科学的方法论支撑下的实践课程是如今高校教育所追求的。艺术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也是美育的重要实践体系。
[关键词]高等教育 美术教育 素质教育 美育
前 言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构成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有助于提升学生思想境界,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美育不仅仅存在于美术课堂,也不仅仅存在于美术馆,对于高校美术教师而言,重要的是能够将审美教育真正渗透到美术教育中,使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育的重要性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及综合素养的培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意识,具有审美意识的价值观及世界观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感情和精神,美育与德育、体育、智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对学生青少年时期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及其他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美育的目的并非让学生顺从教育者及家庭的引导,而是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认识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优势,建立独立的世界观,提升想象力与创造力。
美育是将可视行为与心灵相联通的教育行为,18世纪德国诗人、哲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把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审美的境界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的感性本质与理性本质的和谐统一。王国维在《孔子之美育主义》一文中就提到以席勒的美育理论触发连接中国孔子美育思想的传承方法及因材施教的教育典范,他说:“从自然之美,到人工之美,从绘画、雕刻到诗歌、音乐,因为艺术所具有的美的特性,我们能够在观赏艺术的时候,进入一种‘无欲之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人超脱了利害关系,不会有欲望,也就不会产生所谓的希望与痛苦。”纵观世界各国,关于美育的著作并不多见,在中国,美育研究任重道远,在实施美育及素质教育方面,我国仍在不断探索和开发,实施美育成为必要之举,美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需求并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当代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与美术教育
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方式,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在众多西方教育专家眼中美育是人格教育,人格是人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总和,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各种特质的总和。美育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促进人的感性发展,也有助于人的其他方面发展,特别是三观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两种思维模式下和谐发展。美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是开发和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能力培养是美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就是青少年时期,在这一时期,教育工作者的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导方式主要是强化感与知,领与悟。
其中“感”的部分尤为重要,是启蒙教育的重要开端,“感”这一方式会直接或间接打开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心灵,有助于青少年智力发育、性格养成及其他综合能力发展。“感”不仅能丰富青少年的认知,还能提升学生的理性与感性判断能力,每个学生青少年时期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浑然天成的,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正是这样的不确定性,让他们在这个非常而又关键的时期更具有可开发性,在“感”的过程中找寻学生的潜能,发现他们的能力,从而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知”是一种能力,青少年时期孩子的想象是天马行空的,正是这样的意识促进了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对世界的认识也从混沌逐渐变得清晰。“知”是培养孩子理性思维的开始,也是孩子从模仿到创造的变化过程,正是有“知”的存在,人类社会的传承和教育才有了基本意义。感知的形成已经将青少年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为青少年带来了诸多烦恼,有了感性和理性认知就会对世界产生判断,这个时期教师和家长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了“感”与“知”的能力后,教师和家长就要进行“领”,也就是开发孩子的潜能,“领”的程度取决于引导者对孩子的了解程度。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悟”在于心与情,悟性高低既与天赋有关,也有赖于后天的训练,关于素质教育和美育的融合,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青少年美育与教学的探讨
当代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诉求和人文需要,日益增长的科学技术发展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对青少年的艺术教育给予更多关注和重视,以下从艺术教育中的美术教育方向进行探讨。
