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分析

2023-06-07 01:54:47刘均贤
南北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南疆大学生

刘均贤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20名南疆高校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现状,基于对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剖析了南疆高校大学生在历史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五个维度方面的认知状况。研究发现,大部分南疆高校大学生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情谊,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高校的育人工作,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教育。

[关键词]南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1 研究背景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推进民族工作的关键一环。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后对推进各民族嵌入的再次强调和进一步阐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方向。高校肩负着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主要阵地。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各民族大学生紧紧团结在一起,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南疆高校地处我国边疆多民族地区,其学生群体具有明显的多民族结构特征,因此深入研究南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现状,对于发挥高校思想引领主阵地作用,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极具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2 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概要

关于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成果颇丰,但还有进一步研究和细化的空间。李红兰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各族大学生基本上都树立了正确的国家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认同观[3]。郭亚萍等人研究发现,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整体较强,其所在年级、所受教育的时间、普通话水平与其中華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正相关性[4]。

3 南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南疆高校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现状,本研究抽取了20名大学生进行无结构访谈,从历史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五个维度调查南疆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状况。

3.1 历史共同体

古往今来,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中国历史上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民族交往交融的事例深入人心,这些故事都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记忆,树立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中华民族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借助网络技术的便利,大学生在各个网络平台中能够接触到更多生动形象的民族历史,载有中华民族历史印记的文创产品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在问及如何看待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时,受访者们均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高度认同,不少受访者还能够详述许多关于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经历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团结的事例。

“从小我就听过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的故事,长大以后,我知道了我们国家在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我们的东西可以卖到更远的国家和地方。我们新疆的核桃、红枣、棉花、都是很好很好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很方便地卖出去,给我们新疆农民很多好处,这都是因为有了‘一带一路的好政策。我也经常在网上刷到很多人对我们新疆的东西赞不绝口,大家对我们也很友好,我也很喜欢和其他民族的同学交往。我们都是兄弟姐妹,互相帮助,这是从很久以前就开始的。”(受访者013)

“我很喜欢历史,尤其是喜欢古代史,因为我们的古代史是非常辉煌的,我们的成就也是非常多的。我们自己的国家有着这么悠久的历史,这是让我感到十分自豪的事情。”(受访者002)

高校的育人工作是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手段之一,思政教育工作的不断创新与深入,也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为新时代的发展与建设培养青年人才。大学生在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和爱国情感,当民族情感受到挑拨、民族历史遭到歪曲时,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保持客观清醒,坚决维护民族团结。这也反映出南疆高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历史共同体意识,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

3.2 文化共同体

千百年来,中华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不是单个民族的文化,而是各民族在共同生活中凝结而成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蕴藏着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文明基因的文化,塑造了中华儿女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品格。在问及如何看待中华文化时,受访者都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基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受访者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是中华儿女这一身份标识,对民族文化感到骄傲。

“我觉得我们的文化是像水一样的东西,我们都喝着这样的水长大,所以我们也都是这样的人。当很多国家的人混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认出来我们自己国家的人,我觉得这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气质不一样,这是很奇妙的东西,也是我们和别人不同的东西,让我们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我们是一个中国人,这也是因为我们的文化让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受访者003)

“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是我们国家的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我也经常参加一些民族节日,因为我觉得他们的节日非常好玩,非常有意思。我的少数民族同学也会邀请我到他们家里去玩,他们家里的装修风格也很有民族特点,吃的东西也是他们自己做的,很有特色,很好吃。我知道他们在饮食方面,有的东西是不吃的,所以我也会注意一点,不会在他们面前提那种食物。”(受访者019)

通过访谈可以发现,大部分南疆高校大学生都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民族文化都能够一视同仁,不歧视、不贬低,并且能够认可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尊重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在看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上,大学生基本能够表达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但是少数大学生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仍然表现得比较含糊,认知不够明确。

3.3 政治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民族团结的根本点。大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都有着清醒的认知,共产党员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具有更加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这些歌我特别熟悉,不仅仅是学校老师会教我们唱,我的奶奶也会哼唱,就像歌里面唱的那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真理。我们都知道,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赶跑了侵略者,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给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生活条件。我奶奶说他们小时候过得不好,现在我们也不用挨饿挨冻了,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这都是党和国家的帮助啊。我很感激国家给了我上学的机会,我才能进入大学读书。我也办了助学贷款,这都是国家的好政策在帮助我啊。”(受访者006)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国家的制度和资本主义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我们国家走的这条路是对的,因为我们国家越来越好了。”(受访者014)

通过访谈可以发现,南疆高校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共同体意识。一些来自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家庭或地区的大学生,他们在求学的不同阶段都享受着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扶持,即使进入了大学,依然能够获得诸多学习的机会,这些大学生也表现出更加强烈的爱国和爱党的信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家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幸福感也越来越强,这也增强了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制度的认同感。

3.4 社会共同体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需要各族劳动人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在社会的转型期间,也是各种价值观涌现的时期,虽然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能力,但是仍然要警惕一些不良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高校应该更加注重培育大学生的社会共同体意识,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同。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努力一点,就可以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可是我们社会中也有一些自私的人,他们投机取巧、损人利己。我觉得我们的社会应该是互帮互助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我们遇到困难,社会上的人也会帮助我们。我经常看到志愿者在做各种各样的好事,他们都是不求回报的,给社会做贡献。我也去做过志愿者,我知道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受访者001)

“我们在学校学习也是为了将来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现在我们学习的知识,将来进入工作岗位,都是非常有用的。我觉得,要是大家都能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好。”(受访者020)

结合南疆高校大学生的访谈结果,可以发现他们对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具有较强的关注,并且能够切身实际地投入社会的建设活动中,这也反映出南疆高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共同体意识。

3.5 命运共同体

数千年来,各民族历经风雨、患难与共,各民族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最终形成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各民族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兴盛,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定地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始终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置于最优地位,紧紧地依靠和团结各族人民,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当我看到同学遇到困难,他们需要我的帮助的时候,我不会去想他是哪个民族的人,在我看来,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遇到了困难,中国人就应该帮助中国人。我自己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也帮过我。大家互相帮助,这是我们的传统,也是我们未来要继续学习的事情。”(受访者005)

通过分析访谈资料可以发现,大部分南疆高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尤其是一些受到过党和国家政策帮扶的大学生,他们更能够意识到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并且已经有了较为强烈的报国热情,更表现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心。

4 结语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大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各族人民始终团结在一起,患难与共,形成一个守望相助的大家庭。南疆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南疆高校亦具有多民族的特征,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具有多元民族文化的地方,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民族团结的教育,逐渐成长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坚定维护者和拥护者。通过对南疆高校大学生的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深入剖析南疆高校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现状,发现南疆高校大学生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情谊,这也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族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铸牢南疆高校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着力点之一,还有待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  人民日报,2021-08-29(01).

[2]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强调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N].  人民日报,2022-07-16(1).

[3]李红兰. 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及其教育路径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2):122-124.

[4]郭亚萍,宋梦飞. 新疆高校少數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11):90-104.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南疆大学生
南疆木棉红似火
歌海(2021年6期)2021-02-01 11:27:18
南疆最美是春天
艺术家(2020年6期)2020-08-10 08:35:28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现代交际(2018年9期)2018-08-31 09:42:44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团结稳疆视阈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筑梦南疆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40
新疆南疆一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