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之自然科学类文章

2023-06-07 19:46赵真真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3年21期
关键词:传粉极地命题

赵真真

论述类文本是指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现象和社会科学现象的文章,前者往往被叫作科技说明文,后者常被称为社科文。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天文学、地质学、医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由于自然科学类文章涉及的材料具有专业性,同学们在阅读时会遇到一些专业术语,产生阅读障碍,理解文本内容有难度。

一、解答选择题

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全面透彻地掌握有关科技知识。解答时,同学们可据题溯源,锁定相关信息,即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仔细审读题干要求以及选项内容,然后据此在文中找到与选项内容相关的信息,进行逐字逐句对照,看哪个词被换了、删了,哪些词语、句子的顺序变了,哪些句子的意思变了,也就是常说的“比对法”。

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时,同学们要注意以下设误方式:

1.扩大或缩小范围。文章中有很多表示范围的词语,如“全”“都”“大多”“只”“仅僅”“几乎”等,这些词语一般作修饰语,往往圈定了范围,不能被扩大或缩小,命题者常在此处设置干扰。

2.轻重倒置或过度夸大。文章中有很多表示程度的词语,如“很”“最”“非常”“十分”“稍微”“不大”“有些”等,命题者常常故意轻重倒置或过度夸大。

3.混淆否定、肯定。文章中常常有一些表达否定意味的词语,以准确表达自然科学发展的现状,如“切忌”“防止”等,命题者故意混淆否定、肯定。

4.混淆已然、未然。文章中常常有表示时态的词语,如“目前”“已经”“早已”“曾经”“刚刚”“即将”“就要”等,命题者在命制选项时故意混淆已然、未然。

5.混淆偶然、必然。文章中有很多表示偶然和必然的词语,如“或许”“可能”“大概”“也许”“必定”“必须”等,命题者在命制选项时故意混淆它们。

6.混淆语句间的关系。语句之间主要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转折、递进等关系,命题者将这些关系混淆或倒置来迷惑同学们。例如错误选项“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振动本质上跟手指滑在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而原文中是“由于这类振动本质上跟手指滑在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由此可知,该选项表述因果倒置。

二、解答主观题

主观题需要审清题目要求,找准关键信息,看清命题的具体要求,要答什么,答到什么程度,有何限制。主观题重点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词语、句子、信息的理解。所谓的重要词语主要是指文章说明的对象、主要概念、反复出现的词语等;所谓的重要句子,是蕴含重要信息的句子,包括直接宣布新发现、新推测、新技术、新理论的句子,表现全文主要观点的句子,概括性强、结构复杂、内涵丰富的句子。在练习训练时,要增强对这些重要词、句、信息的敏感度。此外,审题时还需看分值,看有无字数限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小题。

冬至过后,迎来了更为寒冷的一二月。好在我早用了一整年的美食给自己囤积了厚厚的脂肪来抵御寒冷,如果再能围着火炉烤个小火,那才真是惬意呀!在人类历史上,面对寒冷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惬意。在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因为散热需要而脱离厚重的毛发系统,却为了获取空间和食物不得不又穿上了各种兽皮,征战更为寒冷的地方。直到近百年间在各种科技的加持下,吃饱喝足的人类才真正踏上了南北极和各大洲的高山之巅。

对寒冷的征战,人类尚且艰难,于植物而言又岂能容易!为了争夺阳光和养分,许多植物也早在数亿年前便踏上了向寒冷地区不断进击的旅程。在南北极和地球上各大陆的许多高山区域,恶劣的自然环境让许多树木难以生存,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低矮灌木草丛和大量地衣苔藓组成的植被,苔原也因此得名。地球上有着近2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极地苔原覆盖,这是地球上真正的酷寒之地。

在向极地大陆挺进的过程中,植物首先需要挑战的困难是低温,低温会冻伤植物的细胞组织,也会阻碍植物生理代谢的进程。对于极地植物而言,让它们恐惧的不是冬天的冰寒,而是春、夏的低温。冬季冰霜期,植物会降低体内含水量,增加抗冻蛋白,全面进入休眠状态,挺一挺冬天也就过去了。春季是它们的生长期,也是生存挑战的开始。极地区域日均温度经常徘徊在5-8°C之间,很少能超过13°C。如格陵兰岛最温暖的区域,在最温暖的月份平均温度依旧低于10°C。植物还要面临时常光顾的倒春寒,因此每一种保暖增温的措施对于极地植物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抵抗低温,极地植物在进化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系列实用的方法。