美术教育分为形而下和形而上两种,这一特性也是艺术教育和所有教育的基本特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冯婕的《学校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分析》一文阐释了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可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素质的基础教育活动,这种教育通常是以人的性格为基础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内在素质教育和外在素质教育。其中,内在素质教育包含了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的养成。外在素质教育主要包含个性发展、能力、身心道德思想等的养成。”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健全人的人格,发展人的智力水平。从观察力、感知力、记忆力角度来看,美术教育需要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结构、色彩关系等的分析,描绘对事物的感受。在繪画由外到内、由近到远的观察中,训练学生以具象形式表现抽象事物,经过无数次美术作品创作,学生的感知力、观察力、记忆力将会得到有效提高,且能够做到眼、脑、手的并用。素质教育具有综合属性,对思维层面有着发散和引导作用,对创造力也有提升作用。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养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头号问题,素质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不是学科技能的形而下的培训,而是形而上的精神心灵培育,在美术教育中,学生和教师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生用自己对艺术的感知去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学生的潜能就会被开发出来,对世界会产生独一无二的感知。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于用图像媒介去描绘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通过认识来创造更多可能。美术学科是一个手脑并用的科目,既体现了脑的洞察能力,又体现了手的操作能力,在青少年时期学生如何学习美术这一学科并达到一定水平是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要去考虑的。
上述美育问题所表达的大多都是思想意识,对美术教育来说更要思考的是具体的实际操作,且必须存在一定美育教学理念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必须在理念上达到一定高度,充分认识并合理表现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群体来说,理念的接受能力取决于对教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好的理念教学会给学生带来好的学习方法和较高的认知高度。在以往的美术教育中,许多教师注重美术技法的培训,并不在意思维和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未来某一时期无法打破自身固有的认知,无法有效提高创造力。要想做到可持续教育,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部分取决于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对于如何实施具体的教学方案,我们要从基本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设置,一个好的系统课程设计就是美术教育成功的开始。在课程系统中设置连贯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课程尤为关键,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发现课程系统的“察言观设”非常重要,这是一种形而上和形而下结合的培养方式,既培训了技法,又培育了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了手脑并用的乐趣,对开发青少年思维能力有着巨大帮助。在课程体系中,“察”的表现形式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方法起着引导和开发作用,观察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学生提高创造力的开端,观察的过程会触发学生的思考和辨析能力,也能够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在生活和学习中从容面对一切,形成自己的世界观。美术教育更是把观察放在第一位,再回到美育中的审美问题,审美对观察能力的要求是非常开放的,说到观察中的开放就体现了对意识教育的要求,通过观察触发思考,是当今青少年的短板,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是重中之重。
当学生拥有观察能力后就可以进入“言”的部分。所谓“言”,在课程体系中表现为“表达感受,输出想法”,学生在形成独立的世界观之前,通过观察表达自身感受,再结合教师的培养,就能够将天性和思想释放出来。在如何表达这一问题上学生有了办法有了想法,在美术技术方面实施应用,其作品就更有意义和趣味,因此“言”在启蒙教育中起着核心作用。
对于青少年来讲,创造性在美术应用上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用技能、观察细节、探索模仿,这就体现了“观”的重要性。一系列学习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设计”,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为理想的学习通道。通道的形成基于群体化的功能性和方向性,在学生的学习中功能性往往体现在学以致用,而方向性则在于因材施教,教师的指导意义在于双向选择通道,每一位学生都有他们特殊的能力和天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吸收融合,二者共同创造出具有特殊意义的“设”。
青少年时期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特征,心理特征准确反映了学生这一阶段的认知能力,结合学生心理特征,本文总结美育实践工作的五个方面:
第一,以整体性、全局性综合能力为主导。实际上美育要想得到更好的实施与引导需要更加多元化,大多数人认为美育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实际上美育是一种心灵的启蒙开发,它承载着一个孩子的人生起点和人文修养的出发点。在通识教育中,大多数教育方式以普及文化内容为主,没有关注更多的发展空间,美术教育通常以较为直接的审美标准去进行主客观世界中可视能力的补充与开发。
第二,以情感性、创造性为基点的美学教育多以心理感受为起点,综合个体认知,最终呈现出表现能力强、创造能力强的特点,具体来说,首先是道德情感,这种情感往往产生于人的同理心、同情心在不同情景下对事物的直观反应,正是因为这种感同身受,青少年在对世界的主观认知中产生了自我情感判断的能力。
第三,以兴趣为导向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青少年的认知能力中,爱好与兴趣是体现青少年心理萌芽认知的具体方式,这给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引导与培育带来诸多便利。基于学生对综合科目的喜爱程度,让青少年的心灵畅游于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教育,当然在做到这一点时,未必能够具体实现新时代美育的目的,所以还需通过对审美情感的反思,最终实现审美与人文素养同步提升,实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第四,以创造性为主导的美育工作。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处于改革发展阶段,美育教材、美育评价等都有所改进,新的体系建设需要经验积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创造性需注重艺术性教育和人文品格教育,美育兼收两者之长,故提出提升学生艺术与人文素养的艺术美育,美育是实践性的,只有创造性实践才能推动美育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第五,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美育课程应通过审美和艺术的方式实现心灵教育和人生启蒙,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接触传统,碰撞未来,教师的引导在此时尤为重要,树立正确的美学三观是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需要共同探讨与追寻的根本。