在极地,长得高可能会活不下去,多数苔原类植物身高不超过8cm,在低矮的地表环境中温度相对较高、较稳定,这能够有力保障植物的生长需要。科学家发现挪威虎耳草在它2m上空中温度只有0.5°C,而在1cm的地表温度可达3.5°C。

“秋裤”能御寒,极寒地区的植物也都知道。许多植物在萌发时将自己藏在掉落的老叶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寒冷给它们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其实冰雪形成的天然冰壳也是重要的保温层,可以帮助植物抵御突如其来的低温寒流,就像北极爱斯基摩人的冰屋,可以很大程度上隔绝极端低温带来的影响。

利用颜色也是极地植物不会错过的招数。一些花朵的温度会随着颜色变深相应提高,相比于浅色花,一些深色花会将温度提升4.2°C。温度的增加可以加速花的成长发育,也能显著提高传粉效率,激励那些追寻温暖的昆虫为其传粉。在高山地区,各类深色甚至接近黑色的花也不少见。

生活在极地的植物除了要具备高强的“外功”,还需要实用有效的“内功”。

极地植物能通过调节体内渗透压,在降温时,让钙离子快速地汇入细胞液来抵御低温的侵袭,一些生长在北极的灌木,在生长期还能耐受-8°C的低温。苔原类植物可以通过调控抗冻蛋白和体内的渗透压来维持低温下的生理活动。如一些叶状地衣可以在脱水50%的情况下,依旧能够高效地进行呼吸作用,还有些可在光照度很低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

生长在北极圈的植物还得面对阳光辐射不足的挑战。在北纬75度以上的区域,一年中有着3个月几乎不见阳光的日子。这迫使这些植物掌握了各种更加高效的资源利用技巧。如一些北极植物的叶绿素比例较同类群高山植物的更高,这能够在生长期提高呼吸率和光合作用率,并将能量快速转化为糖和油脂类进行存储。

极地植物无论适应力多强,活得多精彩,有本事繁衍生息才能真正站稳脚跟。夏天短暂,在此期间它们必须完成生长、开花和结果的使命。留给它们开花的时间非常短暂,它们还面临大家同时开花争夺有限传粉昆虫的麻烦。为了在短短数月内获得这些虫子的青睐,争夺为数不多的蛾子、蝴蝶等传粉昆虫,许多植物投其所好,用昆虫喜欢的色彩鲜艳的花朵组成了美丽壮观的花海。在争夺传粉昆虫的战争中,为了吸引昆虫的注意力,花往往需要长得更高和開得更大,因此许多极地植物在开花上的投入和付出都是极为奢侈的,花型常远远超过了本身植株的大小。我们不知道每一次开花能否真正吸引传粉昆虫的青睐,但这是大自然造化的奇迹。

(摘编自《你还有秋裤羽绒服可以御寒,植物咋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是摆脱厚重的毛发系统,还是不得已穿上兽皮,这都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做出的选择。

B.苔原类植物长得不高,并能调节体内的渗透压,这些因素有利于让其在严寒的环境中生存。

C.极地植物害怕在夏天遭遇低温,因为夏天是它们的生长期,而低温会让它们进入休眠状态。

D.极地植物为了生存既要学会利用外部的环境,又要不断地进化以适应极地恶劣的天气。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天然冰壳也具有保温作用,作者用爱斯基摩人的冰屋进行类比。

B.为了在极地更好地生存,一些植物的花朵在开放后,颜色显得较深,个头也会相对较大。

C.日照时长和叶绿素含量会影响光合作用,这是部分极地植物需要更多叶绿素的重要原因。

D.于极地植物而言,超过8cm的极限高度,其稳定的温度环境会受影响,生长进程也会放缓。

3.本篇文章语言极具特色,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见本期中缝)

猜你喜欢
传粉极地命题
植物争夺传粉昆虫降低其多样性
极地恐龙生存赛
可怕的极地雪融
蜜蜂巴士站
具有授粉互惠关系的非自治周期植物传粉系统的持久性
极地之星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