美从何处来,我们要往何处去
1.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体现及作用
(1)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体现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通常以个体的性格为基础,教育内容主要以从内到外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主,内在素质教育包含了思想价值、道德品质、人生理想、世界认知等,外在素质教育主要包含了综合个性展现、技术能力应用、身心健康等,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健全人的品格,發展人的各项综合能力。
美术教育是一项富有人文意义的教育活动,是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科,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美术教育方式多元,对学生审美意识、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有着不同层次的启蒙与开发。从广义角度来看,美术教育囊括了知识应用、技能开发、鉴赏研究等多方向教育。从狭义角度来看,美术教育是通过不同层次的专业训练来教授美术技艺,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美术课程中,我们通常以技术训练为主,弱化了精神培养,导致我们对技能技法教学形成了依赖。
(2)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古人秉承以技运气、以德服人、以理为化、以万物为众妙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如今我们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色彩,又继承了技能绝学,中国古代艺术美学工艺教育做到了以艺化人,为受教者铺设了独特的美学心灵之路。
现代美术教育吸取前人经验,通过可视可想可创可造的运行规律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美育与美术教育的融合发展
(1)美育启蒙课程的研发
为了促进青少年早期启蒙素质教育,学校需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美育思想的培训与指导,教育工作者在设计课程时,要做到与时俱进,将课程融入到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中去,实现美育课程设计的特色化、理论化、多元化,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2)强化美育实践能力
将美育融入到美术课程时可能会碰到因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导致的多种问题,此时教育工作者就更需要以点对点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中西方美育存在一定差距,东方注重感性思考,西方注重逻辑判断,在美育与美术的融合方式上,东方美育方式应与西方模式相结合,在美育方面提升理论建设,为美术课程及美育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们对美的认知都不尽相同,美学理论概念层出不穷,碎片化的理论分离和重组使美学认知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探讨。各路专家学者赋予了美学不同的定义,还产生了许多悖论。以往对美学的研究大多要通过技艺来表现对世界的认识,对客观存在事物产生的心理起伏变化。在美学认知下,我们通常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去改造和再现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与看法。苏格拉底说:“美是难的。”我想是美难于发现而非难于它本身,由此可见,美的存在基于现实与心灵的交汇,是人类对世界与自身的思考和想象。
青少年美学世界观的培养
青少年美学世界观的培养是一个多层次、多方向的研究课题。新时代下,美育要融入传统特色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其中,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国家打造一批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审美教育。对于青少年来说,用美构思,用心创造是人生一大乐趣,创造是实现个人价值、体现审美品味的重要方式。从另一个角度來讲,美育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美育基础上对其他学科进行专业性、学科性改造,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我们通过美育,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综合实力发展。审美活动对人的意义是提升境界、转变态度,它融合了一个人的过去、现在、未来所形成的整个精神世界,这本身就是对于生活和生存意义的诠释和指导,因此,引导青少年打造良好的审美世界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结 语
美育任重道远,提高新时代青少年美学素养,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明确责任、勇于担当。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还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将美育渗透进美术课程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与启智。
参考文献:
[1]谢晓荷.审美教育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渗透——评《审美教育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2):143.
[2]贾明俊.杨友成.以席勒的《美育书简》谈感性与理性并重的艺术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J].艺术评鉴,2020(5):176-177.
[3]米貞铮.从《孔子之美育主义》谈王国维美育思想[J].名作欣赏,2021(18):171-173.
[4]冯婕.学校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7(11):92-93.
[5]于婉莹.以美育人——论美育的价值、维度、定位与目标[J].艺术工作,2022(6):111-114.
[6]陈燊,曾佳乐,陈郁文,谢舒阳.基于三维全息模式下的美育教育实践应用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2,24(23):221-223.
[7]王莉.美育实践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研究[J].大众文艺,2022(18):91-93.
[8]霍楷,魏歆彤.传统文化融入美育教育改革的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4):141-144+152.
(周晓:西安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